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80)
2023(15904)
2022(13166)
2021(12256)
2020(10367)
2019(23577)
2018(23240)
2017(45356)
2016(24139)
2015(26654)
2014(26440)
2013(26121)
2012(23358)
2011(20657)
2010(20331)
2009(18716)
2008(18346)
2007(16220)
2006(13979)
2005(12165)
作者
(66271)
(55863)
(55511)
(52510)
(35147)
(26917)
(25150)
(21802)
(21130)
(19756)
(18899)
(18770)
(17387)
(17364)
(16972)
(16962)
(16586)
(16394)
(16040)
(15918)
(13591)
(13586)
(13460)
(12956)
(12501)
(12447)
(12345)
(12167)
(11213)
(11098)
学科
(103636)
经济(103527)
(99531)
(81770)
企业(81770)
管理(79166)
(48425)
方法(47670)
数学(39370)
数学方法(38846)
业经(32662)
农业(32123)
(31789)
中国(24785)
(22883)
财务(22828)
财务管理(22797)
企业财务(21632)
(20758)
地方(20008)
技术(19703)
(17920)
贸易(17913)
(17437)
(17043)
(16695)
理论(16495)
(16232)
(16017)
(15866)
机构
学院(339642)
大学(330262)
(142500)
管理(140287)
经济(139803)
理学(122171)
理学院(121022)
管理学(119143)
管理学院(118507)
研究(102607)
中国(80909)
(66848)
(66699)
(64118)
科学(62402)
业大(53681)
财经(51830)
(51203)
农业(51126)
中心(50089)
(49359)
(47250)
研究所(44776)
经济学(42975)
(40365)
北京(40243)
(40086)
师范(39949)
经济管理(39332)
经济学院(39052)
基金
项目(234874)
科学(187771)
基金(173030)
研究(172151)
(149255)
国家(147876)
科学基金(130298)
社会(112599)
社会科(106605)
社会科学(106575)
(94394)
基金项目(92588)
自然(84477)
自然科(82626)
自然科学(82608)
自然科学基金(81168)
教育(77784)
(76767)
资助(69649)
编号(69167)
成果(52561)
(52008)
重点(51638)
(51200)
(51036)
创新(47273)
国家社会(46690)
(46389)
课题(46120)
科研(45177)
期刊
(159007)
经济(159007)
研究(90941)
(66946)
中国(60075)
管理(52461)
(52196)
学报(48142)
科学(47736)
农业(45316)
大学(38578)
学学(37174)
业经(33577)
技术(32103)
(30340)
金融(30340)
教育(25627)
财经(25093)
(23722)
经济研究(23401)
问题(22038)
(21636)
技术经济(18942)
(17233)
商业(16592)
现代(16202)
财会(16034)
统计(15993)
世界(15522)
科技(15500)
共检索到4843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鹏  林正雨  李晓  李晓莉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土壤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并借助GIS与数学模型对永商镇早熟梨用地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永商镇适宜种植早熟梨的用地面积约435.28hm2,占农业用地总面积的25.21%。借助GIS软件和适宜性最小耗费表面模型对早熟梨种植用地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当最大拓展宽度达到56m时,符合农业规划中多目标模型要求的333.33hm2种植规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孟霖  郭杰  孙驰  欧名豪  
本文基于供求理论构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测算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以期为城镇建设用地的科学配置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供求理论,可以从本底条件、技术水平、区位交通、集约程度、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等方面构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2)BP神经网络可准确反映各评价单元的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有助于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的精度;(3)根据测算结果可将研究区分为四个区域:高度适宜区可进行大规模城镇建设用地开发,但应注重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胤汉  刘彦随  
在对陕西省农业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对农业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拓宽和深化了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提高了土地资源适宜性的精度和效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云  周忠学  
