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95)
2023(9320)
2022(7883)
2021(7558)
2020(6371)
2019(14603)
2018(14370)
2017(28024)
2016(14996)
2015(16473)
2014(16222)
2013(15852)
2012(14410)
2011(12731)
2010(12184)
2009(10719)
2008(10241)
2007(8322)
2006(6699)
2005(5536)
作者
(40754)
(34302)
(34030)
(32421)
(22143)
(16780)
(15553)
(13357)
(13328)
(12225)
(11857)
(11647)
(10874)
(10626)
(10622)
(10593)
(10238)
(10109)
(10016)
(9954)
(8284)
(8253)
(8135)
(7969)
(7690)
(7618)
(7571)
(7295)
(6973)
(6919)
学科
(58863)
经济(58805)
管理(43900)
(40556)
(33198)
企业(33198)
方法(31238)
数学(28430)
数学方法(28030)
(15712)
(15080)
中国(13860)
地方(11904)
业经(11519)
(11327)
(10778)
财务(10741)
财务管理(10723)
企业财务(10295)
农业(10260)
环境(9739)
(9513)
(9469)
技术(9458)
(9120)
贸易(9117)
(8856)
理论(8450)
(8126)
资源(8076)
机构
大学(199318)
学院(198882)
管理(81199)
(79789)
经济(78227)
理学(71543)
理学院(70763)
管理学(69415)
管理学院(69022)
研究(63572)
中国(46448)
(41344)
科学(40621)
(35301)
(34970)
业大(32622)
中心(31261)
(30660)
财经(29512)
研究所(28437)
(28221)
农业(27940)
(27250)
经济学(24953)
(24794)
北京(24537)
师范(24511)
(23636)
经济学院(22788)
财经大学(22590)
基金
项目(150322)
科学(119467)
基金(111963)
研究(104896)
(99118)
国家(98380)
科学基金(85547)
社会(68079)
社会科(64752)
社会科学(64735)
基金项目(60155)
自然(57938)
(57783)
自然科(56567)
自然科学(56547)
自然科学基金(55525)
(50065)
教育(48635)
资助(45591)
编号(40820)
(33817)
重点(33778)
(31774)
(31668)
成果(30336)
科研(29769)
创新(29703)
国家社会(29118)
教育部(28913)
计划(28666)
期刊
(75824)
经济(75824)
研究(50246)
中国(35406)
学报(34102)
科学(30612)
(30172)
管理(28256)
(28011)
大学(25610)
学学(24408)
农业(21563)
技术(17731)
教育(16155)
(14535)
金融(14535)
财经(14121)
业经(12486)
(12133)
经济研究(12105)
资源(12083)
(11757)
问题(10734)
(9837)
科技(9254)
业大(9246)
技术经济(9201)
理论(9177)
图书(9159)
统计(9043)
共检索到2714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阳华  陈志军  杨世琦  唐云辉  袁德胜  
根据四川盆地东南部再生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合重庆市气候资源特点,指出影响重庆再生稻的主要气候问题是:再生稻生育期间的光热条件、抽穗扬花期的低温阴雨和休眠芽萌发期的高温干旱。以此为基础,本文选取对再生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影响较大、且分布差异显著的气象因子:生育期间的积温和日照时数作为再生稻气候生态区划指标;在1∶25万DEM的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计算得到区划指标的空间分布,制作了精细化的重庆市再生稻光热资源适宜性区划,将重庆市再生稻栽培区划分为光温丰富再生稻适宜栽培区、热量丰富光照较丰再生稻适宜栽培区、光照丰富热量较丰再生稻较适宜栽培区和光热较丰再生稻较适宜栽培区4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恬  谷达华  郑财贵  郭欢欢  杨丽娜  马世五  
[目的]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重庆市正面临着城市建设空间已趋饱和,建设成本不断加大等问题,研究的焦点集中于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合理使用建设用地提供依据。[方法]评价第一步是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的限制等级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选取坡度、地质灾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人均用地面积、人均GDP、交通便捷性和距建成区距离等指标对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1)重庆市受耕地保护限制的区县9个,主要分布于渝西地区;受生态保护、坡度限制的区县14个,主要分布于渝东北和渝东南;受耕地保护、坡度限制的区县4个;受耕地保护、生态保护限制的区县2个,分别为长寿区和江津区。(2)限制性等级划分结果为6个区县限制性等级为弱, 5个为较弱, 9个为中等, 7个为较强, 9个为强。(3)重庆市适宜建设区面积有限,仅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4.95%,主要分布于主城区和渝西、渝东北地区;较不适宜建设区和不适宜建设区所占比例较高,多数受地形坡度、地质灾害、农业用地及生态限制。[结论]重庆市土地资源限制性主导因素有耕地保护限制、坡度限制和生态保护限制,适宜建设的区域主要分布于主城区和渝西片区,渝东北大部分地区和渝东南适宜建设的区域较少且分布零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乾柱  王彤彤  卢阳  秦维  高强  
