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37)
2023(11124)
2022(9569)
2021(9241)
2020(7887)
2019(18519)
2018(18481)
2017(36349)
2016(19588)
2015(22103)
2014(21734)
2013(21432)
2012(19886)
2011(17679)
2010(17567)
2009(16028)
2008(15236)
2007(13112)
2006(11399)
2005(9756)
作者
(53744)
(45013)
(44946)
(42624)
(28890)
(21795)
(20515)
(17554)
(17429)
(16153)
(15521)
(15067)
(14510)
(14036)
(13932)
(13576)
(13260)
(13205)
(13136)
(13119)
(11236)
(10964)
(10811)
(10471)
(10202)
(10115)
(9869)
(9726)
(9082)
(8970)
学科
(82169)
经济(82091)
管理(52295)
(50092)
方法(39569)
(38775)
企业(38775)
数学(36380)
数学方法(35821)
(23322)
中国(21694)
地方(20914)
(19553)
业经(15946)
农业(15685)
(14781)
贸易(14769)
(14752)
(14342)
(14251)
环境(12246)
(11849)
银行(11834)
技术(11563)
(11348)
金融(11345)
(11289)
(11287)
(11287)
财务(11247)
机构
学院(268185)
大学(267608)
(110050)
经济(107859)
管理(105870)
理学(92212)
理学院(91146)
管理学(89308)
管理学院(88783)
研究(87298)
中国(66488)
(56160)
科学(53715)
(50484)
(43079)
(42684)
(42639)
中心(41613)
财经(40490)
业大(40062)
研究所(38965)
(36783)
(35376)
师范(35014)
北京(34244)
经济学(33756)
农业(33361)
(32225)
(31599)
经济学院(30747)
基金
项目(187040)
科学(147651)
研究(136271)
基金(136248)
(118775)
国家(117823)
科学基金(101521)
社会(86092)
社会科(81581)
社会科学(81557)
(73822)
基金项目(72744)
自然(66759)
自然科(65170)
自然科学(65154)
自然科学基金(63933)
教育(63320)
(61905)
资助(55965)
编号(55550)
成果(43765)
重点(42212)
(41767)
(40865)
(39007)
课题(37728)
创新(36472)
科研(36298)
教育部(35789)
国家社会(35425)
期刊
(116096)
经济(116096)
研究(75757)
中国(47073)
学报(40058)
管理(38302)
(38021)
(37573)
科学(37361)
大学(31136)
学学(29305)
教育(26320)
农业(25788)
技术(25257)
(24262)
金融(24262)
业经(19847)
财经(19178)
经济研究(18143)
问题(16657)
(16393)
资源(14176)
统计(13934)
(13536)
技术经济(13172)
理论(12978)
(12923)
图书(12711)
(12504)
(12082)
共检索到388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唐雪洁   魏彦强   罗栋梁   王鹏龙   王宝   高峰  
科学了解茶园的空间分布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计算平台,以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地区典型丘陵山区双江县为例,利用Sentinel-2遥感影像数据构建光谱、植被指数、纹理和地形特征集,结合简单非迭代聚类算法(Simple Non-Iterative Clustering,SNIC)和机器学习算法(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实现面向对象的茶园提取,并与基于像元的提取方法进行精度对比。结果表明,相较于基于像元法,面向对象法在茶园提取上表现出更好的效果和更高的精度;无论是基于像元还是面向对象的茶园提取,RF算法都比SVM算法更具优势;面向对象的RF方法的茶园提取精度最佳,总体精度为94.9%,茶园的生产者精度和用户精度分别为86.5%和84.2%,证明面向对象法和RF算法在茶园遥感监测和提取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优势和潜力。该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区茶园识别提供参考,为当地茶树种植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肖润林  王久荣  陈正法  刘永胜  彭晚霞  彭佩钦  汤宇  
亚热带丘陵山地茶园普遍面临土壤贫瘠,季节性干旱严重、外界环境污染、生态组分简单、生态环境恶化等生态问题,造成茶叶品质下降,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超标,茶叶生产效益低。夏秋季高温时茶园覆盖遮阳网可降低土壤温度,提高茶园湿度和土壤水分含量;茶园覆盖稻草和种植豆科绿肥在夏秋干旱季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茶园害虫天敌数量,有效地控制害虫的生长和繁殖,改善茶园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N、P、K等养分的有效性。建立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可有效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增加害虫天敌的种类和种群数量,结合农业和物理技术,做到少使用农药和化肥,实现亚热带丘山区茶园安全高效生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彭晚霞  宋同清  邹冬生  王克林  曾馥平  肖孔操  肖润林  
【目的】研究覆盖稻草与间作白三叶草对亚热带丘陵幼龄茶园的生态综合调控效果及对茶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常规管理茶园(清耕茶园)为对照,连续4a进行大田对比试验,并采用DPS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两种生物措施均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了土壤养分的供应状况,提高了茶树土壤关键层次(0~20cm)和关键时期(4~6月)的水分含量,获得了不同观察时刻、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多种调控效果,延缓和缩短了高温和干旱时间,抑制了杂草的生长,增加了天敌的种类和种群数量,减少了虫害发生率,促进了蚯蚓的生长,使茶树-立地环境-伴生生物群落处于良好的自我动态调节状态。【结论】两种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明雪  康振威  黄智刚  
