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54)
- 2023(9882)
- 2022(8345)
- 2021(7794)
- 2020(6287)
- 2019(14097)
- 2018(13589)
- 2017(26244)
- 2016(13660)
- 2015(14786)
- 2014(14246)
- 2013(13527)
- 2012(11972)
- 2011(10445)
- 2010(9861)
- 2009(8577)
- 2008(7679)
- 2007(6103)
- 2006(4791)
- 2005(3817)
- 学科
- 济(59494)
- 经济(59452)
- 管理(38197)
- 业(33764)
- 方法(28279)
- 企(27486)
- 企业(27486)
- 数学(26032)
- 数学方法(25637)
- 地方(14459)
- 农(14208)
- 中国(13404)
- 财(13093)
- 业经(11524)
- 农业(9644)
- 贸(9579)
- 贸易(9578)
- 易(9299)
- 学(9265)
- 环境(9260)
- 地方经济(8672)
- 务(8452)
- 财务(8408)
- 财务管理(8390)
- 技术(8055)
- 和(7965)
- 企业财务(7944)
- 制(7624)
- 理论(7601)
- 划(7463)
- 机构
- 学院(177891)
- 大学(175239)
- 济(74867)
- 经济(73588)
- 管理(73091)
- 理学(64999)
- 理学院(64314)
- 管理学(63157)
- 管理学院(62818)
- 研究(54309)
- 中国(39687)
- 京(34051)
- 科学(32860)
- 财(31555)
- 财经(26628)
- 中心(26619)
- 业大(25230)
- 经(24557)
- 所(24088)
- 江(23751)
- 经济学(23635)
- 农(23618)
- 范(23312)
- 师范(23091)
- 研究所(22433)
- 经济学院(21595)
- 院(20964)
- 财经大学(20273)
- 北京(19947)
- 经济管理(19869)
- 基金
- 项目(136199)
- 科学(110305)
- 基金(101500)
- 研究(99984)
- 家(87997)
- 国家(87335)
- 科学基金(77523)
- 社会(66286)
- 社会科(63058)
- 社会科学(63043)
- 基金项目(54477)
- 省(53519)
- 自然(50165)
- 自然科(49063)
- 自然科学(49052)
- 自然科学基金(48126)
- 教育(46501)
- 划(44739)
- 编号(39917)
- 资助(39779)
- 重点(30868)
- 发(30165)
- 部(30068)
- 创(29230)
- 成果(29091)
- 国家社会(28374)
- 创新(27362)
- 科研(26554)
- 课题(26449)
- 教育部(26442)
共检索到2337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杰 叶晶 杨婉 郭怀成 于书霞
景观格局优化是景观生态学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选择滇池流域为研究区域,在RS和GIS的支持下对2008年Landsat TM影像进行解译判读,获得景观类型图,运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对区域景观格局进行优化。结合景观各组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和空间作用,构建了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等景观组分,以加强生态网络的空间连通性,提高景观格局稳定性,完善生态功能。源地具有较高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需要维持和增大源斑块面积。所构建城市区域廊道、森林生态廊道、农业生产廊道应采取保持廊道规模,建立缓冲区,加强植被绿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措施以提高整个廊道的连通性。节点位于景观生态流和连通的重要位置上,需要加强控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韩文权 常禹 胡远满 刘淼 李秀珍
随着景观格局、生态过程与生态功能关系研究的深入,景观格局优化成为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前沿问题。景观格局优化的方法和判别准则随研究区的特点而异,从方法上进行景观格局优化探讨,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建立了包括景观分类图(1974和2000年)、温度、降雨、地形图、土壤类型图等数据的空间数据库,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与运算能力,以土地综合利用和土壤侵蚀为判别准则,引入了潜在土壤侵蚀强度这一概念,在地理信息系统环境中运用空间模拟和土地利用优先级规定,对岷江上游杂谷脑流域进行景观优化。结果显示优化后的景观格局显著改善土壤侵蚀问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岳隽 王仰麟 李贵才 吴健生
流域范围内因水体的联系使得不同类型景观斑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得更为紧密,因而景观格局的变化会显著影响流域内水体质量。着眼于流域尺度上水环境保护的需要,必须合理考虑景观斑块的类型、格局和空间分异等特征,尽可能地减少非点源污染输出量,从而降低水体遭受污染的威胁程度。本研究从水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以“源”“汇”景观在镶嵌组合和空间分异方面利用的适宜性作为优化依据,以“源”“汇”景观空间分布的关键地段作为研究战略点,同时考虑“源”“汇”景观在数量、空间和转换成本等方面的客观约束条件,将景观数量结构优化和空间结构优化进行有机结合,最终确定了流域尺度上以调控非点源污染、保护水体质量为目标的景观格局优化研究的概念框架。本研究不仅为解决流域尺度上非点源污染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而且为降低景观类型及其格局对水体质量的威胁程度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优化方案。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明太 孙虎 郭斌 王继夏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利用1993年和2005年遥感资料,对妈祖圣地湄洲岛的景观格局变化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3-2005年湄洲岛建设用地景观面积上升,耕地景观面积下降,林地与草地组成的生态防护景观面积不升反降;总的景观斑块数目和各景观类型的斑块数目都有较大增加,整体景观破碎化明显,景观连通性降低;整体景观多样性下降,优势度上升,自然景观受威胁程度和城镇化侵蚀程度不断增加,生态系统脆弱性加剧.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控制人工景观、扩大生态防护景观、构建景观基质、开展景观整治、美化景观视觉性、优化自然植被斑块、加强生态廊道建设等优化措施;提高湄洲岛生态网络的紧密性、联系性和景观的优...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亓兴兰 李宝银 刘健 胡宗庆 余坤勇
