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43)
2023(10195)
2022(8685)
2021(8393)
2020(7251)
2019(16810)
2018(16654)
2017(32009)
2016(17155)
2015(19556)
2014(19344)
2013(18618)
2012(16765)
2011(14839)
2010(14743)
2009(13194)
2008(12516)
2007(10511)
2006(8829)
2005(7411)
作者
(47209)
(39679)
(39409)
(37405)
(25012)
(18903)
(17812)
(15611)
(15001)
(13948)
(13520)
(13504)
(12439)
(12413)
(12319)
(12094)
(11641)
(11544)
(11399)
(11396)
(9727)
(9619)
(9614)
(9018)
(8963)
(8822)
(8592)
(8521)
(8077)
(7765)
学科
(65409)
经济(65314)
管理(48749)
(45698)
(38663)
企业(38663)
方法(35726)
数学(32390)
数学方法(31748)
(17160)
(16704)
中国(15918)
(14603)
(13783)
业经(13566)
(11749)
贸易(11743)
(11513)
银行(11488)
(11478)
理论(11332)
(11161)
金融(11160)
(10968)
地方(10876)
(10812)
农业(10775)
财务(10754)
财务管理(10719)
技术(10405)
机构
学院(231226)
大学(230572)
管理(93132)
(91514)
经济(89736)
理学(81524)
理学院(80675)
管理学(78839)
管理学院(78415)
研究(73192)
中国(56640)
(48180)
科学(46786)
(41945)
(37803)
业大(37387)
(35979)
中心(35653)
财经(33892)
研究所(33193)
(32846)
(31106)
北京(29826)
农业(29406)
经济学(28392)
(28302)
(28058)
师范(27734)
(25885)
经济学院(25720)
基金
项目(169482)
科学(133890)
基金(124527)
研究(119596)
(110545)
国家(109728)
科学基金(94551)
社会(75167)
社会科(71285)
社会科学(71267)
(65946)
基金项目(65937)
自然(64168)
自然科(62715)
自然科学(62702)
自然科学基金(61534)
教育(56478)
(56196)
资助(51872)
编号(47517)
重点(38732)
(37399)
成果(35980)
(35714)
(34994)
科研(33578)
创新(33410)
课题(32546)
教育部(32116)
计划(31863)
期刊
(90307)
经济(90307)
研究(59684)
中国(41587)
学报(38089)
科学(36148)
管理(33767)
(33008)
(32146)
大学(29985)
学学(28698)
教育(22799)
技术(22659)
农业(21816)
(20111)
金融(20111)
财经(16475)
业经(15832)
经济研究(14698)
(14074)
(12367)
统计(12284)
林业(12200)
问题(12086)
科技(11553)
(11310)
资源(11263)
技术经济(11127)
(11063)
理论(10712)
共检索到3226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邓维熙  尤号田  雷鹏  李卯森  陈建军  
【目的】红树林是一种生长在海陆过渡地带的特殊珍稀木本植物群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同时还能提供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然而,由于自然和人为干扰的双重影响,使红树林资源受到严重威胁,红树林资源保护工作迫在眉睫。红树林空间分布的准确获取及动态变化监测是红树林科学保护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目前光学卫星影像仍是大区域研究最常用的遥感数据源,但由于红树林所处海陆过渡地带多云雨,而常用中高分辨率光学卫星影像则受云雨影响较大,导致不易获取连续的高质量影像数据,致使现有变化监测频率多为年际变化,监测结果难以为红树林资源保护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支撑。【方法】时空融合模型通过将低空间分辨率影像与高空间分辨率影像融合从而预测某一时期影像,为基于离散光学影像重建连续高质量光学影像提供了可能,而FSDAF模型作为常用的时空融合模型,不仅模型所需影像数量较少,且对异质性较高区域有较强适用性。因此,本研究拟采用FSDAF模型,将Sentinel-2、Landsat-8与MODIS进行融合,从而构建以月为时间尺度的连续时间序列影像,并采用优选特征的面向对象随机森林分类方法提取月尺度时间序列红树林空间分布,进而实现红树林资源月尺度动态变化监测。【结果】基于FSDAF模型所得融合影像与原始影像高度相似,在无云区域两影像相关系数R~2为0.92,有云区域相对较低,R~2为0.73。同时,基于优选特征组合的面向对象随机森林分类方法能够实现红树林空间分布的精确提取,总体精度为96.84%,Kappa系数为0.88。基于月尺度时间序列红树林空间分布提取结果可知,2018年、2019年、2020年9—12月红树林面积分别增加了0.61、0.37和0.33 km~2,而2018—2020年8—12月各月红树林面积分别增加了0.15、0.52、0.41、0.24、0.02 km~2,由此可知2018—2020年不同月份红树林面积变化差异不同,最大差异为0.52 km~2,而最小差异仅为0.02 km~2。【结论】1)基于FSDAF模型不仅可生成所需月份的影像数据,而且生成的融合影像与原始影像相关系数较高,可用于红树林月尺度动态变化监测。2)基于优选特征组合的面向对象随机森林分类方法能够实现红树林空间分布的精确提取。3)基于FSDAF模型生成的月尺度时序影像数据可实现红树林月尺度动态变化监测,提高了监测的时间频率,有利于发现红树林的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可为红树林资源保护与恢复提供更加及时的数据支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怀清  赵峰  崔丽娟  
