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75)
- 2023(14948)
- 2022(13085)
- 2021(12336)
- 2020(10250)
- 2019(24007)
- 2018(23686)
- 2017(46318)
- 2016(24946)
- 2015(27783)
- 2014(27426)
- 2013(26912)
- 2012(24643)
- 2011(21584)
- 2010(21227)
- 2009(19006)
- 2008(18101)
- 2007(15299)
- 2006(13092)
- 2005(10816)
- 学科
- 济(98657)
- 经济(98552)
- 管理(70598)
- 业(66413)
- 企(55121)
- 企业(55121)
- 方法(47364)
- 数学(41840)
- 数学方法(41286)
- 中国(26717)
- 农(26248)
- 财(25346)
- 地方(22896)
- 业经(21337)
- 学(20521)
- 农业(17688)
- 务(17051)
- 财务(16980)
- 财务管理(16949)
- 制(16399)
- 企业财务(16075)
- 贸(15927)
- 贸易(15916)
- 环境(15818)
- 理论(15800)
- 易(15362)
- 和(14950)
- 技术(14790)
- 划(13456)
- 银(12343)
- 机构
- 大学(338443)
- 学院(336685)
- 管理(137755)
- 济(131776)
- 经济(128833)
- 理学(121100)
- 理学院(119727)
- 管理学(117471)
- 管理学院(116863)
- 研究(108121)
- 中国(78730)
- 京(71813)
- 科学(68319)
- 财(58256)
- 所(51874)
- 业大(51080)
- 农(51068)
- 中心(50428)
- 财经(48267)
- 研究所(47742)
- 江(47056)
- 范(45473)
- 师范(45048)
- 北京(44481)
- 经(44095)
- 院(40482)
- 农业(39843)
- 经济学(39671)
- 州(38819)
- 师范大学(36776)
- 基金
- 项目(244748)
- 科学(193705)
- 基金(178900)
- 研究(177748)
- 家(155254)
- 国家(154005)
- 科学基金(134358)
- 社会(112502)
- 社会科(106621)
- 社会科学(106593)
- 基金项目(96780)
- 省(95064)
- 自然(88947)
- 自然科(86913)
- 自然科学(86894)
- 自然科学基金(85304)
- 教育(81713)
- 划(80120)
- 资助(72744)
- 编号(72449)
- 成果(56413)
- 重点(54345)
- 部(53558)
- 发(51633)
- 创(50659)
- 课题(48847)
- 创新(47284)
- 科研(47024)
- 教育部(46277)
- 国家社会(46118)
- 期刊
- 济(135403)
- 经济(135403)
- 研究(95519)
- 中国(58312)
- 学报(51530)
- 科学(49084)
- 管理(47379)
- 农(44615)
- 财(44264)
- 大学(39741)
- 学学(37455)
- 教育(34655)
- 农业(31191)
- 技术(29998)
- 融(23449)
- 金融(23449)
- 业经(22948)
- 财经(22145)
- 经济研究(21330)
- 问题(19516)
- 经(18903)
- 图书(17764)
- 资源(16639)
- 科技(16182)
- 理论(15874)
- 技术经济(15771)
- 版(15556)
- 业(15439)
- 现代(15043)
- 发(14674)
共检索到468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岸 齐清文
社会科学开始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的空间模式和非常态分布,研究社会科学中的空间结构问题。人口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同时也较易获取、容易做到时空连续,因此往往是衡量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借助于GIS技术,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深圳市城市内部人口空间结构研究为例。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城市内部人口空间结构总体表现为集聚。具体来说:1990年和2000年深圳市人口密度均以特区内东门街道为最高,特区外各街道人口密度增长较快;1990 ̄2000年人口重心向西北移动约4km;1990年人口密度函数和2000年人口密度函数均以反函数模型拟合较好,从市中心随着距离增加,人口密度递减;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市中心附近具有较大的向心效应,带来周边邻近区域人口的增长,而在东部郊区人口分布相对稀疏,出现部分离心效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林波 李伟涛 王维 熊严军
21世纪,全球范围内城市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扩张不可避免地将大量的森林、农田、草地、湿地和水域等发挥着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对城市、区域乃至全球的生态系统造成较大的影响。在未来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保护必需的生态用地对于维持城市自身生态系统健康、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研究以中国经济特区深圳市为例,将景观生态概念模型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结合起来,在GIS技术的支持下,构建了城市最小生态用地空间分析模型,并分别按照保留城市面积30%、40%、50%和60%生态用地的4种情景,分析最小生态用地空间分布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论文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官莹 管驰明 周章
