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35)
2023(15523)
2022(13563)
2021(12653)
2020(10691)
2019(25018)
2018(24636)
2017(48365)
2016(25730)
2015(29196)
2014(28932)
2013(28287)
2012(25636)
2011(22932)
2010(22842)
2009(20731)
2008(19969)
2007(17006)
2006(14588)
2005(12190)
作者
(71889)
(60116)
(59471)
(56526)
(38164)
(28779)
(27116)
(23692)
(22748)
(21249)
(20382)
(19890)
(18842)
(18720)
(18569)
(18086)
(17853)
(17838)
(17201)
(17081)
(14714)
(14511)
(14458)
(13633)
(13329)
(13162)
(13113)
(13066)
(12040)
(11814)
学科
(104637)
经济(104525)
管理(73995)
(70315)
(59074)
企业(59074)
方法(55810)
数学(49296)
数学方法(48540)
(26496)
贸易(26484)
(26203)
(25750)
(25684)
中国(24488)
业经(22263)
(20093)
地方(19854)
理论(18207)
农业(17428)
(17023)
财务(16941)
财务管理(16904)
技术(16535)
(15944)
企业财务(15936)
环境(15606)
(15502)
(13992)
(13749)
机构
大学(363858)
学院(362762)
管理(147878)
(146995)
经济(144101)
理学(130390)
理学院(129070)
管理学(126500)
管理学院(125863)
研究(113486)
中国(81716)
(75057)
科学(69599)
(64466)
(54663)
业大(53913)
(53868)
财经(53709)
中心(51875)
研究所(50216)
(49613)
(49106)
(46788)
北京(46548)
师范(46361)
经济学(44917)
农业(42455)
(41962)
经济学院(40980)
(40600)
基金
项目(257733)
科学(203859)
基金(188739)
研究(187621)
(163724)
国家(162425)
科学基金(141207)
社会(118541)
社会科(112600)
社会科学(112572)
(100079)
基金项目(99810)
自然(93120)
自然科(91050)
自然科学(91031)
自然科学基金(89373)
教育(88120)
(84201)
资助(79245)
编号(76508)
成果(60223)
(57436)
重点(57254)
(53887)
(53811)
课题(51815)
创新(50193)
教育部(50007)
科研(49686)
大学(48966)
期刊
(145266)
经济(145266)
研究(100937)
中国(58415)
学报(54761)
管理(52059)
科学(50164)
(47441)
(47396)
大学(42600)
学学(40109)
教育(40035)
农业(33689)
技术(33122)
(26480)
金融(26480)
财经(25113)
经济研究(24830)
业经(24653)
(21349)
问题(19927)
(19262)
统计(18205)
(17755)
图书(17541)
技术经济(17476)
商业(17105)
科技(16810)
(16704)
理论(16620)
共检索到5001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亚南  
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是美国主导亚太地区经济秩序的主要手段,利用TPP,美国除了实现其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利益外,也为了同时获取在地区事务中的政治利益。本文运用GTAP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了不同阶段美国TPP的贸易效应。结果显示:美国在不断扩张TPP过程中获得明显收益,其他TPP加入国家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贸易正效应,但同时部分成员国也获得了负效应,这与美国推行TPP的多重动因密不可分,因此中国需要权衡是否加入T P P的利弊和成本收益,应根据自身的长远利益制定对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凌云  刘清华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加速发展,东亚地区为世界上最活跃的经济区域之一。论文应用全球贸易分析(GTAP)模型实证模拟东亚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FTA)后的经济变化,研究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后对中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东亚各成员国之间具有经济互补性,合作前景广阔,建立自由贸易区将有力地改善东亚地区的社会福利,同时区域成员之间也具有贸易创造效应。(2)中国各个产业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中国应重点关注在矿产及资源类、纺织品、电子类及制造业等领域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朋春  
基于GTAP模型,文章模拟了不同TPP谈判结果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模拟结果表明:在TPP未实现的情况下,中韩自由贸易区可以使两国实现双赢,但中国获益有限;TPP谈判的达成将给中国宏观经济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如果目前参与谈判的12个国家完成TPP谈判,将吸引韩国加入,这将进一步导致中国福利水平下降;无论韩国是否加入TPP,中韩自由贸易区均可以减小TPP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因此对于中国来说,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是理想的贸易战略选择。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余丽丽  彭水军  