采用多期TM、ETM+、SPOT5影像对福建省洛阳江河口湿地的红树林分布进行了遥感动态监测,以及通过对周边环境的景观格局综合分析,得出:洛阳江河口红树林在2001—2006年期间,通过各种恢复保护措施,面积扩大了8倍,并且种植范围不断向南延伸。2003—2006年期间人工湿地的景观变化表现为:红树林平均斑块规模增加,最大斑块面积扩大,斑块密度和边界密度均减少,形状指数和分维数减少,说明红树林趋于集中分布,红树林湿地的恢复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为活动影响较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陶艳成  葛文标  刘文爱  潘良浩  邱广龙  王欣  范航清  
基于国产多源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利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结合野外勘查的方式,对广西红树林面积进行遥感监测并对其群落类型进行野外勘查。结果表明:截至2013年12月,广西红树林总面积为7 243.15 hm2,共有斑块2 793个,平均斑块面积为2.59 hm2,其中最大斑块面积为173.67 hm2。北海市红树林面积、斑块数及比例分别为3 263.66 hm2、905个、45.06%;钦州市为2 097.41 hm2、1 259个、28.96%;防城港市为1 88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陶艳成  葛文标  刘文爱  潘良浩  邱广龙  王欣  范航清  
基于国产多源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利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结合野外勘查的方式,对广西红树林面积进行遥感监测并对其群落类型进行野外勘查。结果表明:截至2013年12月,广西红树林总面积为7 243.15 hm~2,共有斑块2 793个,平均斑块面积为2.59 hm~2,其中最大斑块面积为173.67 hm~2。北海市红树林面积、斑块数及比例分别为3 263.66 hm~2、905个、45.06%;钦州市为2 097.41 hm~2、1 259个、28.96%;防城港市为1 882.08hm~2、629个、25.98%。红树林群落类型有白骨壤、白骨壤+桐花树、桐花树、桐花树+白骨壤、木榄-白骨壤等共21种,其中面积及比例从大到小前7位排列分别是白骨壤群落(3 022.96 hm~2,41.74%)、桐花树群落(2 383.81 hm~2,32.91%)、白骨壤+桐花树群落(405.42 hm~2,5.60%)、木榄-白骨壤群落(303.93 hm~2,4.20%)、红海榄-白骨壤群落(214.43 hm~2,2.96%)、无瓣海桑-桐花树群落(138.46 hm~2,1.91%)、木榄-桐花树群落(128.40 hm~2,1.77%)。通过对比发现,不同研究者、影像数据源和研究方法,会使得同一区域红树林面积监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斯垚   周维   叶生晶   李朝阳  
【目的】红树林是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群落,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珠海市是中国人工种植红树林面积最大的城市,其红树林资源作为亚热带南缘地区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探讨限制红树林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变量,模拟分析红树林适宜生境,可为今后珠海市红树林保护和修复行动与规划的空间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MaxEnt模型,根据珠海市红树林分布数据和环境变量数据,预测珠海市红树林的潜在适生区分布,分析影响红树林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结果】MaxEnt模型平均AUC值为0.825,能够较好地预测珠海市红树林适生区。结果分析得出珠海市红树林适生区面积为521.11 hm2,主要分布在鹤洲东侧、二井湾湿地公园、淇澳岛西侧、鸡啼门大桥南鸡啼门水道西侧、淇澳岛北部等地。分析得出了各环境变量对模型的贡献度和重要性,结果表明在气象、植被、土地、地形、生境5组变量中,影响珠海市红树林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变量为水体盐度、土地利用类型、底质类型、水源地距离和高程。【结论】珠海市红树林适生区分布在斗门区、金湾区、香洲区。适宜生境的限制因子为水体盐度、土地利用类型、底质类型、水源地距离和高程。适宜生境关键环境变量的最佳适生区间为:水体盐度适宜值为25%~28%,水源地距离100 m以内为宜,高程适宜值为-10~50 m,最适值为0 m,最低温度高于20℃为宜,最高温度低于25.5℃为宜,平均温度适宜值为22.5~23.5℃,降水量适宜值为1 750~1 910 mm。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荣丽  管伟  邱明红  丁冬静  廖宝文  毛静  钟才荣  李诗川  
针对团水虱爆发导致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大面积退化的现象,对退化红树林群落的退化特征与林下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2012年,2014年东寨港红树林退化程度加深,表现为:活立木株数明显减少、死亡率明显增高、群落郁闭度明显降低;(2)团水虱Sphaeroma sp.对红树林树种的蛀蚀具有选择性。长宁河沿岸不同红树树种退化程度不同,退化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26.47%)>尖瓣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 var.rhynchopet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常永智  丁四保  
