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36)
2023(13667)
2022(11615)
2021(10695)
2020(9348)
2019(21143)
2018(20831)
2017(40154)
2016(21994)
2015(24259)
2014(24218)
2013(23797)
2012(21783)
2011(19462)
2010(18990)
2009(17406)
2008(17084)
2007(15053)
2006(12355)
2005(10560)
作者
(66044)
(55476)
(55351)
(52552)
(35069)
(27168)
(25223)
(21848)
(20891)
(19577)
(18782)
(18588)
(17653)
(17649)
(17238)
(17191)
(17187)
(16515)
(15972)
(15962)
(14099)
(13664)
(13295)
(12646)
(12518)
(12353)
(12278)
(12136)
(11323)
(11322)
学科
(86177)
经济(86083)
管理(62189)
(61280)
(50289)
企业(50289)
方法(46319)
数学(41709)
数学方法(41194)
(24323)
(22568)
中国(19931)
(19878)
(17743)
贸易(17742)
业经(17556)
(17309)
(16427)
财务(16383)
财务管理(16349)
企业财务(15573)
农业(14982)
(14802)
地方(14637)
技术(13951)
环境(12768)
(12651)
银行(12580)
理论(12454)
(12428)
机构
大学(312845)
学院(312257)
(123996)
经济(121613)
管理(120690)
理学(106459)
理学院(105272)
管理学(103153)
研究(102777)
管理学院(102605)
中国(74689)
科学(68965)
(64002)
(63907)
业大(55857)
(54677)
(53157)
农业(51261)
研究所(49435)
中心(48290)
财经(45328)
(44452)
(41387)
北京(38665)
经济学(38505)
(37714)
(37364)
师范(37105)
经济学院(35239)
(35157)
基金
项目(225557)
科学(176038)
基金(165776)
研究(151677)
(149443)
国家(148285)
科学基金(125713)
社会(96539)
社会科(91665)
社会科学(91637)
(88857)
基金项目(88801)
自然(86703)
自然科(84792)
自然科学(84760)
自然科学基金(83283)
(75605)
教育(70375)
资助(67968)
编号(58099)
重点(51504)
(49373)
(47196)
(47055)
计划(45479)
科研(45436)
成果(44766)
创新(44261)
教育部(41451)
大学(41230)
期刊
(119651)
经济(119651)
研究(77153)
学报(62175)
(55592)
科学(53012)
中国(50337)
大学(45499)
学学(43885)
(43650)
管理(40544)
农业(37530)
技术(25591)
教育(23889)
(23316)
金融(23316)
财经(22006)
(20359)
业经(20261)
经济研究(20204)
(18819)
(17750)
业大(16900)
问题(16704)
科技(15877)
统计(15572)
技术经济(15010)
(14523)
商业(14170)
农业大学(14085)
共检索到4224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潘科  方仕茂  刘忠英  杨婷  戴宇樵  田小强  杨胜全  
选取不同树型古茶树鲜叶样品15个及红茶样品13个,基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探究加工对古茶树红茶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古茶树鲜叶和红茶中共检出10种可溶性糖,大叶种鲜叶和红茶的总糖含量分别为(47.01±7.77)、(16.20±2.46) mg·g~(-1),中小叶种鲜叶和红茶的总糖含量分别为(12.61±4.89)、(10.39±0.73) mg·g~(-1);大叶种鲜叶中葡萄糖、D-果糖、D-阿拉伯糖、L-鼠李糖、D-山梨醇、蔗糖的含量与中小叶种鲜叶的差异显著;与鲜叶相比,大叶种和中小叶种红茶中葡萄糖和D-果糖等单糖的含量显著增加,蔗糖含量显著减少.感官审评结果显示,古茶树红茶甜醇滋味的特征突出.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启训  邱蕊  毛延妮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探讨了提取温度和时间及超声波输入功率对茶树菇可溶性糖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原料粒度、相同料水比的条件下,温度和时间对提取量的影响较大,提取量随超声波输入功率的增大而提高.超声提取茶树菇可溶性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35 m in,超声波输入功率100 W.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姚文华  张帮洪  尹兴福  张培高  黄云霄  
【目的】研究超甜玉米自交系可溶性糖含量这一关键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相关遗传参数,为超甜玉米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5个不同遗传背景的超甜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照GriffingⅡ双列杂交方法配制组合,用GB蒽酮法测定各组合的可溶性糖含量,利用DPS软件和统计学的方法分析超甜玉米可溶性糖含量配合力及遗传参数。【结果】5个亲本自交系可溶性糖含量的一般配合力变幅为-2.8943~2.7581,特殊配合力变幅为-4.9540~0.8932,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自交系T2、T5可溶性糖含量一般配合力较高;供试材料可溶性糖含量的广义遗传力为66.68%,狭义遗传力为35.18%,都相对较高。【结论】超甜玉米可溶性糖性状的遗传受非加性基因和加性基因控制;自交系T2、T5配置出可溶性含糖量较高的超甜玉米组合的概率较大;超甜玉米可溶性含糖量能够稳定遗传给子代。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孔德栋  钟远香  沈宏亮  
以1年生铁皮石斛为试材,研究了水分与光照互作对铁皮石斛生长、光合特性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含水量和光照强度处理显著影响铁皮石斛植株的生长特性;基质含水量对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影响显著,对叶绿素a/b影响不显著;光照强度对所有光合色素指标均影响显著;基质含水量、光照强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光照强度过高和过低均显著降低叶片的Pn、Gs、Tr;基质含水量、光照强度及其交互作用对铁皮石斛可溶性糖含量影响显著,同一光照强度下,可溶性糖含量随基质含水量降低而显著升高,而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左文博  吴静利  杨奇  张嘉楠  刘桂茹  
