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75)
- 2023(10934)
- 2022(9307)
- 2021(8652)
- 2020(7204)
- 2019(16733)
- 2018(16351)
- 2017(31540)
- 2016(16635)
- 2015(18582)
- 2014(17734)
- 2013(17077)
- 2012(15442)
- 2011(13402)
- 2010(12859)
- 2009(10884)
- 2008(9978)
- 2007(7908)
- 2006(6399)
- 2005(4997)
- 学科
- 济(66072)
- 经济(66000)
- 管理(42595)
- 业(38931)
- 方法(31164)
- 企(30287)
- 企业(30287)
- 数学(28435)
- 数学方法(28052)
- 中国(18264)
- 地方(17873)
- 农(17625)
- 财(15677)
- 业经(13546)
- 农业(12294)
- 学(12106)
- 环境(11032)
- 贸(10630)
- 贸易(10622)
- 易(10222)
- 务(9463)
- 财务(9431)
- 财务管理(9414)
- 技术(9288)
- 和(9113)
- 制(8872)
- 企业财务(8857)
- 理论(8820)
- 城市(8338)
- 地方经济(8234)
- 机构
- 学院(211491)
- 大学(211292)
- 管理(85945)
- 济(85099)
- 经济(83335)
- 理学(75651)
- 理学院(74713)
- 管理学(73310)
- 管理学院(72889)
- 研究(67780)
- 中国(50075)
- 京(45256)
- 科学(42883)
- 财(36604)
- 中心(33719)
- 业大(31861)
- 农(31267)
- 所(30861)
- 财经(30590)
- 江(29247)
- 范(29175)
- 师范(28921)
- 研究所(28745)
- 经(28145)
- 北京(27606)
- 经济学(26525)
- 院(26114)
- 农业(24409)
- 经济学院(24251)
- 师范大学(23965)
- 基金
- 项目(162503)
- 科学(130201)
- 基金(120535)
- 研究(117556)
- 家(105423)
- 国家(104583)
- 科学基金(91874)
- 社会(76507)
- 社会科(72645)
- 社会科学(72630)
- 基金项目(65702)
- 省(62174)
- 自然(60542)
- 自然科(59101)
- 自然科学(59089)
- 自然科学基金(57952)
- 划(53647)
- 教育(52805)
- 资助(47043)
- 编号(47024)
- 重点(36631)
- 发(35455)
- 部(35196)
- 成果(35082)
- 创(34208)
- 国家社会(32646)
- 创新(32060)
- 科研(31806)
- 课题(30896)
- 教育部(30471)
共检索到287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文伯 张艳 柴彦威 申悦
利用2010年北京市居民活动GPS调查的第一手数据,结合城市社会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理论,运用时间地理学和GIS方法对北京市天通苑、亦庄居民日常活动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表明:郊区居民活动呈现以多点方式分布在以郊区居住区为轴向市中心方向展开的扇面上,且产业新城较居住新城更为集中;产业新城居民可选择的商业服务业设施较居住新城更为集中;工作活动在郊区居民日常活动中处于绝对重要地位,由于产业新城较居住新城吸收了更多的当地居民就业,天通苑居民工作活动空间上表现为多点分散模式,亦庄表现为单点扩散模式;天通苑购物活动时间表现出双高峰特点,亦庄时间上均态分布;休闲娱乐活动工作日、休息日差异大,空间上天通...
