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28)
2023(16961)
2022(14611)
2021(13769)
2020(11496)
2019(26625)
2018(26496)
2017(50640)
2016(27528)
2015(31030)
2014(31017)
2013(30281)
2012(28213)
2011(24964)
2010(24624)
2009(22207)
2008(21722)
2007(19221)
2006(16499)
2005(13851)
作者
(78476)
(65516)
(65058)
(62047)
(41937)
(31730)
(29702)
(25736)
(25108)
(23497)
(22699)
(22032)
(20934)
(20478)
(20365)
(20142)
(19687)
(19433)
(18951)
(18950)
(16204)
(16100)
(15995)
(15135)
(14627)
(14565)
(14495)
(14461)
(13255)
(13040)
学科
(107651)
经济(107538)
管理(79806)
(75238)
(62565)
企业(62565)
方法(51102)
数学(44457)
数学方法(43784)
(30088)
中国(27805)
(26898)
地方(25150)
(24516)
业经(23958)
技术(20998)
农业(20253)
理论(18764)
(18431)
(18354)
贸易(18343)
(17739)
(17415)
财务(17327)
财务管理(17292)
环境(17111)
(17086)
企业财务(16365)
(14875)
(14861)
机构
大学(380848)
学院(379640)
管理(150557)
(144212)
经济(140881)
理学(130844)
理学院(129326)
管理学(126687)
管理学院(125999)
研究(124602)
中国(91552)
(81769)
科学(80685)
(65139)
(63904)
(61908)
业大(59961)
(59149)
中心(58754)
研究所(56826)
财经(52714)
(51742)
师范(51177)
北京(50421)
农业(50070)
(48049)
(46195)
(46097)
技术(42740)
经济学(42706)
基金
项目(268850)
科学(210868)
研究(194349)
基金(193806)
(169464)
国家(168079)
科学基金(144774)
社会(120564)
社会科(114074)
社会科学(114041)
(106133)
基金项目(103635)
自然(96377)
自然科(94139)
自然科学(94114)
自然科学基金(92375)
教育(90385)
(89120)
资助(79720)
编号(79529)
成果(63126)
重点(60188)
(58739)
(56782)
(55881)
课题(54738)
创新(52175)
科研(51710)
大学(50145)
教育部(50073)
期刊
(154874)
经济(154874)
研究(105983)
中国(74183)
学报(63790)
科学(57620)
(57038)
管理(54292)
(50450)
大学(48509)
教育(46352)
学学(45385)
农业(39901)
技术(37250)
(29216)
金融(29216)
业经(25958)
财经(24997)
经济研究(23640)
图书(22489)
(21399)
(20585)
问题(20199)
科技(19617)
技术经济(19156)
(18913)
资源(18343)
理论(17706)
业大(16567)
现代(16510)
共检索到5488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扬  徐建刚  王振波  姜招彩  
可达性是指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容易程度,目前主要运用距离度量法、拓扑度量法、重力度量法、累积机会法等传统度量方法,应用于人文地理学、区域与城市规划等相关研究领域当中。该研究以ArcGIS Desktop9.2平台为技术支撑,通过对影像数据、图形数据以及社会经济等属性数据进行整理来构建矢量数据库(geodata-base),运用GIS矢量和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模块,采用时间成本加权距离方法,对扬中市过江通道建成前后的可达性变化进行了分析。该方法突破了传统的描述性研究,通过进行等时圈分析可以得到节点城市影响腹地的范围,并且可以精确统计出通勤覆盖范围的地域面积、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为地区资源的合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蒋海兵  徐建刚  商硕  
过江通道建设将缩短相关城镇到中心城市的时间距离,提高乡镇可达性水平,改善区位条件,从而带动乡镇经济发展。为了定量地评价过江通道对乡镇可达性和城镇体系影响,以苏通大桥为例,借助GIS软件,采用成本加权栅格方法,选取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指标、潜力模型与场强指数,对比分析通车前后乡镇可达性空间格局与中心城市腹地和场强空间变化。结果表明:南通东部与大桥北岸乡镇可达性与区位优势潜力显著提高,城镇整体可达性与区位优势潜力小幅提高。可达性空间格局变化较小,可达性值呈现出长江以南由东向西递增,江北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递增特征。大桥影响范围更多限于南通东部县市与大桥北岸。城镇空间体系变化较小,腹地与场强变化多出现在大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小平  
