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26)
- 2023(9630)
- 2022(8113)
- 2021(7437)
- 2020(6131)
- 2019(14081)
- 2018(13618)
- 2017(25961)
- 2016(13741)
- 2015(15136)
- 2014(14987)
- 2013(14266)
- 2012(12787)
- 2011(11100)
- 2010(10587)
- 2009(9398)
- 2008(8522)
- 2007(7104)
- 2006(5710)
- 2005(4604)
- 学科
- 济(56345)
- 经济(56302)
- 管理(42508)
- 业(37354)
- 企(30800)
- 企业(30800)
- 方法(29869)
- 数学(27115)
- 数学方法(26719)
- 农(15065)
- 财(14201)
- 中国(13772)
- 环境(13155)
- 地方(12441)
- 业经(12183)
- 农业(10424)
- 学(10297)
- 务(9756)
- 财务(9711)
- 财务管理(9690)
- 企业财务(9262)
- 划(9098)
- 技术(8812)
- 和(8785)
- 贸(8497)
- 贸易(8490)
- 易(8238)
- 理论(7956)
- 制(7653)
- 融(7282)
- 机构
- 学院(182260)
- 大学(181732)
- 管理(77867)
- 济(73703)
- 经济(72318)
- 理学(68663)
- 理学院(67996)
- 管理学(66743)
- 管理学院(66419)
- 研究(55159)
- 中国(41242)
- 京(37576)
- 科学(34647)
- 财(31621)
- 业大(28664)
- 中心(28396)
- 农(27579)
- 财经(26624)
- 江(25329)
- 所(24808)
- 经(24477)
- 范(23277)
- 研究所(23104)
- 师范(23017)
- 北京(22650)
- 经济学(22531)
- 院(21486)
- 农业(21417)
- 经济管理(21267)
- 经济学院(20623)
- 基金
- 项目(139978)
- 科学(112393)
- 基金(103534)
- 研究(100912)
- 家(90080)
- 国家(89405)
- 科学基金(79084)
- 社会(65883)
- 社会科(62724)
- 社会科学(62707)
- 基金项目(55724)
- 省(54816)
- 自然(52118)
- 自然科(50872)
- 自然科学(50862)
- 自然科学基金(49903)
- 教育(46696)
- 划(46510)
- 资助(41495)
- 编号(39446)
- 重点(31602)
- 部(30923)
- 发(30236)
- 创(29568)
- 成果(28748)
- 国家社会(27886)
- 创新(27688)
- 科研(27295)
- 教育部(26810)
- 课题(26620)
共检索到244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品 郭三杰 周芹芳 郭丽琴
以云南省普洱市为研究区,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在生态系统质量理论框架指导下,构建生态系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普洱市生态系统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普洱市生态系统质量总体较好;生态系统质量预警区(较差和差)空间上主要分布于景东西部、北部和南部,镇沅东部,澜沧北部及墨江中部等;建议将生态系统质量差和较差的地区划定为重点治理区,将生态系统质量一般的地区划定为集中恢复区,将生态系统质量优和良的地区划定为巩固发展区。评价结果可作为今后普洱市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治理的依据,并为相似地区生态系统质量评估提供参考,同时便于梳理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自然资源管理责任情况,更好地服务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推动普洱市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孔雷 刘文国 张良 王海亮
为了不断推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基于生态文明本质和特征,构建了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41个可获得数据指标进行了2轮打分筛选,最终确定了27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及其权重值。以普洱市为案例,计算结果显示:生态文明排名前3位的县(区)分别是思茅区、景东县和宁洱县,得分分别为1.072、0.87和0.783。本研究得到了普洱市各县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结果及排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晶 任志远
【目的】土壤侵蚀是导致人类赖以生存且日趋紧缺的土地资源退化和损失的主要原因,这种损失正在全球悄然进行。定量计算区域土地生态系统水土保持的价值量,为区域土地的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本文根据陕北黄土高原的特点,采用无植被覆盖的潜在土壤侵蚀量来估算各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量,然后利用估算的土壤保持量,采用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从保护土壤肥力、减少表土损失和减轻泥沙淤积3个方面来评价水土保持的经济效益。【结果】而从整个时间段上来看,2000年比1978年的土壤保持量增长94.18%,接近一倍。1978~2000年期间陕北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价值是逐渐增加的,1...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洋 何春阳 李晓兵
本文选取普洱茶树的起源地云南作为研究区,综合考虑普洱茶树的自然立地条件与大规模种植的便利条件,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建立栽培型普洱茶树大规模种植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进而划分适宜性等级、分析统计适宜地区的土地数量和空间分布规律,为大面积推广种植普洱茶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建立的适宜性评价模型能定量、直观地获取适宜地区的土地数量与空间信息,可操作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2)云南省内,共有面积约为6400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1.68%的土地比较适宜大规模种植栽培型普洱茶树,还具有较大的规模化种植潜力;3)自然立地条件是决定普洱茶品质及其价值的至关重要因素,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阮俊杰
基于RS和GIS技术,解译获得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土地利用数据,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确定海西区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2008年海西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8年海西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1.43×1012CNY;各类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对总价值的贡献率差异显著,森林的贡献率最高,荒漠最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构成中,土壤形成与保护价值最高,食物生产价值最低;海西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空间差异明显,西部内陆地区服务价值高,东部沿海地区较低,各生态系统类型服务功能价值分布也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晶 任志远
【目的】定量评价生态系统固定CO2和释放O2功能,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重要内容之一。论文旨在对土地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价值进行遥感测量和评价,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方法】论文依据光合作用方程式,采用遥感估算模型,基于植被NPP(第一性生产力)物质量测算结果,分别测算陕北黄土高原绿色植物固碳释氧物质量。以此为基础,分别采用造林成本法和工业制氧法测算其价值量。探讨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价值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结果】陕北黄土高原固定CO2的价值在1978、1990、2000和2005年分别为141.27亿元、177.46亿元、170.09亿元和247.08亿元,平均值为187.72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黔生 李晶 龚映梅 常菁
