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63)
2023(10478)
2022(9072)
2021(8462)
2020(7327)
2019(16880)
2018(16414)
2017(31424)
2016(16824)
2015(18746)
2014(18442)
2013(17972)
2012(16175)
2011(14499)
2010(14051)
2009(12782)
2008(12115)
2007(10338)
2006(9039)
2005(7695)
作者
(47948)
(40029)
(39988)
(37896)
(25261)
(19532)
(18153)
(15745)
(15364)
(14081)
(13794)
(13715)
(12929)
(12486)
(12403)
(12222)
(12044)
(11959)
(11787)
(11583)
(9853)
(9775)
(9631)
(9338)
(9188)
(8931)
(8799)
(8718)
(8180)
(8020)
学科
(66760)
经济(66660)
管理(48436)
(43337)
(36284)
企业(36284)
方法(33945)
数学(29274)
数学方法(28830)
(17987)
(16392)
(15085)
中国(15062)
业经(14854)
环境(13758)
地方(13330)
农业(12225)
(12068)
理论(11273)
(10892)
(10873)
贸易(10870)
(10585)
(10105)
技术(10077)
(10027)
财务(9983)
财务管理(9955)
企业财务(9481)
(8572)
机构
大学(233745)
学院(233396)
管理(93046)
(90585)
经济(88783)
理学(81226)
理学院(80313)
管理学(78731)
管理学院(78304)
研究(76905)
中国(56108)
科学(50612)
(48618)
(41136)
(40527)
(37769)
业大(37283)
中心(36477)
研究所(34945)
(34291)
财经(33495)
农业(31820)
(31633)
师范(31208)
(30652)
北京(29899)
(28862)
经济学(27599)
(26676)
师范大学(25487)
基金
项目(170717)
科学(135209)
基金(125682)
研究(119986)
(111713)
国家(110889)
科学基金(95336)
社会(77251)
社会科(73169)
社会科学(73147)
基金项目(67446)
(67350)
自然(64095)
自然科(62536)
自然科学(62515)
自然科学基金(61382)
(57131)
教育(54899)
资助(51532)
编号(46350)
重点(39165)
(37415)
(36892)
(35751)
成果(35265)
科研(33653)
创新(33485)
计划(32568)
国家社会(32382)
课题(31907)
期刊
(94414)
经济(94414)
研究(58491)
中国(41564)
学报(39636)
科学(37178)
(35219)
管理(32198)
(31196)
大学(30032)
学学(28590)
农业(24373)
教育(20600)
技术(20144)
(16257)
金融(16257)
业经(16245)
财经(16003)
经济研究(13926)
(13782)
(13531)
资源(12617)
问题(12381)
(11647)
科技(11499)
统计(10799)
技术经济(10793)
(10544)
(10120)
图书(10057)
共检索到324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秋文  方海川  苏维词  
区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是土地适宜性评价中一个较新的领域。川西高原由于其脆弱的生态环境和近年较快的旅游发展速度,成为我国生态旅游研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区域。本研究将两者有机结合,对川西高原生态旅游适宜度进行评价。以GIS和人工神经网络为评价手段,地理网格作为评价单元,从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内涵出发,得出区域生态旅游适宜度的四个影响因素:生态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旅游基础条件、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进而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区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将川西高原生态旅游适宜度分成四个等级:高适宜、中适宜、低适宜、不适宜,并相应地将川西高原生态旅游分成四个区:九寨沟-茂县-康定一线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潇  陆林  张海洲  徐雨晨  李冬花  张晓瑶  杨佳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实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理想机制,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贫困,促进生态脆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从生态旅游概念内涵出发,借助权重线性组合模型多维构建中国高原生态旅游发展潜力评价体系,系统阐释中国四大高原生态旅游潜力特征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四大高原分维度生态旅游发展潜力空间分布极不均衡,旅游基础设施与生态旅游资源的空间错位特征是制约四大高原生态旅游发展潜力的主要矛盾;(2)四大高原生态旅游发展潜力总体较高,潜力等级在空间分布上呈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变化趋势;(3)云贵高原软/硬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均为四大高原之首,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兼具软/硬生态旅游高潜力区域,青藏高原硬性生态旅游适宜区面积最为广阔。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艳  
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与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草原旅游资源的不良开发造成了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加重。在此背景下,文章旨在探讨川西少数民族地区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保护对策。川西少数民族地区草原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草场资源未得到有效保护,旅游景点间彼此孤立,规模集聚效应欠缺,草原生态旅游产品单一,开发管理水平偏低。从确立保护性开发主题、加强草原旅游区与其它产业的组合、丰富草原旅游产品及加强产品组合力度、建立"政府、市场、企业、公众"四位一体的管理水平体系等4个方面提出相应的保护性措施。考虑到当地区位条件、风俗习惯及旅...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杰  