文章首先研究从早期城邑到现代城市的经济功能演替、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结构演化的一般规律。然后应用实证的方法,以我国经济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变化最快的深圳为例,研究其改革开放后经济功能演替、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密度的变化对外部空间形态演化及内部空间结构重组的影响。以期探求现代城市经济功能演替与空间结构之间的相互演变规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波 谢金燕 王莉
基于深圳市2005、2010、2015和2020年专利申请和兴趣点数据,从微观尺度上(1 km×1 km单元格)展示深圳市4个年份的创新空间演化特征,并通过对各年份的空间自回归泊松模型进一步考察了创新环境各要素对城市创新空间的影响及其变化。研究发现:(1)2005—2020年深圳市专利申请数量快速增长,创新产出呈现出空间不均衡现象,创新空间结构经历了从“龙岗—南山双核心”向“南山—福田双核心、轴带状”的演化过程。(2)在创新生产要素方面,产业园区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信息科技企业替代制造业企业成为创新驱动的核心力量;同时,高校/科研机构也正向显著影响着创新产出。(3)在创新生产要素空间位置选择的相关因素方面,区域交通枢纽、区位与交通可达性均显著影响创新空间;不同类型公共服务设施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存在时间阶段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现学,林惠华
以龙岗区中心组团为例,理论结合实际,由区域角度出发,从城镇功能性质、产业布局、城镇规模、用地布局、道路交通、大型配套设施的布置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城镇体系、城镇地域空间结构的合理构建,促进城镇职能分工体系的形成。
关键词:
深圳市龙岗区 城镇空间结构 城市规划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加那提古丽·卡德尔 王星 孟晓晨
中国城市内部就业—居住空间结构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北京市和深圳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经济普查和人口普查数据,对城市就业居住空间分布与特征以及就业—居住空间结构(匹配)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就业与居住空间分离是基本态势,总量上的就业—居住匹配度在27%和53%,而划分第二和第三产业后的就业—居住匹配度下降到22%~36%之间。将就业和居住分别来看,两个城市在总体上均呈现出就业的空间集聚度高而居住的空间集聚度相对较低的特点。从不同产业空间的集聚程度分析,则呈现出第三产业集聚度高于第二产业的特点。这些共性规律对于认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一般规律具有重要的启示。而两个城市空间结构的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钟奕纯 冯健
基于深圳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将迁移人口按照户籍地划分为市内迁移、省内迁移和省际迁移3种类型。通过计算区位熵分析街道迁移人口比重在全市中的水平,并用空间自相关来识别其空间集聚状况,以揭示迁移人口的空间分异格局,进而用分异指数刻画迁移人口的分异程度。然后以街道迁移人口比重为因变量,住房因素和就业因素为自变量,采用OLS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来分析和解释迁移人口居住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迁移人口区位熵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圈层结构分布特征,以南山区和福田区为中心向外依次为市内、省内和省外迁移人口;2迁移人口的居住分布存在空间集聚,市内迁移人口集聚分布在行政中心周围,省内迁移人口集中分布在商业中心周围,省外迁移人口集中分布在工业园区较多的关外街道;3省外迁移人口与本地人口之间的居住分异程度最高;4省外迁移人口的居住空间分布显著地受住房因素的影响,省内迁移人口的居住空间分布则受就业因素的影响,住房和就业因素对市内迁移人口的居住空间分布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迁移人口 居住空间分异 住房 就业 深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钟奕纯 冯健
基于深圳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将迁移人口按照户籍地划分为市内迁移、省内迁移和省际迁移3种类型。通过计算区位熵分析街道迁移人口比重在全市中的水平,并用空间自相关来识别其空间集聚状况,以揭示迁移人口的空间分异格局,进而用分异指数刻画迁移人口的分异程度。然后以街道迁移人口比重为因变量,住房因素和就业因素为自变量,采用OLS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来分析和解释迁移人口居住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迁移人口区位熵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圈层结构分布特征,以南山区和福田区为中心向外依次为市内、省内和省外迁移人口