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耕地质量经济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着重探讨了应用现有统计资料进行县级耕地质量经济评价的具体方法, 并运用该方法对江苏省扬中市的耕地进行了耕地质量经济评价的实践。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威  陈雯  曹有挥  
苏通大桥及沪崇苏通道的建设将引致区域交通格局的演化,从而对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于相对落后的南通市而言,快速过江通道建设既是促进发展的良好机遇,同时也将带来新的挑战和威胁:(1)交通可达性改善明显,南向联系趋于便捷,运输成本相应减小,要素集聚呈现加速态势,但优质要素面临流失威胁;(2)产业规模迅速扩张,但以低层次产业为主,进一步加大了产业层次提升的压力,同时建设用地的盲目扩张和散乱布局,使得空间开发无序风险加剧;(3)进入上海都市圈的紧密圈层,有望成为长江三角洲北翼重要的次中心城市,但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不断增大。为促进南通市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应在推进都市区建设、促进要素集聚、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方玮轩  杨惠  方斌  
研究目的:从居民的通勤行为特征中寻求小城镇土地利用格局优化路径,为产城融合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方法:构建通勤流矩阵,运用Arc GIS路径分析测算通勤距离,并通过缓冲区分析通勤距离在空间上的特征,并与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建立通勤距离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回归方程,分析通勤距离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小城镇通勤方式以便捷型工具为主,通勤高峰集中于上下班,通勤距离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短距离占比增大。主要结论: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较快的区域,短距离通勤集聚更具有"同心圆"特征,核心力更强。工业化带动的聚集结构呈现出"条带形"态势,与区域工业布局结构有较密切的关系,也与城镇化和工业化扩增融合有关。短距离通勤集聚区会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而由"双核"向"单核"结构发展,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方玮轩  杨惠  方斌  
研究目的:从居民的通勤行为特征中寻求小城镇土地利用格局优化路径,为产城融合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方法:构建通勤流矩阵,运用Arc GIS路径分析测算通勤距离,并通过缓冲区分析通勤距离在空间上的特征,并与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建立通勤距离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回归方程,分析通勤距离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小城镇通勤方式以便捷型工具为主,通勤高峰集中于上下班,通勤距离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短距离占比增大。主要结论: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较快的区域,短距离通勤集聚更具有"同心圆"特征,核心力更强。工业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姚梦琪  许敏  
利用2002-2016年南京市及其各行政区的数据、新古典增长模型和混合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过江通道建设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过江通道建设通过提高可达性对全市及各区经济增长存在促进作用,其中栖霞区经济增长受过江通道建设影响的程度最高。建设时机、建设区位、过江通道两端的经济水平落差、过江通道通行成本等因素对可达性改善明显,因此应进一步完善跨江通道格局、降低过江成本。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惠  方斌  
产城融合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针对产城分离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思路,促进产城融合是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最有效路径。文章在分析国内外产城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概念与内涵作了界定,并从产业化发展水平和城镇化发展水平两个维度选取了社会、经济、生态3方面指标,建立产城融合评价体系,并以扬中市为研究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扬中市各乡镇产城融合发展现状加以量化。研究结果表明,扬中市各乡镇产业与城镇发展现状基本相融,部分乡镇存在着城镇发展与产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其中市中心所在的三茅镇达到了产城融合发展较好的水平,其它乡镇产城融合发展水平受中心城区的辐射影响以其为中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达源  黄贤金  施利锋  李升峰  
