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10)
- 2023(9306)
- 2022(8126)
- 2021(7632)
- 2020(6406)
- 2019(15081)
- 2018(14847)
- 2017(28746)
- 2016(15253)
- 2015(17040)
- 2014(16544)
- 2013(15994)
- 2012(14488)
- 2011(12577)
- 2010(11903)
- 2009(10429)
- 2008(9452)
- 2007(7733)
- 2006(6329)
- 2005(4937)
- 学科
- 济(61724)
- 经济(61674)
- 管理(44288)
- 业(40029)
- 企(32847)
- 企业(32847)
- 方法(30712)
- 数学(27888)
- 数学方法(27493)
- 地方(17474)
- 农(17153)
- 财(15417)
- 环境(14373)
- 中国(13174)
- 业经(12732)
- 农业(11735)
- 学(10718)
- 划(10143)
- 务(10034)
- 财务(9999)
- 财务管理(9977)
- 贸(9691)
- 贸易(9687)
- 技术(9585)
- 和(9491)
- 企业财务(9402)
- 易(9310)
- 制(8552)
- 地方经济(8420)
- 理论(8347)
- 机构
- 学院(196670)
- 大学(195003)
- 管理(82924)
- 济(78966)
- 经济(77436)
- 理学(73227)
- 理学院(72463)
- 管理学(71241)
- 管理学院(70865)
- 研究(59067)
- 中国(44035)
- 京(39735)
- 科学(37236)
- 财(33915)
- 江(32371)
- 中心(30108)
- 业大(29800)
- 农(29244)
- 财经(28157)
- 所(26756)
- 范(26143)
- 师范(25879)
- 经(25718)
- 研究所(24915)
- 经济学(23818)
- 院(22844)
- 农业(22755)
- 经济管理(22742)
- 北京(22719)
- 州(22356)
- 基金
- 项目(150041)
- 科学(119935)
- 基金(110066)
- 研究(110040)
- 家(95152)
- 国家(94376)
- 科学基金(83325)
- 社会(71133)
- 社会科(67423)
- 社会科学(67401)
- 省(60380)
- 基金项目(59963)
- 自然(54798)
- 自然科(53472)
- 自然科学(53463)
- 自然科学基金(52453)
- 教育(50390)
- 划(49726)
- 编号(44204)
- 资助(43710)
- 重点(33645)
- 部(33175)
- 发(32695)
- 成果(32665)
- 创(31878)
- 创新(29836)
- 科研(29508)
- 国家社会(29490)
- 课题(29479)
- 教育部(28674)
共检索到2660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益敏 刘素红 李小文
本文选取坡度、坡向、海拔、土地利用、交通、水资源、土壤质量等作为评价指标,利用GIS的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分析技术对怒江峡谷区的泸水县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泸水县人居环境适宜区主要以带状形式分布在河流周围,其他区域只有零星分布,与泸水县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相吻合。泸水县人居环境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人居环境评价值与各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关系数达到0.89,与各行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相关系数达到0.956。此外,本文还分析了泸水县各个乡镇的人居环境容量,表明泸水县已难以承载现有的人口。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高山峡谷 泸水县 人居环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雪 李益敏 赵筱青
高山峡谷区由于山高坡陡、生态环境脆弱等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人地矛盾突出,可利用的耕地资源少,对该区域耕地进行适宜性评价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以滇西北高山峡谷区怒江州泸水县为研究区,选取坡度、坡向、海拔、土壤侵蚀、土壤有机质为评价指标,通过灰色关联度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GIS叠置分析等空间分析技术,以30 m×30 m栅格作为评价单元,对泸水县的耕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叠加分析。结果表明,泸水县60%以上面积的土地不适宜耕地分布,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和临界适宜的面积比例分别为5.62%、15.16%、18.26%。有10.67%的现有耕地分布在不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益敏
高山峡谷地区山高坡陡,其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人居环境有其特殊性。怒江峡谷区人居环境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海拔、坡度、坡向、交通、水资源、土地利用等。将指标分级量化后,采用GIS的空间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分析技术,对研究区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了定量、定位综合评价分析。研究表明,怒江峡谷人居环境适宜区域主要以带状形式分布在河流两侧,其他区域只有零星分布;怒江峡谷人居环境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空间分布基本吻合,各县人居环境评价均值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关性达到0.96,各乡人居环境评价均值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关性达到0.76。同时分析了怒江峡谷三县各乡镇的人居环境容量,表明其环境难以承载现有人口。
