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79)
- 2023(14999)
- 2022(13201)
- 2021(12431)
- 2020(10456)
- 2019(24343)
- 2018(24060)
- 2017(47063)
- 2016(25208)
- 2015(28467)
- 2014(28325)
- 2013(27584)
- 2012(24903)
- 2011(22112)
- 2010(22057)
- 2009(20001)
- 2008(19120)
- 2007(16379)
- 2006(13911)
- 2005(11805)
- 学科
- 济(98042)
- 经济(97936)
- 管理(72162)
- 业(71101)
- 企(58351)
- 企业(58351)
- 方法(51473)
- 数学(45628)
- 数学方法(44877)
- 中国(26046)
- 财(25930)
- 农(25322)
- 贸(21579)
- 贸易(21571)
- 业经(21341)
- 易(21086)
- 学(19566)
- 地方(18477)
- 理论(17843)
- 制(17023)
- 农业(16824)
- 务(16731)
- 财务(16648)
- 财务管理(16610)
- 技术(15952)
- 企业财务(15672)
- 和(15220)
- 银(15179)
- 银行(15145)
- 环境(14572)
- 机构
- 大学(347556)
- 学院(347289)
- 管理(143558)
- 济(136982)
- 经济(134114)
- 理学(125608)
- 理学院(124332)
- 管理学(121783)
- 管理学院(121173)
- 研究(106583)
- 中国(81812)
- 京(72200)
- 科学(66656)
- 财(62855)
- 农(52152)
- 业大(52102)
- 财经(51431)
- 所(51206)
- 中心(50106)
- 江(48431)
- 研究所(47023)
- 经(47020)
- 北京(44807)
- 范(43840)
- 师范(43425)
- 经济学(41635)
- 农业(40896)
- 州(39631)
- 院(39329)
- 财经大学(38755)
- 基金
- 项目(247443)
- 科学(195554)
- 基金(180919)
- 研究(179842)
- 家(156862)
- 国家(155614)
- 科学基金(135706)
- 社会(113242)
- 社会科(107424)
- 社会科学(107396)
- 省(96576)
- 基金项目(95993)
- 自然(89829)
- 自然科(87833)
- 自然科学(87814)
- 自然科学基金(86193)
- 教育(83965)
- 划(80923)
- 资助(75756)
- 编号(73573)
- 成果(57402)
- 重点(54657)
- 部(54548)
- 创(51704)
- 发(51375)
- 课题(49547)
- 创新(48141)
- 科研(47756)
- 教育部(47371)
- 大学(46799)
- 期刊
- 济(137412)
- 经济(137412)
- 研究(97977)
- 中国(59820)
- 学报(52776)
- 管理(50684)
- 科学(48732)
- 财(47100)
- 农(46020)
- 大学(40925)
- 学学(38654)
- 教育(37345)
- 技术(32584)
- 农业(32293)
- 融(29505)
- 金融(29505)
- 财经(23851)
- 业经(23204)
- 经济研究(22564)
- 经(20213)
- 问题(18110)
- 统计(17295)
- 图书(17284)
- 技术经济(17188)
- 业(16756)
- 理论(16743)
- 科技(16514)
- 策(15736)
- 版(15601)
- 实践(15471)
共检索到4846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谢福座
本文根据GARCH-Copula-CoVaR模型,对亚洲三大股票市场指数间的风险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HSI和N225存在显著的双向即时风险溢出效应,而在滞后1期,只存在显著的从HSI到N225的单向风险溢出效应;HSI和SHZ亦存在显著的双向即时风险溢出效应,但在滞后1期以上不存在风险溢出效应;N225和SHZ在所有滞后期均不存在风险溢出效应;以代表的平均风险溢出强度为4.4%,SHZ和HSI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强于N225与HSI间的风险溢出效应。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沈悦 戴士伟 罗希
随着学术界对系统性风险研究的逐步深入,"风险溢出效应"1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从中国金融业发展现实出发,采用GARCH-Copula-Co VaR拓展模型测度了银行、保险、证券以及信托四个子市场对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贡献程度以及各子市场之间的风险溢出程度。研究发现:1每个子市场都存在明显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但不同子市场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程度存在差异,银行业是系统性风险的最大爆发源,其次是证券业,保险业和信托业的贡献程度较小;2不同子市场之间也存在风险溢出效应,但溢出程度呈非对称性,银行业和证券业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远大于其它子市场,但应特别关注混业经营趋势下银行业和信托业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以上结...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悦 戴士伟 陈锟
近年来,房价过度波动已成为引发系统性风险的主要爆发源,给经济金融安全运行带来了一系列负效应。笔者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研究视角和方法存在的不足,将测度系统性风险的主流方法——Co VaR模型进行拓展,通过构建GaRCH-Copula-Co VaR模型,实证研究了房价过度波动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通过研究发现:房价过度波动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明显,但对不同经济层面的风险溢出效应存在差异,其中对金融机构的风险溢出效应最为显著;经济环境变化对房价过度波动影响显著,其中宏观经济环境和制度条件的变化是引起房价过度波动的原动力,对房价过度波动起决定性作用。为此,在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中应尽量保持政策的连...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马亚明 宋羚娜