江心岛沿江地区的泥沙淤积、水流侵蚀以及江堤坍塌对江心岛面积形态、滩涂围垦、航道变化、河口生态等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以长江干流第二大江心岛——扬中市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监测了1973~2017年沿江区域冲淤变化和塌江区域,结合多种资料分析变化成因。结果表明:(1) 1973~2017年扬中市沿江地区冲淤变化分3个阶段,不同阶段淤积和冲蚀特点鲜明;(2)经过经纬度定位,扬中市塌江区域发生在1930年扬中市主岛太平洲右侧两个江心岛之间的夹江与西南—东北向的一条古河道的交汇处;(3)塌江事件与常规水流冲刷无关,古河道出口被堵形成水压,沿江区域江底"深槽"引发"旋流"掏空底部泥沙,加上汛期后江水下泄,内外压力差加大直接引发塌江。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杨  徐建刚  林炳耀  
首先回顾了扬中市以往规划建设过程中对城市形象塑造的探索和实践,认为扬中市的城市特色仍未得到充分彰显,并从扬中市的历史发展和自然机理出发解析扬中市城市形象的元素,引入天人合一的生态发展观,对扬中市城市形象进行重新定位和塑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靳诚  范黎丽  陆玉麒  
以农业旅游示范点为研究对象,从可达性的视角探讨了江苏省农业旅游的空间布局现状,整个区域的可达性较好,平均可达性时间为26.50 min,景点的可达性在30 min以内的区域达到了64.53%。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城市和农业旅游示范点布局的空间关系,农业旅游示范点距离城市平均时间为20.68 min。并从距离城市的远近和县域单元的农业旅游发展潜力入手,将江苏省按照农业旅游建设适宜与否分为4种类型,即:高适宜区、较高适宜区、中等适宜区和低适宜区。其中,高适宜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两个地区:南京外围郊区、苏锡常地区。较适宜建设区域主要分布在昆山、常熟、张家港、江阴沿线以及北部的徐州市区周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剑君  邹军  
用两个时期的LandsatTM遥感图象,经多种技术的图象处理,特别是图象自动分类识别和两个时相遥感图象的交叉分析处理,对江苏省扬中市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动态监测。发现扬中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明显变化,城市的扩展使耕地锐减。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经常性的动态监测很有必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金梦  程杨  陶卓霖  
医疗联合体建设是我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重点,也是促进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研究县域医疗共同体的空间组织并分析其服务效率对合理配置基层医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以西藏林芝市为例,考虑自然环境和道路特征,采用累计成本距离算法测算就医可达性,以此为依据将林芝市划分为7个医共体,并对其服务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一级医院可达性远高于二、三级医院,1 h圈覆盖村居点达81%。(2)7个医共体的规模差异较大,波密县医共体内的一级医院最多,有12家,米林县医共体仅有5家一级医院。(3)三级医院对各医共体的服务效率差异较大,察隅县和墨脱县的三级医疗服务稀缺;工布江达县一级医院的加权平均可达性较低,说明人均执业(助理)医师相对不足。(4)察隅县与墨脱县的综合加权可达性较低,总体医疗服务较为薄弱。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欣然  岳邦佳  林爱文  
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快速老龄化时期,养老服务设施仍供不应求,养老服务设施的可达性对社会公平公正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步行、私家车和公交3种方式,采用两步移动搜索法(Two 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2SFCA)相比最小邻近距离法修正研究了老年人养老服务设施可达性,运用洛伦兹曲线和区位熵法分析了养老服务设施布局的公平性.研究结果表明:1)3种方式下研究区内街道的养老服务设施可达性差异较大,呈现出老年群体内部两极分化的特征.2)相比于公交和私家车方式,步行方式下养老服务设施资源配置的总体公平性较差,呈现出养老服务设施和人口分布空间失配的特征;私家车出行方式下养老服务设施资源较能满足街道老年人口需求,呈现出更为公平的空间分布格局.3)养老服务设施可达性较差的是中心城区老年人口集聚的街道以及城郊西部和东南部的部分街道,需要在这些区域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网络的基础上规划布局更多的养老服务设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旳,陆玉麒  
从可达性的概念、度量方式两方面回顾了近期可达性研究领域的进展,并提出相对可达性的概念。以江苏省为例,分析了自1993年以来经济发达省份高等级公路网络的演化及由此引起的省内通达性空间格局的变化,对各地级市在路网中的地位做出评价,针对高等级公路网络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