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00)
- 2023(12418)
- 2022(10636)
- 2021(9665)
- 2020(8239)
- 2019(18761)
- 2018(18239)
- 2017(35359)
- 2016(18667)
- 2015(20686)
- 2014(20561)
- 2013(20271)
- 2012(18745)
- 2011(17023)
- 2010(16679)
- 2009(15150)
- 2008(14233)
- 2007(12312)
- 2006(10754)
- 2005(9416)
- 学科
- 济(98727)
- 经济(98637)
- 管理(52161)
- 业(48378)
- 方法(40826)
- 企(39480)
- 企业(39480)
- 数学(36772)
- 数学方法(36306)
- 地方(23162)
- 中国(20383)
- 农(20325)
- 财(19736)
- 学(19660)
- 业经(17930)
- 地方经济(14587)
- 农业(14202)
- 制(13669)
- 环境(13354)
- 贸(12786)
- 贸易(12780)
- 易(12305)
- 和(12263)
- 务(12112)
- 财务(12074)
- 财务管理(12044)
- 融(11856)
- 金融(11854)
- 企业财务(11548)
- 技术(11467)
- 机构
- 大学(269037)
- 学院(268316)
- 济(119847)
- 经济(117735)
- 管理(102734)
- 研究(94958)
- 理学(89621)
- 理学院(88601)
- 管理学(86899)
- 管理学院(86424)
- 中国(69266)
- 科学(59197)
- 京(55391)
- 财(50916)
- 所(48048)
- 农(47162)
- 研究所(44206)
- 中心(43127)
- 业大(42027)
- 财经(41467)
- 江(38619)
- 经济学(38374)
- 经(37849)
- 农业(37294)
- 院(34585)
- 经济学院(34324)
- 北京(33844)
- 范(33424)
- 师范(32968)
- 财经大学(31005)
- 基金
- 项目(189944)
- 科学(149934)
- 基金(140294)
- 研究(132351)
- 家(124739)
- 国家(123813)
- 科学基金(105852)
- 社会(86629)
- 社会科(82258)
- 社会科学(82232)
- 基金项目(74118)
- 省(73838)
- 自然(69961)
- 自然科(68375)
- 自然科学(68350)
- 自然科学基金(67117)
- 划(62460)
- 教育(60662)
- 资助(58082)
- 编号(49918)
- 重点(43678)
- 部(42254)
- 发(41797)
- 创(39350)
- 成果(38786)
- 科研(37292)
- 国家社会(37034)
- 创新(36989)
- 教育部(36084)
- 计划(36030)
共检索到387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晋明 赵小敏 乐丽红
土地资源是制约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最严重的"瓶颈",为了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系统开展区域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的研究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而进行经济林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内容,对制定土地利用规划、进行林业结构调整、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区域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亚藏 冯仲科 黄季夏 杨柳
以中国东北地区(含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北部)为研究区域,依据稳定性、独立性、主导性和综合性原则,从植被、地理环境、人为干扰等3个层面选取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海拔、坡度、坡向、水源、居民点、主要道路等为评价因子,对中国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生境进行适宜性评价。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技术的支持下,获取各评价因子的定量信息。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并运用模糊数学模型对各单因子加权叠加,得到东北虎生境适宜性综合评价分级图并计算各分区面积。结果表明:(1)人为干扰和植被因素是影响东北虎分布的主要因素;(2)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东北虎最适宜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聂艳 喻婧 崔灿
生态位适宜度是对经典生态位理论和方法的深化与发展,在合理优化和发挥作物、环境最大共生效应,及农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以宜昌市夷陵区园地为研究对象,将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引入到适宜性评价研究中,构建了5个因素12个因子的指标体系并提出了语言型、阈值型和空间型指标的量化方法,采用加权求和与限制因子模型对各评价单元柑橘的生态位适宜度值及限制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位适宜度值整体较高,最大值达0.893,生境条件基本能满足柑橘的生长发育需求;园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以2级为主,所占面积达41.34%,1级地也达到21.58%;限制该地区园地生产潜力的生态因子主要为:土壤质地...
