- 年份
- 2024(9256)
- 2023(13513)
- 2022(11468)
- 2021(10637)
- 2020(9163)
- 2019(21272)
- 2018(21177)
- 2017(41173)
- 2016(22481)
- 2015(25280)
- 2014(25379)
- 2013(24955)
- 2012(22965)
- 2011(20495)
- 2010(20503)
- 2009(18485)
- 2008(18028)
- 2007(16083)
- 2006(13370)
- 2005(11588)
- 学科
- 济(91989)
- 经济(91903)
- 管理(64651)
- 业(61132)
- 企(50453)
- 企业(50453)
- 方法(47994)
- 数学(43175)
- 数学方法(42457)
- 农(23935)
- 财(23608)
- 中国(21352)
- 学(20999)
- 业经(18322)
- 地方(17964)
- 环境(16710)
- 贸(15981)
- 贸易(15974)
- 农业(15911)
- 务(15589)
- 财务(15527)
- 财务管理(15492)
- 易(15486)
- 制(15293)
- 理论(14995)
- 企业财务(14715)
- 和(14436)
- 技术(13785)
- 划(13070)
- 银(12920)
- 机构
- 学院(318758)
- 大学(316956)
- 济(125452)
- 管理(123997)
- 经济(122750)
- 理学(108513)
- 理学院(107290)
- 管理学(104896)
- 管理学院(104332)
- 研究(102397)
- 中国(75516)
- 科学(66980)
- 京(65736)
- 农(57762)
- 财(55758)
- 业大(52201)
- 所(52060)
- 中心(48637)
- 研究所(47961)
- 江(46692)
- 农业(45811)
- 财经(45594)
- 经(41490)
- 范(40491)
- 北京(40224)
- 师范(40012)
- 经济学(38620)
- 院(37228)
- 州(36910)
- 经济学院(35146)
- 基金
- 项目(224755)
- 科学(177054)
- 基金(164401)
- 研究(156945)
- 家(145635)
- 国家(144534)
- 科学基金(124097)
- 社会(98224)
- 社会科(93245)
- 社会科学(93218)
- 省(89114)
- 基金项目(87538)
- 自然(84511)
- 自然科(82614)
- 自然科学(82591)
- 自然科学基金(81073)
- 划(75688)
- 教育(74127)
- 资助(68155)
- 编号(62493)
- 重点(51387)
- 部(49276)
- 成果(48850)
- 发(47663)
- 创(47010)
- 科研(44392)
- 创新(43999)
- 计划(43415)
- 课题(43092)
- 教育部(41818)
- 期刊
- 济(125958)
- 经济(125958)
- 研究(81905)
- 中国(55501)
- 学报(54753)
- 农(50934)
- 科学(49094)
- 财(44466)
- 管理(43068)
- 大学(40928)
- 学学(39056)
- 农业(34575)
- 教育(31069)
- 技术(29718)
- 融(24545)
- 金融(24545)
- 财经(21885)
- 业经(21201)
- 经济研究(20516)
- 业(19435)
- 经(18752)
- 统计(17824)
- 问题(16974)
- 版(16447)
- 策(16292)
- 技术经济(15991)
- 科技(15056)
- 资源(14947)
- 决策(14700)
- 商业(14141)
共检索到4401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娜 李乐 勾蒙蒙 胡建文 喇蕗梦 肖文发 刘常富
研究柑橘园土壤有机碳空间异质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地形特征和气候变量之间的关系,为提升经济林生态系统服务提供科学依据。在秭归县柑橘分布区内进行野外采样,基于随机森林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并结合8个地形因子、2个气候因子和13个土壤变量,建模分析了土壤有机碳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0~20 cm(表层)和20~40 cm(下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1.95和9.01 g·kg~(-1),长江北岸(9.24和7.56 g·kg~(-1))土壤有机碳含量低于长江南岸(14.48和10.36 g·kg~(-1)),但长江北岸(0.53和0.66)变异系数高于长江南岸(0.45和0.58)。影响因素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的相对贡献在土层间存在差异,表层为全氮(53.0%)>全钾(11.9%)>碱解氮(11.4%)>年均降水量(7.6%)>土壤含水量(7.3%)>年均温度(5.1%)>海拔(3.7%),下层为全氮(69.7%)>碱解氮(14.2%)>容重(7.5%)>平面曲率(4.3%)>全钾(3.8%)>细砂(0.6%)。