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56)
- 2023(11514)
- 2022(9916)
- 2021(9300)
- 2020(8216)
- 2019(18989)
- 2018(18988)
- 2017(36944)
- 2016(20004)
- 2015(22437)
- 2014(22515)
- 2013(22304)
- 2012(20567)
- 2011(18360)
- 2010(18187)
- 2009(16693)
- 2008(16565)
- 2007(14572)
- 2006(12040)
- 2005(10509)
- 学科
- 济(82540)
- 经济(82451)
- 管理(58201)
- 业(55460)
- 企(45484)
- 企业(45484)
- 方法(43980)
- 数学(39652)
- 数学方法(39178)
- 财(22615)
- 农(20524)
- 中国(19207)
- 学(17538)
- 业经(15787)
- 制(15681)
- 地方(15132)
- 务(15017)
- 财务(14970)
- 财务管理(14936)
- 贸(14631)
- 贸易(14626)
- 易(14250)
- 企业财务(14247)
- 农业(13799)
- 银(13761)
- 银行(13726)
- 融(13135)
- 金融(13129)
- 行(13055)
- 和(12949)
- 机构
- 大学(284666)
- 学院(283982)
- 济(115554)
- 经济(113207)
- 管理(111298)
- 理学(97058)
- 理学院(96019)
- 管理学(94219)
- 管理学院(93691)
- 研究(91975)
- 中国(69574)
- 科学(59265)
- 京(58682)
- 财(52478)
- 农(52242)
- 所(47045)
- 业大(46009)
- 中心(44131)
- 研究所(43315)
- 财经(42977)
- 农业(41664)
- 江(40890)
- 经(39199)
- 经济学(36207)
- 北京(35781)
- 范(35059)
- 师范(34625)
- 经济学院(33049)
- 院(32655)
- 州(32642)
- 基金
- 项目(198913)
- 科学(156398)
- 基金(146537)
- 研究(138794)
- 家(129618)
- 国家(128613)
- 科学基金(110105)
- 社会(88241)
- 社会科(83805)
- 社会科学(83778)
- 基金项目(77881)
- 省(77866)
- 自然(74229)
- 自然科(72469)
- 自然科学(72439)
- 自然科学基金(71166)
- 划(65884)
- 教育(64704)
- 资助(60866)
- 编号(54998)
- 重点(45099)
- 部(44699)
- 成果(43399)
- 发(41957)
- 创(41262)
- 科研(39464)
- 创新(38722)
- 计划(38034)
- 教育部(38002)
- 国家社会(37064)
- 期刊
- 济(114487)
- 经济(114487)
- 研究(72826)
- 学报(50210)
- 中国(49111)
- 农(45375)
- 科学(43650)
- 财(42365)
- 管理(38278)
- 大学(36562)
- 学学(34773)
- 农业(30470)
- 技术(24661)
- 融(24080)
- 金融(24080)
- 教育(23216)
- 财经(21164)
- 经济研究(18953)
- 业经(18478)
- 经(18157)
- 业(17029)
- 问题(15770)
- 统计(14729)
- 版(14394)
- 技术经济(14180)
- 资源(14177)
- 策(13356)
- 理论(13273)
- 图书(13178)
- 财会(12700)
共检索到395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春平 罗坤 朱启迪 李丹 赵惠燕 张改生
【目的】探索和发掘优质抗麦长管蚜的种质资源及方法,为高效节本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抗麦长管蚜小麦育种研究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GIS的空间分布分析法和小麦种质资源抗蚜性鉴定为基础,从377份小麦种质资源中随机选取22个种质资源的13个主要性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GIS的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麦长管蚜种群对小麦种质资源的入侵扩散从分散危害演变为聚集危害为主。成株期田间自然鉴定结果表明,在377份种质资源中,高抗材料4份,分别是陕253、豫麦70、陕糯1号、186Tm,占鉴定材料的1.06%;中抗材料55份,占鉴定材料的14.59%,包括的种质资源有Amigo、98-1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屈会选 党建友 程麦风 谢咸升