关键词:
GIS 人居环境 人居容量 怒江峡谷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海龙 李迪华 黄刚
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景观影响评价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在简要阐述水电开发的景观影响评价的相关概念及意义之后,首先阐述了峡谷区域水电开发的景观影响及评价方法,然后以怒江为例,具体探讨了峡谷区域水电开发景观影响评价的过程与结果。通过设计一系列景观测度参数,包括可视域损失、大坝视觉影响范围、高差损失、景点改变、峡谷急流损失等,并利用GIS进行模拟,基于计算结果对水电建设对峡谷整体和局部景观影响以及坝址各段建库适宜性进行了评价。最后指出,在怒江这样的急流高山峡谷上建坝应该慎而又慎,其决策应参考包含景观影响评价在内的环境影响评价,并应逐步完善此方面的立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益敏 丁扬 魏苏杭
[目的]生态用地是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家实施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多规合一"方案,在总结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生态用地进行概念界定与分类;在分类基础上以云南省泸水县为例,选取地质灾害规避、土地防护、水资源安全、公路防护带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5个指标因子进行生态用地重要性评价。[方法]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叠加5个因子图层得到区域生态用地重要性分级及空间分布。[结果]提出增加生态用地为土地利用类型,将生态用地分为13个二级地类,调整后的土地利用类型为8个一级地类和46个二级地类;且二级地类在保持与原相关分类一致的前提下,重新归类。更好地与原分类进行了衔接,分类可实施性较强。评价结果分为4个等级。[结论]结果符合泸水县生态用地功能特征,在土地分类实践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在区域用地规划中有一定的参考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益敏 丁扬 魏苏杭
[目的]生态用地是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家实施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多规合一"方案,在总结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生态用地进行概念界定与分类;在分类基础上以云南省泸水县为例,选取地质灾害规避、土地防护、水资源安全、公路防护带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5个指标因子进行生态用地重要性评价。[方法]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叠加5个因子图层得到区域生态用地重要性分级及空间分布。[结果]提出增加生态用地为土地利用类型,将生态用地分为13个二级地类,调整后的土地利用类型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嘉学 夏淑莲 李培英
怒江峡谷是我国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也是生态地质环境极为脆弱的地区。当地居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近期为谋求生存与发展引发的无序开发已对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高黎贡山片区构成了严重威胁。受多种条件限制,怒江峡谷通过发展传统产业脱贫的空间不大。结合该区实际,本文提出了“遗产旅游+适度利用水能资源+生态移民”的发展模式,以缓解人地关系矛盾,构建遗产地和谐社会。
关键词:
怒江峡谷 世界自然遗产 保护 脱贫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蒋睿 杨世瑜
地处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州境内的怒江峡谷地区,地形陡峭、地质灾害多发、环境闭塞,贫困问题相当严重,但该地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怒江峡谷旅游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又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方法。文章针对怒江峡谷的特殊条件,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出发点,探讨旅游扶贫策略。
关键词:
怒江峡谷 贫困 旅游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容丽,熊康宁
