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75)
2023(11709)
2022(9938)
2021(9291)
2020(8051)
2019(18504)
2018(18283)
2017(35230)
2016(18965)
2015(21373)
2014(21147)
2013(20675)
2012(18726)
2011(16665)
2010(16366)
2009(14989)
2008(14605)
2007(12826)
2006(10600)
2005(9205)
作者
(53078)
(44686)
(44537)
(42658)
(28171)
(21645)
(20454)
(17649)
(16882)
(15599)
(15300)
(15022)
(14191)
(13965)
(13862)
(13824)
(13603)
(13215)
(12883)
(12754)
(11017)
(10879)
(10748)
(10204)
(10189)
(10065)
(9804)
(9667)
(8920)
(8894)
学科
(79262)
经济(79188)
管理(51407)
(49257)
(39929)
企业(39929)
方法(39774)
数学(35878)
数学方法(35431)
(20945)
(20039)
中国(19405)
(16637)
地方(15611)
业经(15435)
(14098)
贸易(14096)
农业(13849)
(13656)
(12778)
财务(12737)
财务管理(12705)
(12420)
企业财务(12041)
(11454)
环境(11446)
理论(11218)
(10628)
银行(10601)
技术(10595)
机构
学院(264372)
大学(263460)
(107577)
经济(105328)
管理(103993)
理学(90836)
理学院(89814)
管理学(88087)
管理学院(87611)
研究(85348)
中国(63207)
(54207)
科学(54103)
(47865)
(44029)
(42005)
中心(41276)
业大(40816)
财经(39277)
(38791)
研究所(38651)
(35775)
(34961)
农业(34817)
师范(34593)
经济学(33415)
北京(32901)
(31520)
经济学院(30457)
(30336)
基金
项目(186954)
科学(148351)
基金(137704)
研究(133141)
(120657)
国家(119748)
科学基金(103646)
社会(85121)
社会科(80787)
社会科学(80767)
基金项目(74251)
(73385)
自然(69026)
自然科(67441)
自然科学(67420)
自然科学基金(66178)
(62106)
教育(61971)
资助(55599)
编号(53695)
重点(42445)
成果(41546)
(41415)
(39990)
(38777)
科研(36950)
创新(36327)
课题(36305)
国家社会(35538)
教育部(35408)
期刊
(109816)
经济(109816)
研究(70529)
中国(43680)
学报(40942)
科学(38771)
(38552)
(37357)
管理(34797)
大学(30995)
学学(29539)
农业(26156)
技术(23461)
教育(23291)
(19770)
金融(19770)
业经(18631)
财经(18557)
经济研究(18094)
(15855)
问题(15244)
(13989)
统计(13687)
资源(13128)
技术经济(12976)
(12760)
(12371)
理论(12129)
商业(12094)
科技(11627)
共检索到365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孔雪松  刘艳芳  常旭  
选择武汉城市圈内的嘉鱼县鱼岳镇为研究区,以2005年和2010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为数据源,利用GIS技术,分析鱼岳镇城镇用地空间动态变化与景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鱼岳镇城镇用地呈快速上升趋势,城镇用地扩展来源以耕地为主,其次是其他农用地和林地;同时存在城镇用地转变为其他类型用地的自我调节现象,反映了城镇用地发展中自组织与被组织的过程。城镇用地扩展来源中的不同地类在空间分布与景观格局上存在较大差异,被占用的农用地尤其是耕地的斑块破碎度明显小于其他地类,新增城镇用地与减少城镇用地的动态变化,更多体现了一种有序扩张和无序缩减的发展过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锐  李月辉  胡远满  吴晓青  贺红士  刘淼  王晋年  
利用多时相TM影像,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象限方位分析和缓冲区分析方法,对沈阳市市辖区城镇用地扩展强度、建设密度和空间分异等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1988年~2004年各时间段城镇扩展强度指数随距中心城区距离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城镇用地呈现显著的"圈层式"扩展模式,高速扩展区由中心城区外围4km扩展到6km区域;②中高密度城镇用地增加面积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外围0~6km区域,且随距中心城区距离增加增幅逐渐变小;低密度城镇用地随距中心城区距离增加减幅逐渐变小;③除1992年~1997年外的各时段城镇用地扩展面积和强度指数最大的都是第5象限,1992年~1997年间,城镇扩展面积和扩...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严志强  黄秋燕  
运用1988年、1999年的TM影像与1996年广西大化县土地利用现状图提取三个时段城镇用地空间数据,利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研究了1988-1999年来大化县城镇用地的空间扩展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88-1999年间,大化县城镇用地扩展明显。大化县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81%以上来自耕地、林地和草地,增加了生态环境的压力。大化县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扩展以交通主轴线状城镇扩展模式为主。大化县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国民经济发展、行政因素、交通条件改善、人口增加与水电、矿产等资源的开发利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汤君友  杨桂山  