1999~2002年先后引进国内外小麦种质资源468份,在山西省小麦主产区临汾市设立试验点,对其进行了抗麦长管蚜特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引进的小麦种质资源中不同品种(系)对麦长管蚜抗性有明显差异,其中表现高抗的有11个,表现中抗的有63个,可作为抗蚜材料为育种利用。
关键词:
小麦 种质资源 麦长管蚜 抗性鉴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建军 李修炼 成卫宁
在人工虫圃中鉴定了小麦种质材料对麦红吸浆虫的抗虫性,并对各种类型的材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小麦种质材料对麦红吸浆虫具有明显的抗虫性差异。高抗、中抗、低抗和感虫类型的种质材料分别占参试种质材料的11.54%,23.08%,19.23%和46.15%。不同的种质材料具有不同的抗虫性,其单穗虫数、穗被害率、粒被害率、损失率和抗性指数有很大差异。建立了判别分析模型和回归模型,判对率可达95.45%以上。选出了9份高抗类型的种质材料可供生产和育种上应用。
关键词:
小麦种质材料 麦红吸浆虫 抗虫性鉴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掌军 刘妍 王姣 付青青 刘凤楼 张双喜 张文杰 张晓岗 刘生祥
【目的】本文拓宽了宁夏小麦遗传基础为育种提供优异资源。【方法】以外引和宁夏自育的81份小麦种质为材料,借助于形态学和分子标记手段,对不同农艺性状指标进行分析,部分抗性基因分子标记检测及成株期田间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1)依变异系数大小,9个农艺性状依次为有效穗(14.77%)﹥穗粒重(14.41%)﹥穗粒数(8.94%)﹥穗下茎长(7.03%)﹥结实数(5.69%)﹥小穗数(5.03%)﹥穗长(4.98%)﹥株高(3.21%)﹥千粒重(0.65%);(2)过多的有效穗不利于提高穗粒数和经济系数,穗长越长有利于增多穗粒数和提高粒重,较多小穗数有利于提高单株粒数和粒重,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经济系数间均具有极显著正相关;(3)在距离为21.83时,将81份种质分为7个类群,第Ⅰ类群材料平均有效穗最多(6.83±1.986)个,第Ⅱ类群材料平均株高最矮(83.94±13.42)cm,第Ⅲ类群材料穗下茎节最长(51.50±0.500)cm,第Ⅵ类群材料的穗长、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经济系数均最高[分别为(11.00±2.370)cm、(61.00±4.359)粒、(2.69±0.303)g、(44.13±0.006)g、0.533],第Ⅶ类群材料的小穗数和结实小穗数最多[分别为(24.33±1.528)、(23.33±1.528)个];(4)9个白粉病抗性基因标记引物,检测到携带1、2、3、4个基因标记的材料分别为11、23、38和5份。【结论】总体上,地方和农家品种平均有效穗最多,自育和外引种质平均株高最矮,而唯有外引种质携带有Pm~21基因,携带Pm6和Pm~21基因的种质表现出较强的田间抗病性。
关键词:
小麦 农艺性状 基因标记 白粉病抗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警卫 叶博伟 张朋飞 张宇庆 郝敏 尹毓若 袁婵 李志康 李顺达 夏先春 何中虎 张宏军 兰彩霞
【目的】条锈病是威胁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真菌病害,了解国内外育种材料抗性水平和抗病基因的分布,发掘新的抗性资源,为提高抗病基因利用效率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当前条锈菌优势生理小种CYR33和CYR34对153份国内外小麦育种材料进行苗期抗性鉴定,于2018—2019、2019—2020和2020—2021年,在湖北鄂州,利用这两个小种对供试材料进行成株期抗性鉴定;结合已知抗性基因Yr5、Yr9、Yr10、Yr15、Yr17、Yr18、Yr26、Yr29和YrSP等功能标记或紧密连锁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苗期结果显示,10份材料对CYR33表现免疫(反应型IT为0),包括7份国内材料(即山农28、漯麦163、石麦13、中意6号、郯麦98-2、中麦175和泰山21)和3份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材料(CIM-53、CIM-60和CIM-71);仅2份国内材料在苗期对CYR34小种表现免疫(郯麦98-1和山农102)。此外,成株期条锈病田间鉴定显示,64份材料在田间3年均表现出稳定抗性(最终严重度≤5%),包括7份国内材料和57份CIMMYT材料。利用抗病基因功能标记或紧密连锁分子标记检测显示,153份材料中携带Yr9、Yr10、Yr17、Yr18、Yr26、Yr29和YrSP抗性基因的材料分别有31、23、73、2、4、50和2份,未检测到含有Yr5和Yr15的材料。