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95)
- 2023(11881)
- 2022(10106)
- 2021(9174)
- 2020(7689)
- 2019(17277)
- 2018(16809)
- 2017(32848)
- 2016(17067)
- 2015(18952)
- 2014(18255)
- 2013(17728)
- 2012(15975)
- 2011(14045)
- 2010(13543)
- 2009(11970)
- 2008(11272)
- 2007(9348)
- 2006(7721)
- 2005(6506)
- 学科
- 济(74417)
- 经济(74353)
- 管理(47703)
- 业(42962)
- 企(36211)
- 企业(36211)
- 方法(33966)
- 数学(29195)
- 数学方法(28799)
- 中国(19548)
- 农(18339)
- 业经(17457)
- 地方(16749)
- 财(15064)
- 环境(14496)
- 学(14219)
- 产业(12719)
- 农业(12167)
- 理论(12132)
- 和(11804)
- 贸(11537)
- 贸易(11534)
- 技术(11450)
- 易(11153)
- 划(10395)
- 制(10096)
- 务(9655)
- 财务(9621)
- 财务管理(9600)
- 发(9186)
- 机构
- 学院(231697)
- 大学(229078)
- 济(95514)
- 管理(94379)
- 经济(93617)
- 理学(82933)
- 理学院(82032)
- 管理学(80584)
- 管理学院(80145)
- 研究(73782)
- 中国(52925)
- 京(46848)
- 科学(45303)
- 财(40436)
- 中心(35498)
- 财经(33975)
- 所(33676)
- 业大(32717)
- 江(32291)
- 范(31592)
- 农(31485)
- 师范(31313)
- 研究所(31220)
- 经(31158)
- 经济学(29742)
- 北京(28130)
- 院(28054)
- 经济学院(27098)
- 州(25900)
- 财经大学(25705)
- 基金
- 项目(172385)
- 科学(139309)
- 基金(128010)
- 研究(126136)
- 家(111209)
- 国家(110367)
- 科学基金(97277)
- 社会(83646)
- 社会科(79542)
- 社会科学(79528)
- 基金项目(69225)
- 省(67186)
- 自然(62738)
- 自然科(61245)
- 自然科学(61233)
- 自然科学基金(60095)
- 教育(57040)
- 划(56559)
- 编号(50121)
- 资助(49694)
- 重点(39170)
- 发(38451)
- 部(37758)
- 成果(37353)
- 创(36758)
- 国家社会(35598)
- 创新(34315)
- 课题(33216)
- 科研(33021)
- 教育部(32928)
共检索到314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袁文华 李建春 秦晓楠 起晓星
传统的产业研究多基于数量结构的分析范式,忽视产业集聚形态层面呈现的规律性。论文尝试基于高德地图POI数据,从微观到宏观尺度分析地理嵌套层级关系,构建企业(firm, F)-集群(cluster, C)-系统(system, S)多尺度结合的FCS产业生态分析框架,基于产业分类标准将城市文化产业POI点分为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健身和娱乐休闲5大类,选取济南市城区为案例区,利用500 m蜂巢格网,综合POI点核密度分析、景观产业生态学模型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揭示文化产业点集聚、产业集群景观与产业系统网络关联的特点。研究结论如下:①通过建立基于POI点数据的文化产业分类体系,利用区位商模型建立从产业点到产业景观的研究手段,拓展文化产业空间研究的新视角;②济南市文化产业具有连片集中与分散聚集的特点,景观镶嵌体空间形态特征存在区域异质性,不同产业类型彼此交织构成生态网络,系统层面存在耦合关联,其中娱乐休闲业表现出群体数量优势,而广播影视业却扮演着关键物种的角色。相应的发现可为不同层面的产业调控与政策优化提供依据,深化了产业区位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拓展了地理微观大数据的应用实践。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胡道生 宗跃光 许文雯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是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性工作,应成为生态城市规划的"第一道工序"。作者将GIS技术、生态学与城市规划理论相结合,运用生态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城市新区的生态廊道、生态节点和生态网络,从而为新区的景观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提供依据和指导。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梅国平 刘珊 封福育
产业关联是产业融合和产业选择的基础,本文运用阿里数据平台提供的文化产业网络交易大数据构建文化产业的复杂网络,研究了文化产业的产业关联。通过最可能最大流算法给出图谱式文化产业复杂网络形象直观地反映产业关联,同时测度文化产业和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间的前向供给关联系数和后向需求关联系数,并对其进行了关联效应分解: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迥异,文化产业对商务服务等11大行业有正向推动效应,而对农业等13大行业有负向挤出效应;最后,动态模拟显示:文化产业投入变化1%的情况下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关系的变化规律和对国民经济中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即文化产业每增加投入1个单位能带动其他产业增加的8.13个单位...