本试验测定了北方冬麦区主推的22个冬小麦品种的根系活力以及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并测定了各品种的抗旱性,尝试寻找根系活力和根系可溶性糖含量与作物抗旱性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显示:22个供试品种中,抗旱指数较高的品种有长6878、长4378、保麦9号、河农825、中旱110等;灌浆中期旱胁迫条件下的根系可溶性糖含量与作物抗旱性呈负相关,推测抗旱性强的品种在旱胁迫条件下将根部形成的可溶性糖运输至穗部灌浆,弥补由于干旱造成的光合产物量的不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颐  杨佳玫  王玉平  卢志伟  王忠祥  崔晓闯  杨虹琦  
【目的】为了提高烟叶的醇化质量以及实现卷烟原料的可用性。【方法】对贵州中烟6个原料基地上中2个部位片烟的总糖、还原糖、烟碱和糖碱比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1)片烟醇化过程中,3个醇化库不同香型片烟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表现为下降,变化速度最快的醇化时期是醇化612个月。此时正好处于仓贮环境温度上升的阶段,全年月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较高的醇化库可加速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的降解和转化。(2)不同醇化库不同香型片烟总糖和还原糖下降幅度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兴义库的清香型和中间香型片烟总糖和还原糖下降幅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志萍  德木其格  马宇  巴图  李建波  郭呈宇  吕二锁  王海泽  王文迪  徐寿军  
为探明春大麦可溶性糖含量与籽粒淀粉组分含量的关系,以蒙啤3号和蒙啤5号为试材,设375,450,525,600万株/hm~2共4个密度处理,于2018—2019年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大麦灌浆期叶片、茎秆和籽粒可溶性糖与淀粉组分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了其对籽粒淀粉组分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 a 2个品种各处理叶片、茎秆和籽粒可溶性糖含量随着灌浆进程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在花后21 d出现;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最大值在525万株/hm~2密度处理出现。2 a 2个品种各处理籽粒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随着灌浆进程呈逐渐上升趋势,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峰值均为525万株/hm~2处理。相关分析显示,各灌浆阶段叶片、茎秆和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与成熟期籽粒淀粉组分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通径分析显示,对成熟期籽粒总淀粉含量影响最大的是花后21 d叶片、花后7 d茎秆和籽粒可溶性糖含量,通径系数分别达到1.002 3,0.580 4和0.745 5;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最大的是花后35 d叶片、花后7 d茎秆和籽粒可溶性糖含量,通径系数分别达到0.776 6,0.469 7和0.715 6;对成熟期籽粒支链淀粉含量影响最大的是花后21 d叶片、花后7 d茎秆和花后14 d籽粒可溶性糖含量,通径系数分别达到1.046 9,0.638 2和0.775 6。525万株/hm~2是该试验条件下提高大麦籽粒淀粉组分含量最适宜的种植密度;花后7 d茎秆和灌浆初期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对大麦产量和品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玉梅   丁文涛   蓝新隆   李清华   胡润芳   郭娜   林国强   赵晋铭  
【目的】可溶性糖含量是鲜食大豆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研究大豆鲜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遗传变异,深入解析可溶性糖含量的遗传机制,为鲜食大豆种质创新及品质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来自东北大豆生态区、北方大豆生态区、黄淮海大豆生态区和南方大豆生态区的133份大豆地方种质,在2021年连江春季、福清春季和秋季3个环境下对鲜籽粒可溶性糖含量进行表型测定,结合82 187个高质量SNP标记,基于混合线性模型MLM(Q+K)对可溶性糖含量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可溶性糖含量显著相关的SNP位点,并以显著SNP位点为中心,两端各扩展119.07 kb连锁不平衡衰减距离为候选区间,根据候选区间内基因的注释和组织表达信息预测候选基因。【结果】3个环境下,鲜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异范围为3.37—33.84 mg·g~(-1),遗传变异系数为24.59%—32.69%,可溶性糖含量遗传率为68.14%。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连江春季、福清春季和秋季3个环境下分别检测到与鲜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关联的SNP有6、8和22个,表型变异解释率为12.43%—29.27%,以表型变异解释率较高的9个显著SNP位点所在的候选区间进行搜索,共获得86个基因,结合基因注释和组织表达信息,进一步筛选到9个候选基因,主要涉及转录因子、糖蛋白家族和糖类合成转运等生物学过程。其中,Glyma.01g016500、Glyma.13g042100、Glyma.16g131800和Glyma.16g155300在大豆种子及荚中表达水平较高,可作为大豆鲜籽粒可溶性糖的最具潜力候选基因。【结论】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检测到36个与鲜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关联的SNP,进一步筛选出9个候选基因可能参与大豆鲜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调控,其中,Glyma.01g016500、Glyma.13g042100、Glyma.16g131800和Glyma.16g155300可作为调控大豆鲜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关键目标基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路昭亮  柳李旺  龚义勤  李小艳  宋立君  杨金兰  汪隆植  
