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23)
- 2023(8491)
- 2022(7260)
- 2021(6830)
- 2020(5806)
- 2019(13252)
- 2018(13089)
- 2017(24924)
- 2016(13383)
- 2015(14746)
- 2014(14099)
- 2013(13726)
- 2012(12405)
- 2011(10676)
- 2010(10039)
- 2009(8713)
- 2008(7799)
- 2007(6147)
- 2006(4841)
- 2005(3671)
- 学科
- 济(51971)
- 经济(51927)
- 管理(33644)
- 业(33267)
- 方法(27163)
- 企(26181)
- 企业(26181)
- 数学(25046)
- 数学方法(24714)
- 农(15306)
- 地方(13312)
- 财(12709)
- 中国(11311)
- 学(10923)
- 业经(10729)
- 农业(10539)
- 环境(8622)
- 贸(8268)
- 贸易(8265)
- 务(8147)
- 财务(8117)
- 财务管理(8102)
- 易(7993)
- 技术(7925)
- 企业财务(7726)
- 制(7090)
- 和(7054)
- 划(6523)
- 理论(6246)
- 地方经济(6042)
- 机构
- 学院(172069)
- 大学(170056)
- 管理(69626)
- 济(68134)
- 经济(66861)
- 理学(61883)
- 理学院(61191)
- 管理学(59992)
- 管理学院(59684)
- 研究(55483)
- 中国(39355)
- 科学(37152)
- 农(33951)
- 京(33190)
- 业大(30741)
- 财(28996)
- 中心(27625)
- 农业(27154)
- 所(26991)
- 研究所(25484)
- 江(25362)
- 财经(24366)
- 经(22451)
- 范(22166)
- 州(22154)
- 师范(21913)
- 经济学(21191)
- 院(20487)
- 省(19717)
- 经济学院(19443)
- 基金
- 项目(136254)
- 科学(108875)
- 基金(101131)
- 研究(94303)
- 家(90084)
- 国家(89439)
- 科学基金(77705)
- 社会(60842)
- 社会科(57775)
- 社会科学(57759)
- 省(56359)
- 基金项目(55255)
- 自然(53343)
- 自然科(52145)
- 自然科学(52131)
- 自然科学基金(51160)
- 划(46520)
- 教育(43191)
- 资助(39637)
- 编号(36435)
- 重点(31614)
- 发(29938)
- 部(29685)
- 创(29147)
- 创新(27420)
- 计划(27368)
- 科研(27354)
- 成果(26176)
- 国家社会(25454)
- 教育部(25082)
共检索到226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童倩倩 李莉婕 韩峰 陈海燕 赵泽英 彭志良
【目的】为贵州水稻田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科学施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2005-2015年贵州省9个地(州、市)水稻种植区采集的177 944个代表性耕层土壤养分测定数据为基础,运用Arc GIS地统计方法和Kriging理论模型对贵州水稻土壤养分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时间序列上,贵州省稻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及p H与第二次(1991年)土壤普查数据相比均呈下降趋势,有效磷呈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贵州省稻田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p H的差异较大,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差异较小;东
关键词:
GIS 稻田 土壤养分 p H 贵州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童倩倩 李莉婕 赵泽英 孙长青 舒田 彭志良
【目的】为贵州稻田土壤养分进行合理的管理,进而推荐水稻种植的科学施肥,最终实现水稻种植的高产高效。【方法】运用GIS技术,采用二级分区方法,以积温、海拔、地形地貌、土壤类型以及土壤养分作为指标,对贵州稻田土壤进行养分管理分区。【结果】以地形地貌、水稻土类型分布、有效积温、海拔为分区指标将贵州稻田土壤划分为6个一级分区,在一级分区的基础上加入土壤养分指标划分9个土壤养分管理分区。【结论】通过对稻田土壤养分管理分区规划,将贵州分繁复杂的有效积温、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土壤养分等进行有序的归类。
关键词:
GIS 稻田 土壤养分 分区 贵州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建军 徐明岗 辛景树 段建军 任意 李冬初 黄晶 申华平 张会民
【目的】探明1988年以来中国粮食主产区稻田土壤基础地力的差异与时空演变特征,为地力提升和实现水稻的稳产高产提供科学的施肥依据。【方法】结合水稻土实际情况,并参考生产力模型、土壤质量系数模型等修正得出土壤生产力指数模型(PI)和土壤基础地力指数模型(BPI)的计算公式并验证,同时以全国水稻土监测数据资料为基础,将统计所得的各肥力指标和权重因子采用数值归一化处理,运用土壤生产力指数模型和土壤基础地力指数模型方法综合分析;并进一步与产量和基础地力贡献率相结合验证,从而定量地分析出中国粮食主产区间稻田土壤基础地力的高低差异和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988—2012年间,长江中下游、东北、西南以及华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立梅 黄绍文 刘双全 周卫
采用传统统计和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规模经营的黑龙江江川农场76.5hm2水稻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与高效平衡施肥效应进行了研究。试区土壤养分主要限制因子是N、P、K和Zn,不同土壤养分的变异情况各不相同;三种网格(50m×50m、100m×100m和150m×150m)取样尺度下试区9个水稻田块间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差异总体上均显著,但同一田块三种网格取样尺度下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差异总体上均不显著;三种网格取样尺度的同一土壤速效养分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明显的空间相似性。表明按150m×150m网格进行土壤取样,能对规模经营稻田不同田块土壤主要养分状况进行正确评价;对规模经营的江川农场试区稻田可按田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郎春燕 黄秀丽 李小娇
根据不同形态硒的溶解度,采用连续浸提法将成都东郊稻田土中的硒分为可溶态、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硫化物结合态及元素态、残渣态5种结合形态,并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测定了样品中5种形态硒及总硒的含量。结果表明,成都市东郊稻田土壤总硒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277~0.472 mg/kg,平均值0.364 mg/kg,略高于全国平均值0.290 mg/kg,但低于国家农牧业用地土壤有关硒的含量的最大限值1 mg/kg。在水平方向上,成都市东郊稻田土壤硒主要以有机物-硫化物结合及元素态硒、残渣态硒存在,占土壤总硒含量的80%以上,而作物可吸收利用的可溶态、可交换态及...
