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20)
2023(8325)
2022(7117)
2021(6675)
2020(5800)
2019(13272)
2018(13041)
2017(25086)
2016(13249)
2015(14815)
2014(14240)
2013(13747)
2012(12366)
2011(10928)
2010(10407)
2009(9010)
2008(8315)
2007(6848)
2006(5482)
2005(4461)
作者
(37448)
(31237)
(31197)
(29459)
(19913)
(15132)
(14098)
(12465)
(12122)
(10898)
(10837)
(10690)
(9923)
(9860)
(9733)
(9638)
(9437)
(9350)
(9151)
(9055)
(7742)
(7733)
(7424)
(7295)
(7177)
(7024)
(6825)
(6675)
(6395)
(6269)
学科
(50338)
经济(50285)
管理(35979)
(34115)
(28424)
企业(28424)
方法(28257)
数学(25722)
数学方法(25344)
(13397)
(12582)
中国(11684)
(11237)
业经(10080)
(9593)
贸易(9590)
(9398)
(8810)
财务(8779)
财务管理(8757)
农业(8527)
企业财务(8301)
地方(8133)
技术(7933)
环境(7723)
(7592)
理论(7368)
(7287)
(6590)
(6408)
机构
大学(176702)
学院(175329)
(70156)
管理(69848)
经济(68943)
理学(61910)
理学院(61265)
管理学(59857)
管理学院(59568)
研究(58776)
中国(43279)
科学(39255)
(36802)
(34632)
业大(31613)
(30358)
(29290)
中心(28092)
农业(27687)
研究所(27365)
财经(25339)
(24597)
(23373)
(22875)
北京(22127)
经济学(22026)
(20724)
师范(20371)
经济学院(20094)
财经大学(19408)
基金
项目(134897)
科学(106387)
基金(100419)
研究(91737)
(90894)
国家(90253)
科学基金(77218)
社会(58318)
社会科(55372)
社会科学(55357)
自然(53599)
基金项目(53277)
自然科(52373)
自然科学(52354)
(51973)
自然科学基金(51412)
(45158)
教育(42570)
资助(41362)
编号(34615)
重点(30965)
(29945)
(28614)
(28437)
科研(27520)
计划(27284)
创新(26882)
成果(25550)
教育部(25267)
国家社会(25131)
期刊
(64800)
经济(64800)
研究(44137)
学报(33922)
科学(30469)
中国(30283)
(29129)
大学(25789)
管理(25263)
学学(24780)
(23719)
农业(20136)
技术(16112)
教育(14288)
(12237)
金融(12237)
财经(12020)
(11216)
经济研究(10981)
业经(10785)
(10325)
业大(9636)
(9340)
科技(8989)
问题(8786)
统计(8691)
林业(8502)
资源(8360)
技术经济(8204)
农业大学(7814)
共检索到2379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格根塔娜   月亮高可   李晓松   姬翠翠   王建和   沈通   王天璨  
【目的】构建适宜于退耕还林地块的树高样本集,协同遥感数据与机器学习方法,以便准确估测退耕还林地块树高,为新一轮退耕还林成效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为实现对内蒙古新一轮退耕还林地块树高的准确估测,本研究提出了一种优化的GEDI样本筛选方法,构建成一套适宜于退耕还林地块的高质量树高样本集;借助Sentinel-2中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与地形数据,利用梯度提升树算法对退耕还林地块树高进行估测,并对内蒙古退耕还林地块的树高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基于GEDI与Sentinel-2机器学习模型,可以实现退耕还林乔木地块树高的准确估测,决定系数R2为0.73,估测精度EA为72%,均方根误差RMSE为1.82 m;GEDI样本的优化筛选能提升退耕还林地块树高估测精度,与未筛选的样本相比模型估测精度R2提高了0.32,RMSE降低了0.83 m,EA提升了13%;红边归一化植被指数、差值植被指数及海拔、坡度与坡向变量重要性较高,累计贡献度超过50%,证明植被指数与地形信息是树高估算的关键重要性因子。内蒙古退耕还林地块乔木树高区间分布为2.5-20 m,平均为5.5 m,有53.51%分布在5-10 m范围。【结论】本研究所提出的GEDI样本筛选方法适用于退耕还林地块的估测,基于遥感数据与机器学习能够较准确地估测树高,为退耕还林地块树高估测提供了可行方法,对推动可持续森林管理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德军  刘建忠  南灵  
首先了解和掌握了内蒙古各地区在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中普遍存在的资金、技术和政策问题,然后根据内蒙古东、中、西部地区生态地理环境逐渐恶化的特点,对内蒙古全区的退耕还林(草)问题进行分区分析,在东、中、西部分别选取呼伦贝尔盟、赤峰市、乌兰察布盟,借鉴三个盟(市)的经验,分别探讨进行农田防护林建设、股份合作造林、与农业产业化结合退耕三种适合东、中、西部地区的退耕还林(草)模式,值得内蒙古其他盟(市)推广和借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朝阳   史尚渝   王飞   赵玉龙   刘元昊  
