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82)
2023(13441)
2022(11499)
2021(10510)
2020(9169)
2019(20956)
2018(20614)
2017(39193)
2016(21548)
2015(24010)
2014(23886)
2013(23498)
2012(21667)
2011(19272)
2010(18908)
2009(17346)
2008(16868)
2007(15061)
2006(12490)
2005(10645)
作者
(64350)
(54001)
(53775)
(50838)
(33936)
(26212)
(24430)
(21306)
(20407)
(18922)
(18213)
(18184)
(17040)
(16916)
(16894)
(16746)
(16566)
(15999)
(15641)
(15495)
(13569)
(13144)
(12952)
(12344)
(12324)
(12038)
(11925)
(11795)
(10931)
(10869)
学科
(87608)
经济(87520)
管理(59673)
(58275)
(47236)
企业(47236)
方法(44024)
数学(39509)
数学方法(39045)
(23636)
(22728)
中国(20468)
地方(19001)
(18803)
(18156)
贸易(18151)
业经(18075)
(17572)
农业(15922)
(14715)
财务(14669)
财务管理(14636)
(14150)
企业财务(13864)
环境(13432)
技术(13198)
(12650)
(12042)
金融(12038)
理论(12017)
机构
学院(303826)
大学(303348)
(122571)
经济(120228)
管理(118758)
理学(103827)
理学院(102643)
研究(101819)
管理学(100763)
管理学院(100221)
中国(74527)
科学(66707)
(62849)
(59852)
(52770)
业大(52533)
(52430)
研究所(48598)
(48236)
中心(48085)
农业(47996)
财经(43270)
(39334)
(37861)
北京(37605)
师范(37273)
经济学(37204)
(36978)
(35211)
经济学院(33980)
基金
项目(217301)
科学(170315)
基金(158889)
研究(148844)
(141932)
国家(140814)
科学基金(120243)
社会(94485)
社会科(89628)
社会科学(89599)
(86997)
基金项目(85501)
自然(82241)
自然科(80364)
自然科学(80336)
自然科学基金(78905)
(73217)
教育(68415)
资助(64534)
编号(57993)
重点(49776)
(47360)
(46407)
(45441)
成果(44410)
科研(43268)
计划(43188)
创新(42601)
课题(40021)
教育部(39699)
期刊
(125269)
经济(125269)
研究(76863)
学报(56289)
(51777)
中国(51424)
科学(48438)
(41635)
大学(41129)
管理(40576)
学学(39365)
农业(35161)
技术(25909)
教育(24208)
(23369)
金融(23369)
业经(21076)
财经(20681)
经济研究(20057)
(19555)
(17677)
问题(16776)
(16072)
资源(15464)
技术经济(14933)
科技(14847)
业大(14735)
统计(14732)
商业(14263)
(13940)
共检索到4233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屈贵贤  王建  高正荣  白世彪  曹光杰  
以长江下游南京梅子洲河段1959、1970、1983、1992和2003年水下地形图为基础资料,以此建立相应年份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并进行了分析,探讨护岸工程修筑前后该河段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而分析其在河势控制中的作用,为河道整治和保持优良河势提供依据。护岸工程修筑前后,1#、2#、3#三个断面的岸线摆动速率分别由5.00、18.80和43.64 m/a减小为1.15、6.00和9.15 m/a,主泓线摆动速率分别由8.45、31.18和50.00 m/a降至5.50、5.35和4.75 m/a,宽深比分别由4.24、3.20、2.57减小为3.93、2.78和2.25。结果表明,实施护岸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越  丁艳荣  范北林  
三峡工程蓄水以来,进入长江中下游河道的水沙过程发生明显改变,从而导致中下游河道尤其是荆江河段冲刷、崩塌,局部河段河势调整较为剧烈,并导致主流顶冲部位发生变化,可能会引起新的崩岸发生。分析了荆江河段河势变化特点,列举了各种传统护岸方法,分析了传统护岸的特点和适用性,针对传统护岸工程的不足,提出生态护岸理念,在满足整体性、稳定性、适应变形等要求下,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共同护岸,并为河道与河岸之间水分交换提供条件,建立了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实现了河流原本完整的结构和作为生态廊道的功能,进而保证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水土保持,实现生态理念,满足生态需要,达到人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维佳  蒋雪中  薛靖波  何青  陈吉余  
