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97)
- 2023(8065)
- 2022(6819)
- 2021(6495)
- 2020(5579)
- 2019(12781)
- 2018(12465)
- 2017(24079)
- 2016(12714)
- 2015(14197)
- 2014(13776)
- 2013(13192)
- 2012(11873)
- 2011(10446)
- 2010(9885)
- 2009(8603)
- 2008(7881)
- 2007(6340)
- 2006(5024)
- 2005(4030)
- 学科
- 济(48979)
- 经济(48899)
- 管理(36047)
- 业(33768)
- 企(27882)
- 企业(27882)
- 方法(26757)
- 数学(24515)
- 数学方法(24173)
- 财(13413)
- 农(12967)
- 中国(11322)
- 学(10203)
- 业经(9820)
- 制(9355)
- 农业(8518)
- 务(8460)
- 财务(8424)
- 地方(8414)
- 财务管理(8405)
- 贸(8338)
- 贸易(8336)
- 易(8152)
- 企业财务(8019)
- 环境(8013)
- 技术(7719)
- 和(7268)
- 体(6700)
- 划(6655)
- 融(6501)
- 机构
- 大学(169218)
- 学院(168554)
- 济(69381)
- 管理(68896)
- 经济(68254)
- 理学(61215)
- 理学院(60538)
- 管理学(59462)
- 管理学院(59134)
- 研究(52742)
- 中国(39069)
- 京(33732)
- 科学(33544)
- 财(31147)
- 农(27758)
- 业大(27111)
- 财经(25835)
- 中心(25748)
- 所(24846)
- 经(23806)
- 研究所(23159)
- 江(22369)
- 经济学(22110)
- 农业(21838)
- 范(20871)
- 师范(20630)
- 经济学院(20145)
- 北京(20060)
- 院(20014)
- 财经大学(19686)
- 基金
- 项目(129380)
- 科学(103404)
- 基金(97301)
- 研究(91060)
- 家(86025)
- 国家(85407)
- 科学基金(74374)
- 社会(59484)
- 社会科(56457)
- 社会科学(56446)
- 基金项目(52592)
- 自然(50018)
- 省(48933)
- 自然科(48878)
- 自然科学(48863)
- 自然科学基金(47976)
- 划(42365)
- 教育(41850)
- 资助(38436)
- 编号(35107)
- 重点(29646)
- 部(29055)
- 创(27503)
- 发(27090)
- 科研(25870)
- 成果(25862)
- 创新(25853)
- 国家社会(25533)
- 教育部(25080)
- 制(24577)
共检索到2222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邵霜霜 师庆东
【目的】对新疆植被覆盖变化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植被覆盖的时间变化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等,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新疆1998—2012年NDVI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法获取植被覆盖指数(FVC)数据,在此基础上运用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研究新疆植被覆盖的变化趋势特征和空间分布的聚集性特点。【结果】1)15年间新疆植被覆盖度略有下降趋势,山地和平原均呈下降趋势,山地较平原变化大。2)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可反映新疆FVC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特点,全疆植被改善区域占25%,退化区域占28%,47%的区域变化不大,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邱海军 曹明明
本文基于1998年-2007年中国地区长时间序列SPOT_Vegetation植被指数数据集,应用RS与GIS技术,采用最大值合成、一元线性回归变化斜率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对中国各大自然区划(3个大类、7个中类)的植被覆盖状况做了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基于SPOT_Vegetation植被指数数据可以很好的在宏观上监测中国的植被覆盖时空变化,1998年-2007年,中国整体上植被活动在增强,并向好的方向改善,特别是东部季风区域中华中、华南湿润亚热带地区,东北湿润、半湿润温带地区和华北湿润、半湿润暖温带地区植被覆盖显著上升。但局部在却在恶化,西北干旱区域特别是内蒙古中西地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丽 何晓旭 魏鸣