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预测柑橘园表层和下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6.92~16.85和5.76~13.75 g·kg~(-1),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局部决定系数在0.662~0.692和0.596~0.642之间,表现为表层北高南低、下层东高西低的特征。秭归县柑橘园实测和预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长江南岸高于长江北岸,表层高于下层。土壤理化性质对区域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的影响高于地形和气候因子,土壤全氮的相对贡献最大。因此,通过调控经济林土壤氮素等土壤理化性质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碳储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敏竹 易晓曈 杨超 陈香玲 付行政 李果果 彭良志 陈东奎 廖慧红 黄其椿 淳长品 赵洪涛 曹立 何义仲 凌丽俐
在桂中南产区武鸣区、德保县、西乡塘区、来宾市、隆安县、马山县、上林县、钟山县等8个县(市、区)选取104个代表性柑橘园采集土壤样本,定量测定土壤pH、有机质和矿质元素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系统分析,以探明桂中南产区柑橘园土壤养分丰缺状况。结果表明:桂中南柑橘园土壤pH值以酸性为主,最适宜柑橘生长的pH占比仅为19.2%;49.0%的橘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土壤碱解氮及有效镁、有效锌、有效铜、有效硼含量普遍不足,低于适量水平的比例分别为51.0%、93.3%、93.3%、89.4%、92.3%,特别是镁和锌含量缺失严重,缺失水平占比分别为59.6%和63.5%;有效磷和有效钙主要处于适宜水平,适量以上水平的占比分别为76.0%和71.2%;土壤有效钾丰缺并存,不足、适宜、超标的比例分别为42.3%、24.0%、33.7%;有效铁、有效锰含量丰富,处于适量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为83.7%和89.4%;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表明,德保县、钟山县和武鸣区果园的土壤养分综合状况要好于其他县(市、区)。可见,桂中南柑橘产区生产上主要应当注意调节土壤pH,适当补充氮、镁和锌肥及增施有机肥,减少铜制剂用量,控制土施硼肥,并重视磷、钙和钾肥的补充与平衡。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敏竹 易晓曈 杨超 陈香玲 付行政 李果果 彭良志 陈东奎 廖慧红 黄其椿 淳长品 赵洪涛 曹立 何义仲 凌丽俐
在桂中南产区武鸣区、德保县、西乡塘区、来宾市、隆安县、马山县、上林县、钟山县等8个县(市、区)选取104个代表性柑橘园采集土壤样本,定量测定土壤pH、有机质和矿质元素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系统分析,以探明桂中南产区柑橘园土壤养分丰缺状况。结果表明:桂中南柑橘园土壤pH值以酸性为主,最适宜柑橘生长的pH占比仅为19.2%;49.0%的橘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土壤碱解氮及有效镁、有效锌、有效铜、有效硼含量普遍不足,低于适量水平的比例分别为51.0%、93.3%、93.3%、89.4%、92.3%,特别是镁和锌含量缺失严重,缺失水平占比分别为59.6%和63.5%;有效磷和有效钙主要处于适宜水平,适量以上水平的占比分别为76.0%和71.2%;土壤有效钾丰缺并存,不足、适宜、超标的比例分别为42.3%、24.0%、33.7%;有效铁、有效锰含量丰富,处于适量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为83.7%和89.4%;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表明,德保县、钟山县和武鸣区果园的土壤养分综合状况要好于其他县(市、区)。可见,桂中南柑橘产区生产上主要应当注意调节土壤pH,适当补充氮、镁和锌肥及增施有机肥,减少铜制剂用量,控制土施硼肥,并重视磷、钙和钾肥的补充与平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辛宜静 刘方 陈祖拥 刘元生 朱健
