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55)
- 2023(14976)
- 2022(13026)
- 2021(12156)
- 2020(10103)
- 2019(23334)
- 2018(22979)
- 2017(44227)
- 2016(23973)
- 2015(27013)
- 2014(26868)
- 2013(26219)
- 2012(23975)
- 2011(21204)
- 2010(20686)
- 2009(18585)
- 2008(17438)
- 2007(14792)
- 2006(12552)
- 2005(10270)
- 学科
- 济(93827)
- 经济(93731)
- 管理(68061)
- 业(63900)
- 企(52433)
- 企业(52433)
- 方法(46297)
- 数学(40779)
- 数学方法(40167)
- 农(26599)
- 财(23674)
- 地方(22868)
- 中国(22839)
- 业经(20981)
- 学(20113)
- 农业(18303)
- 贸(15561)
- 贸易(15550)
- 务(15463)
- 理论(15415)
- 财务(15388)
- 财务管理(15354)
- 环境(15257)
- 易(15043)
- 技术(14852)
- 和(14622)
- 制(14536)
- 企业财务(14481)
- 划(12946)
- 银(11539)
- 机构
- 学院(325913)
- 大学(325822)
- 管理(133856)
- 济(124230)
- 经济(121373)
- 理学(117561)
- 理学院(116279)
- 管理学(114032)
- 管理学院(113465)
- 研究(103048)
- 中国(75174)
- 京(68083)
- 科学(66843)
- 财(54967)
- 农(52921)
- 业大(51647)
- 所(49857)
- 中心(48597)
- 江(46279)
- 研究所(46068)
- 财经(45111)
- 范(43970)
- 师范(43578)
- 北京(41930)
- 农业(41438)
- 经(41160)
- 院(38628)
- 州(37777)
- 经济学(36549)
- 师范大学(35416)
- 基金
- 项目(238544)
- 科学(187801)
- 研究(173144)
- 基金(172787)
- 家(150429)
- 国家(149224)
- 科学基金(129573)
- 社会(107886)
- 社会科(102163)
- 社会科学(102133)
- 省(94920)
- 基金项目(92945)
- 自然(86318)
- 自然科(84296)
- 自然科学(84276)
- 自然科学基金(82704)
- 教育(79904)
- 划(78810)
- 编号(71256)
- 资助(70684)
- 成果(55273)
- 重点(53004)
- 部(51801)
- 发(50502)
- 创(49318)
- 课题(48110)
- 创新(46010)
- 科研(45953)
- 教育部(44386)
- 大学(44335)
- 期刊
- 济(127813)
- 经济(127813)
- 研究(89227)
- 中国(58162)
- 学报(52447)
- 科学(47928)
- 农(47118)
- 管理(45935)
- 财(41646)
- 大学(40022)
- 学学(37579)
- 教育(36518)
- 农业(33307)
- 技术(30343)
- 业经(22418)
- 融(22341)
- 金融(22341)
- 财经(20312)
- 经济研究(19469)
- 图书(18421)
- 经(17205)
- 问题(17028)
- 资源(16953)
- 业(16904)
- 科技(16257)
- 版(15724)
- 技术经济(15630)
- 理论(15443)
- 统计(14719)
- 实践(14466)
共检索到453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杨建波 李鸣慧 王莉 温锦盼
精确科学地评定耕地质量对掌控耕地的生产效益及精细化管理耕地资源意义重大。以鹿邑县为例,以20 164个耕地图斑为定级单元,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GIS模型空间分析、差值对比等方法,通过对构成耕地质量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综合比较,建立耕地定级评价体系,确定因素因子体系及影响权重,探讨耕地了耕地质量级别的划分方法。研究表明:耕地级别与耕地等别具有明显的正相关,且两者均能较好的显化粮食单产或总产水平;级别比等别能更好的反映出耕地利用水平,其表征的粮食产量变化幅度更宽广、更易量化粮食产量的差异性,因此更易于在省域内实现土地整治绩效考评;耕地质量级别与区位水平和利用效益也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且级别比等别能更好的体现耕地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为区域内耕地资源资产价值核算及耕地占补关系提供数据支撑。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盛承
入清以后,藩王田在融入州县田土及赋役体系时,部分田土并非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州县相对应的更名田。以鹿邑县为例,在藩王田向更名田转化的过程中,各州县的官民以赋役负担为核心,以坐落县际交界地带的藩王田为操纵对象,通过争夺田土的历史版籍或飞洒租税等方式,重新整合了藩王田及其赋税的归属,从而形成州县更名田分布实态。具体而言,隶属亳州的藩王田转化为鹿邑的更名田;隶属柘城的藩王田租税飞洒至鹿邑,从而虚构出一处承担相应租税的更名田。这一整合过程一旦完成,州县的更名田田赋格局便基本定型。另外,在统计更名田的顷亩时,首先要辨明田土的实与虚,其次要充分理解"亩"的内涵,再次要注意田土数字的时代性,不能混同合计。
关键词:
藩王田 更名田 赋税 田土统计 税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嘉慧 吴克宁 单阿丽
[目的]科学合理的耕地质量等别成果是加强我国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依据,探讨科学有效的耕地质量等别成果检验与更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以河南省温县为例,基于已有的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参照农用地分等技术方法,从指标数据更新、指标体系变更及评价参数调整三个方面出发,设计4种方法对耕地质量等别成果进行检验与更新,通过对比检验结果探讨各方案的合理性,提出影响耕地质量等别成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4种方法中,方法三更能实现对已有耕地质量等别成果合理性进行检验的目的,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上更能体现分等因素选取原则,且该方法检验更新后的等别状况更能体现研究区耕地质量实际状况。[结论]耕地质量等别成果确实存在历史遗留误差,对其进行检验与更新对于开展更加精细的耕地分等调查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耕地质量等别评价原始数据现势性不足,指标体系适用性不够,有待进一步更新调整,以提高评价成果准确性;三调调整的评价参数在各评价区域中是否普遍适用,有待进一步确认。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淇韬 孔祥斌 郧文聚 陈伟强 辛芸娜 张青璞
