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71)
2023(10938)
2022(9229)
2021(8592)
2020(7197)
2019(16626)
2018(16250)
2017(31970)
2016(16936)
2015(18817)
2014(18451)
2013(17788)
2012(15794)
2011(14113)
2010(13707)
2009(12179)
2008(11377)
2007(9400)
2006(7720)
2005(6355)
作者
(44255)
(37100)
(36935)
(35085)
(23511)
(17652)
(16762)
(14554)
(14095)
(12850)
(12666)
(12432)
(11606)
(11474)
(11473)
(11176)
(11150)
(10754)
(10658)
(10591)
(8895)
(8885)
(8813)
(8506)
(8415)
(8259)
(7997)
(7736)
(7294)
(7256)
学科
(73862)
经济(73803)
管理(47831)
(44169)
方法(39332)
(37075)
企业(37075)
数学(36186)
数学方法(35571)
(16372)
中国(16250)
(16122)
地方(15705)
业经(14255)
(12658)
贸易(12651)
(12313)
理论(11774)
(11025)
农业(11020)
技术(10675)
环境(10661)
(10489)
财务(10437)
财务管理(10418)
(9863)
企业财务(9857)
(9833)
(9410)
金融(9408)
机构
学院(228446)
大学(226440)
(96815)
经济(95097)
管理(94557)
理学(83732)
理学院(82928)
管理学(81203)
管理学院(80793)
研究(68177)
中国(52688)
(44558)
(41773)
科学(40856)
财经(35050)
中心(33569)
业大(32308)
(32256)
(31577)
经济学(31242)
(30953)
(30898)
研究所(29138)
经济学院(28571)
(27906)
师范(27628)
财经大学(26732)
北京(26631)
经济管理(25390)
(25312)
基金
项目(168391)
科学(135900)
基金(125832)
研究(121583)
(109232)
国家(108426)
科学基金(95996)
社会(80013)
社会科(76268)
社会科学(76250)
基金项目(66577)
(65733)
自然(62984)
自然科(61673)
自然科学(61662)
自然科学基金(60534)
教育(57831)
(55271)
资助(51803)
编号(48254)
重点(37941)
(37763)
(36290)
成果(35955)
(35938)
国家社会(34131)
创新(33904)
教育部(33286)
科研(32755)
人文(32556)
期刊
(90559)
经济(90559)
研究(59592)
中国(36193)
管理(33859)
(31605)
学报(31045)
科学(30490)
(26008)
大学(24861)
学学(23758)
技术(23035)
教育(21621)
(21223)
金融(21223)
农业(18147)
财经(16754)
经济研究(15891)
业经(14973)
(14417)
统计(13491)
(12544)
问题(11933)
技术经济(11596)
决策(11154)
商业(10733)
资源(10534)
理论(10290)
科技(10205)
(9967)
共检索到3061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方霞  陈志昂  
当前的国际货币动荡正在使东亚各国脱离美元本位,寻求新的汇率制度安排。本文运用G-PPP模型,分金融危机前后两个时间段,论证东亚区域寻求稳定的"货币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通过比较东亚货币与人民币、美元和日元的购买力平价趋同程度的差异,揭示人民币是否在事实上具有隐形"货币锚"功能。实证结果表明:危机前东亚各经济体货币呈现低频锚定美元,而危机后呈现锚定人民币的现象。这一实证结果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和东亚货币合作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预测  [作者] 陈志昂  卢一思  
本文基于费雪方程式,建立冲销能力与经济规模的理论模型,并利用1993~2010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越大,冲销能力越强。在东亚区域中,中国具有明显的大国效应,冲销能力强于东亚小国,这种冲销能力的不同能够保证人民币升值带动东亚货币集体升值。结合人民币货币锚理论,人民币可以成为区域货币的"隐性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莹莹  
文章运用修正的两步Frankel-Wei模型测度了人民币在全球109个经济体的货币锚效应,然后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着重分析上述经济体选择锚定人民币和锚定人民币权重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地区的异质性。研究发现,人民币已成为49个经济体的货币锚,并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近年来,人民币的货币锚效应在波动中逐渐增强。上述经济体选择锚定人民币和锚定人民币权重的影响因素具有较大差异,其中,贸易渠道是人民币成为货币锚的主渠道,其他经济体对中国贸易依存度越高,越有利于其选择锚定人民币。在锚定人民币权重方面,贸易渠道的影响有所下降,金融渠道和全球外生冲击开始发挥重要影响。其中,货币政策同步性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对锚定人民币权重有利,而国际原油价格和全球风险指数均对其不利。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和大洋洲地区在上述方面的影响因素具有较强的异质性,中国政府应充分考虑这些差异以推动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发挥货币锚效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冯永琦  代佳航  瞿亢  
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的时变参数回归,测度2005年7月21日—2018年9月30日不同阶段人民币在东亚区域的货币"锚"效应,并利用变截距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内货币"锚"效应的多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美元在东亚区域内货币"锚"效应略有下降,但仍然难以取代;欧元和英镑在东亚区域内货币"锚"效应下降很大;而日元近几年在东亚区域内货币"锚"效应显著提升;人民币在东亚区域的货币"锚"效应自2010年以来显著提升,大部分时期已经接近美元的水平,但很容易受国际经济形势和突发事件的影响。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大陆的经济增长率差异、通货膨胀率差异、利率差异,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大陆产品市场依赖程度和人民币国际化程度都对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发挥"锚"效应有显著影响。其中,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大陆经济周期同步性、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大陆产品市场依赖程度和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是推动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内货币"锚"效应提升的最主要因素。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何剑  柳开  
人民币在中亚区域具有良好的区域化基础,人民币成为中亚区域的货币锚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时变参数回归,对2005年9月至2017年5月中亚区域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拆分成2005年9月至2008年8月和2010年8月至2017年5月两个时间段再次借用于状态空间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元仍然是中亚地区普遍钉住的货币锚,卢布在中亚部分地区有影响力但影响力有所下降。人民币已经成为中亚区域最发达的国家——哈萨克斯坦的货币锚,但还没有成为中亚国家普遍的货币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英  
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国际金融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弹性价格货币模型的基础上,选取2005年1月—2011年12月的中美两国月度数据,应用计量方法对人民币汇率及模型中的三个相对变量(中美两国相对货币供给量、相对国民收入、相对利率)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考虑剔除物价因素后的实际有效汇率下,三个相对变量不能很好地拟合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而在名义人民币汇率下,中美两国相对货币供给量和相对利率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是反向的,而相对国民收入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是正向的,这与弹性价格货币模型的理论结论不完全一致。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三个长期影响因素进行了协整分析,得出人民币汇率与三个影响因素之间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阙澄宇  马斌  