【目的】采用遥感影像对不同种类农作物耕地进行高效精准的分类,以期获取最优的农作物种植信息提取方案,为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提供决策支持。【方法】以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为研究区,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基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的Sentinel-2影像和目视解译与野外定位相结合选取的样本点,使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增强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物候参数特征、遥感影像红边波段,且将根据NDVI计算出的物候参数的波段记为N,根据EVI计算出的物候参数的波段记为E,引入红边波段记为1,未引入红边波段记为2,在此基础上构建了8种不同的分类模型(NDVI-N1、EVI-E1、N1、E1、NDVI-N2、EVI-E2、N2、E2),并与4种样本分割比例(训练样本数与检验样本数的比例分别为5∶5,6∶4,7∶3和8∶2)组合,共计32种分类方案,利用这些方案对扶风县的不同种类农作物耕地进行分类,并计算了不同分类方案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结果】(1)经S-G滤波法处理后,6种地物类型的NDVI和EVI时序曲线噪声减小且更为平滑,且NDVI和EVI曲线差异明显。(2)在32种分类方案中,只有样本分割比例为7∶3时的EVI-E1模型、EVI-E2模型和样本分割比例为6∶4时E2模型的总体精度高于90%,说明在扶风地区用EVI分类效果更好一些。(3)在样本分割比例为7:3的情况下,EVI-E1模型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均最高,分别为91.66%和89.41%,为最优分类方案。但是在该方案中引入红边波段后,其总体精度下降了1.18%,Kappa系数下降了1.53%,可知运用该分类方案时应剔除红边波段。(4)运用最优分类方案对小麦地、玉米地、土豆地的提取结果与实际调查情况大致相同。【结论】基于GEE平台和Sentinel-2数据实现了对县域级农作物种植面积的精确分类,可为扶风县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巍巍  冯仲科  汪笑安  张雷  李丹丹  张凝  
基于TM影像和样地数据,利用ERDAS处理软件平台,从影像中提取出可能与树高相关的遥感因子,并结合实测数据,通过多元分析中的因子分析及偏相关分析,获得对树高有显著性影响的自变量因子,运用逐步回归法建立树高估测模型。本研究以旺业甸林场为研究区域,其中以针叶林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3倍标准差法进行数据筛选和偏相关分析,可得到该模型的相关系数较高(R=0.808),再利用剩余的18块未参加建模实地调查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估测树高的总精度可达到88.55%。具有较好的估测效果。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退耕还林还草课题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馨   孙玉军   丁志丹  
【目的】在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上借助其强大的计算和数据存储能力,融合多源遥感数据对森林林龄进行遥感反演和动态监测。【方法】融合2017—2023年间Sentinel-1、Sentinel-2及高程数据,通过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分类获取土地覆盖信息,并进一步提取森林的分布和面积,同时构建时间序列植被指数来准确提取森林变化区域。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融合的多源遥感数据,在GEE上构建RF回归、分类回归树(Cart)以及梯度提升回归树(Gradient tree boost,GTB)3种回归模型,用于杉木组、马尾松组、毛竹林、硬阔叶树组以及其他类树种组的2018年林龄遥感反演,并估算出2017年和2023年的林龄信息,以揭示林龄和龄组在2017—2023年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1)2017—2023年,研究区森林面积的整体变化总计113.93 km~2,此间森林的减少和更新并存,其空间分布特征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具体而言,森林面积变化多发生于靠近城区和低海拔地区,且靠近城区的森林面积减少往往不再恢复至森林;2)在5种不同树种组构建的3种模型中,RF回归模型的林龄反演结果最佳,平均R~2为0.845,平均RMSE为5.32 a,其中毛竹林反演精度最高,R~2为0.863,RMSE为2.411 a;3)2017—2023年,研究区林龄在40 a以下的森林由54.59%减少至51.06%,其中龄组变化最显著为杉木组成熟林,面积增加了38.88%。【结论】在GEE上融合多源遥感数据进行林龄反演和动态监测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本研究结果可为使用云平台及哨兵系列卫星数据对森林资源长时间序列的林龄反演和动态监测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峰  张怀清  鞠洪波  黄建文  
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充分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丰富的纹理信息,选用QuickBird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退耕还林工程区造林信息进行提取。分类方法采用基于对象间距离的最邻近分类器法和基于规则模型的隶属度函数法。研究结果表明用高空间分辨率的QuickBird影像监测退耕还林工程地理区划、造林施工面积、整地方式及规格等是可行的,造林地块信息提取的准确度和稳定度均在80%以上。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长宁  王树进  