为遏制我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市场上质量安全事故层出不穷的负面问题的发生,质量安全可追溯行为管控是切实有效的。本文构建了普洱茶质量安全可追溯行为管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普洱茶质量安全可追溯行为管控进行评价,探究普洱茶质量安全的各相关影响因素对普洱茶质量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普洱茶质量安全各相关影响因素对普洱茶质量安全影响的关联度大小的降序顺序为:道德诚信>技术能力>社会因素>自然因素>保护茶叶地理标志>行业标准认知>可追溯重要性感知>规范化管理>政府政策和监管,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与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涛 叶有华 孙芳芳 赵丽娅 侯邦飞 曾祉祥
为揭示深圳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SPOT高精度遥感数据和空间分析技术,利用CASA光能利用率模型反演估算深圳市2015年净初级生产力(NPP),选取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三种该地区典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重要性评价,综合分析深圳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的分布特征和地域差异。结果表明:极重要区域面积为290 km2,面积占比为15%,基本全部分布在海拔100 m以上且坡度大于25°的区域,集中位于东南部的七娘山—排牙山—田头山—三洲田—梧桐山山脊及附近;重要区域面积为313 k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胡华浪 李伟方 孙冠楠
进行矿区生态完整性评价,有助于更好地进行矿区资源开发、政策制定、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研究利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通过空间结构及功能与稳定性分析,进行生态系统质量评价。借助遥感NPP估算模型和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从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稳定性两个方面,对该矿区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状况进行分析,完成了矿区生态完整性的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评价区内,草地和林地优势度最高,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调控能力较强。其次依次是耕地、水域与水利设施用地、住宅用地、交通用地。而评价区生态系统生产力处于较低水平,其中林地生产力最大,恢复稳定性最强,其次是灌木林地,而评价区内面...
关键词:
生态完整性 生态系统质量 生产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晓博 高甲荣 李诗阳 康烨 梁香寒 郭凯力
客观评价与分析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于水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和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适用于北京市永定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价指标,采用相关方法从供给、调节、文化和支持4方面对2007至2012年的北京市永定河生态系统服务做出货币化价值评估。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从15个指标中筛选出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4个主成分,并通过复合权重法对4个主成分的得分赋权重,综合评价出2007—2012年北京市永定河的生态系统服务情况。结果表明:传统的货币化价值评估方法中,永定河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不断提高,这与永定河实施的修复工程有关;而在生态系统服务得分上,2007—2012年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燕青 姚远 徐菁鸿
文章将生态位适宜度的相关理论推广到创新生态系统评价问题中,构建了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该模型考虑创新生态系统所处空间(资源环境)和时间因素对其生长评价的影响,引入加权弱化缓冲算子弱化系统外部环境资源和时间因素对系统数据的干扰;引入生态位优先模型明确生态因子对系统内部环境资源的利用和占有。最后,通过一个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新平 袁玉洁 周柏林 肖义 谢石 刘晓群 汤小俊 舒晓玲 李志军 梁婕 余勋
以"生态系统服务"为生态风险评价终点,通过量化外界压力源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压力-响应"模式,建立基于生态系统水平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该方法将生态系统整体作为分析对象,同时考虑了生态系统的各种组成要素及要素间的复杂关联作用。运用该方法评价了洞庭湖的生态风险,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东洞庭湖的生态风险程度最高,西洞庭湖次之,南洞庭湖最低。造成洞庭湖生态风险的主要压力源为城市化、生活和气候变化;主要胁迫因子为有机污染物、营养物质和水流量变化。受影响较大的生态系统指标为生物多样性、河湖连通性和碳循环;营养循环价值、净化水质价值和生物多样性价值3项生态系统服务风险程度较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牟雪洁 王夏晖 饶胜 张箫 朱振肖
生态系统服务的持续供给是社会和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和消费必须在生态系统的最大承载能力范围之内,因此,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消费研究与生态承载力评价密不可分。文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探索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消费的生态承载力概念、评价指标和方法,并以延庆区为案例区开展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延庆区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的承载状况差异较大,其中,除植物油外的食物供给服务、水资源供给服务、释氧服务、COD和SO_2净化服务均处于盈余状态;氨氮净化、NO_x净化、烟粉尘净化服务和碳固定服务均处于超载状态。(2)在不考虑食物供给服务指标的情况下,仅4个乡镇未超载,其余乡镇均为超载状态,且严重超载的乡镇多位于人口密集和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平原地区。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供给 消费 生态承载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光辉 陆守超
以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区域土地整理生态效益经济评价模型,并以南京市土地整理为例,评价了南京市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取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显示:土地整理引起了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也必然引起区域土地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逆向的。合理开发利用各类土地资源,适当增加和保护生态服务价值高的地类,补充一定生态用地,应成为当前土地整理过程中重要的内容。
关键词:
土地整理 生态效益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唐秀美 陈百明 路庆斌 张蕾娜 刘芳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当前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的研究热点和焦点。耕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是对影响耕地各种条件的综合评估,其结果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耕地的质量状况。该文首先选取了影响章丘市耕地生态适宜性的因子,在对研究区域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以生态适宜性综合指数为修正因子对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修正,使得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因为其生态适宜性的不同产生了区别。研究发现,章丘市的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南往北逐步减少,耕地适宜性综合指数能较好的修正耕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