关键词:
文化产业 产业关联 产业复杂网络 大数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建春 袁文华 吴美玉 邱路
从资源、市场和政策的视角出发,构建城市文化产业生态位的评价指标,以山东省为研究区,分析2011—2015年全省17地市文化产业生态位时空结构的分异规律,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探索城市间文化产业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1)从空间格局来看,山东省17地市文化产业的生态位宽度表现出极化效应,形成以济南和青岛为中心的两级格局,东部沿海地区的资源和市场优势高于内陆地区,资源与政策不完全匹配;(2)从时间演化特征来看,城市资源和市场环境生态位的分异指数在不断降低,表明城市间文化产业发展的差异性在缩小,主要资源的竞争程度在增加;(3)从城市间文化产业相互竞争构成的网络关系来看,城市资源的竞争较为激烈,呈现规则网络特征,市场环境竞争较为温和,呈现随机网络特征。由于不同竞争性要素构成的城市群关系网络形态差异较大,因而差异化的资源定位、多层次的市场需求挖潜、积极高效的政策干预对区域文化产业协同与网络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黎明 李振鹏 马俊伟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和乡村的交错结合带,是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矛盾冲突的区域,科学地规划好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对城市和乡村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论述了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生态特征;分析了该区域乡村景观功能的科学定位问题,探讨了乡村景观生态建设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城市边缘区应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景观生态建设:①以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理念推进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建设,并注重地方特色景观的保护;②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与建设的合理模式,实现城市和乡村优势互补、协调发展;③改变传统的农业耕作模式,推动城郊型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现代都市农业建设;④合理开发城市边缘区景观生态资...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景观生态建设 乡村景观规划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兴坡 李璟 周亦昀 陈子薇 丁永生
为了优化上海城市生态网络结构,综合应用景观格局、景观格局指数以及景观生态网络分析方法,提出上海城市生态品质提升途径。首先,应用面向对象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获得了2008年和2015年上海市建设用地、农业用地、水域和绿地等景观类型分布,应用Fragstats软件获得景观格局指数,比较了城市景观格局和景观格局指数的演变;其次应用最小成本路径方法构建城市生态网络,与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叠置,确定了生态网络结构的间断点;最后与《上海市基本生态网络规划》比较,提出了城市生态网络发展建议。本研究获得如下结论:(1)2008~2015年,上海市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绿地和水域的面积比例由38∶51∶5∶6演变为46∶39∶7∶8。(2)上海市景观格局日趋破碎化、复杂化,连通性下降;建设用地的优势景观类型地位强化,郊区建设用地呈现破碎化入侵,农业用地面积减少且破碎化;绿地系统面积增大,但连通性不足,结构待优化。(3)经最小阻力分析获得上海市105条潜在生态廊道线路,在浦东新区、奉贤区、金山区、松江区和青浦区具有较好的环状度;经叠置分析识别出上海市骨干生态廊道的62个间断点,主要分布在青浦区、松江区、浦东新区以及奉贤区。(4)经比较分析发现,城市生态网络规划的生态网络骨架基本保持,但局部的生态网络结构存在问题,上海西北部和北部的生态廊道空间萎缩,东南部生态空间出现碎片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范霞
不论在人们的印象中 ,还是在城市建设者的实践中 ,城市景观都是以单纯的视觉效果出现。从文化及文化的载体———人的角度出发 ,以上海多伦路为例分析了城市景观演变过程 ,探讨了城市景观在人们生活日益丰富的当代 ,理应扮演的角色。
关键词:
城市景观 文化 时间 人的因素 归属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瑞 张飞舟
针对超大型城市建设对景观生态格局及其变化定量研究的应用需求,基于多时相遥感变化监测和格网划分方法,结合景观指数对北京景观空间格局及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同时探究城市化对城市景观影响的阈值效应。结果表明:1)2000—2015年,由于北京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导致建筑用地增加了56%,斑块破碎程度较低;而城市耕地及绿地景观有所减少、斑块分布不均,破碎程度上升;2)空间格局方面,由于建筑用地的覆盖及彼此间的高度连接,使城区景观破碎程度明显低于城郊,景观多样性水平呈下降趋势;3)回归分析表明城市化对城市景观破碎度有显著影响,相关系数达0.84,具体表现为倒U关系,即景观破碎度随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关系,城市化水平在51%~53%时达到峰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云才 刘悦来