在系统阐述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特征及其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关联性基础上,采用GARCH-Copula-Co VaR拓展模型测度我国各类影子银行机构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溢出及其动态效应。结果表明:证券类影子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最大,其次是信托业,最后是民间借贷类机构。整体而言,各类影子银行的风险溢出强度处于可控状态,但在2015年的股灾中,其风险溢出效应明显增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马亚明 宋羚娜
在系统阐述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特征及其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关联性基础上,采用GARCH-Copula-Co VaR拓展模型测度我国各类影子银行机构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溢出及其动态效应。结果表明:证券类影子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最大,其次是信托业,最后是民间借贷类机构。整体而言,各类影子银行的风险溢出强度处于可控状态,但在2015年的股灾中,其风险溢出效应明显增强。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林宇 李福兴 陈粘 汪巍
为了挖掘国际金融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本文首先通过ARJI-GARCH模型捕捉单个市场收益率的跳跃等典型事实特征,然后采用最大生成树(Maximum Spanning Tree,MST)算法优化的R-vine来刻画多维金融资产的复杂相依结构;最后构建R-vine-copula-Co VaR模型,测度了国际原油市场、国际黄金市场、美国股票市场与中国股票市场、外汇市场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各市场之间均存在双向风险溢出效应,但溢出程度差别很大,国际黄金市场是风险溢出的最大爆发源,仅有中国外汇市场与中国股票市场、国际黄金市场间存在负向风险溢出;市场之间的双向风险溢出效应呈非对称性,国际原油市场与黄金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远大于中国股票市场与外汇市场风险溢出效应;Rosenb-Latt检验表明基于R藤的Co VaR风险溢出测度更具有灵活性和有效性;后验测试结果表明R-vine-copula-Co VaR模型能有效地测度国际金融市场对中国金融市场风险溢出效应,而对中国金融市场风险溢出效应的Co VaR测度存在被高估的可能。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林宇 李福兴 陈粘 汪巍
为了挖掘国际金融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本文首先通过ARJI-GARCH模型捕捉单个市场收益率的跳跃等典型事实特征,然后采用最大生成树(Maximum Spanning Tree,MST)算法优化的R-vine来刻画多维金融资产的复杂相依结构;最后构建R-vine-copula-Co VaR模型,测度了国际原油市场、国际黄金市场、美国股票市场与中国股票市场、外汇市场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各市场之间均存在双向风险溢出效应,但溢出程度差别很大,国际黄金市场是风险溢出的最大爆发源,仅有中国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帅 李治章
依据2007-2017年中国金融市场运行数据,构建动态Copula-CoVaR模型,考量影子银行风险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影子银行与传统金融市场存在双向净风险溢出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溢出效应在逐渐增大;极端风险溢出效应存在不对称特征,影子银行对传统金融市场的冲击较大,且这种冲击具有滞后效应。鉴此,监管部门应夯实金融体系运行基础,创新影子银行监管工具,完善其协调监管模式。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爱民 韩菲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外经济环境动荡加剧的大背景下,金融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备受关注。本文采用偏t分布的GARCH-时变Copula-Co Va R模型测度了内地和香港两地股市和汇市四个市场两两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类别金融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最大,同一地区(不同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次之,跨地区、跨市场的最小;长期来看,股市和汇市间的风险溢出方向是变化的。2015年"8·11"汇改以后,股市和汇市间都存在正向的风险溢出,即一方发生风险事件时,会导致另一方的风险显著上升;不管是在汇改前,还是汇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彭选华