山洪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是山洪风险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可有效指导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利用重庆市2013~2015年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数据,融合降雨条件、下垫面、人口条件、经济财产等多元参数,嵌入抗灾能力修正系数,建立重庆市山洪灾害风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并依托ArcGIS空间分析叠加功能得到重庆市山洪灾害危险性、易损性、风险性分布图。经多目标图层综合叠加与非监督聚类分析,将境内山洪灾害风险强度分为微、低、中、较高、高5个等级,其面积比例分别为14. 97%、25. 19%、24. 41%、22. 2%及13. 23%。据此,将重庆市山洪灾害风险划分为渝东北高海拔山地较高风险区(1. 42 km~2)、渝东北中海拔山地中低风险区(1. 12 km~2)、渝东南中海拔山地高风险区(1. 69 km~2)、渝中部低海拔山地低风险区(2. 07 km~2)、渝西中低丘陵低微风险区(0. 59 km~2)及渝西低丘平坝较高风险区(1. 34km~2) 6个分区,风险度分布与分区结果客观反映了山洪灾害发生特点、分布情况、易发程度和防治迫切程度的区域差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蒋勇军  况明生  齐代华  李林立  黄国庆  
运用层次分析法定量地对重庆市主要自然和人文景区(点)的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借助GIS技术,对旅游资源的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综合评价和GIS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在重庆市的旅游资源结构中,自然资源起着基础作用,人文、社会景观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在空间分布上,重庆市旅游资源呈现“带状”、“圈状”的分布特征,地域空间分布不平衡。最后,在GIS技术支持下,对重庆市旅游资源进行了概念规划,得到4个结构区,并提出每个规划区发展的整体思路和方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蒋勇军  况明生  李林立  冯绍国  方佳军  高方立  曹晓林  杨定中  
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从孕灾环境、自然致灾因子和承灾体3个方面分别选取评价指标,通过GIS分析分别得到了重庆市孕灾环境敏感度图、自然致灾因子危险度图和区域承灾体脆弱度图。将孕灾环境的敏感度图、自然致灾因子的风险度图和承灾体的脆弱度图在GIS软件中进行叠加分析,得到重庆市自然灾害区划的基本单元。经过对基本单元属性数据库的数据处理,根据拟定的区划原则,采用“自下而上”的区划定量分析方法并结合“自上而下”的区划方法对重庆市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进行分析,并进行自然灾害综合区划,得到四个自然灾害区。最后分别论述了每个自然灾害区的自然灾害、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情况。通过对自然灾害基本单元的确定、空间单元属性信...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志跃  刁承泰  陈菲  陈敏  吕韬  
文章从生态环境的角度,综合分析了重庆市土地的生态特点和存在问题,探讨了土地生态区划的原则和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对全市土地进行了生态区划,将土地划分成四大生态区:丘陵平坝农业生态环境区、中低山林牧业生态环境区、库区生态环境区和城市生态环境区,以便因地制宜地对各区土地进行生态治理和生态建设,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晓议  曾咺  李军  
以GIS为主要技术平台,采用移动窗口法,以250m×250m栅格为基本单元,通过选择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因子,基于人居环境指数的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对重庆市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进行相关研究,并揭示其地理特征和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重庆市人居环境自然适宜度介于0.255~0.821,西部高于东部,北部高于南部;(2)临界适宜区面积最大,占全市面积的34.53%;低度适宜区次之,占22.52%;高度适宜区居第三,占21.14%;中度适宜区占17.84%;不适宜区面积最小,仅占3.96%;(3)重庆市85.19%的人口分布在低度适宜及其以上的区域,相应面积占研究区面积的61.5%。实证表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金垚  熊士斌  刘琰琰  张玉芳  上官昌贵  
[目的]利用旺苍县及其周边24个站点1971-2017年气候资料,以及旺苍地区土壤资料、地形资料,根据红心猕猴桃生长发育对气候、土壤、地形等环境因子要求,建立区划指标体系,旨在填补当地研究空白,为旺苍红心猕猴桃产业发展布局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250000DEM数据,利用GIS技术,建立小网格推算模型,对红心猕猴桃各区划指标进行网格推算及空间分析,按照不适宜、次适宜、适宜3个等级,对旺苍县红心猕猴桃种植适宜性进行区划。[结果]红心猕猴桃种植最适宜区域面积为208.53 km~2,主要分布在旺苍县东北部檬子乡、英萃镇、正源乡斜线上,东西向槽谷地区的东侧,以及南部农建乡、化龙乡等地区;红心猕猴桃种植次适宜区域面积为597.15 km~2,主要集中在旺苍县南部,适宜区周围。[结论]本文综合考虑了气候、土壤、地形3种生态因素,充分结合旺苍县本地实际,采用指标分级法,得出了详细、直观的结果,能够为当地政府、决策部门和企业规划管理红心猕猴桃产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仁烨  陈家豪  徐宗焕  汤珺琳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数据及已建立的模式,推算漳州市网格精度为50 m×50 m分辨率的年极端最低气温平均值,进而直观地表述漳州市年极端最低气温的空间分布.根据其空间分布图,可把漳州市区划为果树种植适宜区、次适宜区、可能区和不适宜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邵丽亚  陈荣蓉  侯俊国  程飞  付凯  
为更加深入地了解县域尺度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情况,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以重庆市荣昌县为例,采用AHP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选择了地形、社会条件和生态安全3大类8个指标,建立了适用于浅丘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荣昌县中心城区生态景观格局和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分布。结果表明:荣昌县不同景观类型之间生态景观指数差异较大,但各种景观类型分布比较均匀。荣昌县中心城区适宜分布建设用地的面积大,未来城镇建设开发潜力大,其中最适宜和适宜开发的面积为1.288 55万hm2,占中心城区面积的34.85%;可适度开发的土地面积为1.0 59 878万hm2,占中心城区面积的28.67%。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鸿  