研究目的:构建服务新时期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管理的耕地质量定级方法。研究方法:基于耕地质量定级基础理论和已有相关成果进行定级方法研究,并通过实地应用对本定级方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1)构建了逐级修正的定级方法,并建立了定级评价指标体系;(2)该定级方法所得平山县耕地质量级别呈现东部平原较高、西部山区较低的态势,符合县域实际情况;(3)该方法用于13个土地整治项目区定级评价,整治后耕地质量平均提升1.93个级别,较因素法级别提升更为明显。研究结论:本文构建的逐级修正法具有合理可行性,能够更加灵敏和准确地反映土地整治成效,推动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管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牛海鹏 张安录 张合兵 司朝霞 李瑞华
以河南省为例,根据河南省整治后耕地质量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性原则及行政区划完整性原则,将全省划分为9个评价区;在明确各分区耕作制度、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的基础上,针对各分区自然因素和经济社会因素对整治后耕地质量影响方式和程度的不同,分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指标分级和权重赋予;运用耕地质量综合指数测算、区间划分、相关分析和样点验证方法构建河南省整治后耕地质量标准,并提出该标准在土地整治项目设计、验收和基本农田调整等方面的应用过程和技术方法。研究结果显示:①引入评价因素可比性修正、光温生产潜力修正和产量比系数修正,可有效消除因分区选取评价指标、赋予权重以及基于不同指定作物进行综合指数测算而产生的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芦艳艳 樊雷 刘桢
在2016年延津县耕地质量等别更新成果的支持下,对土地利用系数进行修正,建立项目尺度上的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指标体系,测算项目区整治前后耕地质量等指数。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系数修正后的项目区耕地自然质量等由5. 73改善到5. 60,利用等由5. 75改善到4. 28;土地整治对项目区土地利用水平影响较显著的因素有表层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灌溉保证率、土壤酸碱度、剖面构型、排水条件。整治后的项目区耕地自然等、利用等均有提升,利用等提升显著,印证了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在提高土地利用水平方面具有明显成效。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霈珈 吴克宁 赵华甫 高硕
研究目的:有效整合农用地分等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两项成果,补充完善区域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方法。研究方法:运用GIS空间分析法整合农用地分等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两项成果,对研究区基本农田进行耕地综合质量评价。运用名特优农产品喜嗜典型元素分析法,确定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方案。研究结果:温县基本农田布局优化后不仅面积增加了37 hm2,调入的基本农田利用等、肥力、环境健康、地化综合质量都大幅提高,有益元素N、P富集区面积大幅增加59.30 hm2和185.61 hm2,有害重金属元素Pb的2—3级富集区面积大幅减少195.45 hm2。研究结论: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是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继明 范业宽
随着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兴起以及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农业生产的需要,耕地质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防止耕地退化,维护和提高耕地质量的呼声日益高涨。文章系统地剖析了当前河南省耕地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土壤养分偏低,城镇和村庄超标侵占优质耕地,工业"三废"和农业生产资料投入不合理污染耕地,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等,加剧了耕地生态环境恶化。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综合措施,改善耕地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科学合理利用耕地和保护耕地,促进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
土地质量 耕地质量 对策 河南省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春玉
近年来,河南省鹿邑县财政局始终坚守"一心为民"的理念,紧紧抓住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战略机遇,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全县各项事业发展。财政收入从"十五"初的不足1亿元上升到"十二五"初的4.6亿元,省、市排名快速前移,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从吃饭型财政逐渐向发展型财政转变。县财政局先后获得了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省财政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谢晓彤 朱嘉伟
