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75)
- 2023(13174)
- 2022(11312)
- 2021(10289)
- 2020(9004)
- 2019(20565)
- 2018(20320)
- 2017(38992)
- 2016(21218)
- 2015(24039)
- 2014(24078)
- 2013(23570)
- 2012(21699)
- 2011(19608)
- 2010(19155)
- 2009(17710)
- 2008(17343)
- 2007(15481)
- 2006(13245)
- 2005(11582)
- 学科
- 济(90880)
- 经济(90793)
- 管理(60431)
- 业(56671)
- 企(46322)
- 企业(46322)
- 方法(45162)
- 数学(40301)
- 数学方法(39800)
- 财(23104)
- 农(23088)
- 中国(20796)
- 学(20388)
- 地方(20122)
- 业经(18565)
- 农业(15666)
- 贸(15490)
- 贸易(15488)
- 务(15192)
- 财务(15142)
- 财务管理(15103)
- 易(14997)
- 企业财务(14375)
- 制(13944)
- 理论(13683)
- 环境(13602)
- 和(13507)
- 技术(12489)
- 融(11627)
- 金融(11624)
- 机构
- 大学(307326)
- 学院(306096)
- 济(121223)
- 管理(118930)
- 经济(118737)
- 理学(103574)
- 理学院(102341)
- 研究(102140)
- 管理学(100329)
- 管理学院(99769)
- 中国(75099)
- 科学(67712)
- 京(64192)
- 农(57498)
- 财(53428)
- 所(52670)
- 业大(50892)
- 中心(48633)
- 研究所(48588)
- 农业(46035)
- 江(45342)
- 财经(43531)
- 范(40065)
- 师范(39524)
- 经(39512)
- 北京(39206)
- 经济学(37137)
- 院(37037)
- 州(36111)
- 经济学院(33794)
- 基金
- 项目(216633)
- 科学(170461)
- 基金(158233)
- 研究(150880)
- 家(140736)
- 国家(139651)
- 科学基金(119336)
- 社会(95220)
- 社会科(90353)
- 社会科学(90324)
- 省(85991)
- 基金项目(84368)
- 自然(80569)
- 自然科(78728)
- 自然科学(78700)
- 自然科学基金(77320)
- 划(72837)
- 教育(69847)
- 资助(64849)
- 编号(60243)
- 重点(49644)
- 成果(47937)
- 部(47304)
- 发(46730)
- 创(44734)
- 科研(42810)
- 计划(42103)
- 创新(41978)
- 课题(41273)
- 教育部(39840)
- 期刊
- 济(122905)
- 经济(122905)
- 研究(79276)
- 学报(55505)
- 中国(54101)
- 农(49592)
- 科学(48439)
- 财(42495)
- 大学(40426)
- 管理(40128)
- 学学(38235)
- 农业(33956)
- 教育(28341)
- 技术(27009)
- 融(22214)
- 金融(22214)
- 财经(20998)
- 经济研究(20149)
- 业经(20139)
- 业(18566)
- 经(18017)
- 图书(17414)
- 问题(16559)
- 统计(16112)
- 版(15886)
- 技术经济(15147)
- 资源(15004)
- 理论(14739)
- 策(14576)
- 科技(14233)
共检索到4307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夏军 欧春平 王中根
为深入理解海河流域水资源剧减的影响原因,进行水文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异分析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传统的时间序列变异方法主要是用变异系数法,论文结合信息熵理论提出一种基于差异信息测度与GIS技术的时空变异分析方法,并成功应用于海河流域的31个测站的1960—2001年降水、蒸发和气温的分析,结果直观地表达海河流域降水、蒸发和气温等水文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异规律,为进一步深入理解海河流域的水循环变化规律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初步分析得出海河流域降水和蒸发时空变异相对较大、气温时空变异相对较小的结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蔡锡填 徐宗学 李占玲
漳卫南运河流域是一个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人类活动又非常活跃的地区。本研究采用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方法和R/S方法对漳卫南运河流域50年来的水文气象要素进行分析,并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其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受气候变化影响,50年来本流域气温上升了1.08℃,降水减少了83.2mm,而且这种趋势在未来仍可能持续一段时间;相对湿度的变化,在西部山区主要受气候变化影响呈下降趋势,在东部平原区受农业灌溉所产生的局部小气候影响呈上升趋势,但未来可能向相反趋势发展;径流量受人工调节,一致呈下降趋势,并且未来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漳卫南运河流域有可能进一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闯 粟晓玲
【目的】应用信息熵研究石羊河流域的降雨时空变化,为合理开发该流域的水资源提供依据。【方法】用边际熵研究月、季和年时间序列的变化,用分配熵和强度熵分别研究降雨量和降雨日数的年内和年代(10年)分布,依据石羊河流域8个气象站1959-2008年的逐日降雨观测资料,对不同降雨时间序列的时空变异性进行分析。【结果】石羊河流域降雨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存在变异性,降雨在时间上的变异性表现为年低于各季,季又低于相应各月;各季对年变异性的贡献以冬季最大,夏季最小;各月对季变异性贡献大的分别是春季3月、夏季6月、秋季11月、冬季12月;年际间降雨量变异性大的年份为1966,1979,1984,1987与1993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宗学 李占玲 史晓崑
在对石羊河流域1956年~2003年诸月与年平均气温、降水及径流资料进行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的基础上,运用R/S法分析了流域的年平均气温、降水、径流时间序列的持续性,估算了各项指标的Hurst指数,以定量估计未来气候及径流的变化趋势,并采用随机重排法对估算结果进行了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1956年~2003年各月及年平均气温绝大多数都以增温为主;武威和永昌两个站点的年平均降水表现为显著增加,其他站点各月没有显著趋势;古浪河和杂木河年平均径流量减少的趋势显著,其他支流径流量减少趋势不明显;干流各月及年平均径流量减少的趋势十分显著。各站点Hurst指数结果表明,石羊河流...