发展生态农业与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具有较强的系统耦合性。本文以陕南地区为例,利用该地区3个市291份农户调查问卷数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采用列联表与卡方检验进行了计量分析,初步探讨了西部退耕还林地区农户生态农业认知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及农技培训显著提高农户的生态农业认知水平,农户信息获取的难易程度和农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显著影响了农户的生态农业认知行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邢艳秋  张锦绣  陈世培  高立  关雷  郭慧宇  
提出一种将资源三号(ZY-3)立体影像的空间连续测量特性与LiDAR数据的高精度定位测高优势相结合的林分平均树高估测方法。首先从LiDAR离散点云提取地面点并内插生成分辨率为1m的林区DEM,同时根据点云强度提取与DEM同源且分辨率为1m的正射影像,分别作为ZY-3数据定向处理的高程控制基准和平面控制基准。通过ZY-3多类像对组合提取研究区DSM,其中三视DSM较二视DSM高程精度最佳。基于三视DSM,林区DEM,ZY-3多光谱数据提取的植被指数和野外实测树高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及高程误差修正方法分别建立了四个树高估测模型,实验表明,经高程误差修正后的改进树高估测模型精度最高,模型Adj R~2=0.913,其精度达到93.29%,是最佳树高估测模型。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亚杰  王立辉  孔祥兵  阴海明  池泓  黄进良  
以山东省平邑县为研究区,在随机选取的子研究区中,利用3种不同的融合模型,以Sentinel-2影像的红、绿、蓝、近红外4个波段作为高分辨率融合参考影像,获得12组融合影像,结果表明,利用小波变换(ATWT)算法并以红波段为高分辨率融合影像时,融合效果最好.采用最优模型和波段,对整个研究区进行数据融合,并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原始Sentinel-2影像、融合获得影像和Landsat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其中Sentinel-2影像总体分类精度为89.693 9%,Kappa系数为0.886 0,融合影像的总体分类精度为88.765 7%,Kappa系数为0.869 0,略低于前者,结果表明,"红波段+ATWT"融合影像在土地利用分类中可以获得接近原始影像分类精度的结果,能较好地保留原始影像的光谱信息并应用于较大区域的土地利用精细提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曾小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洪晓  王学全  卢琦  郭建英  杨文斌  褚建民  
为改善温带草原区的退耕还草技术,以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退耕农田为例,研究行带式柠条锦鸡儿林对草本群落的修复能力。结果表明:1)林带间距的宽窄影响林带间隙草本群落的恢复过程,过窄或过宽的带间距都不利于林带间隙草本群落的恢复进程;2)当退耕地与林带的距离适当时,林带能明显促进草本群落的恢复,使草本的盖度和物种数目明显提高,当距离过大或过小时,这种促进作用显著减弱;3)林带间隙内不同距离草本群落的恢复效果符合高斯模型;4)根据高斯回归模型推算,当林带间距介于16~28m时,林带对草本群落的修复作用能够达到最佳状态。研究结果对优化温带草原区退耕地促草型灌木林的结构具有参考价值,就行带式柠条锦鸡儿林来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俞文华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为例 ,对当前退耕还林还草制度安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认为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必须与改造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农牧业经营方式结合起来 ,才有可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中央政府除了对退耕还林还草进行直接的经济资助外 ,应为改造传统农牧业经营方式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夫凯  周金星  崔明  刘玉国  雷荣刚  
为揭示岩溶区不同退耕还林地对土壤有机碳和氮素积累的影响,在花江峡谷地区采集典型坡耕地(Ⅰ)、撂荒地(Ⅱ)、坡耕地退耕后种植车桑子(Ⅲ)、油桐(Ⅳ)和椿树(Ⅴ)5类样地的土壤剖面样品,对有机碳、全氮的含量与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表现为:椿树林地和油桐林地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椿树和油桐林地显著高于车桑子林地、撂荒地及坡耕地(P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谢晨  王佳男  彭伟  张坤  刘建杰  于百川  姜喜麟  
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启动标志着我国的林业生态补偿制度进入新阶段。为第一时间掌握工程初始阶段的进展,我们利用退耕还林社会经济效益监测平台,多方位、多角度研判工程趋势和焦点、难点。研究发现,由于借鉴了前一轮退耕还林经验,新一轮退耕在增进公平、提高效率和政策可持续性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各地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工程实施途径,初步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智慧;农户自愿参与原则得到较好体现,在是否参与退耕、退耕地块确定和树种选择等方面,农户有了更大的自主权。新一轮退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大量25o以上坡耕地被划为基本农田,退耕地块落实难、零星分散,生态效果难体现。同时,退耕补助标准低,直接或间接挫伤了部分群众对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