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对于红树林,很多人可能会比较陌生,其实红树林不是红颜色的树林,而是一种木本胎生植物,其生长环境很特殊,主要生存在陆地与海洋交界的滩涂地带,是一种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红树林作为海岸带湿地的重要木本植物,起到了海岸森林的作用,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通过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许显倩  
广西南部近海地区去年发生了引起国务院高度关注的大片红树林枯死事件,经过广大海洋和林业科技工作者半年多的抢救,红树林一枝枝枯黄的树枝又吐出了新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春干  
为摸清广西红树林的数量分布 ,采用遥感、GIS和GPS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红树林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在此基础上以自然海湾为研究单位 ,对广西红树林的空间分布、群落类型和覆盖度、树高等级等林分结构进行了分析评价 .结果表明 ,红树林在宏观上沿整个海岸线呈展开式均匀分布 ,在 14 89 64km海岸线中 ,间断距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春干  谭必增  
论文研究了“3S”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进行红树林资源调查的技术方法。以SPOT和Landsat7ETM+为信息源,经预处理后在GIS支持下进行目视判读和编制工作手图,实地采用GPS实测和目测勾绘修正小班界线,进入林内调查林况因子。结果表明,群落类型调查精度为100%;小班面积平均误差、小班周界平均位移、小班中心位置平均相对位移分别为11.8%、18.3m、13.1%,远小于常规方法(1∶10000地形图目测勾绘)的76.6%、108.7m和274.9%;效率比GPS实测高2.04倍,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方法调查中存在的红树林空间位置和分布境界线定位准确性差、面积精度低,一般航天遥感调查分类精度低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肖胜  
以地理信息系统ARC INFO和ARCVIEW为基础 ,论述了建立基于GIS的福建省红树林资源调查管理支持系统的技术方法和实现过程。通过分析整个系统结构与功能模块 ,探讨红树林外业调查数据的归纳整理、GIS数据库的建立、数据管理、数据查询分析、制图输出等作业过程的关键技术。应用结果表明 ,该系统能够为福建省红树林资源的调查管理提供高效、科学的信息支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耀军  郭志华  郭菊兰  武高洁  吕烈标  李文泉  
红树林生长于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的潮间带,其在抗御台风、促淤造陆、保护堤岸、海水净化等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全球红树林在1980—2000年间减少了约35%,衰减速度快于热带雨林和珊瑚礁(MA,2005;Dukeetal.,2007)。我国现有红树林2.2万hm2,不足20世纪50年代的一半以及曾经分布面积的十分之一(国家林业局,2009),其中海南岛的红树林减少了约62%,当前仅在海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何涛  孙玉军  
森林碳储量主要通过地面调查数据来估算,存在着统计工作量大,建模复杂度高等难点。如何快捷、准确地估测森林碳储量一直是国内外林业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题。结合遥感图像监测尺度大和InVEST模型输入参数少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InVEST模型结合遥感图像估测森林碳储量的方法。该方法根据森林类型碳储量信息和相应的栅格数据,利用InVEST模型估测区域森林碳储量,然后通过比对多期遥感数据估测出的碳储量得出该区域碳储量变化,从而实现森林碳储量的动态监测。对浙江省庆元县2009年的碳储量进行了估算和绘图,根据行政区划图可估算出乡(镇)和村级的碳储量。实验分别对坑西村2009年和2014年的碳储量进行了估算,根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胡懿凯  朱宁华  廖宝文  游奕来  唐虹  
以珠海市淇澳岛大围湾湿地中14种同龄不同恢复类型的红树林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其碳密度和固碳速率,选择碳密度高的红树林恢复类型以实现红树林碳储量的最大化。结果表明:1)以单一树种进行红树林湿地恢复,无瓣海桑为造林恢复的最佳树种,其植被碳密度为159.99 t·hm-2,1 m深土壤碳密度为196.72 t·hm-2,总固碳速率为15.48 t·hm-2a-1;2)以无瓣海桑混交其他树种进行恢复,无瓣海桑混交木榄为最佳组合,其植被碳密度为153.72 t·hm-2,1 m深土壤碳密度为185.78 t·hm-2,总固碳速率为14.47 t·hm-2a-1;3)以无瓣海桑进行林下天然恢复,无瓣海桑+老鼠簕+卤蕨的群落类型为最优恢复类型,其植被碳密度为162.68 t·hm-2,1 m深土壤碳密度为234.12 t·hm-2,总固碳速率为17.84 t·hm-2a-1;4)综上所述,无瓣海桑进行林下自然恢复的固碳效果明显,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湿地以无瓣海桑作为红树林湿地主要恢复树种的恢复效果明显,生态效益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辛令芃  洪波  黄剑坚  刘素青  
以广东湛江港航道的红树林典型样方的群落为研究对象,开展船舶兴波对红树林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应用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和竞争指数等空间结构指标,构建了红树林航道防护功能指数,同时运用该指数分析了湛江港特呈岛不同林分的防护功能状况。结果表明:A样带的白骨壤林分航道防护功能指数为0.32,为Ⅳ级较低防护水平;B样带白骨壤+红海榄+木榄混交林航道防护功能指数为0.67,为Ⅱ级较高防护水平。因此,特呈岛白骨壤林分防护指数低,混交林林分防护指数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