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22)
- 2023(13419)
- 2022(11314)
- 2021(10520)
- 2020(9090)
- 2019(20801)
- 2018(20897)
- 2017(42088)
- 2016(22533)
- 2015(25359)
- 2014(25292)
- 2013(24840)
- 2012(22882)
- 2011(20359)
- 2010(20569)
- 2009(18624)
- 2008(17922)
- 2007(15638)
- 2006(13486)
- 2005(11599)
- 学科
- 济(95947)
- 经济(95851)
- 管理(67805)
- 业(64170)
- 企(52187)
- 企业(52187)
- 方法(51606)
- 数学(47153)
- 数学方法(46483)
- 财(25845)
- 中国(25076)
- 农(23941)
- 业经(18290)
- 贸(17707)
- 贸易(17697)
- 学(17582)
- 制(17533)
- 易(17271)
- 环境(16736)
- 务(16553)
- 财务(16496)
- 财务管理(16461)
- 地方(15892)
- 农业(15782)
- 企业财务(15646)
- 银(15504)
- 银行(15484)
- 行(14735)
- 融(14560)
- 金融(14558)
- 机构
- 学院(318515)
- 大学(317102)
- 济(134863)
- 经济(132400)
- 管理(127682)
- 理学(111667)
- 理学院(110590)
- 管理学(108507)
- 管理学院(107915)
- 研究(97743)
- 中国(74775)
- 京(64399)
- 财(63771)
- 科学(57869)
- 财经(51929)
- 农(47584)
- 经(47377)
- 所(47092)
- 中心(46091)
- 业大(45870)
- 江(44749)
- 经济学(42967)
- 研究所(42766)
- 北京(39668)
- 经济学院(39221)
- 财经大学(39031)
- 范(37925)
- 师范(37515)
- 农业(37474)
- 州(35727)
- 基金
- 项目(218080)
- 科学(173812)
- 基金(161533)
- 研究(157942)
- 家(140265)
- 国家(139177)
- 科学基金(121142)
- 社会(101911)
- 社会科(96925)
- 社会科学(96902)
- 省(84959)
- 基金项目(84873)
- 自然(79217)
- 自然科(77449)
- 自然科学(77430)
- 自然科学基金(76056)
- 教育(75061)
- 划(71641)
- 资助(67882)
- 编号(63198)
- 成果(49878)
- 部(49557)
- 重点(48931)
- 发(46166)
- 创(46036)
- 教育部(43278)
- 课题(43111)
- 创新(43036)
- 国家社会(42778)
- 科研(42472)
共检索到4451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蓉
文章分析了1995~2012年间我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约束性关系,构建了基于GDP增长约束性变量的碳排放模型,进行了基于脉冲响应的实证分析。结论表明,能源消耗、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民收入对碳排放的影响作用最大。
关键词:
碳排放 GDP增长 约束性变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允奇
经济增长是诱发碳排放的最主要因素,正确测度这种诱发效应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工作。文章探讨了传统EKC模型和STIRPAT模型研究这一问题时的缺陷,并针对它们的不足设计了SS-STIRPAT模型。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诱发效应虽有波动但是一直没有摆脱高排放的发展模式,而且近年来诱发效应持续处于峰值水平。
关键词:
碳排放 经济增长 诱发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陶长琪 彭永樟 琚泽霞
笔者在分析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1995年~2011年间的样本数据,建立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碳排放之间的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非对称关系,经济增长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但从长期来看碳排放不是经济增长的动因;产业结构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双向动态关系,产业结构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从长期来看碳排放量的变化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碳排放 PVAR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卓骏 刘伟东 丁文均
构建了递归动态CGE模型,设计并模拟了基情情景、节能情景和强节能情景等不同碳减排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包括对宏观经济变量、产业部门的能源消费和产出、能源部门的碳税额和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碳税征收可以降低产业部门对高碳能源的消费,提高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通过市场机制完成对能源结构的优化,同时会对宏观经济造成不利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即应尽量寻求碳减排、能源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平衡。
关键词:
碳排放 碳税 能源结构 动态CGE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顾国达 李丹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形成了"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结构。这种结构并不利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对外经济关系的和谐。本文通过拓展的国际收支约束下经济增长模型(BPCG),实证分析了1982-2005年间我国长期理论经济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的差异,分析其原因,并明确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来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政策着力点。要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同时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有必要积极扩大内需、并优化贸易结构。
关键词:
国际收支 经济增长 BPCG模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辉 董晔
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没有考虑非期望产出CO2排放增加的约束问题。笔者估算出中国1978年~2008年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约束下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同时对索洛模型进行扩展,得到能源消费、CO2排放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及大小。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源泉是高能耗和大量的资本投入,其代价是CO2的高排放;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整体正向作用不大;CO排放作为环境成本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较为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丽峰