以1998/1999年长江流域洪水后奠定的河口河势为参照,利用四期大比例尺海图,数字化分析了1998/1999~2011年长江口北港河势与横沙东滩演变,讨论了北港和横沙东滩受河口重大工程影响产生的新变化。结果表明:青草沙水库工程稳定了北港河势;依托深水航道导堤工程和圈围工程,横沙东滩快速淤长,至2011年,-2m、-5m以上面积分别达到304km2、522km2,扣除深水航道坝田区面积,还有237km2、450km2;围绕横沙岛和横沙东滩,北岸可利用-10m岸线达到16km,在未来的7~23a,可为上海的发展提供大量的新增岸线资源和土地资源。横沙北靠北港,南依长江口深水航道,东临东海;吹填成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晶  李志威  许清文  王晓娟  
长江下游是典型的分汊型河道,其江心洲的洲头正面临清水冲刷蚀退的严峻形势,如大通河段的铁板洲。基于大通水文站年均水沙数据(1956~2014年),选取铁板洲的遥感影像(1998~2016年)和实测地形数据(2004~2011年),并采用MIKE21 FM模拟铁板洲河段的水动力变化,分析近20年大通站年际及年内水沙变化、铁板洲的形态变化、洲头冲淤变化及主控因素。2003年后长江下游年均径流量变化较小,年均输沙量比2003年之前锐减67.4%。铁板洲受到低含沙水流的冲刷,洲头显著蚀退,其体积从163.57万m~3(2004年)萎缩至68.84万m~3(2011年),且年均蚀退率由8.88%(2004~2008年)增至11.57%(2008~2011年)。水动力模拟表明来流量增大对洲头的冲刷作用更加剧烈,即铁板洲在洪水期受到的冲刷大于枯水期。由于洲头的逆坡和阻挡作用,铁板洲洲头上游沿程流速不断减小并在洲头前缘岸边急剧降至零,最大流速出现在洲头左侧,使得其左侧成为主要蚀退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荣华  杨桂山  朱红云  万荣荣  
了解岸线资源利用现状,科学、合理地评价岸线资源条件是实施沿江开发战略、建立沿江基础产业带、科学合理地确定沿江产业布局的前提和基础。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通过影像融合,快速发现目标靶区,精确确定岸线占用单位的空间位置与几何形状;运用GIS分析技术,弄清长江岸线江苏段的资源与利用现状,选取科学合理的评价单元,对研究区内的岸线资源进行评价,为长江岸线苏州段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传胜  孙小伍  李建海  
内河岸线资源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专门的评价研究在国内外尚不多见。国内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研究区域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研究方法已经从定性发展到定量,并引进了GIS手段。论文首先总结了前人的研究,将岸线评价分为质量分等评价、适宜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3种类型,概括为评价单元的划分、单项指标的评价和综合质量分等3个步骤。之后,论文以自然资源评价的理论方法为指导,通过武汉市域长江干流岸线的建港自然条件评价的实例,系统探索了运用GIS方法评价岸线资源的一般程序,将其分为:数据准备、建立数据库、评价实施、成果输出4个步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诚  
岸线利用管理是促进岸线资源集约利用,支撑沿江开发有序、健康推进的重要保障。以泰州长江岸线利用时空变化数据库(2003~2013年)为基础,构建岸线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关联岸线类型与岸线条件,从规模扩张、结构变化和类型转移三方面分析岸线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结合政府部门和企业访谈以及相关研究,剖析岸线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与作用特点,为岸线利用政策调整提供依据。实证分析表明:沿江开发实施以来,泰州长江岸线利用扩张迅速,但2009年之后扩张减缓,优质岸线利用率较高,后备岸线不多。2009年以前,岸线开发以工业、仓储和港口等生产性占用为主,旅游休闲、生态保护与污染处理岸线也有较多增长。2009年之后,港口岸线...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傅军  钱滕  黄荣来  
为提高长江护岸林的生长量, 减少虫害, 进行了杨树多系混合造林研究。结果表明: 沿江护岸林欧美杨多系混合造林较单系造林生长量和年利润率均提高15 % 以上, 天牛虫株率控制在3 % 以内; 选育出4 个优良无性系, 材积生长量较169 杨( 对照) 提高18-4 % ~47-5 % 。对参试欧美杨无性系进行了生长阶段和生长等级的划分。表7 参4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施少华  林承坤  杨桂山  
