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19)
2023(8113)
2022(6967)
2021(6722)
2020(5627)
2019(13029)
2018(12830)
2017(24890)
2016(13091)
2015(14412)
2014(14087)
2013(13227)
2012(11806)
2011(10107)
2010(9682)
2009(8279)
2008(7571)
2007(6090)
2006(4692)
2005(3728)
作者
(33537)
(28251)
(27870)
(26510)
(17679)
(13270)
(12745)
(11070)
(10835)
(9765)
(9709)
(9461)
(8715)
(8597)
(8391)
(8333)
(8326)
(8319)
(8177)
(7932)
(6629)
(6594)
(6508)
(6443)
(6343)
(6256)
(5982)
(5921)
(5577)
(5491)
学科
(50957)
经济(50918)
管理(37189)
(33477)
方法(28326)
(27916)
企业(27916)
数学(25911)
数学方法(25433)
(13336)
(11927)
(10705)
中国(10548)
业经(10042)
(8904)
财务(8854)
财务管理(8833)
土地(8815)
企业财务(8356)
农业(8015)
技术(7857)
(7749)
贸易(7747)
理论(7680)
(7575)
(7443)
地方(7391)
环境(7353)
(7130)
(6289)
机构
学院(167048)
大学(166663)
管理(70585)
(65963)
经济(64666)
理学(62353)
理学院(61762)
管理学(60450)
管理学院(60138)
研究(48220)
中国(37482)
(33924)
科学(30208)
(28814)
业大(26469)
中心(25539)
(25505)
财经(24327)
(22854)
(22472)
(21602)
经济学(20604)
农业(20328)
研究所(20109)
(20006)
北京(19944)
师范(19749)
经济学院(18887)
(18637)
财经大学(18579)
基金
项目(126601)
科学(100765)
基金(93916)
研究(90925)
(82151)
国家(81534)
科学基金(71832)
社会(58215)
社会科(55455)
社会科学(55441)
基金项目(50067)
(48730)
自然(47945)
自然科(46910)
自然科学(46897)
自然科学基金(45991)
教育(42379)
(41396)
资助(38147)
编号(36815)
(28207)
重点(28109)
成果(27290)
(26920)
(26011)
创新(25206)
科研(25202)
国家社会(25076)
教育部(24416)
大学(24289)
期刊
(59984)
经济(59984)
研究(38301)
中国(29260)
学报(24855)
管理(24833)
(23450)
科学(23449)
(21194)
大学(19559)
学学(18530)
技术(17912)
农业(15031)
教育(14009)
财经(11251)
(10500)
金融(10500)
业经(10168)
图书(9779)
(9663)
经济研究(9375)
统计(9076)
资源(9043)
(8284)
理论(8249)
财会(8134)
问题(8128)
技术经济(8082)
情报(7896)
(7892)
共检索到2223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长勤  郭俊杰  孙力  董斌  
文章以皖江示范区为研究对象,以土地利用评价数据库设计为主要研究内容,基于GIS技术,通过对该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等需求的分析,以及对数学评价模型与空间数据动态关联,实现土地评价功能。文章讨论了土地利用评价空间数据库构建的研究与设计,为皖江示范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和规划决策管理提供理论技术支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桑振平  张合兵  刘文锴  
针对当前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以MAPGIS地理信息系统与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平台,提出了建设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思路和建设目标,探讨了实现规划管理工作自动化与信息化的技术路线方法,并对系统软件结构、数据库及功能模块等进行了设计开发。研究表明,利用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规划指标动态管理、规划调整及规划管理审批等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为规划的实时管理和动态实施提供更有效手段,规划管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温秀萍  
研究目的:在福建省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中,为了快速、准确、自动获取耕地坡度分级信息,研究1∶10000坡度分级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方法和工艺流程。研究方法:利用DEM数据源及采用GIS技术。研究结果:得到了合理的技术流程和参数指标;开发了坡度分级数据库生产软件。研究结论:该建库方法切实可行,解决了耕地坡度分级数据获取的瓶颈,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郝仕龙  李壁成  于强  
