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42)
2023(9314)
2022(7924)
2021(7388)
2020(6164)
2019(14013)
2018(13739)
2017(26718)
2016(14087)
2015(15400)
2014(15266)
2013(14698)
2012(13014)
2011(11504)
2010(10918)
2009(9650)
2008(8790)
2007(7188)
2006(5851)
2005(4679)
作者
(37109)
(31217)
(30834)
(29471)
(19352)
(15122)
(14161)
(12306)
(11994)
(10819)
(10610)
(10523)
(9636)
(9601)
(9358)
(9215)
(9175)
(9137)
(8863)
(8699)
(7456)
(7367)
(7283)
(7207)
(6927)
(6909)
(6608)
(6461)
(6224)
(6105)
学科
(62645)
经济(62603)
管理(41129)
(35199)
方法(29655)
(28069)
企业(28069)
数学(27146)
数学方法(26772)
(16572)
地方(16107)
(13489)
环境(13485)
中国(12964)
(12773)
业经(12009)
农业(11497)
(9475)
土地(9084)
地方经济(9073)
(9066)
技术(8533)
(8375)
贸易(8373)
(8343)
财务(8308)
财务管理(8288)
(8099)
企业财务(7902)
资源(7761)
机构
学院(186808)
大学(184722)
管理(79128)
(77129)
经济(75718)
理学(69866)
理学院(69144)
管理学(67905)
管理学院(67570)
研究(58245)
中国(43289)
(37613)
科学(36989)
(31674)
(29414)
业大(29164)
中心(29048)
财经(26791)
(26773)
(25980)
研究所(25013)
(24716)
(24286)
师范(24062)
经济学(23729)
农业(22831)
(22626)
北京(22210)
经济管理(21810)
经济学院(21680)
基金
项目(144422)
科学(116331)
基金(107096)
研究(104705)
(93554)
国家(92885)
科学基金(81578)
社会(68996)
社会科(65620)
社会科学(65602)
基金项目(57884)
(56804)
自然(53094)
自然科(51769)
自然科学(51757)
自然科学基金(50766)
(47757)
教育(47514)
资助(41983)
编号(41330)
重点(32990)
(32103)
(31907)
(30519)
成果(30076)
国家社会(29507)
创新(28659)
科研(28028)
课题(27510)
教育部(27504)
期刊
(75525)
经济(75525)
研究(44497)
中国(32014)
科学(27111)
学报(26290)
管理(25839)
(25238)
(23685)
大学(20718)
学学(19954)
农业(17902)
技术(17885)
教育(14683)
业经(13694)
资源(12758)
财经(12123)
(11768)
金融(11768)
经济研究(10986)
问题(10410)
(10408)
统计(9657)
(9577)
技术经济(9369)
科技(9333)
(9178)
(8645)
决策(8202)
理论(8057)
共检索到2476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曲衍波  齐伟  商冉  李乐  
研究目的:综合应用数字高程模型(DEM)、TM遥感数据和各种调查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基于栅格对栖霞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与分析,为山区土地生态安全研究探索一种精确的评价方法。研究方法:首先建立栖霞市地形、土壤和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库;然后结合区域特征选取评价因子,并进行空间量化处理和赋值;最后以地形为主导因子建立评价模型,完成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划分。研究结果:栖霞市土地生态系统可划分为安全、较安全、预警和中警4个状态级,各级别面积分别占22.62%、49.82%、20.51%和7.05%,土地生态安全级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东北部的倾斜平地和山间泊地,土地生态较安全级广泛分布于低山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子生  刘彦随  贺一梅  陶文星  许婧婧  
实施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战略应当是"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最佳切入点之一。在探讨山区土地利用生态友好性评价原理、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基础上,构建了山区土地利用生态友好性程度分级系统及定量的划分标准,以推进山区土地利用生态友好性评价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云南省为实例,以县级行政区为评价单元,对该省县域土地利用生态友好性程度进行了定量测算,评定了全省126个县的土地利用生态友好度等级。结果表明,云南省目前土地利用生态友好度(DEF)平均值只有48.01,属"不友好"级。全省约2/3的县目前在土地利用生态友好性上表现为"不友好"和"很不友好"级,其中1/5以上的县份表现为"很不友好"。尤其以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桂香  袁宇新  葛大兵  王成  吕志贤  
以湖南省永顺县为例,建立生物资源消费账户、能源消费账户、污染物消纳账户,运用生态足迹法分析永顺近年来生态足迹、生态安全状况.结果显示:永顺县人均生态赤字和生态压力指数分别由2003年的0.285、1.684增加到2007年的0.379、1.867,生态经济多样性指数和生态经济发展能力分别由2003年的1.097、0.963增加到2007年的1.130、1.094.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左伟  陈洪玲  熊尚发  李硕  