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区域,Landsat TM遥感图像为主要信息源,遥感软件Erdas作为空间信息处理工具,采用斑块平均面积、平均形状指数、分维数、破碎度、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指标,对闽江流域1986-2003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闽江流域整体景观斑块数目增加了111块,平均斑块面积减小0.7 km2,平均形状指数和分维数降低,破碎程度增加.人类活动对景观的有利与不利干扰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使景观各要素发生了较复杂的结构变化和相互转化.从多样性指数来看,景观整体香农多样性指数由1.32降低到1.05,均匀度指数由0.89降低到0.72,表明优势组分林地对景观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晓娟 范文义 蔡体久
以增加流域内水源涵养能力这一生态功能为核心,借助于GIS平台对公别拉河流域现有植被类型的地理空间分布、林种和树种组成、景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建立了区域水源涵养能力定量评价的直观影像数据库,确定了流域内适宜的覆盖率,为科学合理的进行区域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
GIS 水源涵养林 景观格局 功能分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延琼 陈国阶
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2000年遥感资料,在土地利用分类基础上编制景观类型图;运用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选取景观斑块数、变异系数、分维数、分离度、破碎度等反映景观空间格局的指数,从景观斑块特征、景观形状、景观异质性以及景观的空间分布等方面对岷江上游流域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草地与林地构成了研究区景观的主体,二者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5.12%,草地因其面积最大而成为整个景观的基质;②研究区幅员辽阔,以藏、羌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居民喜好聚居等特点,使得耕地、城乡居住建设用地出现小聚居、大散居格局,其分离度与破碎度均较大;③因研究区海拔高差大,整个景观格局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景观格局 GIS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传辉 郭振亚 高超 谢超峰
以1989年、1999年、2009年3期6景Landsat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分层分类、监督分类与人工目视纠错相结合的方法对巢湖流域土地利用景观类型信息进行分层提取,运用Fragstats软件分析流域内20a间的景观格局变化,并研究其变化规律特征。结果表明:(1)巢湖流域1989~2009年建设用地增加38 380hm2,动态度高达18%,耕地面积减少34 230hm2,水体面积相对稳定,常绿林地增加40 350hm2,落叶林地减少6 760hm2,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农田和其他用地类型的转入。(2)近20a间流域斑块个数(NP)与斑块密度(PD)呈现直线下降,下降率均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亚东 周兆德
基于海南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运用Fragstats在Arc GIS平台下进行多个景观指数计算,对海南岛森林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岛森林景观格局以人工林、农地和天然林3种景观类型为主,斑块面积高达89%,是海南岛的优势景观类型,也是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稳定的决定因素;2)天然林分布以海南岛中部地区的白沙、五指山、琼中、乐东等市县的面积最大,最大斑块指数也较高,该地区的天然林基本保持原始植被状态,集中连片,面积较大,而沿海较发达的市县则天然林景观指数较低;3)部分市县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森林破碎化程度较高,城市建设呈多中心分散分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亚东 周兆德
基于海南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运用Fragstats在arc gIs平台下进行多个景观指数计算,对海南岛森林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岛森林景观格局以人工林、农地和天然林3种景观类型为主,斑块面积高达89%,是海南岛的优势景观类型,也是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稳定的决定因素;2)天然林分布以海南岛中部地区的白沙、五指山、琼中、乐东等市县的面积最大,最大斑块指数也较高,该地区的天然林基本保持原始植被状态,集中连片,面积较大,而沿海较发达的市县则天然林景观指数较低;3)部分市县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森林破碎化程度较高,城市建设呈多中心分散分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建平
【目的】分析汾河源头森林景观格局,为当地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支持。【方法】以2009年山西省汾河源头的SPOT5遥感影像、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实地补充调查数据为基本资料,基于GIS平台和Fragstats软件,从研究区域的林业用地、有林地和优势树种等3个尺度,对研究区内森林景观的格局和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林业用地的斑块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有林地、宜林荒山荒地、灌木林地、人工造林未成林地、疏林地和无立木林地;斑块边界形状较为复杂,分布较为分散。在有林地斑块中,从树种构成比例来看,以纯林为主,混交林较少;从林木起源来看,以天然林为主,且分布集中,人工林较少。从优势树种组成来看,华北落叶松和云...
