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14)
- 2023(11949)
- 2022(10412)
- 2021(9764)
- 2020(8407)
- 2019(19222)
- 2018(19168)
- 2017(37186)
- 2016(19968)
- 2015(22325)
- 2014(22012)
- 2013(21421)
- 2012(19321)
- 2011(17261)
- 2010(16888)
- 2009(15818)
- 2008(15038)
- 2007(13109)
- 2006(10772)
- 2005(9167)
- 学科
- 济(79820)
- 经济(79745)
- 管理(55317)
- 业(52837)
- 企(43231)
- 企业(43231)
- 方法(40997)
- 数学(36857)
- 数学方法(36367)
- 农(22001)
- 财(20957)
- 中国(18347)
- 学(17635)
- 业经(15965)
- 贸(15252)
- 贸易(15249)
- 易(14838)
- 农业(14402)
- 地方(14183)
- 务(13784)
- 财务(13733)
- 财务管理(13701)
- 制(12936)
- 企业财务(12929)
- 和(11998)
- 环境(11961)
- 理论(11824)
- 技术(11175)
- 银(10536)
- 银行(10496)
- 机构
- 学院(275022)
- 大学(272032)
- 济(109554)
- 管理(108630)
- 经济(107316)
- 理学(94826)
- 理学院(93816)
- 管理学(91999)
- 管理学院(91499)
- 研究(86010)
- 中国(64744)
- 京(55935)
- 科学(55366)
- 财(48531)
- 农(47872)
- 业大(43937)
- 所(42896)
- 中心(41887)
- 财经(39866)
- 江(39795)
- 研究所(39480)
- 农业(38244)
- 经(36247)
- 范(34631)
- 师范(34236)
- 北京(33798)
- 经济学(33744)
- 院(31573)
- 州(31570)
- 经济学院(30750)
- 基金
- 项目(193492)
- 科学(152290)
- 基金(140941)
- 研究(138270)
- 家(123461)
- 国家(122497)
- 科学基金(105584)
- 社会(86963)
- 社会科(82455)
- 社会科学(82432)
- 省(76914)
- 基金项目(75125)
- 自然(70471)
- 自然科(68844)
- 自然科学(68826)
- 自然科学基金(67535)
- 划(64742)
- 教育(64678)
- 资助(57751)
- 编号(57042)
- 重点(43954)
- 成果(43770)
- 部(42656)
- 发(41219)
- 创(40589)
- 科研(38428)
- 课题(38114)
- 创新(37982)
- 教育部(36340)
- 计划(36323)
- 期刊
- 济(111186)
- 经济(111186)
- 研究(69182)
- 中国(47861)
- 学报(43738)
- 农(42467)
- 科学(40710)
- 财(38905)
- 管理(36445)
- 大学(32359)
- 学学(30820)
- 农业(29178)
- 技术(24873)
- 教育(24743)
- 业经(20471)
- 融(20037)
- 金融(20037)
- 财经(18750)
- 经济研究(18316)
- 经(16069)
- 业(15464)
- 问题(14989)
- 统计(13951)
- 资源(13824)
- 版(13500)
- 技术经济(13300)
- 商业(12951)
- 策(12716)
- 理论(12400)
- 图书(12350)
共检索到378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为 张凤荣 姜广辉
本文利用 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 ,分析了北京市海淀区 1 993年和 2 0 0 1年的土地利用现状 ,揭示了海淀区 1 993年~ 2 0 0 1年间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以及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幅度、速度、方向、分布特征和乡镇间的差异。研究表明 :8年来海淀区土地利用年均变化率为 2 .1 % ,其中以牧草地、林地和耕地变化速度最快 ,其年变化率分别为 61 .5 %、 2 1 .5 %、 - 5 .6%。可见 ,土地利用变化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理信息系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洪敏 陈焕伟
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利用 Landsat TM卫星遥感数据 ,借助 ERDASimage和 Arc/ View软件 ,运用多样性指数、优势度、破碎度、分离度等指标研究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格局的数量和空间特征 ,并探讨控制和影响土地利用格局的主要因素及土地利用优化与管理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土地利用 海淀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月卿 李秀彬
该文利用GIS技术以及数理统计方法 ,分析了河北南部平原 1 985年和 2 0 0 0年土地利用现状 ,揭示了河北南部平原 1 985年~ 2 0 0 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 ,明确了该区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速度、方向、分布特征以及区域差异 ,阐明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研究表明 ,河北南部平原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为主 ,二者分别占总土地面积的 80 %和 1 4% ,而耕地中以旱地为主 ,占耕地的 99%以上。 1 985年~ 2 0 0 0年期间 ,由于气候干旱、人口快速增长和城市化发展 ,水田和旱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大幅...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田光进 张增祥 王长有 刘斌 魏成阶