数据的高效获取和信息的实时提取,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区域生态安全研究领域和地学过程研究领域的瓶颈和难题。在对案例研究区———重庆忠县地区TM卫星遥感数据进行波谱信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人机交互目视判读解译和模型模拟自动信息提取等多种有效技术和方法,实现用遥感影像数据对山区县域生态环境系统安全因子体系中的3个主要因子:土地覆被、水土流失强度、植被盖度等进行数据提取,并用GIS技术对这些指标因子数据进行空间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尺度山区县域生态环境系统安全评价指标因子数据提取与地学分析的技术和方法难题。通过GIS空间分析,揭示出忠县部分生态安全因子的时空分异特征,为山区县域生态环境退化评价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涛  常庆瑞  刘京  刘梦云  齐雁冰  
【目的】对黄土台塬区县域耕地生产潜力现状进行评价。【方法】针对陕西合阳县耕地资源现状,选取立地条件(地貌类型、坡度、海拔)、耕层土壤速效养分(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理化性质(土壤pH、有机质)、剖面性状(土壤剖面构型、土壤结构)、农田管理(农田基础设施、灌溉能力、障碍类型)5个方面的13个因子,建立耕地生产潜力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对合阳县耕地生产潜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陕西合阳县87 316.93hm2耕地中,1~6级耕地面积分别为872.23,13 124.13,25 365.18,30 323.57,16 440.34,1 191.48hm2。其中1~3级耕地主要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欧阳进良  宇振荣  
根据曲周的农业生产情况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 ,通过相关性和回归分析 ,筛选和确定影响不同作物产量的评价指标 ,并对筛选的指标进行量化分级和指标权重的量化 ,对影响与制约土地生产力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土地评价及其分析得出 :1同一因素对不同作物有不同的影响 ;2同一地块对不同作物生产力综合评价等级不尽相同 ;3按照土地适宜性、各类土地利用特点以及区位、经济因素 ,进行作物种植分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益敏  丁扬  魏苏杭  
[目的]生态用地是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家实施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多规合一"方案,在总结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生态用地进行概念界定与分类;在分类基础上以云南省泸水县为例,选取地质灾害规避、土地防护、水资源安全、公路防护带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5个指标因子进行生态用地重要性评价。[方法]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叠加5个因子图层得到区域生态用地重要性分级及空间分布。[结果]提出增加生态用地为土地利用类型,将生态用地分为13个二级地类,调整后的土地利用类型为8个一级地类和46个二级地类;且二级地类在保持与原相关分类一致的前提下,重新归类。更好地与原分类进行了衔接,分类可实施性较强。评价结果分为4个等级。[结论]结果符合泸水县生态用地功能特征,在土地分类实践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在区域用地规划中有一定的参考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益敏  丁扬  魏苏杭  
[目的]生态用地是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家实施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多规合一"方案,在总结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生态用地进行概念界定与分类;在分类基础上以云南省泸水县为例,选取地质灾害规避、土地防护、水资源安全、公路防护带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5个指标因子进行生态用地重要性评价。[方法]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叠加5个因子图层得到区域生态用地重要性分级及空间分布。[结果]提出增加生态用地为土地利用类型,将生态用地分为13个二级地类,调整后的土地利用类型为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余建辉  黄玉梓  刘燕娜  
福建山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省建设的重要保障。然而长期以来,福建山区经济发展基本上处在资源经济的轨道上运行,只重视资源,忽视了生态资本价值增长,特别是忽视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导致山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据此认为福建山区经济的发展的思路必须从资源相对优势向竞争相对优势的转化并提出实现这一转化的初步建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杰   郑国全  