[目的]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等自然资源空间结构正在大规模转换。科学规划土地空间结构,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已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方法]采用GIS多因素叠加分析技术和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以土地利用类型、覆被动态变化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河南省的土地资源空间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河南省漯河市、焦作市及洛阳市等地区的农业土地资源空间使用功能效率和农业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土地适应性评价标准能够得到I等(S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鸿  
[目的]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等自然资源空间结构正在大规模转换。科学规划土地空间结构,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已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方法]采用GIS多因素叠加分析技术和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以土地利用类型、覆被动态变化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河南省的土地资源空间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河南省漯河市、焦作市及洛阳市等地区的农业土地资源空间使用功能效率和农业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土地适应性评价标准能够得到I等(S1)。河南省其他各市中的土地资源空间区划方面的优化空间较高,提高河南东部及北部的土地资源空间农业优化,能够提高河南省资源的使用效率。[结论]适宜性评价结果准确反映了河南省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在制定河南省土地资源空间区划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对区域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研究及提高土地资源空间区划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黎莉莉  袁昌定  冯洋  胡晓群  戴亨林  
该文结合重庆市基本情况,选取15个指标分别表征重庆农业的农产品供给功能、就业和生活保障功能、文化传承与休闲功能和生态调节功能。采取K-均值聚类分析和GIS空间叠加的方法,将重庆市农业功能区分为五大区域,即主城近郊休闲与就业保障功能区、渝中渝西农产品供给与就业保障功能区、三峡库区腹心生态调节与就业保障功能区、渝东南武陵山农产品供给与文化传承功能区、渝东北秦巴山生态调节与生活保障功能区。同时,对各分区进行了功能定位,提出发展方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安佳怡  冯仲科  马天天  高可可  
【目的】了解各因子对森林火险发生的影响程度以及小尺度范围内的火险等级,生成公里级森林火险区划图,寻找潜在的高火险区域,客观认识各地区火灾风险水平并进行提前预防,为防火资源分布以及防火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与参考,为各级政府有效开展防火工作提供火灾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全面提升防灭火综合应急能力。【方法】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可燃物、地形地势以及人为因子3个方面共10个因子作为主要区划指标,通过外业调查建立标准样地,获取可燃物含水率、可燃物载量以及可燃物燃点等理化性质数据,利用30 m分辨率的DEM数据提取地形中的坡度、坡向、海拔因子,通过对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方法获取合川区的道路与建筑物信息,并利用ArcGIS进行缓冲区分析,将所有影响因子重分类成公里级格网尺度,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因子赋予不同的权重指标,通过加权叠置分析的方法构建风险区划模型,获取火险指数,最终确定不同区域的火险等级。【结果】计算与区划结果显示合川区极低火险区域为477.401 km~2,占合川区面积的20.37%;低火险区域为858.306 km~2,占合川区面积的36.62%;中火险区域为401.421 km~2,占合川区面积的17.13%;高火险区域为339.788 km~2,占合川区面积的14.50%;极高火险区域为267.051 km~2,占合川区面积的11.39%。中等风险以上的火险区域面积占比较大,防火工作严峻。【结论】通过对近20年合川区高温热点数据分析验证了区划结果的精度,证实其合理性与准确性,为区域森林火灾管理工作提供指导,从而达到保护森林资源的目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石子为  杨少华  张丽霞  陈骏飞  刘大会  
【目的】对中国滇重楼进行基于地形土壤因子的生态适宜性等级划分。【方法】利用最大信息熵模型(Max Ent)和Arc 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结合影响中国滇重楼潜在分布的地形、土壤因子,研究了中国滇重楼潜在分布区的生态适宜性并构建了我国滇重楼潜在分布与地形、土壤因子的关系模型。【结果】影响中国滇重楼潜在分布的主导因子为海拔、有机碳含量、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土壤含粘土量、土壤有效水含量等级、土壤质地分类,它们对滇重楼潜在分布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潜在生态因子的97.1%,利用所建模型给出的滇重楼在待预测地区的存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