关键词:
生态位适宜度 GIS 适宜性 园地 评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威 赵卫权 苏维词
以黔中地区作为研究区,采用GIS与RS技术,选取地形、土地、植被、气候、水文与石漠化等自然因子,以250 m×250 m栅格为基本单元,在评价单因子人居适宜性的基础上,构建人居环境指数(HEI)模型,探讨黔中地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特征及其空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黔中地区人居环境指数介于14.16~88.97之间,平均值为50.02,空间分布上从西北向北、东、南,从中山地貌区域向低中山、河谷、槽坝区域递增,地形起伏度是区域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限制因子;(2)整个黔中地区以一般适宜区为主,占黔中地区总面积的31.76%,其次是临界适宜区,占25.16%,然后是比较适宜区23.13%,不适宜区为10.19%,高度适宜区最少,仅占9.76%;(3)最适宜居住区域主要分布在地形起伏度较小,植被覆盖度高,海拔高度适中,且降雨丰富、地表水资源丰富的中东部区域,不适宜区域分布在毕节市境内七星关区、大方县以及织金县等,平均海拔高度在1 700 m以上的区域,其余零星分布在研究区。
关键词:
GIS 人居环境 自然适宜性 黔中地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唐晓旭 张怀清 刘锐
本文将传统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数值计算和GIS图形处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洞庭湖流域为例选取了土壤侵蚀、环境、洪水威胁、气候4个因子作为参评因子,利用成对比较排序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然后通过GIS工具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洞庭湖流域的农用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同时考虑研究区的特殊地理区位,对该流域农用地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因子权重加大后重新进行评价并与一般的评价进行比较,获得了较逼真的评价效果。
关键词:
洞庭湖流域 农用地 GIS 适宜性评价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磊 贾树海 张安 刘秀娟
以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为研究区,采用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相结合,对东陵区红树莓、寒富苹果两种特色经济作物土地适宜性及其空间布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宜于红树莓发展的高度适宜、适宜的农用地面积占评价单元总面积的91.9%,适宜于寒富苹果发展的高度适宜、适宜的农用地的面积占评价单元总面积的88.7%。本研究为未来沈阳市东陵区红树莓和寒富苹果的种植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冯雨豪 王瑾 毕如田 刘慧芳 田晓红 郭瑞宁
为提供小浪底水库上游至县城区域科学的产业发展方案,从空间开发角度对小浪底水库至上游县城亳清河经济区进行综合适宜性分析。构建基于产业布局的综合适宜性评价体系,选取400 m×400 m格网为评价单元,以空间支撑性和约束性相关指标进行适宜性判别,选取莫兰指数(Moran’s I)以微观尺度对研究区空间差异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按自然分等综合评价指数分级分区可知,适宜发展区占65.24%,禁止建设区占34.76%;在空间分布规律上,高适宜性区域分布于中心县城、小浪底水库湿地以及海拔较低、地势平坦的区域,整体呈现出海拔及坡度越高适宜性越低的趋势。2)通过ESDA分析,空间开发适宜性全局Moran’s I指数为0.733 5,表现出空间连续性和集聚效应。将核心生态农业布局在高高集聚区可以带动周围经济发展,实现产业发展与空间开发相耦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滟芳 周桂园 李辉 卢红
文山烟叶是云南省烟草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评价文山烤烟种植资源,依据烟叶质量生态相似性原理,结合云南省烤烟生产、烟叶质量情况,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灰关联度法,分析了云南省文山烤烟种植乡镇生态适宜性。评价出文山烤烟种植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砚山县平远镇、稼依镇,文山县秉烈乡、德厚乡、马塘乡、红甸乡,丘北县树皮乡。并论证认为文山州(砚山县、文山县、邱北县)等地区为优质烟叶主要生产地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莉 任志远
选取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因子,建立1 km×1 km栅格单元的人居环境基础数据库,构建了基于人居环境指数的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采用GIS技术,定量评价了该地区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揭示了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居环境的自然格局与地域特征。研究表明: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居环境指数整体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人居环境指数可以综合反映区域人居环境的自然适宜程度;关—天地区人口明显集中分布于人居环境适宜程度较高的地区。评价结果显示,关—天地区人居环境一般适宜区和比较适宜区面积最大,接近全区总面积的95.09%,相应人口最多,占全区总人口的96.19%。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何宜庆 翁异静
在鄱阳湖地区城市化和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凸显。本文基于这种背景,构建了鄱阳湖地区城市资源环境质量及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赋权法和模糊隶属度函数法,对2007年,2008年,2009年这3年鄱阳湖地区6个城市(南昌、景德镇、九江、新余、鹰潭、抚州)的资源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给出资源环境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的计算模型,并划分出协调发展类型,对协调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地区6个城市资源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协调性存在较大差别,南昌属于良好协调发展类资源滞后型,新余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资源滞后型,...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黄跃进 唐锦春 孙柄楠
农用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合理使用农用土地的重要前提。文章讨论了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 的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理和主要过程, 并提出了农用土地适宜性的模糊评定数学模型。实验证明, 利用GIS 技术结合模糊评定数学模型可以提高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准确性及效率。图2 参3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农业土地 数学模型 评价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利 韩增林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主导产业方向及地域组合模式。区域规划的重要任务就是根据区域发展方向适宜性评价结论,选择最适宜的产业发展方向及组合模式,可见区域发展方向的适宜性评价是区域产业布局及地域组合模式规划的基础。本文以大连市为基本研究案例,以流行的、通用的GIS技术为支撑,在首先界定单项适宜性评价、综合适宜性评价等相关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从定量与定性两个层面系统地研究了区域发展方向适宜性评价理论思路、工作流程、技术环节以及结果表达问题。
关键词:
区域发展方向 适宜性评价 GIS 大连市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炳贵
应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赣州市章贡区宜农、宜林、不宜地为评价目标,系统阐述了GIS在赣州市章贡区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和作用.结果表明,宜农一等地、宜农二等地、宜农宜林地、宜林一等地、宜林二等地和不宜利用的土地面积分别占23.6%、12.86%、16.69%、34.85%、2.92%和0.07%.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蒋国富 刘嘉俊
本文选取了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海拔高度、坡向5个评价因素,采用等差指数多因子综合分析与最低限制性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ARCGIS9.0软件提取相关信息,对该区的农业耕作用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将该区土地适宜性分为最适宜、中等适宜、临界适宜和不适宜四个等级,并对这一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适宜性评价 GIS 农业耕作用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袁开国 刘莲 向云波 邹家红
运用层次分析方法(AHP)建立异地互动旅游养老目的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借助ArcGIS软件平台,以100m×100m栅格为基本单元,选取13个主要影响因子,定量评估长株潭地区异地互动旅游养老目的地适宜性,为异地互动旅游养老目的地的选择提供决策依据。研究表明:①适宜性指数区间为0.28—0.79之间,中值为0.54,总体适宜性较好。②从空间结构来看,适宜性指数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即城市周围和自然景观良好的周边区域是适宜区,远离城市和自然景观良好的区域为不适宜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