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河道岸线变化的主要因素 ,它们分别是河岸崩塌 ,泥沙淤积及人类活动等 ,其中河岸崩塌是河道岸线演变的最主要原因。总的来说长江中下游干流河势是稳定的 ,但五个河段有各自演变特点和规律 ,其中宜昌—枝城段河道与河床比较稳定 ,岸线顺直 ,但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对河床的冲刷作用较大 ;荆江段是长江著名的河曲段 ,其冲淤变化较大 ;城陵矶至湖口段为节点和分汊河床组成 ,一般来说节点较为稳定 ,而分汊河床不太稳定 ;湖口至江阴河段岸线一般较为稳定 ,但弯道河床变化较大 ;河口段不但受江流作用影响 ,还受潮流与波浪等共同影响 ,所以河口河床演变迅速 ,主要表现为汊道主泓迁移摆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贾艳艳  唐晓岚  刘振威  刘德保  杨阳  
以芜湖区段1995、2005和2016年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生态风险指数和空间分析法,分析研究区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变特征,以揭示芜湖区段风险状况和城市建设发展对长江生态廊道的影响,旨在为芜湖区段综合风险防范、景观生态管理和沿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依据。研究表明:1)1995—2016年,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明显,耕地、林地面积不断减少,景观优势度降低;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景观优势度升高,破碎度和分离度降低;湿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加,破碎度和分离度先增加后减少。2)生态风险时空分析表明,1995年以低、较低和中生态风险为主,2005年以较低、中和较高生态风险为主,2016年以较低和中生态风险为主;空间上,生态风险等级的分布基本以长江为轴向南北两侧呈递减变化,且整体上江南的景观生态风险高于江北。3)各等级生态风险转换类型多样,1995—2005、2005—2016年风险等级由低向高转换的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6.03%、8.05%,由高向低转换的面积占比分别为1.07%、26.76%,即景观生态风险在前10 a、后10 a分别呈上升、下降趋势。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崔志华  严煜  
为科学辨识城市洲岛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以南京八卦洲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Geoda空间分析功能、地理探测器的方法,定量分析了2007-2017年十年间城市洲岛乡村聚落空间演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聚落密度不断增大,空间扩张特征显著;聚落用地在空间上呈聚集性分布,且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聚落发展水平不均衡;水文、交通是影响八卦洲乡村聚落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相关政策等是影响该区域乡村聚落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针对空间差异,提出"重点发展、优先发展、有条件发展、限制扩展"的空间优化策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顾小林  杜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凯力  高甲荣  马岚  刘国华  王兵  易扬  王舒  张腾飞  
了解不同土壤生物工程措施下根系分布特征与抗拉特性对土壤生物工程措施的合理配置意义重大。以竣工5年的北京市怀柔区土壤生物工程试验区4种不同种植方式(埋根、扦插、梢捆、灌丛垫)下的金丝柳根系为研究对象,测量统计不同土层深度、不同径级的根系生物量并进行单根拉伸试验,分析在不同种植方式下金丝柳根系的生物量分布特征和单根抗拉特性,结果表明:灌丛垫和梢捆措施根系主要分布在0~40 cm深度的土层中,在0~20 cm土层中尤为集中。灌丛垫方式下根径≤1 mm的细根含量丰富(占其总量的31.3%),须根系最为发达,梢捆次之,细根含量占其总量的19.2%。不同种植方式下根系抗拉力与直径都呈正相关,且以幂函数的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志威  王兆印  贾艳红  李文哲  
长江中下游河道存在数量众多的江心洲,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这些江心洲的演变深为人们关注。选取2000~2011年宜昌、汉口、大通站的年均流量和输沙量,1999、2001、2003、2005、2007、2009和2011年长江中下游20个代表性江心洲的遥感影像,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水沙变化及江心洲面积变化过程,同时利用概念模型分析江心洲面积变化与流量和含沙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三峡水库蓄水后(2003~2011年)宜昌、汉口、大通站的年均径流量较蓄水前分别减少6.1%、7.3%、9.5%,输沙量分别减小90.3%、72.1%、66.9%,平均含沙量分别减少了89.6%、70.8%、64.8%...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彬  陈圻  王志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