利用1981—2010年北京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数据,验证了两者间EKC的存在性。运用碳生率和脱钩指数分析了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短期静态关系和长期动态关系,并利用STIRPAT模型分析了北京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拐点为人均GDP为34423元;研究期间北京碳生产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6.1%;在1981—2010年期间的绝大部分年份,北京处于弱脱钩状态,脱钩指数与其经济发展阶段比较吻合;经济发展水平对北京碳排放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费结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马骏 翁清 袁军
运用VAR模型,通过变量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广义脉冲响应和预测方差分解的方法 ,对江苏省1995年~2013年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及其动态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该省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和预测方差贡献率均为最大。相比较而言,碳排放对对外贸易的影响程度较小,并逐渐由促进作用转变为抑制效应。
关键词:
对外贸易 经济增长 碳排放 VAR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荣 朱喜安
人类经济发展史表明,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存在密切的联系。能源的消耗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绩效,然而快速的经济增长带来了资源耗竭、碳排放增加等问题。针对如何有效的减少碳排放这个学术界的热点问题,文章在详细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展规律后,针对主要排放源——能源消耗导致的碳排放量进行核算,通过协整分析和因果关系分析,建立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效率指标,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碳排放 经济增长 效率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傅京燕 裴前丽
文章基于动态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框架,利用中国1997—2040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和CO2排量数据,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中国未来三十年的经济增长对CO2污染排量会有怎样的影响?第二,如何制定合理的政策实现中国政府承诺的CO2减排量?研究结论表明,如果实行正确的控污措施,在未来的30年里中国经济增长将不会造成CO2排量大量增加。通过对CO2排放量进行Divisia分解所得的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显示,污染排放量的有效控制可以通过重点减排活动、发展清洁燃料产品以及改进其使用技术得以实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娜 薛俊强
准确预测GDP对政府进行有效宏观调控意义重大,而ARIMA模型是预测GDP的有效工具。文章以1952-2011年不变价格GDP为研究样本,首先建立36组ARIMA模型,进而运用多重筛选准则,找到最优滞后阶数p和q,最后确定了最优ARIMA(6,1,3)模型。该模型通过了多项假设检验,对2009-2011年的GDP预测精度高。笔者还利用模型对未来几年的GDP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ARIMA模型 GDP 不变价格 预测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新杰 赵波
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采用四川省2160户农村家庭的调查数据,从实证角度分析我国农户在农村正规信贷市场中受到的借贷约束程度和影响因素;同时,采用供需联立离散选择模型,描述了农户借贷需求和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相互作用。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农户面临的信贷约束程度为30.5%,如果考虑数量配给的情形,这一比例上升至57.3%。农户的年龄、土地面积、房屋价值、有无社会关系、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等对其受信贷约束的概率有统计上显著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爱文 李东
利用1953—2010年中国碳排放量与GDP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并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对中国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从短期来看,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动态调整机制;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最后,提出了降低碳排放量的对策。
关键词:
碳排放 经济增长 能源消费 VEC模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英姿 都红雯 闻岳春
文章基于改进的STIRPAT模型,以1995-2010年按碳排放特征分组的中国工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我国工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具有U型曲线特征,拐点处的经济产出高排放强度行业低于低排放强度行业。资本存量对工业碳排放的正向影响作用大于劳动力总量,科研投入有利于高排放强度行业减排,化石能源结构调整不能促进工业减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品杰 王梁洪 王绵斌
基于1997—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Moran’s I统计量和空间杜宾(SDM)计量模型,对碳排放约束下电力需求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果:Moran’s I统计结果发现电力需求量在地理空间上具有显著的空间关联性和地理集聚特征;模型估计结果发现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对电力需求量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通过溢出效应使其他省份电力需求上升。而分地区模型估计结果表明该影响具有地理差异性;经济和城市化对电力需求量具有显著的推动效果,其溢出效应也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另外,经济发展与电力需求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因此,国家实施碳排放减排措施应该考虑空间关联和地理差异性,同时应加速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以在实现CO2减排目标的同时保障电力的正常供应,为经济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环境治理约束与中国经济增长——以控制碳排放为例的实证分析
我国碳排放模型构建及其实证分析
能源、环境约束与工业增长模式转变——基于非参数生产前沿理论模型的上海数据实证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基于非参数bootstrap方法构建的VEC模型
基于碳市场模式构建生态经济增长模型
我国电影票房收入增长对GDP增速的预测作用——基于混频数据抽样模型的实证分析
碳排放和能源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阻力研究——基于2020年减排目标的实证分析
碳排放约束下中国旅游业能源效率的实证分析——基于SBM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
从税收征管角度看我国税收超GDP增长——基于随机生产前沿模型的实证分析
资源约束条件下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模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