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58)
2023(11953)
2022(10361)
2021(9795)
2020(8300)
2019(19539)
2018(19017)
2017(35354)
2016(19264)
2015(21973)
2014(21984)
2013(21703)
2012(20112)
2011(18142)
2010(17840)
2009(16466)
2008(16241)
2007(13955)
2006(11681)
2005(10259)
作者
(55733)
(46877)
(46600)
(44539)
(29628)
(22876)
(21483)
(18570)
(17931)
(16596)
(16335)
(15903)
(14914)
(14803)
(14745)
(14487)
(14475)
(13952)
(13653)
(13609)
(11612)
(11462)
(11430)
(10919)
(10644)
(10607)
(10380)
(10185)
(9422)
(9373)
学科
(84460)
经济(84387)
管理(51535)
(49217)
方法(40531)
(39411)
企业(39411)
数学(36698)
数学方法(36250)
(21660)
地方(20977)
中国(20508)
(20221)
(18338)
业经(15841)
(15052)
贸易(15048)
(14567)
农业(14554)
环境(12804)
(12729)
(12698)
财务(12657)
财务管理(12626)
(12340)
企业财务(11964)
地方经济(11699)
(11150)
金融(11146)
技术(10976)
机构
学院(271861)
大学(271575)
(110949)
经济(108750)
管理(105619)
研究(93119)
理学(92061)
理学院(90924)
管理学(89171)
管理学院(88659)
中国(69670)
科学(60008)
(56939)
(48601)
(47848)
(47110)
中心(44363)
(44295)
研究所(43498)
业大(43022)
财经(39329)
农业(37927)
(36763)
师范(36356)
(35789)
北京(34364)
(34255)
经济学(33853)
(31802)
经济学院(30776)
基金
项目(192745)
科学(152562)
基金(141247)
研究(136145)
(124541)
国家(123582)
科学基金(106116)
社会(86299)
社会科(81836)
社会科学(81813)
(76348)
基金项目(75656)
自然(71029)
自然科(69315)
自然科学(69295)
自然科学基金(68040)
(64557)
教育(62849)
资助(57323)
编号(54507)
重点(44590)
成果(42672)
(42449)
(42161)
(39866)
科研(38151)
课题(37559)
创新(37454)
计划(36420)
国家社会(35824)
期刊
(114096)
经济(114096)
研究(73321)
中国(49022)
学报(45313)
科学(41602)
(40766)
(38462)
管理(35557)
大学(33490)
学学(31716)
农业(27891)
教育(25205)
技术(24606)
(21516)
金融(21516)
财经(18698)
业经(18624)
经济研究(18349)
(16008)
(15657)
资源(15538)
问题(15222)
统计(14026)
(13485)
技术经济(13444)
(12720)
(12643)
理论(12539)
图书(12488)
共检索到3892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海  黄跃飞  林苗  王敏  
汉江流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其水土保持能力对维持生态环境安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IS技术,运用水土流失方程,估算了汉江流域3个时期的水土保持量,探讨了丹江口大坝上、下游水土保持量的时空变化特征。2001—2017年汉江流域水土保持量总体呈增长趋势,累计增加了392 649. 99 t/km~2,2017年水土保持量是2001年的2. 15倍。从分区看,2017年上、下游的水土保持量分别是2001年的2. 16倍和2. 09倍。汉江流域的水土保持量总体呈现山区高(增加),平原低(减少)的分布格局。水土保持量的低等级面积占比较大,总体处于低等级状态;低、较低、中等级的面积呈减少趋势;高、较高等级的面积呈增加趋势,除少量高等级区域的水土保持量向低等级转移外,其他等级均为低向高转移,近17年来,汉江流域水土保持趋于好转。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秦岭  李占斌  王星  
【目的】分析陕西省丹汉江流域重点水土保持工程的适宜性,为开展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首先分析丹汉江流域各时期("长治"工程1~7期和"丹治"工程1期)重点水土保持工程的完成情况;在此基础上构建水土保持工程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计算水土保持工程适宜性的综合评价分值(EI);最后对各时期水土保持工程适宜性的综合评价分值进行排名,并对2种分析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陕西省丹汉江流域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范围逐步扩大,治理任务和投资量增加,单位面积投资和中央投资比例提高,工程的治理措施逐渐配套,水土保持效益越来越显著。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丹  郭生练  洪兴骏  郭靖  
深入研究降雨极值的时空变化规律和特点,有助于提高应对极端灾害的能力。通过构建PDS/GP模型,并引入降雨极值变化指标,结合统计检验分析汉江流域15个气象站点1960~2014年春、夏、秋季以及全年月降雨超定量系列的年际变化特征;利用复杂网络理论的聚类系数和节点度,结合各站点在典型年份春、夏和秋季的降雨极值变化指标,分析月降雨极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汉江流域月降雨极值年际变化的季节性差异较大,近55 a没有明显的一致性变化趋势。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的月降雨极值年际变化与春、秋季相反,而秋季的变异指标年际波动最大。从空间上看,受季风气候、下垫面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华  郭生练  郭海晋  徐高洪  徐德龙  
利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和空间插值方法,分析了1951~2003年汉江流域年和春、夏、秋、冬四季降水和气温变化趋势的时空分布,并重点分析了丹江口水库上游年降水、年平均气温和北半球气温的变化趋势及相互间的联系。分析发现,在显著性水平α=0.1上,近50年来汉江流域大部分地区降水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气温呈上升趋势。丹江口水库上游降水在1991年发生突变,从20世纪80年代多雨期进入90年代少雨期,80年代平均降水比1951~2003年多年平均降水多9.7%,90年代平均降水比多年平均降水少11.6%;上游平均气温90年代比多年平均气温高0.2℃,而同期北半球的平均气温也比多年平均高了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起永东  何明琼  郑永宏  高洁  王丹  孔繁希  