城市景观生态网络空间模式研究是生态城市和景观规划设计现今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目的在于依据景观生态网络模式的应用建立起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框架和技术途径。在探讨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特征和城市景观生态网络结构的基础上,总结景观生态网络空间模式并重点分析了水景树的空间生态模式、森林-道路-住宅复合网络模式、平原城市农田-灌木丛-河流交叉网络模式、岛屿城市的绿地-道路生态网络模式4种城市景观生态网络典型模式的图示特征及其生态意义。依此为理论指导基础,以都江堰为例,在继承都江堰大地景观格局并结合都江堰市灾后重建需求的前提下,研究都江堰市城市景观生态格局和生态过程,探讨在不同尺度和不同维度上运用4种网络图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金丹 黄晓
在分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利用修正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识别省际文化产业发展间关联关系,构建空间关联网络并研究其结构特征。研究表明:1样本考察期间,我国文化产业整体呈现为"东强西弱、南高北低"的非均衡发展格局。2省际空间关联关系逐渐密切,整体网络结构较为稳定;上海、北京、天津等发达省市处于网络中心位置,具有较强的网络控制力。3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传导路径在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上均具有较为明显的梯度特征。其中,东南沿海地区是产业发展的"发动机",中西部地区是动能传递的"主要桥梁"。
关键词:
文化产业 空间关联 网络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金丹 黄晓
在分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利用修正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识别省际文化产业发展间关联关系,构建空间关联网络并研究其结构特征。研究表明:1样本考察期间,我国文化产业整体呈现为"东强西弱、南高北低"的非均衡发展格局。2省际空间关联关系逐渐密切,整体网络结构较为稳定;上海、北京、天津等发达省市处于网络中心位置,具有较强的网络控制力。3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传导路径在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上均具有较为明显的梯度特征。其中,东南沿海地区是产业发展的"发动机",中西部地区是动能传递的"主要桥梁"。
关键词:
文化产业 空间关联 网络分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鄢涛 李芬 彭锐
研究以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镇为例,应用Fragstats软件对景观格局指数进行计算,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特征进行度量和分析,利用景观破碎度和景观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值提取城市绿心。结果表明,红格镇不同的用地类型其景观指数特征具有较大差异,而土地利用开发多元化活动逐渐改变和影响当地的景观格局特征。当地绿色带状廊道主要由绿色河流廊道构成,绿带具有长度短,间断多,连接度低等特点。采用城市生态建设的微循环理论中的微绿地措施,提出了社区住宅立体绿化;调整乔灌木的配比,提升林木郁闭度;建立街区公园,公共开放空间遮荫;道路低冲击设计措施;斑块之间的廊道连接与网络化等具体建议,为城市绿色廊道的规划建设提供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曹永茂 李和平
价值认知是保护行动的基础。城市历史景观作为国际遗产保护领域的最新共识,为遗产认知提供了更加综合全面的视角。基于此,通过对城市历史景观概念内涵的解析,从层积认知、整体认知、多元认知三大认知焦点出发,兼顾历史与当代、本体与背景、专家与公众,探索新时期下更加客观、全面、多元的遗产价值认知框架,以期能对我国遗产价值认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健铭 张天汉 于琳倩 董芳宇 李景文 李俊清 赵秀海
本研究旨在分析长白山林区北部景观格局特征,并以此作为未来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构建长白山地区整体森林保护格局的依据。基于泉阳和露水河林业局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和林相图,利用Arcgis和Fragstats等软件,从土地利用类型、优势树种和龄组的角度,分析了景观构成要素和森林保护现状,在景观水平和斑块水平上分析了该区景观格局指数特征。结果表明:有林地主导着土地利用类型,森林景观优势明显,研究区整体景观存在破碎化,优势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比较严重;森林景观中各优势树种和龄组景观的优势度较弱,景观连通性较差,树种与林龄结构复杂,景观破碎化更为严重;幼龄林是破碎化最严重的龄组。人为活动对优势树种和林龄组成有着...
关键词:
长白山 景观格局 破碎化 优势树种 龄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健 濮励杰 彭补拙
采用滁州市1996~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材料,运用景观生态学中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有关结构数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分异的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该方法能够很好地揭示滁州市近几年来土地利用结构特征的变化规律;(2)滁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更趋多样化和平均化;(3)1996~2005年滁州市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强度是:牧草地>交通用地>园地>未利用地>林地>居民点与工矿用地>耕地>其他农用地>水利设施用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是通过开发未利用地和耕地、园地、牧草地来进行平衡;(4)1996年~2005年滁州市主城区...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景观生态学 滁州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