基于淮河流域1998~2005年每年第三季度的SPOT-VEGETATION逐旬NDVI数据,采用MVC法(最大值合成法)获得月NDVI值,用均值法求取季均NDVI值,然后用像元二分模型求得各年的植被覆盖度。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分析近8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并用Hurst指数预测未来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8年淮河流域地表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上升率为0.007/a,其中1999年值最低,2004年值最高。植被变化以稳定和轻微恢复为主,更多区域由较低等级的植被覆盖度转变为较高等级植被覆盖度。由Hurst指数预测到未来植被覆盖度变化将保持增加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修信 朱启疆 梁宗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桂林漓江由于上游森林遭受破坏出现水生态环境快速恶化的趋势。地表热场的时空变化直接影响森林蒸散及水文效应。因此,对漓江上游1989~2006年5景TM/ETM+卫星图像,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反演植被覆盖度,利用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提出归一化温度使不同时相地表热场具有可比性,分析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对地表热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空间上,地表温度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植被覆盖度很高或很低时,这种影响相对变弱;在时间上,漓江上游1989~2000年植被中、高度覆盖面积从96.1%逐年下降到65.9%,导致归一化地表温度数值较高的像元比例相应增加;2000~2006年植被中、...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严俊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丁建丽 张飞 买买提·沙吾提
基于TM/ETM遥感数据和FCD模型植被覆盖度反演方法反演中亚地区马雷绿洲1988、2001和2010年植被覆盖度,分析了马雷绿洲1988—2010年植被覆盖度的空间格局和时空变化规律,并结合该区域同时期年均温度和年降水量数据,分别从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分析了植被覆盖度和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马雷绿洲面积呈扩大趋势,植被覆盖度由绿洲内部向外围递减,变化速率为0.12/10km,越趋近于绿洲边缘这种变化就越大;2)1988—2010年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1988—2001年增加尤为明显,平均为0.20/10年,2001—2010年趋于平缓,绿洲内部植被覆盖面积变化强烈、复杂及没有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勇 奚砚涛 刘欣婷
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的2000-2013年MODIS NDVI数据集,研究区行政区划矢量数据集、土地利用数据集,运用最大值合成法、趋势线分析法、像元二分模型和R/S分析,研究江苏省植被覆盖状况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从像元和区域尺度上分析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持续性特征空间变化格局。结果表明:1植被NDVI、植被覆盖变化趋势与持续性变化在空间上表现出较好的耦合性;2江苏省植被覆盖度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度苏中>苏北>苏南;3苏南、苏中植被覆盖度呈波动下降趋势;苏北植被覆盖度呈波动上升趋势;4江苏省植被覆盖未来呈现出持续退化稍大于改善的态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玉福 邓良基 刘宇 蒋双龙 李翔 陈波 王钰婷
【目的】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对大渡河上游丹巴段1989—2012年的植被覆盖状况及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989,2000和2012年3期TM遥感影像和ASTER GDEM数字高程模型为数据源,首先运用RS软件计算提取研究区3个时期基于TM影像的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植被覆盖度图和基于ASTER GDEM数字高程模型的海拔、坡度、坡向地形因子图;然后在Arc GIS软件平台下,对植被覆盖度图及3种地形因子图进行等级划分;最后将对应年份的植被覆盖度等级图分别与海拔等级图、坡度等级图、坡向等级图进行叠加,统计分析获得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状况及时空...