利用汉江流域32个气象站1961~2016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汉江流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了海温及大气环流对流域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雨量和雨日空间分布相似,小雨、中雨的雨量和雨日由西南向东北递减,降水中心位于西南和东南部;流域东北部大雨以上量级降水由偏少转为偏多,而雨强空间分布则没有明显规律。流域降水集中度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降水集中期逐渐推迟。海温对降水的影响存在季节差异,春季、夏季和秋季降水分别受前期南印度洋、热带北大西洋和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影响,冬季降水则受海温影响不明显;大尺度大气环流对降水存在影响,冬季欧亚遥相关型和春季西太平洋遥相关型均引起冬季风强度变化来影响冬季和春季降水,夏季副高位置和乌山阻高以及秋季巴湖低槽和印缅槽强度则均通过冷空气和暖湿气流强度及交汇位置来影响夏季和秋季降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汪成博  李双双  延军平  武亚群  
基于汉江流域63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数据,辅以超阈值抽样、极端降水集中度(EPCD)和集中期(EPCP)、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分析方法,对1970-2015年汉江流域多尺度极端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旬尺度上,汉江流域EPCD较高,呈现出"西高东低"空间特征;汉江EPCP多年均值为七月下旬,空间呈现出"东部早,西部迟"的分布特征,不同流域表现出不同的年代变化规律。(2)在月尺度上,汉江流域极端降水各月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5-9月,同年10月至次年4月为极端降水少发期。(3)在季尺度上,汉江流域极端降水夏季占比50%以上,但近期全流域夏季极端降水比例下降,其中上游主要为春季占比增加,中下游为秋季占比增加,说明夏季是影响汉江极端降水非均匀变化的关键季节。(4)在影响因素上,当东亚季风和南亚II区季风偏强时,汉江流域夏季极端降水量整体减少;当东亚季风偏弱时,夏季极端降水增幅呈南北分异,而南亚II区季风偏弱时,极端降水增幅呈东西分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琳  舒章康  王国庆  彭涛  林青霞  周俊  
干旱是一种最常见的自然灾害,随着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加剧,干旱事件的发生愈发频繁,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基于1961~2018年汉江流域0.25°×0.25°格点降水资料,选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定量分析了汉江流域的月尺度、季尺度、年尺度气象干旱的干旱趋势、干旱频率及干旱强度,揭示了汉江流域气象干旱发生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SPI值能较好的反映汉江流域气象干旱变化特征,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加,SPI值波动幅度减小,稳定性增强。月、季、年尺度SPI序列的突变年份分别为1980、1988、1994年,季尺度和年尺度SPI序列分别表现出2和4年的显著周期性特征。(2)汉江流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现中部地区干旱化、东部和西部地区湿润化的趋势,干旱发生频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干旱强度呈现中部高,东西低的特征。其中丹江口水库附近区域和唐白河下游段呈显著干旱化趋势,丹江口以上区域干旱频率最高,干旱强度最大,轻旱、中旱事件频发。(3)各地区的季节性气象干旱特征具有一定差异性。丹江口以下地区秋旱趋势最显著,唐白河地区夏旱发生频率最高,且以轻旱、中旱事件为主,丹江口以上地区秋旱强度最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顾胜  李思悦  张全发  
对汉江堵河流域9个点位为期1年的地表水水质理化特性进行时空特征分析,应用t检验进行水质季节性变化分析,聚类分析进行空间相似性分析以确定空间尺度的分类情况,判别分析识别显著性指标,并以此反映上述空间聚类分析结果的差异性。结果表明:①Cl-、总溶解性固体(TDS)及浊度(Turbidity)3项指标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时间差异性;②温度、pH、NO3-、TP表现为丰水季显著大于枯水季,而SO42-、HCO3-、NH4+、DO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即枯水季显著大于丰水季;③空间聚类分析将采样点分为4类;④判别分析体现出良好的指标降维能力,仅需4个指标(NO3-、TDS、SO42-、HCO3-)即可反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祥征  刘彦随  赵涛  
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的显著表现形式,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三期Landsat TM图像的解译成果,分析了安康市1985-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结构特征及其空间差异格局。研究表明,近15年来,安康市土地利用转移量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之间,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转移趋势不明显。三个时段内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净变化量差异比较明显。1985-1995年。耕地变化以转人为主,其中由草地转入的比重最大,占耕地总转人量的96.02%。1995-2000年,耕地以大量转出为主,共有1 503.21 hm2的耕地转为其它用地,其中转向林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任斐鹏  江源  熊兴  董满宇  王博  