关键词:
水稻土壤 硒 含量 形态分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彭显龙 刘洋 于彩莲 王迪
【目的】土壤供氮能力是影响稻田氮效率的主要指标之一,寒地稻田与南方稻田相比具有氮肥用量低和氮素利用效率高的特点,通过比较南北方稻田土壤供氮能力的差异,以期揭示土壤氮素矿化与寒地稻田氮素高效利用的关系。【方法】选择江苏省高肥力的乌栅土和中等肥力勤沙土,以及黑龙江三江平原高中肥力白浆土型水稻土,采用淹水密闭培养法,在25℃、30℃和40℃条件下恒温培养28 d,测定培养前后土壤铵态氮的含量,并分析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机氮各组分的含量;通过一级动力学模型和有效积温模型拟合土壤氮素矿化与培养时间的关系。【结果】南方高中肥力土壤酸解氮、氨基酸态氮占土壤全氮比例均高于北方高中肥力土壤,北方稻田土壤碳氮比较...
关键词:
寒地 稻田 温度 氮素矿化 有机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月卿 邵晓梅
为了解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该文以贵州省猫跳河流域为研究区,在GIS技术支撑下,应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估算了研究区2002年现实土壤侵蚀量和潜在土壤侵蚀量,得到了研究区现实土壤侵蚀量和潜在土壤侵蚀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计算了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保持能力,并对研究区土壤侵蚀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均现实土壤侵蚀模数为28.70t(hm2·a),年均土壤流失量875.65×104ta,年均土壤保持量25095.73×104ta.旱地的土壤保持能力最小,研究区进行水土流失防治除对25°以上的旱地实行退耕还林、裸岩荒地植树造林外,还应加强对6°~25°的旱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侯晓娟 徐明岗 李冬初 牛德奎 高菊生 沈浦
【目的】探讨长期施用含硫和含氯化肥土壤化学性质的演变,为稻田土壤的合理施肥及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持续33年施用含硫和含氯化肥的定位试验历年土壤样品化学性质进行系统测定,统计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长期施用SO42-、Cl-+SO42-和Cl-肥料的土壤pH均表现下降趋势,施用SO42-肥料的土壤pH随年份极显著下降,年均下降0.028个pH单位。各处理(SO42-、Cl-+SO42-和Cl-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及Olsen-P含量都有增加趋势,SO42-、Cl-+SO42-和Cl-处理土壤有机质年均增加分别为0.31、0.17、0.15 g.kg-1,全氮年均增加分别为1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侯红乾 刘光荣 冀建华 刘益仁 刘秀梅 程正新
针对南方红壤区施氮量高、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设置了不施氮(N0)、传统施氮(CFN)2个对照处理和6个氮肥减施处理,分析了土壤养分在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动态变化以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低于传统施N20%,等P、K的条件下,30%传统氮肥用量+50%厩肥有机氮肥用量(30F+50M)、30%传统施氮肥用量+50%缓释氮肥用量(30F+50S)产量与CFN持平,比80%传统氮肥用量(80F)分别增产4.7%,5.2%;其余减施氮肥处理与80F产量基本持平。30F+50M处理在分蘖盛期、抽穗期、成熟期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均达到最高,碱解氮在分蘖盛期和成熟期达到最高,30F+50S处理在水稻抽穗...
