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708)
2023(20577)
2022(17685)
2021(16244)
2020(14020)
2019(32345)
2018(32066)
2017(61916)
2016(33876)
2015(38218)
2014(38271)
2013(37962)
2012(34935)
2011(31510)
2010(31562)
2009(29831)
2008(29676)
2007(26658)
2006(23493)
2005(21114)
作者
(99614)
(83144)
(82764)
(78881)
(52957)
(39980)
(37690)
(32541)
(31424)
(29783)
(28230)
(28133)
(26499)
(26248)
(25826)
(25507)
(25106)
(24717)
(23940)
(23875)
(20508)
(20491)
(20284)
(19097)
(18597)
(18565)
(18555)
(18482)
(16856)
(16479)
学科
(140556)
经济(140366)
(113124)
管理(110551)
(98710)
企业(98710)
方法(65860)
数学(54631)
数学方法(53907)
(43001)
(40835)
业经(36889)
中国(34166)
(30256)
(28832)
财务(28742)
财务管理(28687)
(28382)
农业(27643)
企业财务(27212)
地方(26214)
(25929)
贸易(25917)
(25167)
理论(25124)
(24199)
技术(23794)
环境(22710)
(22110)
(21919)
机构
学院(493178)
大学(492686)
(198234)
管理(195031)
经济(193903)
理学(167972)
理学院(166145)
管理学(163170)
管理学院(162272)
研究(161335)
中国(123265)
(104927)
科学(100335)
(95180)
(83728)
(81971)
财经(75392)
研究所(74218)
(74173)
业大(74038)
中心(73849)
(68355)
北京(65988)
农业(65720)
(62533)
师范(61929)
经济学(59464)
(59248)
(58532)
财经大学(55808)
基金
项目(328395)
科学(258005)
研究(238420)
基金(238102)
(207297)
国家(205574)
科学基金(176969)
社会(149827)
社会科(142004)
社会科学(141965)
(128809)
基金项目(125904)
自然(116011)
自然科(113289)
自然科学(113259)
自然科学基金(111217)
教育(109820)
(107823)
资助(98894)
编号(97124)
成果(78674)
重点(73482)
(72502)
(69060)
(68662)
课题(66873)
创新(63796)
科研(63149)
教育部(61968)
大学(61397)
期刊
(220237)
经济(220237)
研究(142977)
中国(92530)
学报(77500)
(76794)
(76160)
管理(73754)
科学(70945)
大学(58985)
学学(55684)
农业(52080)
教育(50268)
技术(44438)
(43419)
金融(43419)
财经(37222)
业经(36946)
经济研究(33947)
(31876)
(29281)
问题(29165)
技术经济(25747)
统计(23653)
(23602)
图书(23143)
理论(22855)
(22830)
科技(22702)
现代(22477)
共检索到7267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婷  余东华  李捷  
后金融危机时代,制造业对稳定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受到各国普遍重视。面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与发展中国家全球价值链不断攀升的双重挤压,中国制造业是否仍具备竞争优势、竞争力如何变化,成为近年来新的研究热点。通过构建FRIT分析框架、借助熵值法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竞争力虽有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竞争力最强、西部次之、中部地区竞争力略弱但上升势头平稳。就对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而言,要素价格与制度贡献最大,技术创新稳中有升,环境规制则是一个短板。因此,为进一步检验环境规制与制造业竞争力是否存在非线性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婷  余东华  李捷  
后金融危机时代,制造业对稳定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受到各国普遍重视。面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与发展中国家全球价值链不断攀升的双重挤压,中国制造业是否仍具备竞争优势、竞争力如何变化,成为近年来新的研究热点。通过构建FRIT分析框架、借助熵值法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竞争力虽有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竞争力最强、西部次之、中部地区竞争力略弱但上升势头平稳。就对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而言,要素价格与制度贡献最大,技术创新稳中有升,环境规制则是一个短板。因此,为进一步检验环境规制与制造业竞争力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环境治理投入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确实存在显著"U"型关系,验证了"波特假说"的存在性。最后,从合理利用环境规制措施、鼓励技术创新及完善制度环境等方面总结了进一步增强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政策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佳  
文章选取2000—2019年处于智能制造发展“引领型”和“先进型”的12个国家,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MS)、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对比分析前12位智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国家的相关数据,对中国智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发现:中国智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弱于“引领型”第一梯队的三个国家,2000—2019年中国的三项评价指标增长趋势明显,在“先进型”第二梯队中居于前列。最后从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人才机制改革和加强区域资源整合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佳  
文章选取2000—2019年处于智能制造发展“引领型”和“先进型”的12个国家,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MS)、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对比分析前12位智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国家的相关数据,对中国智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发现:中国智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弱于“引领型”第一梯队的三个国家,2000—2019年中国的三项评价指标增长趋势明显,在“先进型”第二梯队中居于前列。最后从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人才机制改革和加强区域资源整合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余东华  孙婷  
强化环境规制、保护生态环境是大势所趋,然而环境规制趋紧是否会影响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本文通过基于双层嵌套Dixit-Stiglitz模型的理论分析与面板估计,发现环境规制趋紧对技能溢价的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且表现出明显的行业差异,在重度和中度污染行业的正向效应更大。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发现,环境规制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表现出多维性,既有直接"环境—经济"效应,也有通过技能溢价所体现出的显著中介效应,但其作用方向与理论预期不完全一致。为此,进一步设定面板门槛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介效应存在一定的非线性特征,技能溢价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在技能溢价处于较低水平时,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有显著积极影响;当技能溢价较高时,由于技能—需求错配等原因而不利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但是,技能溢价有助于更好发挥环境规制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制定分类规制政策、强化技能型人才培养、优化要素禀赋结构、推进资本与技术的融合,能够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余东华  孙婷  
