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25)
- 2023(14701)
- 2022(12325)
- 2021(11321)
- 2020(9288)
- 2019(21106)
- 2018(20738)
- 2017(39820)
- 2016(21199)
- 2015(23348)
- 2014(23319)
- 2013(22782)
- 2012(21220)
- 2011(19178)
- 2010(18834)
- 2009(16754)
- 2008(16114)
- 2007(14082)
- 2006(12082)
- 2005(10829)
- 学科
- 济(95546)
- 经济(95465)
- 管理(59495)
- 业(59058)
- 企(46620)
- 企业(46620)
- 方法(39714)
- 数学(35327)
- 数学方法(34866)
- 中国(26716)
- 地方(26671)
- 农(25560)
- 业经(20624)
- 财(20213)
- 技术(19427)
- 农业(17902)
- 学(17684)
- 环境(15460)
- 贸(15384)
- 贸易(15374)
- 制(15127)
- 易(14821)
- 地方经济(14655)
- 融(14369)
- 金融(14367)
- 银(14240)
- 银行(14215)
- 行(13715)
- 和(13474)
- 发(13442)
- 机构
- 学院(294944)
- 大学(292040)
- 济(122184)
- 经济(119727)
- 管理(115163)
- 研究(102473)
- 理学(99310)
- 理学院(98164)
- 管理学(96378)
- 管理学院(95812)
- 中国(76433)
- 科学(63803)
- 京(62570)
- 财(53376)
- 所(51015)
- 农(50171)
- 中心(48218)
- 研究所(46606)
- 业大(44707)
- 江(44366)
- 财经(42810)
- 范(40114)
- 师范(39683)
- 经(39131)
- 农业(39109)
- 北京(39010)
- 院(37973)
- 经济学(37255)
- 州(35908)
- 经济学院(33633)
- 基金
- 项目(207422)
- 科学(164926)
- 研究(150486)
- 基金(150282)
- 家(131771)
- 国家(130689)
- 科学基金(112937)
- 社会(96702)
- 社会科(91902)
- 社会科学(91882)
- 省(82433)
- 基金项目(79895)
- 自然(73105)
- 自然科(71445)
- 自然科学(71426)
- 自然科学基金(70086)
- 划(69629)
- 教育(69169)
- 资助(60879)
- 编号(59787)
- 发(49594)
- 重点(47424)
- 成果(46232)
- 部(45692)
- 创(44171)
- 课题(41947)
- 创新(41430)
- 国家社会(40453)
- 科研(39829)
- 发展(39238)
- 期刊
- 济(133263)
- 经济(133263)
- 研究(83615)
- 中国(61027)
- 学报(45230)
- 农(45144)
- 科学(43671)
- 管理(42335)
- 财(40243)
- 大学(34749)
- 学学(32959)
- 教育(32709)
- 农业(31649)
- 技术(30322)
- 融(27235)
- 金融(27235)
- 业经(22912)
- 经济研究(21217)
- 财经(20527)
- 经(17754)
- 问题(17545)
- 业(17001)
- 技术经济(16233)
- 科技(15435)
- 资源(15091)
- 统计(14416)
- 策(13801)
- 版(13412)
- 商业(13254)
- 理论(12883)
共检索到4368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利 韩增林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主导产业方向及地域组合模式。区域规划的重要任务就是根据区域发展方向适宜性评价结论,选择最适宜的产业发展方向及组合模式,可见区域发展方向的适宜性评价是区域产业布局及地域组合模式规划的基础。本文以大连市为基本研究案例,以流行的、通用的GIS技术为支撑,在首先界定单项适宜性评价、综合适宜性评价等相关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从定量与定性两个层面系统地研究了区域发展方向适宜性评价理论思路、工作流程、技术环节以及结果表达问题。
关键词:
区域发展方向 适宜性评价 GIS 大连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贵利 顾京涛
城市发展方向的选择多是在规划师、城市建设者和城市管理者的共识下实现的,从土地适宜性评价出发,以土地收益最大化确定土地使用性质,从而奠定城市发展模式的方法尚未受到规划行业的重视,本文按城市土地适宜性运作方式推测了汕头城市发展方向,并在汕头市总规用地布局中得到证实。
关键词:
适宜性评价 城市发展方向 汕头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娄胜霞
以公里格网为基本单元,基于GIS技术,建立包括地形起伏度、温湿指数、水文指数和地被指数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系统评价遵义市不同地区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与限制性。研究表明,遵义市人居环境以适宜性为主要特征,自然适宜程度整体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其中44.41%为一般适宜区、54.13%为比较适宜区以及极小比例为临界适宜区;遵义市人居环境自然条件较好,地形、地被、水文和气候对人口分布的限制性不明显,其中地形条件对人口分布的限制性最强,其次是地被条件。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炳贵
应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赣州市章贡区宜农、宜林、不宜地为评价目标,系统阐述了GIS在赣州市章贡区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和作用.结果表明,宜农一等地、宜农二等地、宜农宜林地、宜林一等地、宜林二等地和不宜利用的土地面积分别占23.6%、12.86%、16.69%、34.85%、2.92%和0.07%.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威 赵卫权 苏维词