【目的】基于广西扶绥县亚热带典型丘陵区,探究1980—2020年间耕地土壤pH的时空变异及其主要驱动因素,为提高我国耕地质量、提升作物产量和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1980年广西扶绥县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20年耕地土壤监测数据,分析坡度、海拔、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对耕地土壤pH变化的影响,利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法探究影响其土壤pH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与1980年相比,2020年扶绥县西部地区渠旧镇和渠黎镇的立地条件较差,其耕地土壤酸化趋势明显,pH分别下降1.10和0.70,从中性向酸性转变;不同土壤类型中赤红壤的pH变幅最大,平均下降0.60;不同母质中第四纪红土和河流冲积物的土壤pH变异性最强,变幅为0.40。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坡度和海拔与耕地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下同),有机质含量与耕地土壤pH呈极显著正相关。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坡度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耕地土壤pH的重要因素,能分别独立解释21.5%、7.3%和3.7%耕地土壤pH的空间变异,说明海拔是造成土壤pH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结论】1980—2020年期间,广西扶绥县的耕地土壤pH总体上呈快速下降趋势,其中,赤红壤的pH降幅最大,第四纪红土和河流冲积物土壤pH的空间变异最强;海拔是影响广西扶绥县耕地土壤pH变化的主要因素,须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性状,进而有效调控土壤pH。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志远  汤哲  周萍  赖佳鑫  戴玉婷  周林  王玉婷  陈港明  姜雨辰  郭晓彬  吴金水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在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调节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对复杂多变环境下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的精确预测将有助于正确评估区域土壤质量和碳汇功能。本研究以亚热带丘陵区一个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以地形、气候和植被三类环境变量为驱动因子,分析支持向量机回归(SVR)、随机森林(RF)、极端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和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GBM)四种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在土壤(0~20 cm)SOC含量预测中的精度差异,并筛选影响SOC分布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RF模型、XGBoost模型和LightGBM模型均能较好预测SOC含量,以RF模型的表现相对最佳(R~2=0.540),其预测精度优于XGBoost(R2=0.528)和LightGBM模型(R~2=0.504)。而SVR模型的预测精度(R~2=0.427)低于模型预测精度的最低可接受值0.50,并不适用于亚热带丘陵地貌SOC含量的预测。相关分析表明,在亚热带丘陵地貌区,地形(主要为海拔)对几种模型预测的贡献最大,是预测SOC的重要环境变量。基于四种模型预测的SOC数字制图显示,SOC空间分布趋势总体相似,均表现为北部区域、西南和东南边缘区域SOC含量较高,而中部区域SOC含量普遍偏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苏王娟  付晓青  李勇  石辉  肖润林  童成立  吴金水  
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急剧增加而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变化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氧化亚氮(N2O)是仅次于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的一种温室气体,在大气中含量较低却十分稳定,具有较大的增温潜能(其单分子的增温潜能是CO2的310倍)和较快的浓度增加速率(以每年0.25%的速率增加)(IPCC,2007)。N2O可吸收红外线,减少地球表面通过大气向外层空间的热辐射,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增加。N2O能参与大气中许多光化学反应,破坏臭氧层(Crutzen,1970),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明显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多方面的危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魏志强  钟巍  陈永强  谭玲玲  
湖沼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对地球气候环境变化敏感性强。本文以江西定南大湖湖沼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为研究对象,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并结合总有机碳(TOC)、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中值粒径(Md)、化学蚀变指数(CIA)等相关气候代用指标,以元素组对的形式阐释不同地化元素响应不同气候环境下的地球化学行为和迁移规律。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PC1)包括Al2O3、Ti O2、Si O2、Nb、Rb、Ga、Ba、S等元素,曲线变化与CIA相似,指示湖泊流域的化学风化强度,气候暧湿,PC1含量高;第二主成分(PC2)包括Co、Zr、Hf元素,曲线变化与中值粒径较为一致,指示湖泊流域的水动力条件,气候冷干,PC2含量高;第三主成分(PC3)包括Sc、Cu、U、V元素,曲线变化与TOC、δ13Corg含量变化一致。大湖沉积物的物质来源为:在气候暧湿、流域化学风化作用强的条件下,地表径流冲刷流域周边花岗岩风化壳物质并搬运至湖盆沉积,但不排除在冷干时期,风力携带粉尘物质堆积的影响,粉尘物质可能主要源于周边的风化碎屑物。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余慧敏  郭熙  