关键词:
GPS 郊区 居民活动 时空特征 北京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符婷婷 张艳 柴彦威
中国大城市的郊区化加剧了居民的职住分离与长距离通勤,进而影响其健康状况。本文以北京典型近郊巨型居住区天通苑为案例,研究城市郊区居民通勤模式对健康的影响。天通苑全职就业者通勤空间总体上呈现以天通苑为中心不均匀的放射状格局;根据通勤距离、时间与方式,将天通苑全职就业者的通勤模式划分为短距离-积极-公交通勤、中长距离-公交-小汽车通勤、超长距离-公交-小汽车通勤3种模式。本文借助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在控制其他社会经济属性的前提下验证不同通勤模式对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2个维度6个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上通勤模式对睡眠质量差、经常请病假、疲惫不堪、压力大等健康风险的影响均呈现出倒"U"形的趋势,表明适度通勤可能有利于健康,而过长通勤却不利于健康,尤其是超长距离-公交-小汽车通勤模式显著地增加了睡眠质量差、经常请病假、压力大等的健康风险。最后,本文指出改善大城市郊区职住关系不仅意味着城市运行效率的提升,更意味着居民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的提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桂晶晶 柴彦威
在郊区化和休闲大众化的背景下,休闲成为衡量郊区生活方式、提升郊区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侧面。从家庭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将居民划分为单身、新婚、满巢Ⅰ、满巢Ⅱ和空巢5个阶段,通过对2012年北京市上地—清河地区居民的问卷调查数据的方差分析,剖析家庭生命周期对日常休闲行为的影响。乘坐公共交通与朋友一起进行购物、KTV和看电影等娱乐活动是单身阶段的主流休闲方式;家庭成员成为婚后阶段休闲的主要同伴;孩子出生以后,私家车出行成为满巢Ⅰ阶段的主要交通方式,每次休闲的平均时间变长;满巢Ⅱ阶段,参与体育锻炼的郊区居民变多;空巢阶段的居民以自然型休闲活动为主,在社区内休闲的比例上升,与家庭成员一起休闲的比例降低。
关键词:
家庭生命周期 日常休闲 郊区居民 北京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雯蕊 柴彦威
个体日常活动时空间特征反映了其对城市空间利用的时空需求,是衡量社会服务、公共资源配置的新维度。基于个体行为分析郊区就业者日常生活时空间特征,有利于透视郊区就业者的空间需求以及就业郊区化带来的城市空间变革。利用2012年北京市活动出行调查数据,选取居住在北京郊区且在上地地区(郊区)工作的203个就业者样本,从非汇总角度对该群体日常活动时空间特征进行描述分析,揭示郊区就业者日常活动的时空需求。研究结果发现,郊区就业者在休息日的活动呈现较强的时间碎片化与空间分散性特征;郊区就业者对中心城区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很大一部分休闲购物活动需要前往中心城区发生,同时郊区大型商业设施也一定程度上吸引了郊区就业者,郊区功能趋向复合化;郊区就业空间职能较为单一,公共和商业设施供给不足,利用率较低,需进一步完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雯蕊 柴彦威
个体日常活动时空间特征反映了其对城市空间利用的时空需求,是衡量社会服务、公共资源配置的新维度。基于个体行为分析郊区就业者日常生活时空间特征,有利于透视郊区就业者的空间需求以及就业郊区化带来的城市空间变革。利用2012年北京市活动出行调查数据,选取居住在北京郊区且在上地地区(郊区)工作的203个就业者样本,从非汇总角度对该群体日常活动时空间特征进行描述分析,揭示郊区就业者日常活动的时空需求。研究结果发现,郊区就业者在休息日的活动呈现较强的时间碎片化与空间分散性特征;郊区就业者对中心城区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很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齐永华 张凤荣 吕昌河
农户生产要素投入的方向和强度不仅反映了农户的经济行为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农业的发展方向。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2003年的116个农户调查问卷为基础,对大城市郊区农户生产要素投入特征及其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预期收益不同,农户在各产业的劳动力投入数量、质量、物质投入水平和组合结构具有很大差异。在劳动力质量和数量投入方面,根据建立的劳动力质量投入模型进行计算,平谷区农户劳动力质量投入水平非农产业要高于农业产业,经济作物要高于大田作物,具体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非农产业、其他经济作物、畜牧业、菜地、果园、大田作物,同时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在农业内部从大田作物向经济作物转移的趋势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焕成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物质基础,是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资源。科学地评价土地质量,研究土地适宜利用方向,是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依据。一、土地的基本概念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田淑敏 张晓彤 宇振荣
村镇发展规划和建设必须考虑城市发展的要求和农民的利益及愿望。本文在对农民和市民参与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北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搬迁、新住宅和乡村景观建设的现状、问题等,对农民和市民意愿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严华鸣 施建刚
基于上海市1143个样本的调查数据,从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支出水平、住房状况、医疗教育、社会保障、文体娱乐、社会治安、食品安全、基础设施、生活环境质量等多个方面,运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分析上海市郊区居民的生活舒适状况。结果表明,当前上海市郊区居民的生活舒适状况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一些影响居民生活的突出问题。为了进一步改善大城市郊区居民的生活舒适状况,建议政府从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改善生态环境等三大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
