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01)
- 2023(12282)
- 2022(10358)
- 2021(9646)
- 2020(8253)
- 2019(19247)
- 2018(18943)
- 2017(36775)
- 2016(19796)
- 2015(22025)
- 2014(22011)
- 2013(21602)
- 2012(19835)
- 2011(17747)
- 2010(17342)
- 2009(15861)
- 2008(15572)
- 2007(13770)
- 2006(11343)
- 2005(9807)
- 学科
- 济(80492)
- 经济(80409)
- 管理(55659)
- 业(53572)
- 企(43756)
- 企业(43756)
- 方法(42074)
- 数学(37858)
- 数学方法(37375)
- 财(21465)
- 农(20912)
- 中国(19094)
- 学(18230)
- 业经(15731)
- 地方(15447)
- 贸(15116)
- 贸易(15114)
- 易(14672)
- 务(14246)
- 财务(14200)
- 财务管理(14169)
- 农业(13856)
- 环境(13761)
- 企业财务(13470)
- 制(13249)
- 技术(12186)
- 和(12090)
- 理论(11683)
- 融(11658)
- 金融(11654)
- 机构
- 大学(279555)
- 学院(279137)
- 济(112065)
- 经济(109759)
- 管理(109246)
- 理学(95785)
- 理学院(94671)
- 管理学(92779)
- 管理学院(92275)
- 研究(90083)
- 中国(66268)
- 科学(58250)
- 京(57479)
- 农(50127)
- 财(49924)
- 业大(45628)
- 所(44911)
- 中心(43394)
- 研究所(41447)
- 财经(41150)
- 江(40055)
- 农业(39865)
- 经(37508)
- 范(36005)
- 师范(35591)
- 经济学(34979)
- 北京(34930)
- 院(32911)
- 经济学院(31924)
- 州(31790)
- 基金
- 项目(198600)
- 科学(157035)
- 基金(146836)
- 研究(138499)
- 家(129658)
- 国家(128660)
- 科学基金(110989)
- 社会(88632)
- 社会科(84191)
- 社会科学(84166)
- 基金项目(78878)
- 省(77679)
- 自然(74938)
- 自然科(73252)
- 自然科学(73230)
- 自然科学基金(71934)
- 划(65772)
- 教育(64342)
- 资助(59630)
- 编号(54156)
- 重点(44979)
- 部(43879)
- 成果(42151)
- 发(41842)
- 创(41335)
- 科研(39392)
- 创新(38794)
- 计划(37633)
- 教育部(37408)
- 国家社会(37233)
- 期刊
- 济(111302)
- 经济(111302)
- 研究(72009)
- 学报(48043)
- 中国(46947)
- 农(43480)
- 科学(43368)
- 财(39851)
- 管理(36836)
- 大学(36074)
- 学学(34419)
- 农业(29469)
- 技术(24483)
- 教育(23658)
- 融(21573)
- 金融(21573)
- 财经(19833)
- 业经(18587)
- 经济研究(18098)
- 经(17000)
- 业(16149)
- 问题(15442)
- 版(14725)
- 统计(14360)
- 技术经济(13645)
- 资源(13473)
- 策(13175)
- 科技(12984)
- 商业(12425)
- 理论(12385)
共检索到3829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基伟 方世明 刘春燕
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和结构会影响到城市居民的健康和城市生态格局,对城市规划建设至关重要。因此,评价城市公园绿地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以武汉市七个中心城区为例,采用含有距离衰减系数的重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G2SFCA),探讨居住区尺度下不同等级公园绿地的空间公平性。结果表明:(1)距离因素会改变公园绿地的空间公平性,并且不同等级公园绿地的空间公平性变化存在差异;(2)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空间公平性评价结果并不理想,"严重不公平"级别所占面积比重始终比较大;(3)区域性公园绿地的空间公平性要优于全市性公园绿地的空间公平性;(4)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呈现不均衡特征,空间公平性的区域差异较大。街道人口数量、公园绿地数量、公园绿地的服务能力是造成其空间公平性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结合人口需求科学地规划公园绿地的数量和等级,以实现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基伟 方世明 刘春燕