利用1986、1996和2000年三期TM遥感图像,得到海口市1986~1996和1996~2000年土地变化情况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海口市的土地变化规律表现为耕地、林地、滩涂及未利用地转化为城镇、农村居民点和独立工矿建设用地。通过分维度的分析可以看出,海口市林地、水体等自然景观随着人类的干扰,分维度降低;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分维数降低;城镇扩大,斑块数量减小,用地趋于集中;农村居民点和工矿建设用地增加,用地趋于分散,复杂度增加。海口市土地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城镇面积的扩大,其次是农村居民点和工矿建设用地的扩大。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农村用地扩大,海口市土地结构表现为利用程度逐渐深化的趋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存建 徐育建 冯亮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空间数据库平台的支持下,对成都市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0年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在1995—2000年间,耕地与建设居民用地、耕地与林地、林地与草地以及水体与耕地等之间的转换强度较高。耕地减少10972 hm2,林地减少2220 hm2,草地增加8042 hm2,建设居民用地增加4830hm2,水体增加323hm2。减少耕地的主要去向是建设居民用地、草地和林地;减少林地的主要去向是草地。人口总数,第三产业从业人口,工业国内生产总值,第二、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建设居民用地同步增加;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与耕地同步减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江晓波 孙燕 周万村 李爱农
土地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载体;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作为生产生活资料的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强度;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则反映了土地利用方式的发展变化趋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在数量、方式、强度、结构和趋势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全面、客观地反映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有利于正确认识当前土地利用中合理和不合理的利用方式,为制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土地管理和土地规划提供依据。遥感技术提供巨大而丰富的信息源,GIS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空间分析等功能;二者的结合有着传统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具有周期短、效率高、费用低等特点,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制定详细的技术手段,对重庆市15年间的土地利用及其动态变化在时间...
关键词:
遥感 GIS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驱动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路云阁,许月卿,蔡运龙
根据贵州省平坝县克酬流域1973年MSS影像数据,1989、1995、2000年Landsat TM影像数据,利用RS和GIS信息获取技术、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该流域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明确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类型和方向,并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和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该流域土地利用以农田和灌草用地为主,1973-2000年林地和灌草地减少,农田、水域、村镇、交通用地增加,林地转化为灌草、灌草转化为农田及农田转化为村镇居民点和公路用地是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与海拔高程、坡度等地形因子有密切关系。1973-2000年农田、林地和灌草分布的海拔高程和坡度均呈增加趋势,这和上述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化规律相一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会义,何书金,张明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尤其是空间变化研究 ,离不开 GIS的空间分析方法。该方法的数据基础主要是矢量格式的土地利用图件和遥感解译制图成果 ;模型基础包括 GIS的时空数据模型、属性数据模型和提取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的原理模型 ;而数据处理过程则涉及GIS系统的数据转换功能、编辑功能、空间分析功能、数据库操作功能、空间统计分析功能以及图形显示功能等。本文结合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实例分析 ,从上述三方面详细阐述了 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及其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GIS空间分析方法 应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良健,包浩生,彭补拙
本文以广西苍梧县沙头、石桥两镇为例 ,利用航空遥感调查方法结合GIS技术 ,定量分析研究区域内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 ,以及土地利用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状况。运用马尔柯夫原理 ,建立齐次马尔柯夫链模型中的转移概率矩阵 ,对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演变趋势进行模拟与预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立彬 郭永刚 吴悦 杨永涛
