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66)
- 2023(10459)
- 2022(8861)
- 2021(8494)
- 2020(7064)
- 2019(16541)
- 2018(16018)
- 2017(30206)
- 2016(15697)
- 2015(17761)
- 2014(17267)
- 2013(16917)
- 2012(15240)
- 2011(13710)
- 2010(12916)
- 2009(11505)
- 2008(10757)
- 2007(8662)
- 2006(7135)
- 2005(6027)
- 学科
- 济(69004)
- 经济(68939)
- 管理(43021)
- 业(40724)
- 方法(35507)
- 企(33184)
- 企业(33184)
- 数学(32478)
- 数学方法(32074)
- 中国(19825)
- 农(16771)
- 财(15886)
- 贸(14376)
- 贸易(14369)
- 易(14106)
- 业经(13570)
- 农业(11175)
- 环境(10979)
- 学(10742)
- 地方(10689)
- 制(10661)
- 务(9942)
- 财务(9893)
- 和(9887)
- 财务管理(9871)
- 技术(9674)
- 企业财务(9416)
- 银(9219)
- 银行(9213)
- 融(9059)
- 机构
- 大学(217220)
- 学院(214509)
- 济(98979)
- 经济(97540)
- 管理(88580)
- 理学(78146)
- 理学院(77384)
- 管理学(76191)
- 管理学院(75786)
- 研究(72589)
- 中国(55824)
- 京(44977)
- 科学(41504)
- 财(41328)
- 财经(34495)
- 中心(33827)
- 所(33598)
- 经(31995)
- 经济学(31895)
- 研究所(31159)
- 农(30108)
- 业大(29759)
- 经济学院(28962)
- 北京(28030)
- 江(26806)
- 院(26756)
- 范(26470)
- 师范(26224)
- 财经大学(26216)
- 经济管理(24293)
- 基金
- 项目(157106)
- 科学(126820)
- 基金(119201)
- 研究(114929)
- 家(103880)
- 国家(103148)
- 科学基金(90154)
- 社会(76906)
- 社会科(73246)
- 社会科学(73228)
- 基金项目(62916)
- 省(57558)
- 自然(57547)
- 自然科(56295)
- 自然科学(56282)
- 自然科学基金(55276)
- 教育(52814)
- 划(49905)
- 资助(48538)
- 编号(43924)
- 部(36845)
- 重点(35547)
- 国家社会(33886)
- 发(33697)
- 成果(33386)
- 创(33358)
- 教育部(32289)
- 创新(31335)
- 人文(30875)
- 科研(30630)
共检索到296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志华 刘祥梅 肖文发 王建力 孟畅
气候是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因子,也是生态环境评价中的重要指标。本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基于全国1973年~2002年734个气象站点的基本气象数据,计算了各气象站的多年平均气温、≥10℃积温、干燥度、年降水量和年降水变率等气候指标;对每个气候指标,利用聚类分析,将全国分成4~7个区域,进而在每个分区里利用"回归分析+残差修正"的方法进行插值,生成各气候指标的1km×1km栅格数据,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全国的气候综合评价模型,对我国气候进行了综合评价,实现了参考土壤、植被等其他空间数据、进行气候要素区域空间变异的定量化表达及综合分析与评价。
关键词:
中国气候 综合评价 插值 分区 GIS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祥梅 郭志华 肖文发 王建力 杨海明 何红艳
基于三峡库区及周边地区1973—2002年34个气象站点的基本气象数据,计算出各气象站的多年平均气温、大于10℃积温、干燥度、年降水量和年降水变率等。对这些气候指标利用“回归分析+残差修正”的方法进行插值,生成100m×100m的栅格数据,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三峡库区的气候综合评价模型,对三峡库区气候进行综合评价,共分为8个等级。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水热资源丰富,年均温主要在12~19.12℃之间,大于10℃积温平均为4794.56℃,干燥度小于1,年降水量主要在1100~1500mm之间,年降水变率较小,主要在10%~15%之间。气候综合评价等级平均为5.3级,西南部、中部地区气候...