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城市化过程加快 ,使得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增加 ,土地利用中的矛盾日趋紧张。从不同时相的城市及区域土地利用多源遥感信息提取入手 ,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 ,以“时间过程”与“空间格局”为主线 ,对无锡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时间过程与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 ,将区域城镇建设用地扩展与自然交通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综合研究 ,揭示了无锡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分异规律。研究表明 :改革开放以来 ,无锡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具有显著的阶段性 ,用地扩展模式反映了城市发育、成长乃至成熟的历程 ;自然交通、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以及政策的引导 ,无锡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空间方位差异显著 ,具有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崔王平  李阳兵  郭辉  陈萌萌  
研究不同空间尺度下城市土地利用的演变过程和变化特征,有助于深入了解和揭示城市土地利用演变时空差异和内在影响机制。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基于研究区1978~2013年多时序的MSS和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数据,利用Arc 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理论,从研究区整体尺度、区域尺度和各区尺度等3种空间尺度对研究区建设用地演进特征和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78~2013年研究区不同空间尺度建设用地面积变化趋势基本相似,综合扩展程度指数变化特征也存在一定的规律。在2001年之后研究区建设用地演进过程由低缓发展向高速递增阶段过渡,各区尺度建设用地扩展深受地貌、经济、政策、交通等影响因素的干扰;(2)在不同空间尺度新增斑块数目对比中,边缘扩展模式与跳跃扩展模式的主导优势先后发生3次转换,而在新增斑块面积比对比中边缘扩展模式始终保持绝对优势,填充扩展模式分别在新增斑块数目和面积比的比较中均处于弱势;(3)随着时间的变化,就整体尺度上景观指数变化而言,景观破碎度和景观多样性明显增加,斑块形状趋于简单和规则化,斑块之间连通性不断提高,与城市化进程趋于吻合。但区域尺度和各区尺度深受国家政策环境的影响,景观指数变化则相对复杂。研究结论有助于从空间尺度对城市扩展信息进行挖掘和理解,为其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万义良  金瑞  唐建波  金美含  
借助ENVI对东莞市1997—2013年的TM/ETM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利用景观格局梯度变化分析以及景观扩张指标(LEI)与AMOEBA空间层次聚类算法相结合,从空间相对距离变化及扩张时序变化两个角度,对城镇斑块景观时空分异性、扩张变化程度、类型以及组团的空间分异性特征进行剖析,从动态及静态两个方面了解城镇扩张过程中空间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1997—2013年,东莞的城镇扩张呈现出以边缘式扩张模式为主的状态;②从梯度分析结果来看,距离城镇中心10 km范围内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城镇区域,10~40 km范围内的地区属于扩张活跃地带;③新增城镇用地受到城镇中心、周边城市以及主要交通线延伸的影响,形成具有时空分异特征组团。最后,为了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依据城镇分析结果,结合东莞城镇发展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安琪  夏畅  林坚  楚建群  
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城市蔓延式增长和生态空间持续性萎缩成为普遍的现象,以地表硬化为主要特征的城市景观格局变化得到广泛关注,而景观扩张指数(Landscape Expansion Index,LEI)是测度这一现象的重要工具。但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由于大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优化以及城市绿化率的提高,硬化地景观的收缩与消亡已成为城市景观演变的另一重要形式,因此亟需新的有效手段来刻画城市发展的新特征。在此背景下,本文在LEI指数的基础上,提出景观演化特征指数(Landscap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 Index,LECI),尝试综合描述城镇化过程中硬化地景观斑块扩张与收缩的动态特征;并基于邻域特征计算的景观演化特征指数,包括景观演化模式识别指数(Landscape Evolution Pattern Index,LEPI)和景观演化规模指数(Landscape Evolution Area Index,LEAI),协同分析两个或多个时相景观格局演变过程中的斑块新生与消亡。本文将LECI指数应用于武汉都市发展区1990-2010年期间的城市硬化地景观演变过程中,与基于最小包围盒的景观扩张指数(LEI)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LEPI能准确识别不同规模和形状斑块的空间扩张模式,LEAI能够较好反映斑块扩张强度并表征景观扩张方向;(2)LEPI能有效识别城市景观演变中消亡斑块的湮灭模式,研究区内硬化地景观消亡现象明显加剧,可能与政府加强城市内部改造及绿化建设有关;(3)LECI指数变化分析发现,武汉都市发展区研究期内的城市景观扩张强度有所放缓,飞地式和边缘式空间增长构成斑块演变的主体,城市硬化地景观扩张模式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梯度分异规律,随距主城区的远近呈现填充式/包围式、边缘式/邻接式到飞地式/孤立式的演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勇  张美乐  李林  邱瑛  张四朋  
为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探讨城镇建设用地空间结构的连通特征,在城乡规划与复杂网络交叉领域,以黔江区2013年现状及规划建设用地为基础数据,对城镇建设用地空间结构进行网络模型构建,对比分析两者空间结构连通性差异。主要研究结果为规划后建设用地布局连通性结构稳定性、均衡性明显提高,但空间格局局部仍有不均衡;随着建设用地的扩张,山体、河流、道路等阻隔因素的制约作用增强,组团间连通程度低于内部。研究结果为今后城镇道路交通建设、城市设计、用地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勇  张美乐  李林  邱瑛  张四朋  