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和结构会影响到城市居民的健康和城市生态格局,对城市规划建设至关重要。因此,评价城市公园绿地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以武汉市七个中心城区为例,采用含有距离衰减系数的重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G2SFCA),探讨居住区尺度下不同等级公园绿地的空间公平性。结果表明:(1)距离因素会改变公园绿地的空间公平性,并且不同等级公园绿地的空间公平性变化存在差异;(2)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空间公平性评价结果并不理想,"严重不公平"级别所占面积比重始终比较大;(3)区域性公园绿地的空间公平性要优于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子琳 李志刚 程晗蓓
城市公园绿地(UPGS)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UPGS可达性可促进城市宜居、提高居民福祉。进入新时代,在建设“生态文明”和“人民城市”的背景下,关注中国大城市UPGS可达性的公平性问题意义重大。论文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从供给、需求2个方面综合测度可达性,从局部、整体角度评估了UPGS可达性的空间特征,并进一步探究了可达性与居民社会经济条件之间的关系,以此探讨社会公平性。研究发现:(1)区域型、全市型和综合型UPGS可达性空间分布优于社区型UPGS可达性空间分布;(2) UPGS的总体可达性在中心城区呈现“核心—边缘”逐渐递减的空间形态,UPGS数量多、密度大的区域的社区具有更高的可达性水平;(3) UPGS可达性与居民社会经济条件之间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房价较高的社区,居民的UPGS可达性也较高,UPGS可达性反映的社会不平等现象明显。建议未来应重视更加精细化的UPGS布局优化和调控,不同区域和社会群体需求采取选择性策略,落实精准施策。论文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应用大数据和新技术优化指标数据源,采用UPGS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游憩设施和安全条件等指标精细化测度公园品质,并考虑了多种交通模式、实时路况以及不同年龄群体的选择偏好等因素,综合测度可达性,创新了研究方法;从城市经济结构视角出发,从房价入手探讨UPGS的公平性问题,拓展了已有分析框架,为中国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布局和空间资源配置提供了支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岳邦佳 林爱文 孙铖
城市公园绿地为购物娱乐设施消费能力较低的低收入者提供休息、交往、游乐的免费活动场所,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以武汉市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两步移动搜索法(2SFCA)计算研究区内低收入者基于步行、自行车、公交三种交通方式下的公园绿地可达性。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洛伦兹曲线和区位熵的方法,分析公园绿地分布和低收入人口的相关性和空间匹配程度及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三种交通方式下研究区内街道的公园可达性差异较大,呈现出低收入群体内部两极分化的特征;(2)公园绿地可达性与低收入人口分布呈现较弱的负相关关系,在公园绿地规划布局选址时没有把低收入人口的出行便捷程度考虑在内;(3)基于公交交通方式下研究区内公园绿地分布和低收入人口分布呈现出空间匹配的格局,而中心城区低收入人口集聚的街道基于步行方式公园可达性较差,需要在这些区域增加规划公园绿地及其之间的绿色廊道来实现区域公平。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谭传东 洪歌 吴雪飞
能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城市绿色空间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增进居民健康及福祉具有重要作用。在高密度城市建成环境中合理配置绿色空间,同时满足生态效益、社会公平及用地限制等多种目标,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选择空气净化、热岛效应缓解和雨洪调节3项生态系统服务作为生态效益优化目标,使用绿色空间配置基尼系数表征公平性,基于多目标线性规划方法构建以生态系统服务最大化和公平性最大化为目标的城市绿色空间配置优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多目标线性规划的城市绿色空间配置优化模型能够综合考虑多种社会和环境制约因素,同时集成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以及权衡生态效益与公平性之间的矛盾。该模型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与扩展性,可为武汉以及其他城市区域的绿色空间配置优化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津 游巍斌 何东进 胡喜生