研究目的:构建生态视角下的耕地健康诊断体系,对南方典型丘陵区耕地健康状况进行诊断,为促进耕地健康提供对策建议。研究方法:本文基于生态视角,选取土壤肥力指标、耕地土壤环境污染性指标及有益性指标构建了南方典型丘陵区耕地健康诊断体系,利用多因素综合法进行土壤肥力水平评价,采用最小因子法进行耕地有益系数评价,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耕地污染状况评价,针对未污染耕地,利用有益系数对土壤肥力分值进行修正,对受污染耕地根据污染状况进行分类诊断。研究结果:奉新县耕地总体健康状况良好,健康耕地占89.62%,5.40%的耕地因缺肥处于亚健康,4.38%的耕地因灌溉水水质受到污染不健康,0.60%的耕地因存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而不健康。研究结论:基于土壤肥力—环境污染—土壤有益元素的耕地健康综合诊断体系与方法,为南方典型丘陵区的耕地质量评价以及耕地保护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为其他区域耕地质量评价和耕地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邓新安  楼兴甫  
本文给出了“农业开发模式”的定义。把农业开发模式作为一个农业经济系统,其中各个开发项目(或部门)作为该系统的内部因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揭示出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整或完善泰和县丘陵山区所选具体模式的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禹盛初  吴崇周  
农村土地整理,不论南方北方,也不论丘陵山区还是平原,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一是使原利用不充分土地充分利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二是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三是改善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但是,由于自然、社会及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差别,南方丘陵山区土地整理与北方平原地区土地整理在目标模式的构架上应当有大的区别。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邱炳文  随银坡  陈崇成  
景观的特征尺度反映了人与自然交互作用的空间过程,合理识别景观空间结构及其特征尺度有助于遥感影像景观空间异质性分析。论文以地处南方丘陵山区的福建省福州市为研究区,针对城市、农田、森林与水域4种地物景观,基于SPOT 10 m影像,分别利用半方差分析、小波分析与平均局部方差方法,开展景观特征尺度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景观类型的空间异质性差异较大,其中森林景观空间异质性最大,其次为城市、农田景观,水域的空间异质性最小;②小波方差分析和半方差分析分别检测到两个不同的特征尺度,而局部方差仅仅检测到较小的空间结构;③森林景观特征尺度比通常偏小,与南方丘陵山区破碎地形有关,城市景观更多体现为人类活动的影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董捷  张安录  
研究目的:探讨南方丘陵地区土地整理的运作模式与方法,提高该地区土地利用效率。研究方法: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结果:南方丘陵地区土地整理有鲜明的特色,具有多种多样的土地整理运作模式。研究结论:丘陵地区土地整理既要因地制宜,同时又必须机动灵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璟  杨宁  
【目的】探讨亚热带红壤丘陵区5种不同人工林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方法】以亚热带红壤丘陵区的纯杉木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CL)、杉木马尾松混交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Pinus massoniana,CLPM)、杉木樟树混交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Cinnamomum camphora,CLCC)、天然次生林(Natural secondary forest,NF)与纯马尾松林(Pinus massoniana,PM)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取样与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5种人工林地中不同土层(0~20、20~4...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庆荣  钟继洪  谭军  高淑涛  
分析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区受气候因素的制约形成明显的湿季和旱季,阐述了季节性干旱、土壤水分特征因子和土壤物理性质退化导致的水分问题,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土壤水分调控生物或工程技术措施,如: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构建、减少地表径流、提高降雨入渗率、以肥调水、覆盖技术、人工保水措施、节水灌溉技术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雅箐  梁炜  曹伟  
利用遥感影像数据、监测站点数据、绿地矢量数据等多源数据,结合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通过对研究区域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进行反演,对亚热带地区典型城市的城市热岛格局进行研究。主要从城市热岛空间格局、典型地区地表覆被与温度的定量及定性关系分析、低温洼地对城市热岛格局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对研究区域的城市热岛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从2009年至2016年,研究区域城市热岛格局由集中走向分散,前期城市热岛集中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后期城市中心区形成了较多"低温洼地";夏秋季水体对城市热岛影响比春冬季更加显著;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城市热岛区域不断更迭,选取其中4个典型更迭区域进行分析,发现这几个典型区地表覆被更迭具有较强的相似性;针对"低温洼地"进行分析,发现高层建筑对整个研究区域城市热岛的格局影响明显。最后,对城市热岛的研究应用,提出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