强化环境规制、保护生态环境是大势所趋,然而环境规制趋紧是否会影响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本文通过基于双层嵌套Dixit-Stiglitz模型的理论分析与面板估计,发现环境规制趋紧对技能溢价的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且表现出明显的行业差异,在重度和中度污染行业的正向效应更大。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发现,环境规制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表现出多维性,既有直接"环境—经济"效应,也有通过技能溢价所体现出的显著中介效应,但其作用方向与理论预期不完全一致。为此,进一步设定面板门槛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介效应存在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牛建国  张世贤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采用贸易增加值研究我国以纺织、鞋、服行业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阶以及传统制造业2008年前后相对国际竞争力的变化,并实证研究基础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对竞争力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纺织、鞋服行业1995-2011年期间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地位整体攀升,尤其是全球价值链地位上升显著,高于我国制造业同期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整体水平;相对国际竞争力在金融危机之后呈弱化趋势;劳动力、原材料和能源等基础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呈U形,要素成本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博弈"是产生U形效应的主要原因。积极推动创新提升生产效率、积极推进全球价值链产业升级过程以及不断拓宽产业链和产品链是保持和提升我国传统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程池超  孙江明  
本文运用NTB指标和RCA指标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在对外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和劣势所在,并结合中日制造业间的国际分工类型和两国在不同分工领域的竞争关系,指出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力上与日本的差距,并基于以上分析,从劳动力资源、产业集中度、研发投入状况、劳动生产率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中国工业制品国际竞争力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和看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米建伟  陈强  
一、我国制造业部门面临的国际竞争形势我国已经进入到工业化中期阶段,制造业部门的快速发展成为这一阶段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对总体经济的拉动作用来看,2005年~2010年,制造业部门年均贡献率达到43.8%。从生产能力的国际比较来看,无论是钢铁、化纤等从事中间产品制造的重化工业部门,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任若恩  
关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初步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若恩导言自80年代早期以来,中国进行了两个调整过程:一个是工业化过程,另一个是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中国成功地采用了贸易驱动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在调鳖过程的两个方面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跃  欧阳新琳  
本文采用RCA指数、RRCA指数、TC指数以及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方面对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作了实证研究,分析了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动态变化趋势,以及国际市场占有率与RCA指数、TC指数的关系。研究表明近10年以来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不断增强,RCA指数对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影响显著。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明身  田兰章  王俊杰  
由于关系到我国的信息安全以及降低信息化成本、IT技术生命周期的原因,提升中国IT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的紧迫性。本文使用比较常用的贸易竞争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市场占有率指数、质量与附加值指数等指标对中国IT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中国IT制造业在劳动密集型、组装加工型等产品领域具有比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在高附加值、高技术以及新技术、新产品等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还比较弱,但在这些领域,中国IT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增强。提升我国IT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资源禀赋的改善和升级、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企业的技术跟踪和技术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具有较高抱负水平和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超凡  王赟  
本文首先通过GL法与AR法对各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测度并对高品质垂直型、低品质垂直型、水平型三种产业内贸易形态进行划分,测算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较为迅速,但依然以低品质垂直型贸易类型为主,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然后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率进行测度,并通过Tobit模型和脉冲函数研究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效应,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正向显著,但行业间存在差距,且高品质垂直产业内贸易对技术进步的冲击作用最为明显。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立敏  谭力文  
本文应用内容分析法,对近年来发表在国内权威和核心期刊上有关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重要实证文献进行了回顾与综述,分析了这些实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可取之处,并就两个关键点进行了探讨一是在进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时,应该如何选取方法和指标;二是在对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时,应当采用何种产业分类法。经过对产业竞争力四个层次的划分及与波特方法的比较,得出对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的方法结论以产业利润率、全球市场份额和劳动生产率/平均工资率三者为评价指标;用相当于ISIC二分位的国内28个制造业部门进行产业分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海涛  任若恩  
本研究以中德制造业的双边国际比较为基础,测定了1991-2000年的劳动生产率和1995年的单位劳动成本,并集中从相对价格水平、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劳动成本等三个方面研究了中国制造业分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最后对纺织业、服装业和皮革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和食品制造业等行业进行了具体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