关键词:
石羊河 Hurst指数 非参数检验 径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唐见 曹慧群 陈进
长江源区水文气象要素变化及其归因研究一直备受全球关注,现阶段研究多侧重于水文气象要素时空变化特征分析,针对长江源区水文气象要素与大尺度环流因子相互关系的研究不足。论文利用Mann-Kendall法、去趋势波动分析法和小波分析法,探究长江源区1957—2012年水文气象要素趋势性、波动性和周期性变化规律,分析水文气象要素与大尺度环流因子的相关关系,通过研究水汽通量揭示大尺度环流因子对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长江源区气候暖干化,进入21世纪后,长江源区气候暖湿化趋势明显;长江源区水文气象要素序列具有正长程相关性,长江源区气候未来会继续呈现暖湿化变化趋势。长江源区水文气象要素都存在着1~5、10~24和25~45 a三种时间尺度周期变化规律。南亚季风是影响长江源区降水量和流量较为重要的大气环流因子,南亚季风驱动下的西南方向气流是长江源区主导气流和水汽来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剑 李新 王根绪 赵洁
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黑河流域中游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位时空变异性的响应。首先,通过半变异函数模型分析黑河中游地下水的变异特征,进而利用克里格插值拟合黑河流域中游1985年和2005年地下水位时空分布。其次,结合遥感解译生成的1985年和2005年两期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图,叠加分析地下水位变化与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1985~2005年间,整个黑河中游地下水位变化表现为冲洪积扇中上部荒漠区地下水位下降显著,而河谷盆地中部和下游河谷绿洲区地下水位相对稳定,随机(人为)因素对地下水的影响所占的比重增大,整个黑河流域地下水的连通性和脆弱性增加;②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
关键词:
黑河中游 地统计 土地利用变化 地下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运刚 何娇楠 李雪
本文基于红河流域43个气象站1961-2012年逐月降水、气温数据以及干支流2个水文站1956-2013年逐月流量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径流干旱指数(SDI)分析流域气象水文干旱的演变特征,并探讨水文干旱对气象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1)1961-2012年期间,流域总体上表现出干旱化的趋势,季节变化上春季有变湿的趋势,而夏、秋、冬三季有变干的趋势,但趋势并不显著。干旱频率季节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春旱和冬旱发生频率较高。从干旱范围来看,春旱范围呈缩小的趋势,夏旱、秋旱和冬旱范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大趋势;(2)1956-2013年期间,流域水文干旱表现出加剧的趋势,其中1958-1963、1975-1982、1987-1993、2003-2006和2009-2013年为水文干旱多发期,近10年来频率明显增加;(3)流域水文干旱滞后于气象干旱1~8个月,气象和水文干旱事件的干旱历时、严重程度和强度之间具有紧密的相关性,流域气象干旱是水文干旱的主要驱动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С.С.萨维娜 盧其堯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研究者均把干旱划分为土壤干旱和大气干旱。把土壤水分儲藏量減少到开始不利于植物發育的时刻,作为土壤干旱来临的时間。大气干旱被理解为这样一种天气条件,这种天气条件的特征是具有对植物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永强 张亭亭 徐丹 杨春祥
本文利用MODIS数据,采用SEBS模型的计算方法,结合气象站的实际观测资料,得到海河流域2010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地表反照率、归一化植被指数、瞬时潜热通量和日蒸散量的反演分布图;同时利用传统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海河流域近50年的年际和季节的日平均参考作物腾发量(ET0),对其进行了时空分析。时间上,海河流域近50年ET0变化不大,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四季中,夏季ET0最高,其次是春季、秋季和冬季。空间上,海河流域年际ET0变化显著,整体呈现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趋势;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整体都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并对遥感反演的精度进行验证,误差大约在1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范倩倩 赵安周 张安兵 王冬利 赵玉玲 刘海新