随着茶园面积的不断扩大,了解区域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建设碳汇茶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对贵州省区域茶园及周边林地和灌草地进行土壤样品采集,采用GIS聚类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分析方法,探讨了影响茶园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异性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贵州省区域茶园土壤有机碳含量范围为5.61~80.92 g·kg~(-1),其空间分布属于中等程度变异(变异系数为0.47);林地、茶园、灌草地三个区域的土壤有机碳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9.34、29.80、19.65 g·kg~(-1);茶园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评估,发现海拔是影响贵州区域茶园土壤有机碳空间异质性的主导因素,海拔高度的变化明显地影响区域温度及降雨,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温度的影响,而中下层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到降雨的影响。可见,通过调控茶园土壤水热条件,能有效地增加茶园土壤的固碳能力及提升区域茶园的碳汇效率。
关键词:
茶园 土壤有机碳 空间异质性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左昕弘 赖佳鑫 刘峰 石孝均
[目的]土壤指标是耕地质量分等的依据,其空间异质性和空间自相关性对土地整治分区,以及土地平整工程中的表土剥离、移土培肥和土壤改良等关键技术的实施都具有重要作用。[方法]文章以渝西丘陵区的典型基本农田建设区为研究区,综合运用地统计学与Kriging插值法研究0~20、20~40和4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SOM)的空间异质性,结合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各土层SOM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基于LISA聚类图进行SOM分区,进而提出土地整治的应用建议。[结果](1)研究区3层SOM平均含量处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分级标准的4级,为中等水平。(2)20~40 cm土层SOM的最优模型为球面模型,其余两层均为高斯模型,3层SOM均属于中等变异,受结构性和随机性因素的共同影响,在空间上呈不规则的斑状与块状分布。(3)3层SOM均表现为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及空间集聚特征,高—高(HH)集聚区分布在平坝与丘间谷地,主要为水田,这与水田更有利于SOC的贮存和提高土壤的固碳能力有关,其次为旱地;低—低(LL)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南部丘陵区,土地利用类型表现多样化,故丘陵区需重视土壤改良。(4)以表层SOM空间自相关分布特征为主,中、下层为辅,将研究区划分为高SOM集聚区、表层高SOM集聚区、低SOM集聚区和SOM随机分布区4个分区,根据不同分区间SOM含量差异和空间集聚特征,提出了不同的土地整治建议。[结论]研究结果体现了SOM含量在剖面和水平空间上高值与低值的集聚特征,更有利于针对性地采取土地整治措施,可作为土地整治分区的重要参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敏竹 易晓曈 杨超 陈香玲 付行政 李果果 彭良志 陈东奎 廖慧红 黄其椿 淳长品 赵洪涛 曹立 何义仲 凌丽俐
在桂中南柑橘园区武鸣区、德保县、西乡塘区、来宾市、隆安县、马山县、上林县、钟山县等8个市(县、区)选取104个具代表性的柑橘园采集土壤样本,定量测定土壤pH、有机质和矿质元素含量等,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系统分析,以探明桂中南柑橘园区土壤养分丰缺状况。结果表明:桂中南柑橘园土壤pH值以酸性为主,最适宜柑橘生长的微酸性土壤(5.5≤pH<6.5)占比仅为19.2%;49.0%的橘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土壤碱解氮及有效镁、有效锌、有效铜、有效硼含量普遍不足,低于适量水平的比例分别为51.0%、93.3%、93.3%、89.4%、92.3%,特别是镁和锌缺失严重,缺失水平占比分别为59.6%和63.5%;有效磷和有效钙主要处于适宜水平,适量以上水平的占比分别为76.0%和71.2%;土壤有效钾丰缺并存,不足、适宜、超标的比例分别为42.3%、24.0%、33.7%;有效铁、有效锰含量丰富,处于适量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为83.7%和89.4%;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表明,德保县、钟山县和武鸣区果园的土壤养分综合状况要好于其他市(县、区)。可见,桂中南柑橘产区生产上应当注意调节土壤pH,适当补充氮、镁和锌肥及增施有机肥,减少铜制剂用量,控制土施硼肥,并重视磷、钙和钾肥的补充与平衡。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敏竹 易晓曈 杨超 陈香玲 付行政 李果果 彭良志 陈东奎 廖慧红 黄其椿 淳长品 赵洪涛 曹立 何义仲 凌丽俐