【目的】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背景下,探索提升不同地域类型乡村空间活力的具体路径,为乡村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浙江省泰顺县为研究对象,从乡村生活、生态、生产活力3个维度系统构建乡村空间活力指数评价体系,应用综合评价法研究乡村空间活力发展的空间差异,利用纵横对比法识别各乡(镇)主导活力和短板活力,探索各类型区差异化提升路径。【结果】(1)泰顺县乡村空间活力空间分异特征明显,总体呈“局部高值,北高南低”,大部分乡(镇)的活力水平比较低;各项子系统活力不尽相同,乡村生活、生态、生产空间活力分别呈现“局部低值,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局部突出,四周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以主导活力和短板活力为划分原则,将泰顺县划分为综合发展型、主导发展型、极化发展型和欠缺发展型四大类,并根据不同地域类型提出活力提升策略:综合发展型应高效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形成强对弱的对点帮扶,联合活化,推进泰顺县乡村空间活力的跨越式提升;主导发展型应发挥自身优势活力整合协调其他活力;极化发展型应在提升主导活力的基础上重点考虑积极探索特色发展道路,补齐短板活力;欠缺发展型应深入挖潜文化、生态等核心资源,明确发展定位。【结论】泰顺县乡村活力水平整体较低,各乡(镇)也有不同的优劣势,体现了活力水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特征。提出差异化提升路径以期对泰顺县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图2表3参25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玉广  
在阐述山区县域特征的基础上 ,依据可持续发展思想建立了评价山区县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琦  
为探究山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以豫西山区典型县域河南省登封市为实证研究对象,基于1990—2019年4期遥感卫星影像进行解译并提取各期土地利用数据,按照"生产-生活-生态"(简称三生)功能,划分一级和二级土地类型,并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用地转移的生态贡献率、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定量探讨登封市"三生"空间演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1990—2019年,农业生产用地、林地生态用地和牧草生态用地持续减少,而城镇生活用地、乡村生活用地和工矿生产用地增幅明显,城镇生活用地增幅最高。2)一方面导致登封市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恶化的原因为低质量区面积持续扩张,研究期内面积由228.96增至256.41km~2;另一方面导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原因主要为农业生产用地转化为水域生态用地,以及牧草生态用地转化为林地生态用地。总体来说,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远高于改善趋势。生态环境质量重心主要分布在东金店乡,研究期内持续向西北方向转移。3)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具有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其中,"高-高"型区域集聚在北部的嵩山和南部大熊山等山区,"低-低"型聚集区多分布在登封市区及大冶镇—阳城工业区形成的工业走廊沿线。综上,该研究可为豫西山区"三生"空间优化提供参考,也可以为同类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玉广  
本文采用我们建立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山西省交口县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交口县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和面临的问题 ,提出了该县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臧玉珠  刘彦随  杨园园  
地形是影响土地利用的重要地理因素,山区土地资源禀赋及其开发利用方式深受地形条件限制。以井冈山市为例,采用1995-2015年多期遥感数据,选取坡度、高程、地形位指数等多项因子,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地形对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以及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井冈山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形梯度效应,林地、草地多分布在海拔>400 m、坡度>15°的山地和高丘陵区,耕地、水域、建设用地多分布在海拔<15°、人类活动密集的平原和低缓丘陵地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亦受地形因素影响,在平原和低缓丘陵区,斑块密集分布,景观多样性指数、散布与并列指数、斑块密度及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呈高值分布;而在高海拔、坡度大的山地丘陵区,优势斑块明显,最大斑块所占景观面积的比例以及蔓延度指数呈高值分布。优化山区土地资源配置,促进贫困山区减贫发展,应充分考虑地形因素的影响作用,遵循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和优势开发原则,重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加快推进山区精准脱贫、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海军  胡仪元  
县域经济在中国经济结构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县域经济发展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县域经济,特别是山区县域经济的现实困境迫使人们从理论和实践角度给予更多的关注,于是人们在实践探索的同时,从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竞争力评价和对策等层面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本文从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外、历史线索和逻辑归纳三统一的视角,就山区县域经济研究成果进行了理论综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