关键词:
森林景观 景观格局 汾河源头 GIS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侯飞 胡召玲
以徐州市区2000年和2006年土地利用基础数据为数据源,建立景观类型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对应关系。将徐州市区景观划分成农业景观、园林绿地景观、居住景观、工业景观、商服公共设施景观、水体景观、交通景观和其他景观8种类型,获得2000,2006年徐州市区景观分类图。计算出景观格局指数,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徐州市区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城市化驱动下,徐州市区农业景观主要向居住景观、工业景观转移,商服公共设施景观、居住景观和工业景观的相互转移频繁;农业景观在空间上逐渐分散,其余的景观类型呈现聚集的趋势;徐州市区呈现出景观异质性程度、斑块破碎化程度和斑块复杂化程度均加强的景观格...
关键词:
景观指数 景观格局 GIS 徐州市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楠 王京民 赵鹏祥 李敏 王卫利
【目的】分析黄龙山林区的森林景观格局,揭示森林景观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规律。【方法】以黄龙山林业局200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在ArcGIS的支持下,利用Fragstats 3.3软件,采用土地利用类型和优势树种组2级景观要素,选取10个景观指数对研究区域森林景观的要素组成、斑块特征、异质性和空间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在以土地利用类型和优势树种组为依据的2级森林景观类型体系中,有林地面积占黄龙山林区总面积的90%以上,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在以有林地为基质的森林景观格局中,栎类具有很强的优势性,呈现团聚状态;油松的异质性最高;栎类、油松、桦类处于扩张状态。【结论】黄龙山林区森林景观格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岳刚 杨华 亢新刚 杜志
以研究区的林相图和森林资源小班调查数据为基本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Map和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从景观格局总体特征、景观类型水平异质性和景观水平异质性三个层次对该林场森林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林场以有林地为主,其他景观类型零星分布于有林地中,天然林面积比人工林大;森林景观以天然针阔混交林为主,斑块分布集中,形状复杂,破碎度小,人工落叶松林面积较小,形状简单,破碎化程度高。总体上研究区景观异质性较高,景观类型丰富,但人工林景观受人为干扰程度较大,结构不合理,必须调整景观斑块结构和保护景观多样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蕴瑶 殷有 温一博 周永斌 温福双
为研究流域景观格局与水文过程的响应机制,分析流域不同景观格局下的径流特征,以辽东大伙房水库上游社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3期遥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及动态变化,利用水文站实测数据优化SWAT模型本地化参数,构建不同场景模型模拟水文过程,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皮尔森相关分析,探讨流域内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和径流量生态响应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1987~2015年间林地、草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加,农田、建设用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矿体面积持续增加,景观指数的变化表明景观形状趋于复杂,呈破碎化趋势。模拟1987,2002,2015年土地利用情景下的径流过程表明,森林面积的减少导致丰水年径流量的增加及平水年径流量的减少,土地利用变化在平水年对径流量的影响更为显著。景观类型中林地对径流模拟的关联度最大,农田和建设用地对径流系数的影响接近。研究区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对径流变化相关性显著,与丰水年径流变化相比,景观格局指数变化与平水年径流变化的相关性更为显著。研究区林地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变造成的景观格局指数变化是影响流域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