以黔中地区作为研究区,采用GIS与RS技术,选取地形、土地、植被、气候、水文与石漠化等自然因子,以250 m×250 m栅格为基本单元,在评价单因子人居适宜性的基础上,构建人居环境指数(HEI)模型,探讨黔中地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特征及其空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黔中地区人居环境指数介于14.16~88.97之间,平均值为50.02,空间分布上从西北向北、东、南,从中山地貌区域向低中山、河谷、槽坝区域递增,地形起伏度是区域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限制因子;(2)整个黔中地区以一般适宜区为主,占黔中地区总面积的31.76%,其次是临界适宜区,占25.16%,然后是比较适宜区23.13%,不适宜区为10.19%,高度适宜区最少,仅占9.76%;(3)最适宜居住区域主要分布在地形起伏度较小,植被覆盖度高,海拔高度适中,且降雨丰富、地表水资源丰富的中东部区域,不适宜区域分布在毕节市境内七星关区、大方县以及织金县等,平均海拔高度在1 700 m以上的区域,其余零星分布在研究区。
关键词:
GIS 人居环境 自然适宜性 黔中地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毛雪 陈良松 马友华 王静 唐欣
[目的]调整和优化茶叶布局和生产,充分发挥六安市的自然资源优势。[方法]以"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选择与茶叶生长相关的养分、土壤、理化性状和立地条件等13个因子为评价指标,通过专家打分确定其权重,并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和隶属函数模型,用累积频率曲线法实现六安市茶叶适宜性评价。[结果]六安市适宜茶叶种植区面积为1.329 8万hm2,占该市茶园面积的36.4%。[结论]高度适宜区面积为5 504.3hm2,主要分布于霍山县和金寨县,山高云雾缭绕、雨水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大、漫射光多、土壤疏松、土质肥沃
关键词:
茶叶 耕地 六安市 地理信息系统 适应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滟芳 周桂园 李辉 卢红
文山烟叶是云南省烟草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评价文山烤烟种植资源,依据烟叶质量生态相似性原理,结合云南省烤烟生产、烟叶质量情况,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灰关联度法,分析了云南省文山烤烟种植乡镇生态适宜性。评价出文山烤烟种植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砚山县平远镇、稼依镇,文山县秉烈乡、德厚乡、马塘乡、红甸乡,丘北县树皮乡。并论证认为文山州(砚山县、文山县、邱北县)等地区为优质烟叶主要生产地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唐晓旭 张怀清 刘锐
本文将传统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数值计算和GIS图形处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洞庭湖流域为例选取了土壤侵蚀、环境、洪水威胁、气候4个因子作为参评因子,利用成对比较排序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然后通过GIS工具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洞庭湖流域的农用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同时考虑研究区的特殊地理区位,对该流域农用地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因子权重加大后重新进行评价并与一般的评价进行比较,获得了较逼真的评价效果。
关键词:
洞庭湖流域 农用地 GIS 适宜性评价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倩雯 刘慧 尚伟涛 于良巨 姜晓鹏 蔡碧莹 常丽荣 肖露阳
目前水产养殖面临用海冲突、单位面积和人均生产率偏低、养殖业的生态和经济成本较高等问题。为充分利用海区的自然生产力,提高养殖效率和效益,需要对海区进行适宜性评价,选择最适宜的水域进行养殖。以桑沟湾及周围海域主要的养殖品种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作为评价对象,选取光照、温度、流速、无机氮、盐度、深度作为适宜性评价指标,利用遥感技术确定海区养殖布局,通过野外调查和数据模拟获取养殖海区环境参数数据,根据动态能量学(Dynamicenergy budget,DEB)模型——STELLA模型敏感性分析结果,并结合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海带生长相关环境因子的强制函数拟合得到单因子评分曲线进行评分。最后,采用线性加权叠加分析方法得到海带养殖适宜性评价结果。适宜性评价过程以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GIS)作为技术支持,利用GIS空间插值功能生成光照、温度、流速、无机氮、盐度、深度专题图层,采用栅格计算功能对各专题图层进行叠加,得到综合多因素的海带养殖适宜性评分和适宜性等级。评价结果显示,在不考虑用海冲突的情况下,桑沟湾及周围海域海带养殖适宜性分数分布在0~6.7范围内,分值主要集中在4~6分,属于中等适宜,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7%,最适宜和不适宜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3%和10%,无一般适宜区。评分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爱莲湾和楮岛东部海域周围,适宜性评分较低的区域主要位于近岸水深较浅的海域。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可进行水域空间规划和安排养殖生产计划,为管理部门开展养殖分区和海洋功能区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产养殖 适宜性评价 养殖区选址 GIS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聂艳 喻婧 崔灿
生态位适宜度是对经典生态位理论和方法的深化与发展,在合理优化和发挥作物、环境最大共生效应,及农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以宜昌市夷陵区园地为研究对象,将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引入到适宜性评价研究中,构建了5个因素12个因子的指标体系并提出了语言型、阈值型和空间型指标的量化方法,采用加权求和与限制因子模型对各评价单元柑橘的生态位适宜度值及限制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位适宜度值整体较高,最大值达0.893,生境条件基本能满足柑橘的生长发育需求;园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以2级为主,所占面积达41.34%,1级地也达到21.58%;限制该地区园地生产潜力的生态因子主要为:土壤质地...