以干物重、可溶性总糖含量差异显著的萝卜品种Nau17-XWH和Nau20-LHZ为材料,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分析了萝卜干物重和可溶性总糖含量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干物重的最适遗传模型为两对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干物重的主基因遗传率为35.00%,多基因遗传率为55.00%,因此,应在控制环境因素条件下进行轮回选择以使萝卜干物重性状的基因累积;可溶性总糖含量的最适遗传模型为两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可溶性总糖含量的主基因遗传率为98.33%,因此,萝卜可溶性总糖含量性状的遗传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可以在早期世代...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碧青  张黎明  毛艳玲  张金彪  邢世和  
以相似地形条件、相同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的两个品种(黄旦和福云6号)茶园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H2O(室温)、H2O(70℃)和KCl(2 mol.L-1)3种提取方法研究两个品种茶园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N)含量差异.结果表明,茶园不同土层3种提取方法的土壤SON含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SON含量大小均表现为:KCl(2 mol.L-1)>H2O(70℃)>H2O(室温);H2O(室温)、H2O(70℃)、KCl(2 mol.L-1)提取测定的黄旦和福云6号茶园上层(0-15 cm)土壤SON含量分别比下层(15-30 cm)高9.62%、17.93%、11.64%和36.57%、46.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郑金凤  白志英  李存东  米少艳  刘永霞  
以中国春-Synthetic 6x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为材料,通过测定不同磷处理条件下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旗叶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研究低磷胁迫对相关生理性状的影响,并对控制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相关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低磷胁迫下,中国春-Synthetic 6x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测定的各生育时期中明显低于对照;Synthetic 6x的2A、3A、5B、7D染色体上可能存在促进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的基因;3A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诱导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的基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孔高原  王军强  闫训友  
本实验以液体深层发酵法培养金顶侧耳,研究在不同浓度(0.250、0.125、0.083、0.063、0.05 mg/mL)壳聚糖的条件下对金顶侧耳菌丝体可溶性糖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对金顶侧耳菌丝体的多糖产量均具有促进作用,但随添加壳聚糖浓度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以0.063 mg/mL的壳聚糖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发酵液中多糖含量增加最多。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马超  付晓丽  徐占杰  赵蓉旭  
电喷雾电离源(ESI)耦合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是研究复杂有机质分子组成最为有效的技术手段之一,已广泛应用于各类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分子表征。该文基于ESI FT-ICR MS分析可溶性有机质的实验室方法设计了一个综合教学实验。首先采用固相萃取技术富集湖水样品中的DOM,再通过调谐质控样品的质量分辨率、质量精度以及谱图的相对强度等确定质谱参数,完成上机实验。通过可视化数据方法,展现了各类型化合物的相对丰度和分布规律。该教学实验将实验操作与仪器操作、数据处理相结合,锻炼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仪器操作能力,促进了他们对有机质谱新型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的了解,拓宽了科研视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昌辉  齐桂年  黄烈平  
以无水乙醚作萃取溶剂,采用SDE法并结合GC-MS技术分析了高香绿茶香气的组成成分。结果表明,在高香绿茶精油的60个色谱峰中分离鉴定了56种挥发性成分,占该精油总量的99.36%,其主要成分为植醇、(E)-橙花叔醇、芳樟醇、吲哚,检出的组分中有些尚未见有文献报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瑞  牛晓丽  周振江  王旭东  胡田田  
【目的】研究分根区交替灌溉条件下水肥供应对番茄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条件下,灌水量及氮、磷、钾肥和有机肥用量对番茄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与水肥因子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单一因素及两两因素的耦合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在供试条件下,当其他因子为中间水平时,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与灌水量、施磷量和有机肥用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型变化,但其不受施氮量的明显影响。5个因素对番茄可溶性糖含量的交互效应表现为:施氮量与施磷量、施钾量,施钾量与有机肥用量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