【目的】探讨公园绿地的供需关系以及布局合理性,为福州市公园绿地的布局优化以及建设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以福州市中心城区为例,采用两步移动搜索法,通过可达性量化公园绿地的供给,结合各群体需求,分析不同群体视角下公园绿地供给和需求空间关系与布局公平性特征。【结果】(1)福州中心城区约51.0%的乡镇街道可达性好,可达性的整体布局从二环内向四周呈现低可达性—高可达性—低可达性的空间格局。(2)供给不足表现为较不公平的街道数量最多,占比为46.4%,供给匮乏呈现很不公平的乡镇街道占比为1.5%,47.9%乡镇街道的公园绿地供给达不到各群体的需求量。(3)女性的公平绩效指数略低于研究区内常住人口的平均水平;少年儿童和老年人的总体公平绩效指数则高于平均水平,但各行政单元内公平指数浮动较大。【结论】供给不足表现为较不公平的街道数量最多,说明整体上公园绿地对各类群体的供给并不充足,大部分街道的公园绿地达不到群体的需求量,并没有达到真正的全区域公平性。在未来的规划中,供给不足与供给匮乏的区域应作为需要重点关注和改善优化的对象,以实现公园使用的全区域公平。图6表1参40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媛媛 汪孟 胡淼 姜文丽 王宏涛 陈京
公共绿地空间的配置影响城市人居生活质量。该文以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与语义分析方法,探究以公园绿地为代表的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可达性与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优化路径。研究表明:1)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空间呈现沿长江对称集聚分布,且呈现汉阳、武昌双核布局模式,各级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均垂直于长江走向。2)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布局形式以自然为基底,凸显了山水公园的特征。3)社区尺度下,基于步行出行方式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呈现沿江向内陆圈层式递减规律,并以地铁出行方式有效补充公园绿地整体可达性。应通过下移公园绿地布局尺度,发挥公园多元功能性助力韧性社区建设;从主题、空间、媒介等方面打造体现地方文化的公共绿地,推动公园绿地的文化转向;适时对接居民需求,将公园绿地空间打造成“可情感表达”“可感知体验”“可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旨在丰富社区公共空间的研究类型和拓展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视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永生 黄庆丰 章裕超 李莹莹
为对合肥市中心城区(二环内)绿地进行可达性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运用景观可达性的概念与原理,建立城市绿地可达性模型,采用费用加权距离方法,结果表明:1)绿地破碎化较为严重,但绿地可达性总体较好;2)绿地可达性的空间格局仍存在不均衡;3)一环内外绿地可达性存在明显差异;4)城市绿地可达性分析是衡量城市绿地服务功能社会公平性的有力手段,充分体现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城市绿地可达性分析结果能有效地评价城市绿地格局和服务功能,可为合理调整与设计城市绿地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陆砚池 方世明
公园绿地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布局与城市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根据布局现状,以2020年为优化时间结点,兼顾布局效率和布局均衡,首先以居民出行成本最小化为效率性目标,构建选址模型以对新增公园绿地进行选址;再以可达性差异最小化为均衡性目标,构建面积优化模型以确定公园绿地的合适规模。两种模型共同实现了公园绿地的布局优化。研究表明:(1)现状条件下,公园绿地布局不能满足居民的基本游憩需求,空间效率性和均衡性较低;(2)要实现本文的优化目标,需新增全市性公园绿地28座,共计1 100 hm2;需新增区域性公园绿地34座,共计868. 01 hm2;(3)区位选址模型显著降低了居民到达公园绿地的出行成本,人均出行成本由1 311. 24 m降低到了915. 93 m;(4)区位选址和规模优化模型能够显著提高公园绿地布局的均衡性,使得公园绿地布局与居民人口比配达到均衡,居民至整体公园绿地可达性差异系数由0. 71降低到了0. 54。