根据1990、2005和2015年共3期Landsat卫星影像资料及其他辅助资料,运用遥感(RS)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进行监督分类,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分别制作3期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1990—2015年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图,分析西藏林芝地区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及各类型之间的转化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林地、未利用土地、草地和水域为主,其中林地面积最大,占林芝地区总面积的52.5%;其次为未利用地,占25.9%。1990—2015年,林芝地区林地面积减少118.4 km~2,变化面积最大,主要转化为草地和未利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次之,面积分别增加32.65和32.06 km~2,水域主要由未利用地和草地转化而来,未利用地的增加主要由草地和林地转化而来;耕地面积增加26.89 km~2,主要由林地转化而来;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草地面积分别增加16.96和9.84 km~2,变化幅度相对最小。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林芝地区北部变化明显强于南部变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海霞 冯仲科 高守英 张秋红
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有利于准确、及时地监测土地利用的变化.该文以济南市遥感影像、地形图、土地利用图为基础资料,利用ERDAS软件对济南市1995、2000和2005年三期的TM影像进行校正、重采样、增强、分类等处理,得到济南市土地利用信息和土地利用的变化信息.分析结果表明:草地、水体、耕地、林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减少,但是下降的速度在减缓;城镇交通用地增加最快;未利用土地面积有所增加,但是耕地、草场退化趋势已经得到遏制;济南市的土地利用正在日趋合理化.
关键词:
RS GIS 土地利用变化 动态监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鲁光,聂晓红,刘恩峰
利用 1986年和 2 0 0 0年两个时相的航空影像进行城市土地利用解译 ,通过MapInfo、ArcView等GIS软件对矢量化的解译成果进行空间分析与查询统计。研究表明 :济南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具有明显的圈层和扇形结构特征。自内而外可分为三个圈层 ,但与西方圈层模式相比 ,又具有鲜明的特点。内圈层功能以居住和商业金融服务为主 ,且居住用地比重偏大 ;中间圈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比较均衡 ,随时间变化较平稳 ;外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明显 ,工业用地比重较大。各圈层又可划分为多个具有不同城市功能的扇形地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平辉 郝晋珉
该文按土地资源利用的产业用途不同 ,将研究区土地资源划分为第一产业用地、第二产业用地、第三产业用地和后备产业用地 4类 ,并从规模、空间分布和经济效益 3个方面对研究区各产业用地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海淀区土地资源利用的产业格局具有如下特征 : ①各产业用地结构构成从高到低为 :第一产业用地、第三产业用地、第二产业用地、后备产业用地 ; ②各产业用地在空间布局上呈较为有规律的圈层结构分布型式 ; ③不同产业的用地经济效率显著不同。第一产业用地单位土地面积国内生产总值最低 ,第三产业其次 ,第二产业最高。导致本区第三产业用地经济效率低于第二产业用地的主要原因是区内第二产业主要为高新技术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仲科 郝星耀 臧淑英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对这种变化进行数量化的描述.该文以大庆市为实例,介绍了以TM卫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提取土地覆盖信息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以时间为自变量的三次方程,来描述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的动态情况.该文还介绍了方程参数显著性检验的方法,并通过对方程进行多次求导,得到新的方程,来描述研究期间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速度、加速度以及加加速度.从实例分析的结果来看,所建立的方程可以准确、全面地表达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动态情况.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 LUCC 动态方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宏亮 郝晋珉 高阳 段文凯 李牧 陈爱琪
以1997、2005和2014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多模型测度的分析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及状态趋势进行定量分析。从变化幅度上看,近20年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草地面积大幅减少,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和其他土地面积有所增加,其中林地和其他土地增幅较大,园地保持相对稳定;从动态变化上看,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基本上各用地类型在2005—2014阶段年均变化激烈于1997—2005阶段;从状态趋势上看,整个研究阶段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多模型测度 动态变化 内蒙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