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20)
- 2023(11268)
- 2022(9721)
- 2021(9183)
- 2020(7598)
- 2019(17067)
- 2018(16958)
- 2017(32116)
- 2016(17166)
- 2015(19113)
- 2014(18529)
- 2013(17464)
- 2012(15388)
- 2011(13400)
- 2010(12878)
- 2009(11511)
- 2008(10507)
- 2007(8812)
- 2006(6924)
- 2005(5675)
- 学科
- 济(59146)
- 经济(59080)
- 管理(48779)
- 业(43760)
- 企(37752)
- 企业(37752)
- 方法(30281)
- 数学(25785)
- 数学方法(25367)
- 财(17121)
- 农(16946)
- 中国(15783)
- 业经(14632)
- 理论(12415)
- 贸(11706)
- 贸易(11701)
- 务(11592)
- 财务(11546)
- 财务管理(11513)
- 易(11395)
- 农业(11121)
- 学(10953)
- 地方(10841)
- 企业财务(10830)
- 和(10557)
- 制(10341)
- 技术(10074)
- 环境(10019)
- 划(8731)
- 银(8548)
- 机构
- 学院(219424)
- 大学(213558)
- 管理(86364)
- 济(82564)
- 经济(80800)
- 理学(75190)
- 理学院(74460)
- 管理学(73014)
- 管理学院(72599)
- 研究(62379)
- 中国(47251)
- 京(42284)
- 财(38886)
- 科学(38460)
- 江(32202)
- 财经(31685)
- 中心(31329)
- 业大(30945)
- 农(30734)
- 范(28882)
- 经(28874)
- 师范(28577)
- 所(28577)
- 研究所(25942)
- 州(25933)
- 经济学(25437)
- 技术(25426)
- 北京(24984)
- 农业(23980)
- 院(23789)
- 基金
- 项目(156063)
- 科学(123300)
- 研究(117931)
- 基金(111990)
- 家(96310)
- 国家(95455)
- 科学基金(83599)
- 社会(74300)
- 社会科(70428)
- 社会科学(70415)
- 省(63152)
- 基金项目(59468)
- 教育(56122)
- 自然(53579)
- 自然科(52284)
- 自然科学(52269)
- 划(51919)
- 自然科学基金(51272)
- 编号(50239)
- 资助(44638)
- 成果(38765)
- 重点(35055)
- 部(34010)
- 创(33771)
- 发(33475)
- 课题(33460)
- 创新(31317)
- 项目编号(31274)
- 国家社会(30530)
- 科研(30348)
共检索到3039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蕾 杨子江
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启动的GIAHS项目推动下,国际社会兴起了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热潮,对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水产文化遗产是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水产文化遗产的概念及特点,分析其保护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制订其保护与发展战略和政策,不仅是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战略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且对于维护渔村景观、保护水产生物多样性、传承传统水产文化、促进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此,文章基于GIAHS项目框架探讨了水产文化遗产的内涵及外延,水产文化遗产的功能特点,以及保护与发展战略、政策等问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飞
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启动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以及中国农业部推进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带动下,国内掀起农林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的热潮。林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历史遗产,深化林业科学研究,抢救性保存重要林业资源,创新现代林业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保持生物多样性,促进当前国家新农村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China-niahS项目框架,林业文化遗产有生态性和区域性两大突出特征,根据具体内容又可分为技术型、物种型和景观型3大类。保护与发展策略方面,在完善政策保障的基础上,数据普查和个性化保护是重要途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Parviz Koohafkan
在世界各地,世代居住的农牧民以多样化的自然资源为基础,通过因地制宜的生产实践活动,创造、发展、管理着许多独具特色的农业系统和景观。这些在本土知识和传统经验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农业文化遗产巧夺天工,充分反映了人类及其文化多样性和与自然环境之间深刻关系的演进历程。这些系统不仅产生了独特的农业文化景观,维持并适应了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形成了丰富的本土知识体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为人类持续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保障了食物安全和生计安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许多这样的农业生产系统正面临着包括全球化在内的多种影响因素的威胁。为了保护这些农业文化遗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2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戴其文 刘俊杰 吴玉鸣 徐伟
在分析广西国家级和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基础上,总结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基于区域的视角,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各民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类别,并考虑行政区划因素,建立6个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包括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三江龙胜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东兴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和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实现民族文化遗产的原地活态整体性保护和传承。最后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规划和建设需要注意的6个方面内容。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蓉莉 王海兵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全民性的文化事业,其在振兴民族传统文化和国家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将审计引入文化领域将有力助推国家治理和文化建设。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和审计实践分析,指出缺乏审计基础理论体系研究是非遗保护绩效审计面临的突出问题,并以传统审计理论为基础,分析非遗保护绩效审计的基础性问题,探究审计机制构建,完善审计框架研究,旨在为非遗保护绩效审计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从而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促进非遗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松华