关键词:
公园绿地 均衡 效率 可达性 布局优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丽琴 渠丽萍 吕春艳 韦宇婵 李玲
研究以武汉市中心城区26个湖泊为对象,基于Landsat表面反演数据,采用湖泊景观面积萎缩度、斑块周长面积比、形状分维数等指标,比较1990—2016年湖泊景观面积萎缩及斑块破碎化程度等。进而从房地产开发、滩涂湿地、植被覆盖等角度解析不同阶段湖泊萎缩的原因。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面积持续萎缩,斑块数不断增加,湖岸线周长不断缩小。湖泊萎缩的焦点从汉口发展为汉阳进而发展为武昌,并从城市中心区向城市边缘区移转。在1990与2000年,房地产开发是湖泊萎缩的关键原因;2010年以来,湖泊景观生态修复重建转而成为重点。结论认为,湖泊保护与城市发展可以协调兼顾,可通过保护湖泊面积、改良水体质量与重建混合湿地三重并重得以实现。
关键词:
湖泊景观 湖泊萎缩 城市发展 武汉市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黎兰 黄幸
本文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使用大数据定量分析方法探讨社会阶层与城市公园服务水平之间的联系及城市公园空间配置的公平性格局。结果表明:第一,研究区内社会阶层呈现“中心—高阶层,外围—低阶层”的分布特征;城市公园在数量、面积、质量及可达性几个维度上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第二,研究区内公园服务水平存在不公正现象,社会阶层高的群体更容易获取到城市公园资源。研究结论及分析将为优化公园绿地空间结构、保障公园绿地空间公平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空间正义 社会阶层 城市公园 空间公平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永生 李莹莹 张前进
以定量评价为出发点以及以RS和G1S为技术支持,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菲法(Delphi)的评价方法,确定生态、游憩和防灾避险等3个主要评价功能因子以及12个评价指标因子,构建整体性、分层次的综合评价体系,并提出相关指标值的获取及评价的方法,同时对合肥市公园绿地功能进行实证评价。结果表明:合肥市公园绿地功能综合评价值为0.743 0,处于Ⅱ级中游水平,表明合肥市公园绿地规模适当、指标较先进、结构较合理,综合功能效应良好,但也存在功能发挥不平衡现象,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公园绿地 功能评价 AHP GIS 合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柏蒗 胡志明 吴健平 钱杰 胡春凌 谈文琦 过仲阳
城市公园绿地的社会服务功能是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组成;评价其社会服务功能需同时考虑服务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为科学合理的定量分析城市公园绿地的部分社会服务功能,建立了一套评价体系,包括公园绿地服务范围覆盖率、公园绿地服务重叠度和单位面积公园绿地服务人口数等3项指标。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介绍了3项指标的定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了计算流程,并对上海市中心城区主要公园绿地对于居住区的社会服务功能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2009年上海市中心城区的主要公园绿地对于居住区的服务范围覆盖率已超过80%,服务重叠度平均值为2.21,单位面积公园绿地服务人口数的平均值为1.17人/m2。3项指标...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祚 卢新海 罗翔 周敏 金贵
为了探索城市住宅用途基准地价的空间形态复杂性与多维度空间可视化表达,采集武汉市中心城区的住宅用途基准地价数据,利用数字高程模型与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探索性空间分析,实现以基准地价为代理变量来更好地理解城市空间特征与空间结构。结果表明:反距离加权法更适合基准地价"层级梯田状"空间形态的表达;地理中心与"到中心的距离"作为刻画空间的经典变量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侧视角的空间形态与"价格天际线"、从内到外沿环线土地价格分布变化、各典型方向价格拟合曲线反映的梯度都呈现出明显的"中心-边缘"各圈层逐渐下降的趋势,以及城市各扇区间的空间异质性;坡度与坡向特征也进一步印证了土地基准地价高层模型"梯田型"与"环状放射型"的空间形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