为探究比特币市场风险的溢出效应,本文考虑价格波动的时变性和动态相依性,融合Dvine-Copula理论与DCC-GARCH模型,构建D-vine-Copula-DCC-GARCH模型,得到了似然函数和参数后验分布的近似形式,接着应用蒙特卡洛马尔科夫(MCMC)方法估计模型参数,进而计算风险溢出量(ΔCoVaR),最后选取比特币、人民币、欧元和日元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构建合理,参数估计的MCMC方法优于MLE方法;同最小二乘法(OLS)、分位数回归方法(Quant)比较,本模型能更好地测度比特币与法定货币之间风险溢出的非对称性,前者向后者的风险溢出可防可控,但比特币对法定货币的风险冲击不能忽略,从而拓展了Copula理论在加密货币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这有助于业界加强重视民间数字货币的风险防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培辉 尹成远 袁薇
本文基于扩展的时变Copula-CoVaR方法,研究2007年1月至2015年9月间我国保险业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并使用前瞻CoVaR模型分析保险业系统性风险溢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保险业内部、保险业与其他金融子行业间具有显著的双向系统性风险溢出,且风险溢出呈现非对称性特征;保险业与证券业间的系统性风险溢出强度明显高于与其他金融子行业间的系统性风险溢出,银行业并不是金融业中对系统性风险贡献最大的子行业;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期间和2014年底至样本期结束,我国保险业的系统性风险溢出强度明显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培辉 尹成远 袁薇
本文基于扩展的时变Copula-CoVaR方法,研究2007年1月至2015年9月间我国保险业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并使用前瞻CoVaR模型分析保险业系统性风险溢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保险业内部、保险业与其他金融子行业间具有显著的双向系统性风险溢出,且风险溢出呈现非对称性特征;保险业与证券业间的系统性风险溢出强度明显高于与其他金融子行业间的系统性风险溢出,银行业并不是金融业中对系统性风险贡献最大的子行业;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期间和2014年底至样本期结束,我国保险业的系统性风险溢出强度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在险价值、净资产收益率对保险公司系统性风险溢出有正向影响,而财务杠杆、每股净资产和资产规模有负向影响;保险公司系统性风险溢出呈现出一定的顺周期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袁薇 王培辉
本文选取2007年1月9日2015年6月30日每日股价指数数据,运用扩展的Co Va R模型测度我国保险公司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我国保险公司间、保险公司和保险业间及保险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间存在显著的双向风险溢出,并呈现出非对称性,不同保险机构的风险溢出存在较大差异。20072009年、2014年年底2015年6月期间风险溢出效应明显强于样本期其他时间段。监管部门应该通过强化微观审慎监管、健全宏观审慎监管等措施降低保险业系统性风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袁薇 王培辉
本文选取2007年1月9日~2015年6月30日每日股价指数数据,运用扩展的Co Va R模型测度我国保险公司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我国保险公司间、保险公司和保险业间及保险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间存在显著的双向风险溢出,并呈现出非对称性,不同保险机构的风险溢出存在较大差异。2007~2009年、2014年年底~2015年6月期间风险溢出效应明显强于样本期其他时间段。监管部门应该通过强化微观审慎监管、健全宏观审慎监管等措施降低保险业系统性风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梁仁方 靳明 沈丹薇
本文以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的布伦特原油期货和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的PTA期货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oPulA-Co VAR模型测算金融危机前后布伦特原油期货和PTA期货之间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前后,原油期货会对PTA期货产生正向溢出效应,同时,PTA期货会对原油期货产生反向溢出效应;原油期货对PTA期货的溢出效应程度明显大于PTA期货对原油期货的溢出效应程度;金融危机前的溢出效应程度明显大于金融危机后的溢出效应程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互联网货币市场基金与金融市场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基于GARCH-CoVaR模型
股票市场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基于EVT-Copula-CoVaR模型的分析
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基于混频时变Copula-CoVaR模型
我国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基于GARCH-时变Copula-CoVaR模型的分析
我国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基于GARCH-时变CopulA-CoVAR模型的分析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的测度研究——基于CoVaR模型的分位数估计
基于广义CoVaR模型的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EVT-Copula-CoVaR模型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股市风险溢出效应研究
人民币汇率与股市的风险溢出效应再检验——基于马尔科夫转换GARCH模型和混合时变copula模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