采用实地抽样调查数据,从地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的角度,运用模糊数学上的综合评价方法,将喀斯特环境与贵州西南花江喀斯特峡谷地区当地居民的心理意识及行为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来认识人地相互关系,将喀斯特石山区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的特殊性与心理意识相结合并进行数理分析、相关对比和模糊综合评价的整体性进行综合定性与定量研究,从人的数量,更重要的是从人的质量(素质)和行为效应与预测的角度,揭示了喀斯特地区民族心理意识与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滇西北横断山区,全州45万人口中,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白族和普米族等少数民族占92%,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1954年8月建立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州各族人民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全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1994年同建州前的1953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增长3.5倍,工业产值增长60.5倍。农村贫困面由1985年前的80%多,下降到现在的30%左右。全州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 我州境内,汹涌澎湃的怒江、澜沧江和独龙江“三江”并流,形成切割很深的高山峡谷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车家骧 彭熙 苏维词
贵州典型的低热河谷区——花江峡谷由于大气降水时空分布严重失衡,长期干旱缺水,人畜用水困难,生态环境恶劣,但近几年顶坛花椒的种植在农业发展及生态建设两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本文针对这一实际情况,通过建立雨水资源的利用率和作物需水系数,重点分析了雨水资源供应的时空分布与主要优势经济作物的需水规律间的差异性,并找出其水分胁迫条件下成功抗旱的机理。结果表明:(1)花江峡谷区全年雨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平衡,存在严重缺水危机;(2)林地全年蒸腾与蒸发需水总量大,水资源压力较大;(3)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平稳状态难以维持;(4)顶坛花椒通过增加根系、角质层及栅栏组织保护、植株自身调节及Ca2+的保护等作用能较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阳兵 王世杰 熊康宁
尽管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趋势严重 ,但真正做到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统一的岩溶石漠化生态重建模式的实践工作却做得很少 ,且对于这些实践活动还缺乏理论的总结和思考。花江峡谷顶坛片区 ,充分利用当地的适生植物资源和干热资源优势在石漠化土地上种植花椒、砂仁等喜热耐旱的经济作物 ,在恢复和治理生态的前提下成功调整了农业内部结构 ,形成以花椒规模种植为核心的特色产业 ,利用雨水、坡面水、岩溶裂隙水 ,实行参与式社区管理 ,使环境、经济与社区文化得以可持续发展。“顶坛”模式是充分利用岩溶环境资源优势 ,寓山地保护于特色农业开发之中的一个成功例子 ,它启示我们 ,岩溶石漠化土地恢复重建必须重新认识岩溶环境优势...
关键词:
花江峡谷 岩溶石漠化 恢复重建 模式创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沈兵明 金艳
人居环境既是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理空间,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山地人居环境是人居环境类型之一,它在各个自然因素基础上综合形成的,自然因素包括山地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地质、植被、土地资源,构成有别于其它不同类型的人居环境。文章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能力和叠置技术,以浙江省仙居县为例,通过五大山地自然要素进行定量分析与综合分析,以达到科学评价山地人居环境。
关键词:
山地 人居环境 GIS 综合评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涛 张萌 张柱 陈宏文 钱万友
水环境容量核算是流域水环境容量总量分配的重要依据,关系到流域水质目标的实现。控制单元作为流域水环境管理的一个基本实施单位,以其为基础开展水环境容量核算,对于科学制定控制单元容量总量分配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西省锦江流域为例,根据水环境容量核算的基本原理,结合锦江流域的污染状况、水质现状和水环境功能区划,对流域各控制单元COD和氨氮的水环境容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控制单元的水环境容量与其内排污口的分布及功能区水质目标密切相关,COD的水环境容量以高安控制单元的最大,为21 811t/a;其次为上宜控制单元,为21 168t/a;再次为新丰控制单元,为14 493t/a;万载控制单元的最小,为7 60...
关键词:
控制单元 水环境容量 水质目标 流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守春 张敏 张长耀 刘秀丽
根据已建立的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指标体系(共三层指标)和各指标相应的容量值,参考生态监测、生态安全预警的有关文献,结合景区实际建立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监测、预警模型,确定了监测、预警的标准及等级。该模型按指标层次及各项指标监测、预警景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弱载、适载、超载等情况。以有记录以来单日接待游客最多数量为例,按瞬时预警方式研究了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监测预警模型的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