关键词:
RS GIS 植被覆盖 时空变化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赵赛
植被覆盖度是衡量某一地区植被覆盖状况的指标,某一地区的植被覆盖状况会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土壤、水分和气候等自然环境要素。随着中原经济区的快速发展,郑州市作为中原经济区的增长极,发展速度很快,城市扩张迅速。为了研究郑州市的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选取植被覆盖度这一指标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时间阶段的遥感影像估算郑州市不同时期的植被覆盖度,通过分析植被覆盖度变化来研究郑州市的快速增长对植被覆盖度造成的影响。结论如下:(1)2000年郑州市的植被覆盖度主要以低植被覆盖为主,2014年以中低植被覆盖度为主,高植被和较高植被覆盖度略有提高;(2)从植被覆盖度变化来看,2000—2014年整个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主要以轻微增加为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智 师庆三 王涛 师庆东 常顺利 张履冰
植被覆盖变化在新疆山地-绿洲-荒漠系统(MODS)共存、平衡演变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1982—2006年G IMMS/NDVI数据,提取新疆地区年最大植被覆盖指数(fvc),针对新疆MODS的基本格局,通过先地理分区再因海拔而异讨论,划分出山地、绿洲、荒漠子系统,对比分析不同分区不同子系统下fvc变化趋势、变率、变幅、变异性等时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新疆植被覆盖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可分为1982—1995年的剧烈波动期和1996—2006年的相对平稳期,不同分区和子系统差异显著;在变幅和变异性上,东、南疆地区>北疆、伊犁地区,荒漠>山地>绿洲,植被覆盖度低的地区>植被覆盖度高的地区;显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林富 谢世友 杨华 马明国
基于2000—2015年的MODIS EVI数据,采用趋势分析结合地形差异修正,分析了重庆市植被覆盖变化在高程、坡度和坡向上的空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1)近16 a来,重庆植被以低覆盖度和中覆盖度为主,低覆盖度呈下降趋势,劣覆盖度、中覆盖度和高覆盖度呈上升趋势;2)研究区植被显著减少趋势占3.84%,基本不变占81.12%,显著增加占15.04%,植被变化总体上呈恢复趋势;3)在地势低(1 200 m)、坡度大(>15°)的区域,植被覆盖度高,变化趋势较弱,但是在高程大于1 500 m、坡度大于25°的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晓临 赵娟 白红英 王涛
【目的】分析2000-2009年陕西省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规律,为区域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和生态建设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对2000-2009年MODIS NDVI数据进行时序重建的基础上,采用最大值合成法、差值法获取NDVI时空变化信息,并结合DEM分级数据提取不同高程地区的NDVI变化信息,分析陕西省植被覆盖情况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1)陕西省植被覆盖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特征,表现为NDVI值陕南秦巴山区>关中平原区>陕北黄土高原区。2000-2009年陕西省植被覆盖呈现改善趋势,植被覆盖变化速率表现为陕北黄土高原区高于关中平原区,关中平原区高于陕南秦巴山区。2)陕北黄土高...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杰 李卫朋
时空数据融合模型被广泛地应用于获取高时间、高空间分辨率的植被指数与植被覆盖度,但是其反演的精度常常受输入的低空间分辨率影像(如MODIS影像)的影响。本研究基于灵活的时空数据融合方法(FSDAF),深入分析了赛里木湖流域与石河子地区两种不同情景的MODIS影像组合对FSDAF模型植被覆盖度提取精度的影响,并研究了6种植被指数与植被覆盖度的线性与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FSDAF模拟影像的植被覆盖度精度取决于2个时期MODIS影像的变化率,影像变化小时取得的精度明显好于影像差异大的情况。而采用植被指数对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丁美青 陈松岭 郭云开
研究目的: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地复垦后的土地质量评价指标——植被覆盖度进行评价。研究方法:利用ERDAS软件通过建模实现植被覆盖度提取,对结果影像进行分级统计。研究结果:土地复垦后的试验区植被覆盖度比复垦前高。研究结论: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地复垦后的植被覆盖度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关键词:
土地复垦 植被覆盖度评价 遥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邓晨晖 白红英 高山 刘荣娟 马新萍 黄晓月 孟清
论文基于MODIS-NDVI数据、DEM及气象数据,辅以趋势分析、多元回归残差法、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反演了秦岭地区2000—2015年植被覆盖度及分析了其"格局—过程—趋势"的变化特征,探究了其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秦岭地区近16 a来植被覆盖度呈显著上升趋势,增速为2.77%/10 a,呈"中间高、周边低,西部高、东部低,南坡高、北坡低"的空间格局,植被覆盖度随海拔的升高在2 200 m左右达到最大,7003 200 m达0.7以上,1 3002 700 m达0.9以上,3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邓晨晖 白红英 高山 刘荣娟 马新萍 黄晓月 孟清
论文基于MODIS-NDVI数据、DEM及气象数据,辅以趋势分析、多元回归残差法、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反演了秦岭地区2000—2015年植被覆盖度及分析了其"格局—过程—趋势"的变化特征,探究了其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秦岭地区近16 a来植被覆盖度呈显著上升趋势,增速为2.77%/10 a,呈"中间高、周边低,西部高、东部低,南坡高、北坡低"的空间格局,植被覆盖度随海拔的升高在2 200 m左右达到最大,7003 200 m达0.7以上,1 3002 700 m达0.9以上,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