根据1990年、2000年和2009年3期LandsatTM/ETM影像的土地利用分类结果,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工具、变化指数对比分析等技术和方法,对东江流域1990年-2009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区域差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1990年以来,东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表现为城市化过程显著、非城镇用地结构变化明显,以及林地和灌草地大为减少的总体特征;②流域的上游、中游、下游三个区域在1990年-2000年和2000年-2009年两个时段,城镇用地增加量表现出相同的空间分异特征,而年增长率却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异特征,其中非城镇用地的转化在3个区域差异明显,自然植被退缩的程度表现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泽怡  余珮珩  陈奕云  江颂  顾世祥  白少云  刘斌  
论文基于InVEST模型的水源涵养和水质净化模块揭示汉江流域2000年、2005年、2010年及2015年的水源涵养和水质净化服务功能的时空格局及演变特征,以期为汉江流域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以及水资源资产保护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5年,汉江流域的水源涵养能力整体出现先增强再减弱的趋势,同时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东南地区和西南部分地区的水源涵养服务能力较高,中部地区的水源涵养服务能力较低。(2)残差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是产水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为了提升汉江流域的水源涵养能力,应当进行合理的土地资源配置,保障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安全。(3)2000—2015年,汉江流域的水质净化能力整体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汉江流域东部地区的水质净化能力明显强于其他地区。(4)汉江流域的人类活动尤其农业活动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泽怡  余珮珩  陈奕云  江颂  顾世祥  白少云  刘斌  
论文基于InVEST模型的水源涵养和水质净化模块揭示汉江流域2000年、2005年、2010年及2015年的水源涵养和水质净化服务功能的时空格局及演变特征,以期为汉江流域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以及水资源资产保护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5年,汉江流域的水源涵养能力整体出现先增强再减弱的趋势,同时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东南地区和西南部分地区的水源涵养服务能力较高,中部地区的水源涵养服务能力较低。(2)残差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是产水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为了提升汉江流域的水源涵养能力,应当进行合理的土地资源配置,保障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安全。(3)2000—2015年,汉江流域的水质净化能力整体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汉江流域东部地区的水质净化能力明显强于其他地区。(4)汉江流域的人类活动尤其农业活动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润  张奇谋  李娜  姜彤  
主要从两个方面对汉江流域的降水进行了研究。一方面,以文献综述法对1961~2011年的汉江流域降水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比较了相关研究结果;另一方面,利用国际比较计划CMIP5中5个全球模式降尺度资料,预估了该地区到2049年的降水趋势变化。综述结果表明,1961~2011年历史时段内,汉江流域整体的降水变化较小,无明显的变化趋势,有近于17和30年的周期变化的结论。模式数据的预估结果表明,1961~2049年内,汉江流域整体上年降水没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在RCP4.5情景下存在着近17和30年的周期变化;但在RCP2.6和RCP8.5情景下,降水周期发生了变化。在RCP2.6情景下,较明显的周期为5和11年;在RCP8.5情景下,较明显的周期为8和17年。总体结论上,文献综述和模式数据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即汉江流域过去50年以及未来30年,降水整体上没有显著的趋势变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班璇  朱碧莹  舒鹏  杜鸿  吕晓蓉  
汉江流域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流域水文情势因调水工程和一系列补偿工程发生了重大且长期的调整,分析汉江流域气象水文变化趋势及驱动力对汉江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有着重要意义。综合应用Mann-kendall法、累积距平法、降雨-径流双累积曲线法分析了汉江流域近50 a的气象水文资料。结果显示:年降雨量在汉江上游和下游流域呈增加趋势,中游呈减少趋势。年均气温和年蒸发量在全流域呈上升趋势。1965~2016年期间汉江上游流域的水资源基本能满足人类活动的用水需求,但汉江中下游流域水资源不足,且人类活动的用水需求在1977年以后一直呈增加趋势。确定汉江流域水文突变年为1990年和2008年,据此划分汉江流域的水文期为基准期,变异Ⅰ期和变异Ⅱ期。采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得出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对汉江上游和全流域水文变化的贡献率在变异I期分别为26. 1%和73. 9%,33. 8%和66. 2%,在变异Ⅱ期分别为19. 3%和80. 7%,43. 7%和56. 3%。人类活动是汉江流域径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汉江上游的径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大于汉江全流域。在变异Ⅱ期,人类活动对汉江上游流域径流影响增加了6. 8%,但对全流域径流的影响减少了9. 9%。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伟  杨吉华  张永涛  
在GIS的支持下,通过对安口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指标的实地测定,科学地估算了该流域水土保持效益,得到了各树种水土保持效益指标。结果表明:经过了近几年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理,安口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正在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整个治理过程是比较成功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