关键词:
生态位适宜度 GIS 适宜性 园地 评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阳华 陈志军 杨世琦 唐云辉 袁德胜
根据四川盆地东南部再生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合重庆市气候资源特点,指出影响重庆再生稻的主要气候问题是:再生稻生育期间的光热条件、抽穗扬花期的低温阴雨和休眠芽萌发期的高温干旱。以此为基础,本文选取对再生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影响较大、且分布差异显著的气象因子:生育期间的积温和日照时数作为再生稻气候生态区划指标;在1∶25万DEM的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计算得到区划指标的空间分布,制作了精细化的重庆市再生稻光热资源适宜性区划,将重庆市再生稻栽培区划分为光温丰富再生稻适宜栽培区、热量丰富光照较丰再生稻适宜栽培区、光照丰富热量较丰再生稻较适宜栽培区和光热较丰再生稻较适宜栽培区4种...
关键词:
重庆 再生稻 光热资源 区划 GIS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黄跃进 唐锦春 孙柄楠
农用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合理使用农用土地的重要前提。文章讨论了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 的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理和主要过程, 并提出了农用土地适宜性的模糊评定数学模型。实验证明, 利用GIS 技术结合模糊评定数学模型可以提高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准确性及效率。图2 参3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农业土地 数学模型 评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袁开国 刘莲 向云波 邹家红
运用层次分析方法(AHP)建立异地互动旅游养老目的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借助ArcGIS软件平台,以100m×100m栅格为基本单元,选取13个主要影响因子,定量评估长株潭地区异地互动旅游养老目的地适宜性,为异地互动旅游养老目的地的选择提供决策依据。研究表明:①适宜性指数区间为0.28—0.79之间,中值为0.54,总体适宜性较好。②从空间结构来看,适宜性指数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即城市周围和自然景观良好的周边区域是适宜区,远离城市和自然景观良好的区域为不适宜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何英彬 陈佑启 杨鹏 吴文斌 姚艳敏 李志斌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项基本工作和重要内容。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及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研究探讨土地适宜性是处理好人口与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检索,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国外学者有关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观点,按照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发展历程,将其分为三个方面:计算机辅助叠加制图、基于GIS多指标决策方法和人工智能建模。对于目前常用的基于GIS多指标决策和人工智能建模两种方法进行了评析;并提出评价方法正向精确化、综合化和动态化的方向发展,建议注重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空间尺度转换,力争在未来实现网络化、可视化。
关键词:
土地适宜性 研究进展 国外 GIS 展望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毛奥琳
本文在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从生活便利度、医疗设施可达性、公共交通出行便利度、适宜步行环境和小区属性5个方面探索性的构建了老龄化视角下评价居住适宜性的指标体系。以南京市建邺区为例,通过GIS软件对各类POI数据、水系、绿地、房价、建筑高度、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分布等基础空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点距离分析、最邻近距离分析、最近设施点分析、OD成本矩阵分析和视域分析,评价了277个住宅小区居住适宜性。研究发现:适宜性等级呈现出一定的圈层分布规律;适宜性等级为"较差"和"差"的小区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一定的边缘性;医疗设施可达性在不同小区之间的差异很小,生活便利度、公共交通出行便利度和适宜步行环境等空间差异较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