文章首先基于GTAP数据库构建了GTAP-MRIO模型,对2004-2011年期间中国对外贸易的碳排放转移效应进行实证评估。结果发现,研究期间中国为了满足外国最终需求引致大量碳排放净转入,且中国净转入排放主要流向美、欧、日三大发达经济体,凸显"发达国家消费与中国污染"的典型事实。其次,进一步利用GTAP-E模型对未来贸易自由化进程对中国的宏观经济以及碳排放的潜在影响进行预测模拟,结果表明,"多边贸易自由化"对全球的低碳经济发展更为有利,将导致世界各主要经济体(欧盟除外)的碳排放强度下降。对中国而言,"单边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余丽丽  彭水军  
文章首先基于GTAP数据库构建了GTAP-MRIO模型,对2004-2011年期间中国对外贸易的碳排放转移效应进行实证评估。结果发现,研究期间中国为了满足外国最终需求引致大量碳排放净转入,且中国净转入排放主要流向美、欧、日三大发达经济体,凸显"发达国家消费与中国污染"的典型事实。其次,进一步利用GTAP-E模型对未来贸易自由化进程对中国的宏观经济以及碳排放的潜在影响进行预测模拟,结果表明,"多边贸易自由化"对全球的低碳经济发展更为有利,将导致世界各主要经济体(欧盟除外)的碳排放强度下降。对中国而言,"单边贸易自由化"和"多边贸易自由化"将导致中国经济总量和碳排放同步增加,碳排放强度维持基本不变,比较而言,参与"多边自由化"对中国的贸易条件改善、实际GDP增长和消费者福利改善更为有利;而"多边贸易自由化+TPP+TTIP"对中国构成了明显的贸易歧视,导致中国贸易条件和消费者福利显著恶化,经济总量明显下降的同时碳排放总量及碳排放强度均上升。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徐林清  蒋邵梅  
虽然CPTPP的经济总量远不及其前身TPP,但从其机制设计到影响力等方面看,仍然是重要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将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和社会福利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冲击。2020年11月15日签署的RCEP能否改善CPTPP给中国造成的负面经济效应?通过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分析RCEP与CPTPP各自逐步削减关税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后可能产生的经济效应,模拟结果表明,RCEP的关税和非关税自由化水平虽不足以完全实现对CPTPP的战略对冲,但RCEP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削减有助于改善中国多项宏观经济指标。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伶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FTA)的建立将对3国带来重大的经济意义,并促进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本文在分析中国与日韩农产品贸易状况的基础上,采用GTAP模型模拟和定量评估了中日韩建立FTA的农产品贸易效应。结果显示,中日韩FTA将产生较大的贸易创造效应,取消关税后,会给日韩农产品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中韩贸易创造效应远大于中日之间,中韩两国农产品产量都将增长,而日本农产品产量将减少;中日韩FTA将促进3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和贸易条件的改变,从长期看,3国农产品的完全自由化将更有利。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伶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FTA)的建立将对3国带来重大的经济意义,并促进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本文在分析中国与日韩农产品贸易状况的基础上,采用GTAP模型模拟和定量评估了中日韩建立FTA的农产品贸易效应。结果显示,中日韩FTA将产生较大的贸易创造效应,取消关税后,会给日韩农产品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中韩贸易创造效应远大于中日之间,中韩两国农产品产量都将增长,而日本农产品产量将减少;中日韩FTA将促进3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和贸易条件的改变,从长期看,3国农产品的完全自由化将更有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曹亮  曾金玲  陈勇兵  
随着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区域主义战略的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极大地促进了区域内的贸易自由化。为分析CAFTA对成员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理论界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将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和贸易结构研究结合起来,利用GTAP模型集中研究了CAFTA成立前后中国和东盟成员国在贸易流量和结构上的变化,并提出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冰  陈淑梅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技术性贸易壁垒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实施贸易保护的首选工具,目前正在商谈的新型区域贸易协定也因此将降低成员国间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主要谈判目标之一。本文采用GTAP模拟方法定量考察了我国正在参与谈判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RCEP)框架下降低技术性贸易壁垒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变动。研究结果显示,RCEP区域内实现零关税对成员国的经济总量、福利水平、贸易规模都有明显的正向变动效应,并且这种正向变动效应将随着区域内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逐步降低而逐渐扩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朋春  辛欢  陈成  