关键词:
迁移人口 居住空间分异 住房 就业 深圳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浩锋 施苏 饶小军
以深圳市为例,基于宏观和微观视角分析了城市密度的空间分布规律与特点。分析结果显示,传统的街道密度指标可以揭示城市宏观层面的片区密度差异,而街道网络的拓扑结构则能够从微观层面揭示城市密度的空间分布变化。对于街道网络、土地开发强度和用地功能构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有助于从规划设计的角度理解和把握城市密度的配置问题。
关键词:
城市密度 街道网络 功能构成 深圳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章平 曾华翔
运用位点简化表征城市功能空间,文章考察在通勤距离和开发成本约束下微观经济主体选址决策调整过程,发现城市功能空间结构变迁,根本上是通过众多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投资选址和消费选择等活动逐渐积累形成。以深圳30年城市发展经验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功能位点在深圳市整体区域结构中的变迁,据此得到城市功能空间结构演化规律并分析后续的发展走势。
关键词:
主体选择 功能位点 空间结构 深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博闻 黄正东 蒯希 于溪
使用空间无关的公平性衡量指数评价公交服务时,会忽视公交服务需求与供给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解决此问题,论文提出基于空间公平理论的公交服务评价框架,即通过构建综合基尼系数与莫兰指数的空间公平评价方法,实现整体尺度公交服务评价;通过对分析单元上相对需求与相对供给变量的匹配关系、空间差距进行分析,实现局部尺度公交服务评价,对整体尺度结果进行补充。深圳市的案例研究表明:(1)基于平等主义的整体尺度空间公平指数显示,空间公平性最好与最差的行政区均位于中心城区,分别为罗湖区与南山区;(2)局部尺度分析结果进一步印证,单一使用基尼系数评价公交服务存在局限性,相同或接近的基尼系数可以对应完全不同的公交服务不公平状态与供需匹配情况。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茜 段城江 周典 王宇鹏 郭莉
居民日常出行既反映城市人口转移与集聚的真实路径,也体现着城市不同空间的使用强度差异。基于深圳第五次居民出行调查数据,研究从出行规模、出行时间和出行目的三方面分析城市居民出行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利用SPSS的K-MEANS聚类方法将市域482个交通小区划分为高热、次热、低热三类区域;由此识别出全市三级出行中心,三条出行走廊和五个出行组团,并将深圳城市出行总结为"多心多廊组团式"空间结构;最后从中心城区与外围郊区出行空间模式、城市出行中心与建成环境中心体系比较、五大出行组团发展差异等方面总结了深圳城市出行空间结构的特征。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孙涛 谢东明
深圳市南山医院在坚持公益性质前提下,探索建立理事会模式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助于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有效分离,解决了由管办分开导致的委托代理问题。从几年的试点来看,提升了办医效率,产生了社会效益。下一步,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需要增强理事会成员的代表性与专业性,提高理事会治理的自主性,改革绩效管理,构建良好的法人治理外部环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强 曹诗怡 聂承锋
居住与商业是城市空间结构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功能要素,它们的协调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居民生活品质提高紧密相关。以长沙为例,应用GIS技术从居住与商业空间结构演变的角度研究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指出了居住空间与商业空间发展不匹配和居住空间布局与商业业态布局不匹配是长沙居住与商业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探索和建立我国城市规划评估机制等方面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居住空间结构 商业空间结构 GIS 长沙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清裕,张文尝,王先文
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城市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城市空间结构可分为单中心、多中心和网络型三种演变类型。不同类型对城市交通影响不同。现阶段,我国大城市空间结构正处于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时期,集聚与扩散并存。大城市中心城过分集中给城市交通及生态环境等带来诸多问题,需要加速调整城市空间结构,疏解大城市中心城过度集中状况,解决中心城发展空间不足、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也是解决大城市中心城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
关键词:
空间结构 城市交通 综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