在桂中南柑橘园区武鸣区、德保县、西乡塘区、来宾市、隆安县、马山县、上林县、钟山县等8个市(县、区)选取104个具代表性的柑橘园采集土壤样本,定量测定土壤pH、有机质和矿质元素含量等,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系统分析,以探明桂中南柑橘园区土壤养分丰缺状况。结果表明:桂中南柑橘园土壤pH值以酸性为主,最适宜柑橘生长的微酸性土壤(5.5≤pH<6.5)占比仅为19.2%;49.0%的橘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土壤碱解氮及有效镁、有效锌、有效铜、有效硼含量普遍不足,低于适量水平的比例分别为51.0%、93.3%、93.3%、89.4%、92.3%,特别是镁和锌缺失严重,缺失水平占比分别为59.6%和63.5%;有效磷和有效钙主要处于适宜水平,适量以上水平的占比分别为76.0%和71.2%;土壤有效钾丰缺并存,不足、适宜、超标的比例分别为42.3%、24.0%、33.7%;有效铁、有效锰含量丰富,处于适量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为83.7%和89.4%;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表明,德保县、钟山县和武鸣区果园的土壤养分综合状况要好于其他市(县、区)。可见,桂中南柑橘产区生产上应当注意调节土壤pH,适当补充氮、镁和锌肥及增施有机肥,减少铜制剂用量,控制土施硼肥,并重视磷、钙和钾肥的补充与平衡。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永凤 瓦哈甫·哈力克 卢龙辉
随着5A级景区"退出机制"的实施,各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5A级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探讨中国5A级景区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选取2007年、2011年、2015年全国5A级景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了空间自相关、空间回归模型、最邻近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结果显示:1)中国5A级景区呈凝聚型分布,集中程度逐渐增强;2)5A级景区在空间上的分布存在较强的依赖性,并非随机分布,2007年中国5A级景区的空间聚类整体上存在差异性,而2011年、2015年空间聚类的差异减小,但空间集聚态势加强;3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珍明 周运超 黄先飞 田潇
论文为阐明喀斯特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格局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运用野外布点采样、实验室测定和地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采用2 755个详细调查的剖面样地,共计23536个土壤样品,定量研究了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异质性及分布特征,并利用典范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土壤有机碳密度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后寨河流域各层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最大值为12.47 kg/m2,最小值为0.11 kg/m2,100 cm土壤深度有机碳密度平均值为12.11 kg/m2,高于全国100 cm土壤深度有机碳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丽君 张海涛 郭龙 杜佩颖 陈可 琚清兰
以湖北省宜都市红花套镇典型柑橘种植区采集到的329个土壤样本为研究对象,设置土壤有机质(SOM)进行普通克里格(OK)插值的结果为参照,借助地理探测器选取与SOM相关性最大的前5种主要影响因子,分别建立全局模型多元线性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和局部模型地理加权回归(GWR),再深入分析模型残差的结构性,构造GWR扩展模型GWRMLR、GWRPLSR,讨论几种SOM预测模型的差异。结果表明:使用GWRPLSR模型预测研究区SOM含量的均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可分别降低到9.834和3.136,相对分析误差提高到1.468,实测值与预测值间的相关系数(r)达0.743,具有最高的预测精度,GWRMLR其次,说明除SOM与主要影响因子间存在空间相关性,分析模型残差可进一步消除预测的不平稳性。因此,将模型残差项纳入考虑的局部扩展模型更适宜进行区域化SOM空间分布预测与数字土壤制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羽松 丁树文 夏栋 何溢钧 张勇 吕悦凝 龙云
以赣县崩岗削坡开梯治理区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年份种植柑橘的土样进行相关分析,研究该地区崩岗不同年份开发治理过程中土壤颗粒组成及土壤养分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土壤中的粉粒、粘粒含量都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土壤质地由沙质向壤质方向发展。同时土壤中各养分含量也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砾石和砂粒含量与土壤养分呈显著负相关,而粉粒和粘粒含量与养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采用削坡开梯开发种植模式对减少崩岗区土壤沙化的效果明显,且种植年限越长土壤熟化效果越显著。