文章基于GTAP模型的模拟结果,在动态博弈的理论框架下考察了可以通过何种路径促成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并分析了TPP对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路径的可能影响。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果:TPP会给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且此种负面影响会随TPP成员范围的扩大而增加;TPP可能对中日韩FTA的建设路径产生影响,但并不会彻底阻碍中日韩FTA的成立,只是对中日韩多边自由贸易实现的可能路径带来一定限定;无论TPP的谈判结果如何,中日韩3国均可以通过轮轴-辐条结构的FTA实现多边自由贸易。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王琳  
从2010年到2012年,韩国与美国、欧盟签署的自贸协定先后生效,中国—东盟和韩国—东盟自贸区的经济效应也逐步显现,这都使中韩两国的进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一定变化,进而影响到中韩自贸协定的经济效应。本文将已经生效的自贸协定的关税减让情况和中韩两国可能作为关税减让的例外部门考虑在内,采用GTAP模型对中韩自贸区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再研究,从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和生产部门3个方面比较了中韩自贸协定经济效应的变化情况,从而为我国制定相关谈判战略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撑。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张军  路泽禅  
蒙古国作为中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经贸伙伴,在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基于2001~2019年中蒙双边贸易状况,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了双方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基础,并运用动态GTAP模型对中蒙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进行评估。研究发现:中蒙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以为两国经贸发展带来显著的增长效应;与关税壁垒消除相比,非关税壁垒的削减对中蒙经贸发展更有利;中蒙两国产业受到的影响存在异质性,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利于两国谷物、加工食品等行业,但中国的纺织及制衣业、公共事业及自然资源和蒙古国的畜牧业、交通与通讯及公共事业都将受到一定的不利冲击。基于上述结论,给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以期为中蒙自由贸易区的深入推进提供实证支持和政策参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韩星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各成员国就贸易便利化发表联合声明,贸易便利化成为了促进和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重点和基础。在此背景下,本文以GTAP模型为研究工具,模拟测算了在贸易时间成本降低30%的基础上,贸易便利化的提升对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经济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成员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都将扩大。中国所有产业的进口贸易都将受益,大部分产业的出口贸易呈现上升的态势。而贸易时间成本的降低将改善所有成员国的贸易条件并带动经济增长,特别是对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来说,将大幅度提升其贸易条件,并明显拉动社会福利水平及GDP增长速度。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魏景赋   李明哲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印度是否永久性退出RCEP尚不可知,若在RCEP效果凸显后再度重返,则其国内贸易损益计算依据以及将对成员带来何种宏观经济层面的影响无疑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GTAP模型对印度是否加入RCEP不同情形之贸易损益进行了模拟验证,结果表明,RCEP生效后各成员的国家总福利水平及总产出水平都将高于生效前,与印度的成员身份并无必然关联,但印度的RCEP局外人身份将对其进出口总额的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若印度重返RCEP则不仅对本国进出口贸易额增长发挥正向拉动作用,还会为其他成员带来更大的贸易增长效应;印度加入RCEP也的确存在一定程度的对外贸易逆差增大风险。为此,展望印度加入RCEP的前景,可以做出以下预判和启示:印度可能适时选择重新加入RCEP而非永久退出;印度重返RCEP可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中国应积极运用外交和经济渠道促使印度尽早重返RCEP,为中印双方未来的经济增长创造更好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