论文借助PRA,结合实地测量和GIS,以宁夏南部山区的上黄村为例对小尺度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重建和恢复了其25年来各时期的土地利用过程,绘制了上黄试区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图,并对其土地利用的数量及空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从数量上看,耕地和林地变化最为显著,年变化率分别达到了8.0%和9.2%;从空间分布变化来看,主要表现为耕地向林地、草地及园地转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会义,何书金,张明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尤其是空间变化研究 ,离不开 GIS的空间分析方法。该方法的数据基础主要是矢量格式的土地利用图件和遥感解译制图成果 ;模型基础包括 GIS的时空数据模型、属性数据模型和提取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的原理模型 ;而数据处理过程则涉及GIS系统的数据转换功能、编辑功能、空间分析功能、数据库操作功能、空间统计分析功能以及图形显示功能等。本文结合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实例分析 ,从上述三方面详细阐述了 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及其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邓祥征  林英志  战金艳  何书金  
在一定空间分辨率的栅格上用二值型变量表征土地利用格局,是一种常见的土地利用格局表征形式。解释基于这一表征形式的土地利用格局与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多需引入非线性模型。本文基于非线性统计方法构建了基于栅格数据的土地利用格局解释模型,不仅刻画了土地利用格局与影响因子之间的非线性统计关系,解决了分类变量引入统计模型的难题,还消除了土地利用格局解释模型中概率估计值常常超过概率值域的问题。太仆寺旗的应用研究表明,栅格尺度土地利用格局解释模型能准确表达土地利用分布格局与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因素间的定量关系,所得结论为太仆寺旗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优化利用提供了决策参考信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汪权方  王倩  张起鹏  梅新  
当前用来计算分形维数的原始数据通常是栅格图像,但是现有的土地利用数据大多以矢量形式存放,若将其转为栅格形式后计算分维数,则将面临基于栅格图像所得到的分形维数的计算精度与像元尺寸以及图像自身大小有较大关系,并且在对栅格图像进行不规则形状提取时容易造成数据丢失等问题。鉴于此,本文利用Visual C#完成了基于Windows平台的矢量数据分形维数计算程序设计,并利用该程序对20世纪90年代三个时期的秦岭中段和鄂东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维数进行了求算。结果表明该程序是一种方便、实用而且精确的分维数计算方法。此外,从三期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稳定性指数来看,在秦岭中段地区表现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未利用土地>水田>旱地>草地>林地>水域,而鄂东南地区则表现为:水田>未利用土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旱地>林地>草地>水域,这说明在上述两个地区,林地、水域、草地的稳定性都相对较差,它们的潜在变化趋势也较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何明轩  罗红霞  刘光鹏  郑雅之  
研究目的:探讨如何提高乡镇级土地规划数据库的精度和效率。研究方法:按比例重计算法、最大图斑容纳误差法和四舍五入误差均分平衡法。研究结果:(1)数据库误差平衡方法的处理完全符合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标准的要求;(2)形成了相关的应用技术和具体的解决方案,提高了数据库建库的效率。研究结论:依据国家标准,误差平衡方法能够有效平衡数据库误差,为以后的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晓旭  邹学勇  
在遥感与GIS技术支持下,以乌审旗1986-2005年5期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进行了研究,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社会经济数据对土地利用变化的人为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20年间各土地利用类型经历着"涨势"与"落势"的波动。从各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方向来看,林地、草地和沙地相互转换频繁;耕地主要转变为林地、草地和沙地;水域主要向其他未利用地转换,其他未利用地主要向草地和沙地转换,工矿用地没有转出。从2005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来源看,耕地主要是由林地、沙地和草地转变而来;林地主要由沙地和草地转变而来;草地主要是由沙地和林地转变而来;水域主要是由沙地和耕地转变而来;居民地主要是由沙地、草地和林地转变而来;其他未利用地主要是由草地、水域和林地转变而来。(2)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特征表现为:除居民点外各类景观斑块形状指数都呈增加趋势;除水域外,各类景观斑块密度下降、分离度减少;全旗景观优势度下降、多样性升高。(3)人为因素中的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以及生态工程的实施对土地利用变化起重要作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田光进  张增祥  王长有  刘斌  魏成阶  