玉树地震造成的巨大破坏和损失,给玉树灾后重建提出了严峻挑战。但玉树境内丰富的物产资源、独特的区域地位和享有的国家优惠政策等这些条件为建设高原生态旅游城市创造了可能,只有坚持"生态优先,科学规划,保护与发展并重"原则,正确处理好灾后生产生活恢复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灾区规划重建与搞好生态移民的关系、灾区城乡一体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充分认识旅游给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在科学、和谐的道路上建设和发展玉树高原生态旅游城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熊金银  
川西地区处于中国较偏远的地带,地形十分复杂,有许多地区甚至处于地震带上,相对于我国东部、南部等地区川西人口密集程度低。川西地区以前采用的是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盲目照抄照搬其它省份的经济发展模式,并未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最终导致了水土严重流失,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水平仍旧止步不前,同时还使川西高原的传统产业也受到了影响。川西地区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这两大难题,因此川西地区急需找到一条新的发展路子来推动该地区持续、健康发展。结合当地特色,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不二选择。川西高原地区具有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生态旅游的潜力巨大,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势特点,稀有的动植物资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付向阳  黄涛珍  
文章从影响草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四个方面选取了30个具体评价指标,构建了草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权重计算得出在评价指标中资源因素所占权重值最大,其次是经济支持因素。由此提出,草原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要在制定科学的资源开发规划基础上,充分考虑其生态成本和经济成本,加强利益相关者管理,并严格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惠红  
文章在旅游服务的诚信评价中引入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量化评价研究。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应数据的学习训练,调整模型结构,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旅游服务诚信评价动态模型,并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解决了传统评价中权重确定不客观、定量分析不足、评价效率低下等缺陷,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兰英  
4·14地震以后,将玉树建设成为全新的高原生态旅游城市,具备一定的内部优势和良好的外部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动力,自身特殊丰富的资源环境基础,及国家对地区发展的大力支持等有利条件都利于玉树向一座全新的高原生态旅游城市转变。但是玉树区位条件差、气候恶劣、城市核心竞争力差、旅游产业整体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也制约着玉树快速成为一个成功的高原生态旅游城市的步伐。所以,在玉树建设高原生态旅游城市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生态先行的原则,协调城市发展与地区生态保护;挖掘生态文化内涵,树立鲜明的高原生态旅游城市新形象;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态旅游综合服务水平;重视对外宣传,加强生态旅游城市区域合作。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晶  任志远  
生态安全是建立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它是指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不因生存空间和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而受到威胁的状态。在生态服务价值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根据陕北黄土高原的特点,通过对人口压力和生态服务价值做回归分析,再计算生态服务价值随人口压力增长的拐点,得到生态安全的阈值,判定生态不安全区,进一步通过马氏距离法,做相似性判定,而得到整个陕北黄土高原每一个自然生态单元的生态安全状态。其结果表明:2000年陕北黄土高原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生态不安全指数水平为0.68,该区整体上处于生态欠安全水平,故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从空间分布来看,陕北黄土高原的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岚  
近年来,原生态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区农村远离城市喧嚣,亲近自然山水,利用天然资源优势发展原生态旅游既利于农村旅游业发展,又有助于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提升农村整体竞争力。本文从山区农村原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出发,阐述了山区农村原生态旅游开发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指出目前原生态旅游发展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制约因素,最后根据山区农村原生态旅游的开发原则和开发思路,对如何推进山区原生态旅游作了探索。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付红丹  
近年来,旅游业迅速发展,饱受污染喧嚣、忙忙碌碌的城市居民反而开始向往农村林区原生态的清洁悠闲,导致生态旅游应运而生。农村林区原生态旅游更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其追求的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观。农村林区原生态旅游的兴起,可以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为旅游地带来了一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不仅降低了农村林区原生态旅游的吸引力,而且也影响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收入的提升,急需寻找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良林  周永章  陈子燊  丁健  