关键词:
崩岗 削坡开梯 柑橘 土壤性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鹏 吴炳方 张磊 李伟萍 朱亮 张宁 钮立明
为详细了解水库建设期秭归县植被结构演变及土壤侵蚀风险情况,使用TM和SPOT等中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获取的秭归县1992、2007年1:50 000土地利用分类、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风险及1999~2007年SPOTVEGETATION NDVI等。利用景观格局方法研究植被景观格局演变,分析植被结构与土壤侵蚀风险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992~2007年,植被景观格局更加破碎,斑块离散程度变大,多样性提高,乔、灌等仍是优势类型,受不同人类政策的影响,不同类型植被类型景观特征响应表现出差异性。植被覆盖度得到改善,其中秭归中南部植被水平密度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对降低土壤侵蚀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水库周边地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影 胡承孝 谭启玲 胡世全 郑苍松 曾伟男 贵会平
以16年生龟井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为试材,考察施用石灰对柑橘园酸性黄棕壤的土壤养分有效性以及树体养分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石灰(1.5kg/株)显著提高不同土层土壤的pH值,其中0~20、20~40、40~60cm土层分别较对照提高0.87、0.99、0.47个pH单位;增加土壤有效N、P、Ca、Mg含量,其中耕层土(0~20cm)增加幅度分别为30.82%、71.13%、64.06%、14.27%;且提高柑橘营养枝叶片N和果肉K含量。施用石灰降低了土壤有效Fe、Mn、Zn含量,降幅分别为53.61%、54.83%、51.06%;并使柑橘营养枝叶片Fe、...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子钰 马文林 贾小红 王胜涛 张蕾
为揭示有机碳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并为北京地区实现固碳减排目标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北京怀柔区前桥梓村玉米田2016-2019年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实测数据对反硝化-分解模型(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 model,DNDC)进行验证,选取气候、土壤及秸秆还田等主要影响因子对验证后的DNDC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模拟了2种典型浓度路径(RCP8.5、RCP4.5)下该农田未来(至2100年)土壤有机碳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经过校验后的DNDC模型可较好地模拟该玉米田SOC变化;初始有机碳含量及秸秆还田率是SOC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RCP8.5及RCP4.5下SOC含量增加明显,土壤碳库在2100年达到平衡,2100年有机碳含量分别达到27.70、29.03 g/kg,分别较初始有机碳含量上升197.85%和212.15%。结果表明,DNDC模型可用于该研究区玉米田有机碳变化预测,该农田持续采用当前施肥和秸秆还田管理方式可实现土壤持续固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耀 刘世梁 沈其荣 宗良纲
假定施入土壤的有机物料由易分解与难分解两组分组成 ,这部分外源有机碳与土壤原有有机碳的分解遵循一级动力学反应 ,相应的一级动力学速率常数受土壤环境影响函数的修正 ,导出各组分有机碳分解模型的微分形式 :d Ci/ dt=Ki × f T× f W× f S× Ci ( i =1,2 ,S)。式中 Ci 为第 i种有机碳组分 t时刻的数量 ,i =1,2 ,S分别表示外源有机碳中易分解与难分解组分以及土壤原有有机碳组分 ,Ki 为相应的一级动力学速率常数。f T、f W 及 f S分别为土壤温度、水分及质地对有机碳分解的影响函数 ,它们通过对不同有机物料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的培养测定结果得以确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有机碳分解 模拟 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