为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探讨城镇建设用地空间结构的连通特征,在城乡规划与复杂网络交叉领域,以黔江区2013年现状及规划建设用地为基础数据,对城镇建设用地空间结构进行网络模型构建,对比分析两者空间结构连通性差异。主要研究结果为规划后建设用地布局连通性结构稳定性、均衡性明显提高,但空间格局局部仍有不均衡;随着建设用地的扩张,山体、河流、道路等阻隔因素的制约作用增强,组团间连通程度低于内部。研究结果为今后城镇道路交通建设、城市设计、用地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建平  
【目的】分析汾河源头森林景观格局,为当地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支持。【方法】以2009年山西省汾河源头的SPOT5遥感影像、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实地补充调查数据为基本资料,基于GIS平台和Fragstats软件,从研究区域的林业用地、有林地和优势树种等3个尺度,对研究区内森林景观的格局和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林业用地的斑块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有林地、宜林荒山荒地、灌木林地、人工造林未成林地、疏林地和无立木林地;斑块边界形状较为复杂,分布较为分散。在有林地斑块中,从树种构成比例来看,以纯林为主,混交林较少;从林木起源来看,以天然林为主,且分布集中,人工林较少。从优势树种组成来看,华北落叶松和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侯飞  胡召玲  
以徐州市区2000年和2006年土地利用基础数据为数据源,建立景观类型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对应关系。将徐州市区景观划分成农业景观、园林绿地景观、居住景观、工业景观、商服公共设施景观、水体景观、交通景观和其他景观8种类型,获得2000,2006年徐州市区景观分类图。计算出景观格局指数,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徐州市区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城市化驱动下,徐州市区农业景观主要向居住景观、工业景观转移,商服公共设施景观、居住景观和工业景观的相互转移频繁;农业景观在空间上逐渐分散,其余的景观类型呈现聚集的趋势;徐州市区呈现出景观异质性程度、斑块破碎化程度和斑块复杂化程度均加强的景观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静  钱瑜  张玉超  
针对当前我国规划及战略环评指标体系中缺乏直接反映生态功能指标的问题,提出可通过系统研究区域景观生态结构与景观功能变化间的关系,由斑块面积指数计算生物生产力、由景观香农多样性指数和景观香农均匀度指数反映生态质量,以此表征景观生态功能。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提出了利用基于斑块面积而得到的景观要素转移矩阵及基于年鉴统计而得到的景观单位面积生物生产力的转移矩阵来计算生物生产力的方法,并在统计若干研究流域景观格局异质性指数文献的基础上发掘了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均匀度指数与生态质量间的关系。最后,以江苏省沿江地区2000、2004年的数据开展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生物生产力和生态质量这两个...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楠  王京民  赵鹏祥  李敏  王卫利  
【目的】分析黄龙山林区的森林景观格局,揭示森林景观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规律。【方法】以黄龙山林业局200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在ArcGIS的支持下,利用Fragstats 3.3软件,采用土地利用类型和优势树种组2级景观要素,选取10个景观指数对研究区域森林景观的要素组成、斑块特征、异质性和空间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在以土地利用类型和优势树种组为依据的2级森林景观类型体系中,有林地面积占黄龙山林区总面积的90%以上,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在以有林地为基质的森林景观格局中,栎类具有很强的优势性,呈现团聚状态;油松的异质性最高;栎类、油松、桦类处于扩张状态。【结论】黄龙山林区森林景观格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岳刚  杨华  亢新刚  杜志  
以研究区的林相图和森林资源小班调查数据为基本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Map和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从景观格局总体特征、景观类型水平异质性和景观水平异质性三个层次对该林场森林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林场以有林地为主,其他景观类型零星分布于有林地中,天然林面积比人工林大;森林景观以天然针阔混交林为主,斑块分布集中,形状复杂,破碎度小,人工落叶松林面积较小,形状简单,破碎化程度高。总体上研究区景观异质性较高,景观类型丰富,但人工林景观受人为干扰程度较大,结构不合理,必须调整景观斑块结构和保护景观多样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关兴良  方创琳  周敏  武红  
基于Landsat影像数据,利用遥感和GIS技术获取了武汉城市群地区3个阶段(1980—1990、1990—2000、2000—2010年)的城镇用地信息,采用城镇扩展指数和城镇扩展模型分析了城镇用地扩展的时空格局、过程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①武汉城市群城镇用地空间迅速扩张,三个时段内的城镇扩展强度指数依次为0.073 2、0.028 9和0.099 3,呈现显著的阶段性与波动性特征;②城镇用地扩展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集中性,主要表现为以武汉为扩展中心的圈层状形态,沿武汉三环、京广线等交通干道的轴带分布形态,不同阶段的扩展格局各具特质;③城镇用地扩展呈现"一核四带"、"一核一带"和"三核六带"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