关键词:
气候 综合评价 GIS 三峡库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原 吴泽民 张浩 赵霞
该文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基于2003年QuickBird遥感影像资料,研究了马鞍山市建成区63.08 km2的城市森林景观格局特征。通过选取该市的3个行政区域,对其城市森林景观格局进行分析比较,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城市森林覆盖率、斑块密度指数、分离度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以及斑块形状指数,分别采用标准离差法、熵权法和CRITIC法3种客观赋权的方法,对3个区域的城市森林景观展开综合评价,为城市森林景观生态综合评价提供参考。3种评价方法结果均表明,雨山区的城市森林景观格局最优,其次为花山区和金家庄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月明 吴谷丰 江华 张馨远 徐剑波 李华兴
本研究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模型和灰关联综合评价模型的结合在土壤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并以广东省东莞赤红壤农业现代化试验区为例 ,应用 Arc Info进行空间数据采取、处理与分析 ,采用叠置分析方法 ,以评价因素的组合确定评价单元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 ;构造灰关联综合评价模型 ,计算各单元的灰关联综合评价值 ,得出各单元按质量从劣到优排列的序列 ,应用 Arc View GIS绘制评价结果图。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灰关联 评价模型 土壤质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欧阳进良 宇振荣
根据曲周的农业生产情况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 ,通过相关性和回归分析 ,筛选和确定影响不同作物产量的评价指标 ,并对筛选的指标进行量化分级和指标权重的量化 ,对影响与制约土地生产力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土地评价及其分析得出 :1同一因素对不同作物有不同的影响 ;2同一地块对不同作物生产力综合评价等级不尽相同 ;3按照土地适宜性、各类土地利用特点以及区位、经济因素 ,进行作物种植分区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评价 作物种植分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勇 吴丹 刘凡 贺纪正 邱炳文
运用RS与GIS技术以及模糊数学理论与层次分析法耦合对东湖水体污染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东湖水体污染严重,其中水果湖超过地面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处于高度富营养化状态;庙湖次之,属于Ⅳ类水;郭郑湖受水果湖和庙湖的影响,已超过Ⅲ类水标准,水体功能退化;菱角湖、牛巢湖、筲箕湖、喻家湖、汤林湖和后湖开始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在Ⅰ~Ⅲ类之间,个别指标严重超标。
关键词:
RS GIS 东湖 水环境 模糊评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熊鹰,王克林
应用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法,从自然环境、灾害状况、环境污染和社会经济四个方面对湖南省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和空间格局分析,并根据评价结果将湖南省生态环境划分为五个级别。研究表明,湖南省生态环境综合状况基本上由东向西逐渐变差,但局部区域有差异,且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状况的空间分布大体吻合。说明自然环境条件对湖南省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异起主要作用,但灾害、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彭建 王军
本文在综述我国土地资源综合分区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地资源综合分区的原则、依据和等级体系。在前人相关工作的基础上,采用自上而下的演绎途径,根据水热气候指标与地势差异划分出我国的11个土地资源区,即东北山地平原农林用地区、华北平原旱作农业与工矿建设用地区、黄土高原旱作农业与林牧用地区、四川盆地及秦岭山地农林用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农渔与工矿建设用地区、江南丘陵山地农林用地区、云贵高原农林用地区、华南、滇南热带亚热带农林渔果与工矿建设用地区、内蒙古高原及长城沿线旱作农业与牧业用地区、西北内陆干旱荒漠与绿洲农牧用地区、青藏高原高寒荒漠与林牧用地区;在各土地资源区内部,采用自下而上归并的途径,依据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正洪
本文根据主导因子及综合分区原理,对与我省森林火灾有关的主要气候要素进行单项及综合区划,共得到3级共8个林火气候区,其中,重、中等火灾区各占1/7,轻火灾区占5/7。
关键词:
林火气候 主导因子 综合分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金志凤 杨忠恩 赵宏波 姚益平 黄敬峰 袁德辉 李波
根据香榧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环境条件的需求,构建香榧种植综合区划评价体系,提出香榧综合区划指标为3个气候因子、2个地形因子和2个土壤因子,建立区划指标的空间分布模型。应用混合插值法完成区划指标的细网格化。应用加权指数求和法,建立综合区划评估模型。考虑土地利用现状,屏蔽不宜种植地域,把浙江省香榧种植区域划分为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宜3个等级。借助GIS技术制作香榧种植精细化的专题区划图,空间精度为100m×100m。综合区划结果可为浙江省香榧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江一波 胡守庚 刘越岩 王占岐
研究目的:综合运用现有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库,建立丘陵山区可持续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体系,以期为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丘陵山区耕地整理的背景和特点,从资源、经济、生态和社会4个方面选取7个指标,建立了丘陵山区可持续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体系,并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磨市镇为典型研究区,运用农用地分等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等当前现有的成果数据,在GIS平台下,将农用地分等图、"二调"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坡度图等综合叠加分析,提取评价单元及其属性信息进行潜力评价。研究结果:将研究区可持续耕地整理潜力综合指数及其潜力分区图与野外调查实际相比,结果能较好反应该区的实际情况。研究结论:该评价方法既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金国平 徐鹤 刘梦 冯晓飞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发展和完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关键,能为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降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不确定性。鉴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文章在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初步设计了基于GIS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支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模块,并介绍了声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模块的实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申文明 张建辉 王文杰 左伟 何立环
以遥感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以生态环境脆弱典型区———三峡库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区域主要生态问题,选取水热条件、地形地貌、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为评价因子,建立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并对评价结果的空间分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现状整体较差,良好等级的区域仅占4.25%,较差及以下等级的区域占区域总面积的60%;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异比较明显,中海拔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最为脆弱。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措施,从而加强库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麻素挺 汤洁 林年丰
吉林西部地区位于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准确认识和定量评价该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恢复整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采用多源空间信息,结合RS和GIS技术构造以栅格数据为主的数字环境,建立了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模型的空间叠加分析得到综合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将生态环境质量分为4级,分级结果表明生态环境质量从东南向西北有逐渐变差的态势,这与自然条件、气候因素、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变化趋势有很好的相关性,此外,评价结果与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结果相吻合,说明该评价模型具有科学合理性与客观准确性。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曹露 史学峰 李丽珍 韩震
综合指数法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中推荐的定量化评价方法,其与GIS技术相结合能对建设项目的生态影响程度进行定量的评价与预测,并且能对区域生态进行宏观分析和把握,体现生态影响的空间差异性、连续性和渐变性。文章以风电场建设项目为例,对综合指数法与GIS技术相结合的生态影响评价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验证了该技术方法的正确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
GIS 综合指数法 生态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