在西安市都市农业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的基础上,加入生态服务作为农业用地产出指标,构建了基于DEA模型的都市农业多功能性用地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了都市农业用地的经济效率、社会效率、生态效率。研究表明:12001—2012年,西安市都市农业用地经济效率总体上升,在2011年和2012年经济效率为1;社会效率、生态效率态势良好,服务性功能越来越显著;2用地社会效率最高,生态效率次之,经济效率最小,表明都市农业用地的本质功能应当是其社会与生态功能,农业的经济功能已不再是其最重要的价值追求;3从空间分布来看,经济效率由城区到城郊区县递减,社会效率全区普遍较高,生态服务价值由城区向郊区递增,但生态效率则呈现出从城区向周围区县递减的规律,远郊区是城市化区域农业生态服务功能建设的重点区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唐晓旭  张怀清  刘锐  
本文将传统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数值计算和GIS图形处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洞庭湖流域为例选取了土壤侵蚀、环境、洪水威胁、气候4个因子作为参评因子,利用成对比较排序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然后通过GIS工具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洞庭湖流域的农用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同时考虑研究区的特殊地理区位,对该流域农用地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因子权重加大后重新进行评价并与一般的评价进行比较,获得了较逼真的评价效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夏敏  赵小敏  张佳宝  刘友兆  曾志强  
传统的基于GIS建立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缺乏对空间问题决策的支持能力,而GIS与DSS技术集成建立土地适宜性评价决策系统一方面可以实现对空间数据的管理和分析,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模型进行辅助决策,有利于解决与空间有关的决策问题。以MapInfo Professional 6.0为基础平台,以Visual C++6.0为开发工具,建立了一个土地适宜性评价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包括数据库系统、模型库系统、知识库系统以及人机接口4个部分,具有数据输入输出、图属互查、数据空间分析和辅助决策等功能。系统成功应用于南京市江宁区淳化镇农地适宜性评价实践中,应用结果表明系统能为决策者提供多种决策方案,同时又集成了G...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娅  谭秋  王丽双  张帆  
[目的]通过对原平市农业产业适宜性的定量评价,并结合土地利用的角度对原平市农业产业进行布局优化。[方法]基于GIS空间分析和AHP方法,建立农业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刻画原平市农业产业适宜性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得出适宜性分级图,进一步叠加原平市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农业优化布局分析。[结果]原平市农业适宜性水平整体较低,只有14.82%的区域适宜和非常适宜农业生产,集中分布于中部平原地区;53.21%的地区基本适宜农业生产,主要分布于东部丘陵和西部山区;31.97%的地区不适宜农业发展,主要分布于西部山区;同时,在不适宜农业生产的地区中约有15.3%的土地被开垦为耕地,限制了该市整体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结论]与传统的土地适应性相比,本研究嵌入了社会经济因子和管理水平的影响分析,使得研究结果更贴合实际。如何进一步挖掘更全面表征气候、生态、社会经济等影响因素,构建更加全面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区域有别、因地而异的评价体系标准,是加强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科学性和准确性的有利保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婧  姚亦锋  盛鸣  夏曙光  
以甘肃省陇南市地震灾区为例,运用AHP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综合考虑了地区气候地形、人口分布、交通区位、经济基础和地震易发程度等影响因子,并通过用地适宜性分区,对地区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格局进行重新审视,从协调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的相互关系出发,空间开发强调因地制宜,即让开发成本低、资源环境容量大的地区承担高强度的开发建设活动;而让生态和地质环境脆弱、开发难度大的区域承担生态维护和生态产业功能。结果表明:陇南市用地适宜性呈现出极大的地缘差异性,适宜发展用地主要分布于东北部丘陵盆地地区,南部地区以限制发展用地为主,西北部地区由适度发展用地和限制发展用地构成。其中适宜发展用地占地区总面积17.2...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娄胜霞  
以公里格网为基本单元,基于GIS技术,建立包括地形起伏度、温湿指数、水文指数和地被指数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系统评价遵义市不同地区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与限制性。研究表明,遵义市人居环境以适宜性为主要特征,自然适宜程度整体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其中44.41%为一般适宜区、54.13%为比较适宜区以及极小比例为临界适宜区;遵义市人居环境自然条件较好,地形、地被、水文和气候对人口分布的限制性不明显,其中地形条件对人口分布的限制性最强,其次是地被条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杜宁  杨宁生  孙英泽  