基于海河流域1965—2015年月降水和气温数据,利用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 SPEI)、Mann-Kendall检验和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分析等方法,分析海河流域干旱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就时间变化来看,年、春、夏季SPEI序列呈干旱化趋势,秋季呈湿润化趋势,仅夏季干旱变化通过了0.05显著性检验。年、季干旱发生频率表明春旱显著,各年代干旱站次比表明近51年来干旱范围有所增加。2)就空间变化来看,中等干旱在年、夏季集中于永定河系的东部、大清河系及北三河系,春、秋季集中于滦河河系、大清河系及漳卫河系的西部;轻度干旱在年、春、夏季集中于滦河河系、北三河系、大清河系,秋季集中于永定河系、子牙河系及漳卫河系。年、春、夏季在流域范围内呈干旱化趋势,秋季在永定河系、大清河系、北三河系及滦河河系呈湿润化趋势。3)就空间模态来看,近51年来海河流域第一模态的年、季主要时空分布型为全流域一致型,第二模态的年、夏、秋季主要时空分布型为南部—北部反向分布型,春季呈西北部—东南部反向分布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超 马民涛 于肖肖
据华北西部区域四个主要城市2003-2012年API日报数据和相应时段的地面气象要素数据,分析API时空分布特征以及API与气象要素的关系来探索区域大气环境污染形成与控制因素。结果显示:1四座城市空气污染状况在2003-2012年呈逐步改善,空气质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空气污染最严重,夏季最轻。2四城市气象因子可降维为高温天气、大风天气、降水天气三个因子。3四座城市API与降维后的气象因素存在相关性:API与高温天气呈现显著负相关,与大风天气呈现不同相关性,与降水天气无相关关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邵志一 李毅
【目的】研究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七大灌区内的土壤含水率及斥水性(用滴水穿透时间表示)的空间变异规律。【方法】在玛纳斯河流域七大灌区布设了400个土壤样点,分别用烘干法和滴水穿透时间法测定各土样的土壤含水率和滴水穿透时间,应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和考虑高程影响的CoKriging方法分析各灌区土壤含水率及滴水穿透时间的变异规律。【结果】新疆玛纳斯河流域0~10,10~2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均值分别为12.00%和15.60%,平均土壤含水率以10~20Cm土层更高;滴水穿透时间均值为1.64s,整体属于不斥水土壤。通过不同趋势效应下预测误差值及块金效应的比较,结果显示,0~10,10~20Cm土层土壤含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志 赵西宁
基于48个气象站点1961—2009年的监测数据,使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和Mann-Kendall法,分析了黄土高原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气象要素在黄土高原都呈梯度分布,沿东南—西北方向降水和平均温度递减而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递增,沿南北方向相对湿度降低而参考作物蒸散增加。各气象要素在各站点基本都具有单调趋势,但趋势显著的站点数存在变异。约98%的站点温度的上升趋势显著,约60%的站点日照时数和风速的下降趋势及参考作物蒸散的上升趋势具有显著性,约40%的站点相对湿度的下降趋势显著,约30%的站点的降水具有显著的下降趋势。各气象变量都存在一定的年代际变化,相对湿度在2004年...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气候变化 参考作物蒸散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稀 邓欧平 潘洪旭 张剑秋 邓良基
根据2014年采集的121个耕层(0~20 cm)土壤氮素含量数据,在Arc GIS 10.0平台上运用地统计学、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等方法,研究崇州西河流域土壤氮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区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分别达(1.18±0.40)G kG~(-1)和(86.52±28.71)mG kG~(-1),存在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其中,全氮总体呈环状分布,而碱解氮则呈斑块状或条带状分布,二者均在中部怀远镇附近出现高值区(>1.80 G kG~(-1),>120 mG kG~(-1)),而在北部街子-三郎山区一带和南部丘顶出现低值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冯小燕 朱文博 张静静 李理 徐帅博 朱连奇
地形作为最基本的自然地理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以太行山淇河流域为例,借助DEM提取高程、坡度信息,采用转移矩阵、区域统计分析和地形分布指数系统分析淇河流域1990—2015年间土地利用时空变异特征,定量分析了地形梯度上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25年来变化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和草地,耕地面积净减少量最大,林地次之;草地面积净增加最多,建设用地面积净增加次之,未利用地面积变化不大。耕地、建设用地、草地生态系统集中于低地形梯度区,而林地集中于高地形梯度区;耕地、林地在低海拔区域面积呈减少趋势,水域和建设用地增加集中在低海拔地区;耕地在低坡度区域内呈现减少趋势,建设用地在低坡度地区增加集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