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选取2005年8月至2012年6月的月度数据,检验了人民币在116个经济体汇率安排中的作用,并以所估计的人民币货币锚效应的时变系数,分析了影响人民币锚货币职能发挥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目前人民币已成为21个经济体的主要参考货币;在所测度的116个经济体中,人民币的影响力已超过英镑,并与日元等同。在人民币锚货币职能的影响因素方面,贸易一体化效应是主导力量,相对贸易竞争力和国内金融部门发展差异性对人民币影响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贸易条件冲击差异性越大,越不利于人民币影响力的提升。基于这一结论,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发挥人民币锚货币职能的策略与措施。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徐伟呈  王畅  郭越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基于货币锚模型测度出人民币货币锚地位,将其纳入货币国际化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法测算出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然后基于国别和双边经济合作的视角,实证探讨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的结构性变动。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人民币区域化的实现,进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此为契机,促进双边经济合作,特别是政策性金融业务开展及核心货币区构建,能在一定程度上驱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模式的重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方霞   杨振宇   周龙平   赵平  
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福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和重要实践。本文基于Frankel-Wei模型测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币区域货币锚效应,使用2009—2020年数据实证检验人民币区域货币锚效应对沿线国家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锚定人民币能有效提高各国社会福利,且其边际效应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这在社会福利成长阶段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人民币区域货币锚效应通过提高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福利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人民币区域货币锚效应对低收入、“陆上”丝绸之路、低贸易竞争力、政治互信和文化交流水平高的国家社会福利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且在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调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后,人民币区域货币锚效应对沿线国家社会福利的提升作用得到加强。进一步分析发现,锚定美、英、日、欧四种货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福利无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从汇率制度选择的视角为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福利水平,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吴秋实  朱小梅  张坦  
虽然美元在区域内仍然扮演重要角色,但人民币在东亚9个经济体货币篮子中的权重排序基本上呈现地位稳步上升的趋势,而日元的权重则呈现下降趋势。这意味着,虽然东亚经济体目前都还没有正式宣布把人民币作为钉住货币,但在实际上人民币已经成为东亚区域内一个至关重要的隐性货币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茜  
文章实证对比分析了金融危机前后东亚各国篮子货币中各基准货币的权重。研究发现,危机发生之后,美元在东亚地区的货币锚地位有所退后,欧元在东亚货币的权重不尽相同,而人民币在东亚地区确实出现了成为货币锚的倾向,甚至一些货币的钉住货币篮子中人民币已超过了美元权重,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人民币已经成为东亚区域"隐性"锚货币的事实。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发挥人民币锚货币职能的措施与策略。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谭余夏  潘明清  张典  
本文认为国际货币博弈是影响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并以双边随机边界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国际货币博弈视角的人民币汇率变动模型,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双方博弈能力进行测度。结果表明:除了利率、通货膨胀率、货币供应量、国际贸易等因素外,国际货币博弈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有较大的影响;与日本、韩国、瑞典等国家的汇率博弈中,我国具有一定的博弈优势;与美国、欧元区、加拿大等国家的汇率博弈中,我国明显处于博弈劣势。本文认为我国博弈能力较弱的原因是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提高我国国际货币博弈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短期内实现人民币区域化,降低我国货币博弈能力低的不利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许少强  李亚敏  
本文首先运用ARMA模型对欧元、日元汇率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解释,然后,根据人民币汇率改革确定的参考"一篮子货币"原则,结合美元汇率加权计算,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长期走势进行预测,提出了加强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风险意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晓京  
为了测算人民币均衡汇率,本文在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均衡汇率理论模型,该模型回归货币购买力的本质,克服了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家之间选取可比较一篮子商品的困难。经对人民币均衡汇率及失调状况的实证检验发现:2005-2010年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除2007年、2008年基本处于均衡状态外,其他年份均被高估;2012-2014年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直被低估,只是各年的低估幅度不同;2015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被高估。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的均值相对于实际汇率的均值在总体上被高估28.03%,名义汇率在中长期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沙文兵  
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就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就业量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长期而言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1%就业量将下降0.1821%。因此,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率对就业量仅存在微弱的负面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