本项目着重于池塘养殖适宜性评价方法的研究。以河南省池塘养殖适宜性评价为例,利用GIS技术建立综合评价该地区池塘养殖适宜性的数量化方法。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通过查阅文献、咨询水产养殖学专家及当地养殖专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选取池塘蓄水能力、与水源的距离、土壤保水性、坡度倾斜率、土壤酸碱度、养殖经验、养殖技术人员、养殖劳动力、渔民家庭占农民家庭比重、商品鱼基地面积、人口密度、人均收入、批发市场数量等13个评价因子,将之分成4个子模型,分别是水的获得能力子模型、土地自然条件子模型、知识及基础设施投入子模型、市场子模型。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研究区域分成了1750×1150共2012500个栅格,每个栅格作...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杜红悦  李京  
该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FAO的农业生态带土地评价方法进行了改进 ,把GIS技术应用到传统的AEZ土地评价方法中 ,建立了土地农业适宜性评价信息系统。在所建系统中实现了改进的AEZ算法 ,用户可输入任意作物的环境需求 ,人工干预情况 ,可以按地方特色调整专家打分值 ,可方便及时地为地区引进新品种 ,并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供依据。以攀枝花市区为例进行了土地农业适宜性评价 ,做出了攀枝花市 9种主要作物的评价图和多种作物综合评价等级图 ,得出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璐红  曹瑞超  王盼婷  
土地资源作为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合理配置对于国土空间开发具有重要影响。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将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作为最终目标,从土地资源的承载强度、承载效益、承载潜力三个维度测算土地资源承载力以及耦合协调度,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体系,选取耕作、供水、气候、生产环境、气象灾害和盐碱化敏感性6个方面18个评价因子,基于土地资源承载力,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陕西省土地资源承载系统耦合协调程度包括初级协调、勉强协调、濒临失调、轻度失调四个阶段,西安和榆林两市土地资源承载力最高,渭南市最低;陕西省农业生产适宜性程度整体上呈现关中平原最高、陕南地区次之、陕北黄土高原最低的分布情况。结合农业生产适宜性等级高低和面积大小,去充分协调农业生产用地与其他类型用地之间的关系,可共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璐红  曹瑞超  王盼婷  
土地资源作为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合理配置对于国土空间开发具有重要影响。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将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作为最终目标,从土地资源的承载强度、承载效益、承载潜力三个维度测算土地资源承载力以及耦合协调度,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体系,选取耕作、供水、气候、生产环境、气象灾害和盐碱化敏感性6个方面18个评价因子,基于土地资源承载力,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陕西省土地资源承载系统耦合协调程度包括初级协调、勉强协调、濒临失调、轻度失调四个阶段,西安和榆林两市土地资源承载力最高,渭南市最低;陕西省农业生产适宜性程度整体上呈现关中平原最高、陕南地区次之、陕北黄土高原最低的分布情况。结合农业生产适宜性等级高低和面积大小,去充分协调农业生产用地与其他类型用地之间的关系,可共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飞  邢世和  
为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科学安排区域经济作物用地布局与规模,推进耕地集约化与规模型化经营,根据福建省主要经济作物用地适宜性和农产品市场需求及种植现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与线性规划及专家辅助决策方法对福建省规划期内(2015年)主要经济作物用地规模与布局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春花生、秋花生、烤烟和甘蔗用地适宜规模分别14.85万hm2、3.71万hm2、8.02万hm2和3.02万hm2,全省主要经作总产值为350382.6万元。优化后的全省主要经济作物用地形成如下区域布局:Ⅰ、闽东南沿海春花生用地区,Ⅱ、闽东南沿海、闽西秋花生用地区,Ⅲ、闽西、闽中、闽北烤烟用地区,Ⅳ、闽南甘蔗用地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长胜  卢伟  金晓斌  周寅康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开发整理的基础 ,而未利用地作为土地开发整理的主要对象 ,本身就具有自然和经济上的特殊性 ,显然土地整理中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更是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关键性工作。结合GIS技术设计了土地整理中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总技术路线 ,进而对具体评价过程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未利用地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及在计算机中的生成技巧 ;(2 )评价因子的选取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运用特尔斐法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 ;(4)评价结果生成过程。以广西柳城县为例运用本评价系统对其未利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 ,能以较快的速度得到适宜性评价结果和各类适宜性用途的空间分布 ,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