关键词:
水稻 氮肥减施 产量 土壤养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大运 熊康宁 肖华
随着全球变暖趋势加剧,西南地区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构成了严重威胁。利用1960—2016年33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数据集,采用线性趋势、滑动平均、空间插值、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贵州极端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极端气温暖系列指数呈上升趋势,夏日日数、暖日日数、热持续指数、热持续发生次数的年际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6d/10a、2.7d/10a、0.02d/10a、0.2次/10a;冷系列指数呈下降趋势,霜冻日数、冷夜日数、冷持续指数、冷持续发生次数的年际变化倾向率分别为-1.6d/10a、-8.0d/10a、-0.5d/10a、-1.0次/10a,进入21世纪后升温速度加快。极端气温表现出非对称性现象,冷系列极端气温指数变化幅度大于暖系列指数,其中暖日日数升幅最大,冷夜日数降幅最大,且与海拔关系密切。多数极端气温指数突变发生在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厄尔尼诺对暖系列指数影响较大;拉尼娜对冷系列指数影响较大,在次年其影响程度达到最高水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忍 伍佳 吕广动 隆斌庆 杨飞翔 周晶 陈慧娜 黄璜
【目的】为探明不同稻草还田方式与稻田养鸭耦合对水稻生物量、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设置5种处理方式:"稻草炭化还田+养鸭"(CD),"稻草直接还田+养鸭"(ZD),"稻草粉碎还田+养鸭"(FD),"稻草不还田+养鸭"(BD)和"稻草不还田不养鸭"(BR)。通过测定水稻生物量、产量,土壤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及土壤pH值,研究稻草还田+稻田养鸭对土壤养分及水稻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稻草炭化还田+稻田养鸭(CD)能显著降低水稻株高、提高水稻生物量,稻草还田+稻田养鸭主要通过增加水稻有效穗来提高水稻产量,短期内(1年)能使水稻增产10%以上。稻草还田+稻田养鸭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增幅分别为33.73%~41.28%和15.06%~21.47%。CD能显著增加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增幅分别为20.15%、13.73%、10.25%,CD还能有效缓解土壤pH值降低。【结论】稻草炭化还田+稻田养鸭处理(CD)为最佳组合处理方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曾希柏 孙楠 高菊生 王伯仁 李莲芳
【目的】探讨红壤地区双季稻田改制对作物生长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为灌溉条件较差稻田种植制度改革提供有效模式。【方法】利用田间定位试验方法,研究了双季稻田改种牧草、水旱轮作及旱作等模式对作物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并分析了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按各处理生产产品的市场价格进行折算,稻田改制可增加产值、提高产投比。各处理比较,以水旱轮作产值最高,分别比对照、牧草和旱作处理增加34.7%、21.4%和2.2%,且牧草和旱作处理也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1.0%和31.8%;牧草、水旱轮作和旱作处理产投比值分别比对照高0.9、0.6和0.3。种植牧草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全磷及速效磷含量有...
关键词:
种植制度 作物生长 经济效益 土壤养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孝良 陈效民 周炼川 周方方
通过对贵州省喀斯特地区不同石漠化阶段的土壤分析,研究了喀斯特地区土壤全氮和有机碳的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石漠化程度增加,土壤全氮、总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含量均呈降低的趋势,且轻组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有减少趋势。在土体分布上,研究区土壤全氮和总有机碳含量从大到小均依次表现为表土层、心土层、底土层,且随石漠化程度加深,表现出表土侵蚀现象。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以高温高湿的夏秋季较低,冬季较高;在变异幅度上,以未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土壤全氮和总有机碳的变异幅度较大,土壤总有机碳库的更新比例分别为19%和20%,而轻度和中度石漠化阶段土壤总有机碳库更新比例较低,仅...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叶照春 聂莉 金剑雪 何永福 朱峰 杨雨环 李鸿波 陆德清
为明确贵州当前烤烟种植制度下烟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特征与变化趋势,预测田间杂草发生、消长及演替规律,指导烟田杂草综合防控,采用直接萌发法,对贵州不同生态区域烟田土壤杂草种子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2年连作烤烟田,土壤杂草的种子库密度和物种数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种子库密度下降明显,降比达34.03%。对于单个物种而言,马唐和辣子草等优势杂草的种子密度相对稳定,通泉草和藜等杂草的种子密度呈上升趋势。相同区域同一种植制度下,田间杂草管理措施是干扰杂草种子库变化的主要原因,且烟田杂草种子库密度垂直分布相对保持一致,对各土层杂草种子密度分布的影响不大。各地区土壤杂草出苗主要以第一次萌发为主,前2次土壤杂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琳莉 黄好钦 何苏榕 熊娜 望飞勇
【目的】分析广西稻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经济文化和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情况,为解决广西稻田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1—2020年广西稻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研究对象,采用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和成果参照法等方法评估其服务价值变化趋势与时空演变特征。【结果】2011—2020年广西稻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从488.52亿元上升至568.17亿元,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总体上提高了16.30%。其中,经济文化价值变化趋势与服务价值总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从256.48亿元上升至284.08亿元,上升10.76%;生态净价值在2011—2012年增幅较大,从232.04亿元上升至最大值306.54亿元,增长32.11%,随后基本保持稳定,均值为277.57亿元。2011—2019年广西稻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在桂北地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保持不变,在桂南地区由东南边界城市玉林市转移至中心城市南宁市,形成了以南宁市为中心向四周递减的阶梯状分布格局。2019年广西稻田生态系统6项正面和2项负面生态服务价值均主要分布在桂南和桂北地区。【结论】2011—2020年广西稻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变化不明显,但总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服务价值总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上保持南高北低态势,其中心在桂南地区的城市间转移;正面和负面生态服务价值形成了南北高、东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关键词:
稻田生态系统 服务价值 时空演变 广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