综合苗期和成株期表型,仅CIM-53对2个生理小种在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为免疫(IT=0,严重度为0),分子标记检测显示,该材料可能含有已知抗病基因Yr17和Yr29。【结论】国内外153份小麦种质对当前条锈菌流行生理小种的抗性主要以成株抗性为主,其中国内小麦品种主要携带Yr9、Yr10和Yr26抗性基因,而CIMMYT小麦品系则携带Yr17、Yr18和Yr29为主,表明通过聚合1—2个非免疫苗期抗性基因和2—3个成株抗性基因,在成株期多个环境条件下均表现出近免疫抗性水平,是CIMMYT小麦品系保持持久抗性的主要原因。亟待广泛挖掘抗源,发掘新的抗病基因,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快速培育具有持久抗性且农艺性状优良的小麦新品种,进一步提高中国麦区条锈病整体抗性水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春平 赵惠燕 朱启迪 罗坤
【目的】筛选小麦抗麦长管蚜基因,以揭示小麦抗蚜虫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mRNA差异显示反转录PCR(Differential display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DDRT-PCR)技术,以小麦抗蚜种质98-10-35、感蚜种质1376及其F3代和BC1F1代(98-10-35/1376//1376)为材料,分析了在抗蚜材料与感蚜材料之间差异表达基因的序列及功能。【结果】从24对引物组合中,共筛选到8对引物可以在98-10-35/1376的F3代抗性群体中扩增出74条差异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条带数为9.3,并对其中差异明显的20条条带进行了回收、克隆、测序和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海波 陈林 陈巨莲 程登发 刘勇 孙京瑞
【目的】通过系统调查小麦-豌豆不同间作模式下麦长管蚜的种群密度,研究麦田生物多样性对麦长管蚜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方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结合传统空间分布分析方法,分析了Kriging-空间插值图、聚集度指标、Iwao的M*-m回归模型和泰勒指数回归模型。【结果】2种分析方法均表明:在麦田不同间作模式下,麦长管蚜的空间分布主要为聚集分布;但豌豆与小麦分别以2﹕2、2﹕4、2﹕6、2﹕8行间作模式情况下聚集度有所差异:2﹕2模式>2﹕6模式>2﹕4模式>小麦单作>2﹕8模式;由基于GIS的Kriging空间插值种群变化模拟图得知:起初麦长管蚜主要分布在麦田的周围,逐步向麦田中部扩散;在麦长管...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新力 詹刚明 黄丽丽 韩德俊 康振生
【目的】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Pst)引起的世界范围内小麦重要病害之一,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的最有效策略。评价80份国外春小麦种质资源对中国当前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的抗条锈性,为中国小麦抗条锈病育种提供依据和抗源。【方法】应用中国流行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CYR29、CYR31、CYR32、CYR33以及致病类型PST-HY8和PST-V26对80份国外小麦种质资源进行苗期温室抗病性鉴定,以铭贤169和AvS为感病对照品种;并于2013年和2014年分别在陕西省杨凌和甘肃省天水进行田间成株期抗病性鉴定。根据苗期和田间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想顺 赵惠燕 胡祖庆 郭晓晨 徐烈琴 李东鸿 张宇红
为了评价不同来源小麦品种(系)对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的抗性,应用每株麦苗上接1头蚜虫的方法,在人工气候室内,对禾谷缢管蚜在10个小麦品种(系)上的5个生物学参数发育历期DD、成虫与幼虫的体重差DW、成虫在与发育历期相等时间内的产仔数F、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MRGR和成虫在与发育历期相等时间内的日均产仔数Rm进行了测定,并以此为基础用多元方差分析法、多目标综合判别法和聚类分析法评价了这10个小麦品种(系)对禾谷缢管蚜的抗性。结果表明,在试验的10个小麦品种(系)中,小偃22、Astron、Ww2730和Amigo最不适于禾谷缢管蚜(R.padi)在其上取食,抗性...