经济人的假设、市场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与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等因素导致现实中的经济组织具有多样化形式。分工的不完全不能永远依赖一种组织形式,采取私人机构、中间组织和政府组织三方的合作可能是最有效的。文章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到中间组织为枢纽的PPP模式中,通过模式扩展和横向政策对比挖掘其内涵,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PPP 中间组织 文化遗产保护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于2005年6月被FAO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是中国第一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山区,山多地少,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著名的石雕之乡、华侨之乡、名人之乡、田鱼之乡。青田稻田养鱼具有2400多年的悠久历史。先民利用种植水稻,同时养殖鲤鱼(俗称田鱼),培育了极具地方特色的鱼种"青田田鱼",创造了稻鱼共生技术,并诞生了"尝新饭"、"祭祖祭神"、"青田鱼灯"等独具特色的稻鱼文化。青田稻田养鱼是典型的稻鱼共生,以稻养鱼,以鱼促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韩学志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物质性、民族性、动态传承性、活态性、群体性等特征,知识产权部门法对其保护的具体模式有:专利权保护模式、著作权保护模式、商标权保护模式、商业秘密保护模式。我国现行法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着权利主体、权利性质和独创性难以确定的缺陷。因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建议如下: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登记制度、集中管理制度、长期保护制度以及权利人的使用收益和权利限制制度。
关键词:
知识产权 非物质文化遗产 法律保护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徐明 宋雨星 熊哲 赵文 刘海涛
本文介绍了中国—FAO南南合作框架下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项目的成效与经验,认为其在支持GIAHS管理机制完善,增强国际共识,带动更多国家参与及稳固中国在该领域的领军作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完善的空间。建议下一步中国应继续加强双边和多边GIAHS合作,有侧重性地开展二期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GIAHS的国际影响力与中国在该领域的话语权。
关键词:
南南合作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保护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利 华晨
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受到多方面的广泛重视,国家和地方纷纷出台各种法规与规范,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层面的探讨则较少。本文通过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开放式博物馆的概念,提出了保护文化空间的思想,并指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空间保护上具有一致性。借鉴国外的保护经验,认为构筑开放式博物馆可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最有效的结合点,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规划技术手段引入到历史地段保护规划之中。最后,对构筑开放式博物馆规划的技术手段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种保护模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牛海桢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华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兰州太平鼓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近年来,兰州太平鼓作为兰州地方文化的符号,其影响越来越大,但还存在着后继乏人、传统整理不足,创新不够的诸多问题,需要地方政府和民间社会的进一步重视和积极努力,将其打造成兰州市除牛肉面之后的另一张名片,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得到弘扬和发展。
关键词:
兰州太平鼓 非遗保护 品牌建设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韩福文 王芳
文化城市是一种经济增长方式和城市发展模式,是人本主义城市理念的具体体现,其精髓在于文化特色。辽宁作为一个工业大省,城市均为工业城市,因而其特色文化城市建设必然与工业遗产保护具有密切关系。本文在对特色文化城市基本内涵和精髓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工业遗产保护与辽宁特色文化城市建设的关系,分析工业遗产保护在辽宁特色文化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提出辽宁建设工业特色文化城市的基本对策。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曾熙 谭旭 王晓光
[目的/意义]数字化浪潮催生了类型繁多的海量文化遗产大数据,合理的分类已经成为文化遗产大数据科学管理与有效利用的关键。[研究设计/方法]根据文化遗产与大数据的基础理论提出了文化遗产大数据的概念及特征,并采用文献调研法对文化遗产数据分类现状进行探讨。[结论/发现]分类焦点应从具体类别的文化遗产信息向文化遗产大数据这一类资源整体转变;同时,现有分类体系中出现的维度单一、粒度粗糙、类目设置不严谨等问题也亟需解决。[创新/价值]采用组配分类法,以文化遗产大数据为研究对象,以文化遗产领域特征和数据特性为切入点,提出了基于文化遗产领域特征与数据特性的二维分类框架。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雨蒙 苏日娜
针对非遗跨学科交叉领域的特性,论文对非遗信息资源分类组织的建构方案展开探讨。引入了领域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提出3个步骤来实现非遗信息资源分类组织的建构,在挖掘符合非遗领域信息资源特性的建构策略基础之上,完善分类组织的建构流程。研究认为,融合组配技术的体系分类法适宜呈现非遗信息资源组织架构;建构方法上应采用自底向上结合自顶向下的逻辑,实现以信息资源作为基础材料,结合领域专家共同审视,进而反复验证分类组织的设计思路。论文具体阐述了逐步搭建分类组织方案的理论与方法,为后续非遗信息资源分类组织、内容揭示提供了科学的建置依据,并为行业内相关学科分类组织的构建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阚如良 汪胜华 梅雪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既包括文化实体的保护,也应包括文化空间的保护。文化空间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与延续的文化"土壤",强调对文化空间的保护,有利于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完整性。本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提出了相应的分级保护策略,以期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并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空间 分级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