利用1986、1996和2000年三期TM遥感图像,得到海口市1986~1996和1996~2000年土地变化情况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海口市的土地变化规律表现为耕地、林地、滩涂及未利用地转化为城镇、农村居民点和独立工矿建设用地。通过分维度的分析可以看出,海口市林地、水体等自然景观随着人类的干扰,分维度降低;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分维数降低;城镇扩大,斑块数量减小,用地趋于集中;农村居民点和工矿建设用地增加,用地趋于分散,复杂度增加。海口市土地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城镇面积的扩大,其次是农村居民点和工矿建设用地的扩大。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农村用地扩大,海口市土地结构表现为利用程度逐渐深化的趋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为  张凤荣  姜广辉  
本文利用 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 ,分析了北京市海淀区 1 993年和 2 0 0 1年的土地利用现状 ,揭示了海淀区 1 993年~ 2 0 0 1年间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以及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幅度、速度、方向、分布特征和乡镇间的差异。研究表明 :8年来海淀区土地利用年均变化率为 2 .1 % ,其中以牧草地、林地和耕地变化速度最快 ,其年变化率分别为 61 .5 %、 2 1 .5 %、 - 5 .6%。可见 ,土地利用变化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晓  高吉喜  王雪军  罗遵兰  
本文运用吉林省1999年与2004年两期遥感资料,在GIS的支持下建立空间信息库,获取该省土地覆盖类型动态转移数据矩阵,通过构建生态状况动态变化评价模型,评价该省在1999年至2004年间生态状况的变化情况,并应用Markov链模型对未来该省土地覆盖格局和生态状况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吉林省1999年的综合生态贡献指数值为54.48;2004年为57.31,△E值为2.83,变化率R为5.19%,说明在1999年至2004年期间,吉林省综合生态状况指数在逐渐上升,生态状况质量明显好转;(2)吉林省未来土地覆盖类型分布的总体特征和生态状况的发展趋势是林地面积逐渐增加,而疏林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群  喻光明  杨珊  胡利梅  
结合1995/2000年Landsat TM影像数据及1∶10000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数据与相关资料,研究了汉江流域中下游(湖北省境内)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的土地利用强度大,1995年与2000年的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分别为260.025和260.526,说明该区土地利用开发的强度有增大的趋势;(2)从土地利用双向动态变化率来看,该区未利用地(变化率为4.391)正在被加速开发,草地(2.836)与水域(1.664)受干扰严重,这对汉江流域及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将产生深刻的影响;(3)由于总面积较大,变化面积最大的耕地及林地土地利用双向动态变化率分别为0.424和0.344,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存建  徐育建  冯亮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空间数据库平台的支持下,对成都市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0年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在1995—2000年间,耕地与建设居民用地、耕地与林地、林地与草地以及水体与耕地等之间的转换强度较高。耕地减少10972 hm2,林地减少2220 hm2,草地增加8042 hm2,建设居民用地增加4830hm2,水体增加323hm2。减少耕地的主要去向是建设居民用地、草地和林地;减少林地的主要去向是草地。人口总数,第三产业从业人口,工业国内生产总值,第二、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建设居民用地同步增加;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与耕地同步减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月卿  李秀彬  
该文利用GIS技术以及数理统计方法 ,分析了河北南部平原 1 985年和 2 0 0 0年土地利用现状 ,揭示了河北南部平原 1 985年~ 2 0 0 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 ,明确了该区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速度、方向、分布特征以及区域差异 ,阐明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研究表明 ,河北南部平原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为主 ,二者分别占总土地面积的 80 %和 1 4% ,而耕地中以旱地为主 ,占耕地的 99%以上。 1 985年~ 2 0 0 0年期间 ,由于气候干旱、人口快速增长和城市化发展 ,水田和旱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大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