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71)
2023(11394)
2022(9711)
2021(8806)
2020(7679)
2019(17791)
2018(17706)
2017(34304)
2016(18677)
2015(21031)
2014(21138)
2013(20896)
2012(19268)
2011(17162)
2010(16841)
2009(15058)
2008(14698)
2007(12932)
2006(10680)
2005(9070)
作者
(53812)
(45116)
(44938)
(42839)
(28373)
(21810)
(20683)
(17849)
(16983)
(15907)
(15455)
(15126)
(14236)
(14090)
(14010)
(13783)
(13771)
(13446)
(12978)
(12898)
(11194)
(10916)
(10799)
(10258)
(10212)
(10021)
(9891)
(9816)
(9137)
(9100)
学科
(79310)
经济(79242)
管理(53927)
(50113)
方法(41092)
(40329)
企业(40329)
数学(37270)
数学方法(36788)
(21465)
(19780)
中国(17722)
地方(16613)
(16372)
业经(16023)
环境(15751)
农业(14483)
(14172)
贸易(14170)
(13756)
(12912)
财务(12869)
财务管理(12838)
(12114)
企业财务(12109)
(11848)
(11254)
技术(11061)
理论(10927)
(9858)
机构
学院(263776)
大学(262775)
(107472)
经济(105271)
管理(105246)
理学(92246)
理学院(91257)
管理学(89544)
管理学院(89061)
研究(82575)
中国(60376)
科学(53361)
(53274)
(47663)
(46555)
业大(43610)
(41045)
中心(40339)
(38806)
财经(38330)
研究所(37813)
农业(37806)
(34816)
(33282)
经济学(32985)
师范(32901)
北京(31914)
(30239)
经济学院(30153)
(29791)
基金
项目(187468)
科学(147747)
基金(136788)
研究(132725)
(119570)
国家(118631)
科学基金(102689)
社会(84322)
社会科(80083)
社会科学(80056)
(76545)
基金项目(73690)
自然(68564)
自然科(66998)
自然科学(66979)
自然科学基金(65777)
(62976)
教育(61892)
资助(55685)
编号(53212)
重点(42330)
(41277)
成果(40969)
(40439)
(39413)
科研(37179)
创新(36956)
课题(36016)
计划(35705)
教育部(35261)
期刊
(107184)
经济(107184)
研究(66563)
中国(44449)
学报(43869)
(41672)
科学(39251)
(36975)
管理(34890)
大学(33101)
学学(31530)
农业(28545)
技术(24417)
教育(22791)
(18876)
金融(18876)
业经(18639)
财经(18129)
经济研究(16811)
(15516)
(15437)
问题(14976)
统计(14030)
技术经济(13669)
(13438)
资源(13081)
(12742)
理论(12282)
科技(12188)
商业(11914)
共检索到3618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戈秋虞  张兰怡  邱荣祖  胡喜生  张园园  
以福建省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上而下"法测算出2006—2018年的福建省交通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基于广义分类指数分解法将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成8个,并进行阶段性和积累性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运输业产值、能源消耗量和客货运周转量是导致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周转碳强度是导致碳排放降低的主要因素;能源强度、单位周转量产值和单位产值能耗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较弱.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治国  朱永梅  吴茜  
在大力倡导低碳发展的背景下,面对国际国内碳排放达峰目标的双重压力,实现山东省碳排放2027年达峰目标,制造业的转型发展成为关键。文章以山东省2000-2016年制造业碳排放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对能源、投资、产值等碳排放演变驱动因素进行分解,并进行综合性、阶段性以及贡献值累积性分析,发现产出规模、能耗规模、投资规模对碳排放具较强的促进作用、碳强度效应较强的抑制作用以及碳效率效应比较微弱的抑制作用。基于此,提出引导制造业投资流向、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双调并举、碳强度和能源强度实现双降的碳减排措施。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钟明春  阙林志  练国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运输业已成为碳排放的重要来源部门,识别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对于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与绿色发展至关重要。采用方差分析法对福建省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交通效能对碳排放的影响最为显著,交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次之,运输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存在交通效能和运输结构的显著交互作用。基于此,为了促进交通运输业绿色低碳发展,建议重点围绕着交通效能创新节能减排技术,对于交通运输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宋德勇  宋沁颖  张麒  
识别中国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将其分解为能源结构、(交通)能源强度、交通强度、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6个驱动因素,分析不同脱钩状态下各因素驱动效果尤为关键,其中,所采用的广义费雪指数(GFI)因素分解法具有消除残值、分解更完全的优势。研究发现,中国交通碳排放持续增长,但理想脱钩状态省份从0个上升到8个;经济和土地城市化是阻碍碳减排最关键因素,人口城市化、交通强度、能源结构促进碳减排;能源强度、交通强度是形成不同脱钩状态主因。构建“高效、紧凑、智能”城市交运体系有助于交通部门更早实现碳达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志耘  杨朝峰  
本文基于生产部门、居民生活部门的化石能源消费量以及水泥生产量的数据,较全面地测算了2000~2009年我国的碳排放量,并建立了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对数均值迪氏指数(LMDI)分解模型,考察样本期间各因素对我国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已经跨越了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高峰阶段,但仍处于从人均碳排放量高峰到碳排放总量高峰的过渡阶段。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是这一阶段碳排放的主要正向驱动力,能源利用效率则是碳排放的主要负向驱动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雷鸣  孙梁平  刘丙泉  
在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山东作为经济大省、能耗大省承担着重要的减排任务。然而,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等诸多因素,给山东省碳减排任务的顺利完成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对山东省碳排放情况进行核算,并同相关地区开展比较研究,分析总结山东省碳排放的演化规律,进而讨论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对山东省碳排放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应用Kaya恒等式采用IPCC的清单计算方法,对山东省及相关地区的碳排放量进行了核算;并根据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山东省碳排放的演化规律;进而重点研究了区域经济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晓明  包金梅  熊思琴  