关键词:
大城市郊区 生活舒适状况 调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强
对村庄的尊重体现了对农民权利的尊重。简单地批评农村居民点布局不合理,简单地拿城市用地方式类比农村,是以“城市偏向”考虑农村问题的表现。在农村居民点调整中要注意协调好农民需求与城市需求之间的关系。通过适度调整解决农村居民点布局中存在的生存性、功能性、规模性、体制性、结构性等不合理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之一。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布局 新农村建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庆媛 张占录
目前,土地整理已经成为我国土地管理中的热门话题,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农村居民点整理则是农村土地整理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郊区———北京市顺义区为例,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目标、意义、主要形式以及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策略模式和运作模式。最后得出结论:在经济发达的平原型大城市郊区,市场运作模式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可行模式———这是农村房地产开发的创新模式,也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创新模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瑞华 冯健
行为转向与社会转向下个体行为模式分析为人地关系研究提供微观视角,然而以往研究关注行为决策与空间的关系,忽视了空间对人心理与认知层面的反馈作用。“神经转向”强调了人的心智与空间的关系,运用神经机制探究人的感知、情感、行为与空间的相互作用。论文在神经转向的背景下,结合行为主义研究范式,构建“认知—决策—反馈”的“人—行为—空间”闭环分析框架,在空间—行为互动理论的基础上,强调人脑的环境感知、经验学习、综合决策能力在重构认知与重塑偏好中的作用,并进一步从行为主体、空间行为的角度分析“空间—人”反馈过程。论文以北京市望京地区为例,采用深度访谈和活动日志分析方法对典型案例日常活动进行解读,结果表明,该框架能较好地解释个体短期行为与空间的互动关系,以及空间图谱、空间偏好和行为决策在个体与空间互动中的中间作用。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赵茜宇 张占录 华逸龙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都市郊区耕地保护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从耕地保护缺乏经济补偿机制和动力机制出发,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分析基于土地发展权的设立和配置完善耕地保护相关政策的路径。研究表明:1土地发展权基于公平的理念,因规划和土地用途管制而产生;2土地发展权为耕地保护提供了一个与土地用途管制相补充的经济补偿机制;3土地发展权的初始配置需依据土地利用规划,根据相关指标确定土地发展权的初始数量;4土地发展权对耕地保护的实现路径主要体现为市场交易和政府购买。基于此,政府应通过法律、规划监管的完善和耕地保护基金的设立来构建基于土地发展权的耕地保护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冯建国 杜姗姗 陈奕捷
休闲农业园区经过30多年的蓬勃发展,主管部门对其进行更加细致的、有针对性的分类管理愈加重要。该文通过对北京市郊区休闲农业园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按照发展阶段、地域模式、经营主体、产业结构、功能类型、产业数量、综合规模、功能和特点7种分类模式对休闲农业园进行类型划分,并结合案例分析不同类型的特点,以期为休闲农业园开发建设提供参考,为农业部门对不同类型园区进行分类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柴宏博 冯健
郊区居民行为空间研究是解读郊区空间的重要方面之一,当前的研究多基于汇总的个体数据,从家庭层面出发的微观研究较少。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居住在北京五环至六环之间的3个不同类型的家庭开展实证研究,旨在通过以家庭为单元的行为空间研究,丰富对郊区居民行为空间的理解。研究发现:家庭的生命历程与家庭成员的日常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辩证关系。生命历程中的重要生命事件,包括迁居、就业选择、家庭结构变化、家内成员的社会角色变化等,会通过改变地理背景、移动性和家庭内部的责任分工,影响每一个成员的惯常活动模式。家庭内部的资源分配和时间安排形成了家庭成员一段时间内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但当部分因素改变时,家庭也会通过一定的协调机制来响应家庭成员所遇到的制约,以便家庭成员能够更好的完成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活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大都市郊区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研究——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
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研究——以北京市郊区为例
我国城市郊区乡镇环境绿化的综合效益度量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小红门乡为例
大数据视角下城市活动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北京市城六区为例
TOD建成环境特征对居民活动与出行影响——以北京为例
征地拆迁对城市郊区老年农民生活影响研究——以南京市QQ村为例
基于迁居的郊区大型居住区社会空间形成——以北京回龙观居住区为例
都市郊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选择——基于北京市郊区的研究
基于农户调查的大城市郊区农地流转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467户调查为例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合肥市郊区职住空间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