研究目的:分析研究影响耕地质量的主要障碍因素及其区域差异,明确不同区域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途径和重点建设内容,以提高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方法:相关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壤质地、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灌溉率是影响耕地质量的主要因素,与粮食单产间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影响因素相互间也有影响,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2)单产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存在明显差异,其重要性序次为:灌溉率、速效磷、全氮、有机质、速效钾、土壤质地,重要性系数分别依次为0.188、0.17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谢晓彤 朱嘉伟
研究目的:分析研究影响耕地质量的主要障碍因素及其区域差异,明确不同区域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途径和重点建设内容,以提高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方法:相关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壤质地、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灌溉率是影响耕地质量的主要因素,与粮食单产间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影响因素相互间也有影响,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2)单产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存在明显差异,其重要性序次为:灌溉率、速效磷、全氮、有机质、速效钾、土壤质地,重要性系数分别依次为0.188、0.179、0.173、0.167、0.156、0.136;(3)新郑市的耕地可划分为3种类型的整治区,不同类型区的耕地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差异明显,丘岗地区的耕地质量最差,是农田整治的重点区,主要障碍因素是灌溉率低、土壤肥力差。研究结论:新郑市不同区域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途径不同,丘岗地区和砂土平原区主要是提高农田灌溉率和培肥土壤,山前平原区主要是提高土壤磷肥肥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国强 宋艳华
用基于农用地分等的模型法摸清河南不同区域不同等级耕地资源的粮食生产能力和增产潜力,为制定粮食增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1)河南耕地可实现生产能力总产可达7 000万t以上,高于2020年生产6 500万t的粮食规划目标,土地利用强度平均约为70%,粮食生产能力有较大的增产潜力。(2)产能单产的空间分布整体表现出平原高于山地丘陵,最高在太行山前平原,最低在豫西北太行山地;总产集中分布在黄淮平原、南阳盆地和冀鲁豫低洼平原,这一区域是河南粮食核心区的重点区域,也应是今后重点建设的区域。(3)实现上述产能还受到"水土资源、科学技术、农民素质、基础设施抗灾能力不强"等因素的制约。必须克服制约因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芦艳艳 邹金浪 宋鹏伟
在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的支持下,从粮食总产和单产两个维度对2013—2017年河南省耕地产能及其实现程度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耕地产能单产从2013年的12 064.25 kg/hm~2增加到2017年的12 103.57 kg/hm~2,其实现程度相应由93.45%上升到97.54%;2017年,河南省一半地级市的耕地产能单产实现程度超过100%,存在过度利用的问题。(2)耕地产能总产从2013年的9 846.73万t减少到2017年的9 828.79万t,但其实现程度由53.92%上升到59.66%。(3)豫西地区的耕地产能及其实现程度均低于豫东地区,但产能实现程度的增幅相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成玉
本文根据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分析了农地质量对农户流转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质量对农户流转意愿有显著影响,但对转出和转入影响方式不同;对于同一转出户,农户将优质农地留作口粮田,愿意先转出劣质农地;对于同一转入户,农户处于经济收益的考虑,更愿意转入优质农地;受农地质量的影响,农户转入、转出意愿差异较大,改善农地质量有利于减少农地撂荒形象。
关键词:
农地质量 农户 流转意愿 实证研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赵执
作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省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坚守耕地数量质量"双红线"等方面,做了不少探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近5年来,河南耕地保有量稳定在1.22亿亩左右,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1.02亿亩左右,城市周边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118万亩。2016年,河南省夏粮总产695.36亿斤,继续位居全国之冠。但与此同时,从河南的实践看,当前耕地保护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亟待解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