文章运用LMDI分解模型,综合利用我国30个省市区的宏观基础数据对全国和各区域在2004年-2009年和2009年-2014两个阶段的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GDP总量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是全国碳排放增长的两大主要因素,产业结构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的减排作用较小。金融危机后,八大综合经济区中京津冀鲁、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地区产业结果效应位列前三,除珠江中上游外各地区的能源结构效应依旧较小,远西部地区无论产业结构效应还是能源结构效应较金融危机前均得到大幅度优化和改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振信  石佳  王书平  
运用LMDI分解方法对北京地区1995—2010年的能源碳排放进行了因素分解,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这些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北京地区能源强度是能源碳排放最大的负向驱动因素,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因素对减排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经济发展规模与人口规模是拉动北京地区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交通运输业对北京地区的能源碳排放影响不容忽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晓明  包金梅  熊思琴  
文章运用LMDI分解模型,综合利用我国30个省市区的宏观基础数据对全国和各区域在2004年-2009年和2009年-2014两个阶段的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GDP总量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是全国碳排放增长的两大主要因素,产业结构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的减排作用较小。金融危机后,八大综合经济区中京津冀鲁、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地区产业结果效应位列前三,除珠江中上游外各地区的能源结构效应依旧较小,远西部地区无论产业结构效应还是能源结构效应较金融危机前均得到大幅度优化和改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聪  汪鹏  赵黛青  林泽伟  董耿林  
为弥补缺乏从行业附加值视角研究碳排放强度和部门生产环节碳排放结构的不足,以更好地分析碳排放变动情况,基于消费者视角,同时考虑附加值对碳排放的影响,将引起碳排放的因素分解为能源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附加值效应、投入结构效应和最终需求效应并构建研究模型,以广东为例,利用其2007年、2012年和2017年投入产出表数据,采用结构分解分析(SDA)和结构路径分析(SPA)法对广东及其部分行业碳排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广东而言,能源强度效应是碳排放减少的主要因素,最终需求效应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直接碳强度和完全碳强度增加的部门主要是能源部门,其碳排放呈现增加状态,其中直接消耗引起的碳排放比例增加,间接消耗引起的碳排放集中在第1和第2层生产环节上;能源强度效应是非能源部门直接碳排放和完全碳强度降低的关键因素。最后,从应对最终需求高碳化对碳排放的影响、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及政府调控手段等方面对促进广东碳减排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邵桂兰  孔海峥  于谨凯  李晨  
本文将我国海洋渔业人均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为碳排放系数、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产业规模,运用LMDI分解法对2003—2013年我国海洋渔业碳排放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我国海洋渔业人均碳排放的总增量共计0.157万吨,碳排放系数、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产业规模的累积效应分别为0.262、-1.131、-0.274和1.3万吨;综合考虑逐年和累积效应,产业规模是正向驱动因素,能源强度是负向驱动因素,而产业结构和碳排放系数的驱动效应具有不稳定性;通过控制海洋捕捞业的比重以及碳排放系数的变化率,能够使产业结构和碳排放系数因素稳定为负向驱动因素;降低海洋捕捞业比重、促进海洋捕捞渔船改造及作业方式转型、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佛关  吴立军  
文章利用对数平均除数指数法(LMDI分析法)对中国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得到结论如下:在总效应的分解中,结构效应、技术效应、经济效应、人口效应所发挥的贡献分别为-2.45%、-87.95%、180.44%、9.32%,影响中国碳排放变化的所有因素中经济因素发挥了主导性的促进作用,而技术因素则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抑制作用,结构因素和人口因素贡献不大。从4种效应在时间中的贡献来看,结构效应和人口效应均基本稳定,变化幅度不大,且始终贡献较小;而经济效应作用呈上升趋势继续加强;技术效应成为抑制碳排放的重要因素,而且这种作用在2010年之后得到迅速提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标  房骄  许清涛  李玉波  
基于农业物质投入的五个方面:化肥、农膜、农药、农用柴油及农村用电,利用农业碳排放量估算模型,计算吉林省1999-2011年的农业碳排放量,分析农业碳排放总量、组成结构以及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吉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变化分为二个阶段,即波动增长阶段和稳步增长阶段。碳排放总量由1999年的205.3632万t增加到2011年的371.7199万t;农业碳排放总量的组成结构保持不变,依次是化肥、农村用电、农膜、柴油、农药碳排放量;农业碳排放强度从1999年的505.2855kg/hm2升高到2011年的711.7935kg/hm2,其与人均GDP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呈三次函数曲线...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孔凡文  李鲁波  
基于2007~2016年我国省域建筑业碳排放量数据,运用趋势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10年来省域建筑业碳排放量变化趋势,并对省域建筑业碳排放量空间分异特征以及驱动因素变化规律进行模拟和估计。结果显示:建筑业碳排放东西方向上的空间分异程度大于南北方向,且总体均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趋势;省域建筑业碳排放由单一因素为主导向多因素共同作用转化,且驱动因素存在区域异质性。以期为制定差别化的建筑业碳减排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陶良虎  胡雪蓓  
基于2000—2016年湖北省工业行业面板数据,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LMDI)方法探究了工业从业人口规模、经济效率、行业结构、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五大因素对工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1)能源消费结构是工业整体碳排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2)高碳行业和中碳行业对促进工业碳排量增长具有明显正效应,低碳行业抑制工业碳排量增长的效果不明显。(3)经济效率和行业结构在不同碳排放水平的行业中对碳排量增长贡献值始终为负。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