关键词:
小麦 禾谷缢管蚜 生物学参数 抗蚜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邱高辉 姚远 韩召军
通过室内筛选获得了麦长管蚜对吡虫啉的抗性品系(25.22倍),并利用增效试验和解毒酶活力测定,对其抗性机理进行了研究。增效试验结果表明:顺丁烯二酸二乙酯在抗、感品系中对吡虫啉都没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但氧化胡椒基丁醚和磷酸三苯酯在2个品系均有增效作用,而且在抗性品系中的增效比(3.49和2.62)显著大于敏感品系(1.59和1.29)。解毒酶活力测定发现,抗、感品系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比活力没有显著差异,但抗性品系中羧酸酯酶的比活力是敏感品系的1.53倍(P<0.05)。综合分析认为,多功能氧化酶和羧酸酯酶活力增强在该麦长管蚜品系对吡虫啉的抗性中起重要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秋英 吉万全 王长有 薛秀庄 王亚娟
抗性种质"N9134"含有野生二粒小麦(资源编号:AS846)的抗白粉病基因。为了研究其白粉病抗性基因的遗传规律,用感病品种阿勃、中国春、陕160、陕优225与该种质正反交,结果F1白粉病感染0~1级,F2白粉病抗感比例为3∶1;以小麦缺体系与其杂交,F1白粉病感染0~1级,F2白粉病抗感比例除"5B"偏离3∶1外,其余均为3∶1。表明N9134的白粉病抗性由1对完全显性基因控制,位于"5B"染色体上。
关键词:
N9134 白粉病 遗传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雷梦林 刘霞 王艳珍 崔国庆 穆志新 刘龙龙 李欣 逯腊虎 李晓丽 张晓军
【目的】分析山西省冬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演变规律,为山西省小麦育种的亲本选配和品种选育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原始亲本材料。【方法】以山西省冬小麦323份地方品种和105份育成品种为自然群体,利用55K SNP芯片对428份自然群体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分析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主成分、遗传聚类及亲缘关系。【结果】SNP位点在21条染色体上的分布范围为329—1 639个,平均值为1 152个;7个部分同源群中的分布范围为2 154—3 852个,平均值约为3 456个;基因组的分布规律为:B基因组>A基因组>D基因组;基因组注释多态性标记,在基因间区分布最多,约占50%,分析表明,SNP位点在21条染色体、7个同源群和3个基因组上均有覆盖,但分布各异,多态性比率为45.60%。整个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0.0185)均低于平均期望杂合度(0.4992),整个自然群体的香农-威纳指数和多态性信息含量的变化幅度不大。对比自然群体多样性各参数,发现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不高,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比地方品种略高。群体结构分析将群体分为2个类群,第Ⅰ类群307份材料,以地方品种为主;第Ⅱ类群121份材料,以育成品种为主。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均将自然群体分为5个类群,第Ⅰ类群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21831,变幅为0.00127—0.72461;第Ⅱ类群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14619,变幅为0.00038—0.76489;第Ⅲ类群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16521,变幅为0.00049—0.43033;第Ⅳ类群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17643,变幅为0.00118—0.60496;第Ⅴ类群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12039,变幅为0.00042—0.37032,可见,山西省冬小麦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变异幅度较大,但平均遗传距离值较低,聚类分群明显,类群中部分品种的遗传关系较近。经对比,第Ⅰ类群和第Ⅳ类群的平均遗传距离均要高于第Ⅱ类群、第Ⅲ类群和第Ⅴ类群,第Ⅰ类群和第Ⅳ类群的遗传距离变幅大于第Ⅲ类群和第Ⅴ类群,可知,育成品种的遗传距离普遍大于地方品种。【结论】利用55K SNP芯片对山西省冬小麦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明确了山西省冬小麦育成品种和地方品种在基因组层面上的遗传多样性分布特点,育成品种通过外源基因的导入有利于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提高,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同时,极少数品种的亲缘关系呈两极分化,在后续利用时应合理地区分利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峰 郭满库 郭成 尚新新 赵志鹏 赵桂琴
为明确不同燕麦种质资源抗白粉病差异,于2012-2014年采用田间自然感病法对213份燕麦(Avena sativa)种质进行了由禾布氏白粉菌燕麦专化型(Blumeria graminis f.sp.avenae)引起的燕麦白粉病的田间抗性筛选和评价。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未监测到免疫材料;12份材料青永久420、青永久316、青永久9、青永久252、青永久98、青永久180、青永久479、青永久25、青永久87、永118、青永久304和五燕6号表现高抗(HR);199、青永久164、青永久237、青永久
关键词:
燕麦种质 燕麦白粉菌 抗性评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魏会廷 李俊 汤永禄 吴春 向运佳 李朝苏 杨武云
为了解中国小麦骨干亲本及其衍生后代对禾谷缢管蚜的抗性表现,在盆栽网罩整株小麦条件下,采用蚜量比值法对454份中国小麦骨干亲本及衍生后代进行了禾谷缢管蚜成株期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高感、感、中感、低感和低抗禾谷缢管蚜的材料分别占53.74%、25.11%、9.25%、9.91%和1.98%,无中抗、抗及高抗等级的材料。19份骨干亲本均不抗禾谷缢管蚜,其中江东门、矮孟牛和燕大1817表现为低感,其他中感至高感。435份衍生后代中,小偃22等9份材料表现为低抗可用于抗蚜育种,分别为阿夫、南大2419等5份骨干亲本的衍生后代。小麦育种中,需提高品种抗蚜性,减少蚜虫危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