桂西山区旅游资源优势和特点主要体现在其资源的原生态。但桂西属于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区和少数民族区,使得其旅游资源开发具有特殊性。本文分析了桂西山区原生态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以及桂西山区原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提出建立多级资源遗产保护、建立少数民族文化基因库、元素库等原生态旅游资源安全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思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飞达  朱灿  陈文业  刘琳  陈晓霞  高娟婷  
[目的]草原旅游属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前植物生产层,是草地资源开发利用和绿色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青藏高原草原面积巨大,具有地域特色鲜明、动植物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明显及潜在的生态风险等特点,为了满足草原旅游活动和草原生态保护的双重目的,促进高寒草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方法]运用SWOT分析法,以川西北若尔盖草原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为例,对其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S)、劣势(W)、机遇(O)和挑战(T)进行分析。[结果]若尔盖草原旅游产业具有品牌、资源、区位和知名度四大优势,并存季节性不平衡、基础设施不完善和体验性较差三大劣势,具有国家及地方政策规划、公众追求自然回归原始需求的两大机遇,同时面临草地资源保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彪  刘璇  毕金峰  吴昕烨  金鑫  李旋  李潇  
目的】建立苹果原料制干适宜性评价模型,实现基于苹果原料指标预测干制品品质的目标,为苹果制干专用化原料的筛选提供方法依据,为明确苹果干制品品质形成的基础物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来自7个不同主产区的21个主栽品种,共34份苹果鲜果样本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数据处理方法建立苹果脆片品质综合评价模型与苹果原料制干适宜性评价模型。(1)利用压差闪蒸干燥方法制备34份苹果鲜果的脆片样本,测定苹果脆片17项品质指标,采用因子分析进行降维并筛选得到苹果脆片品质评价核心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到脆片核心指标权重值,构建脆片品质综合评价模型并计算得到脆片综合评价得分。(2)测定34份苹果鲜果样本22项品质指标,与脆片核心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筛选出与脆片品质相关的果实特征指标。选用29个样本以果实特征指标为输入,对应脆片综合评价得分为输出,利用误差反向传播(Error 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算法构建学习模型;其余5个样本为验证样本,评价学习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变换3组学习样本构建3个学习模型,对比3个模型的预测准确性,验证建模方法的合理性与稳定性。【结果】苹果脆片L*值、脆度、膨化度、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粗蛋白含量被确定为不同样本脆片品质综合评价的核心指标,构建的苹果脆片品质综合评价模型为Y_(综合得分)=L*值×0.3724+脆度×0.2665+膨化度×0.1583+可滴定酸含量×0.0890+可溶性糖含量×0.0569+粗蛋白含量×0.0569。34个苹果鲜果样本制得的脆片综合得分范围为0.2069—0.7933,存在较大差异,得分排名前3的苹果样本为‘辽宁华红’‘辽宁华金’和‘山东烟富6号’,排名最后的苹果样本为‘陕西秦冠’。基于脆片核心指标与苹果果实品质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筛选出苹果果实的果形指数、果肉a*值、pH、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果核比例、粗蛋白含量、果肉b*值、密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粗纤维含量、总糖含量12项指标作为果实制干适宜性评价的特征指标。以果实特征指标值为输入层,对应苹果脆片综合评分为输出层,建立BP神经网络学习模型,可实现苹果原料制干适宜性的定量预测。该方法建立的学习模型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与稳定性,变换学习样本得到的3个学习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对误差均不超过10%,实际值与模型预测值线性拟合后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5。【结论】苹果制干适宜性可由果实的果形指数、果肉a*值、pH、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果核比例、粗蛋白含量、果肉b*值、密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粗纤维含量、总糖含量12项指标进行评价,建立的适宜性评价模型可实现基于苹果原料指标定量预测其制干适宜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静  胡爱君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旅游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而其中农业观光旅游又是旅游产业的新宠,各地区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要深入研究农业观光旅游竞争力,首先在基于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神经网络算法构建旅游评价模型,该模型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很好对变量进行量化和描述,从而对农业观光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结合调查的数据与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的均方差以及游客总体满意度对旅游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农业观光旅游产业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采取加快基础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旅游管理和区域协作等优化措施可以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全面提升农业观光旅游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更快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