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08)
2023(11402)
2022(9468)
2021(8890)
2020(7430)
2019(17036)
2018(16878)
2017(32623)
2016(17182)
2015(19211)
2014(18887)
2013(18358)
2012(16586)
2011(14592)
2010(14398)
2009(12846)
2008(12328)
2007(11000)
2006(9215)
2005(7626)
作者
(47287)
(40175)
(39472)
(37557)
(24687)
(19174)
(17965)
(15931)
(15153)
(13803)
(13480)
(13469)
(12225)
(12135)
(12127)
(12044)
(11809)
(11728)
(11403)
(11158)
(9748)
(9672)
(9658)
(9251)
(9067)
(8906)
(8732)
(8461)
(8065)
(7991)
学科
(75320)
经济(75261)
(58687)
管理(47517)
(46534)
(37927)
企业(37927)
方法(34706)
数学(31443)
数学方法(30956)
农业(30942)
业经(20523)
中国(17129)
技术(16974)
(15728)
地方(15183)
(12601)
贸易(12594)
(12325)
(12280)
(11622)
(11298)
环境(11147)
(10537)
农业经济(10478)
理论(9827)
(9623)
财务(9577)
财务管理(9552)
(9363)
机构
学院(238847)
大学(232032)
(100925)
管理(99428)
经济(99118)
理学(87279)
理学院(86463)
管理学(84907)
管理学院(84471)
研究(73855)
中国(56724)
(55888)
(49666)
科学(46043)
业大(42879)
农业(42651)
(40093)
中心(36897)
(35447)
(33998)
财经(32926)
研究所(32557)
北京(30361)
(30316)
经济学(29718)
经济管理(29718)
(29128)
师范(28856)
经济学院(27164)
农业大学(26571)
基金
项目(172583)
科学(137399)
研究(127661)
基金(125606)
(108808)
国家(107842)
科学基金(94475)
社会(82597)
社会科(78205)
社会科学(78183)
(69461)
基金项目(67524)
自然(60418)
自然科(59051)
自然科学(59039)
自然科学基金(57929)
教育(57416)
(56958)
编号(52241)
资助(49995)
成果(38641)
(38354)
(38330)
重点(38305)
(37173)
创新(34777)
国家社会(34522)
课题(34502)
科研(33028)
(32748)
期刊
(107416)
经济(107416)
研究(59683)
(58689)
中国(45074)
农业(40405)
学报(35269)
科学(34521)
管理(32080)
(29985)
大学(28662)
学学(27451)
技术(26328)
业经(24560)
教育(21255)
(19422)
(19097)
金融(19097)
问题(15725)
财经(14844)
技术经济(14492)
经济研究(14358)
农业经济(13568)
农村(13530)
(13530)
科技(12946)
(12913)
(12751)
资源(12390)
统计(12306)
共检索到3338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朱赛鸿  连天成  刘诗雨  
构建一种太阳能空气能耦合用能技术的应用潜力评价体系,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构建该技术的评价模型,从地域指标、技术指标、能源指标、政策指标、市场指标五个方面选用5/5-9/1标度法对该技术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其单因素得分依次为4.1594、4.2051、4.5400、4.8955、3.5274。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涛  吕昌河  于伯华  
研究利用近40年的逐日气候数据,借助WOFOST作物模型模拟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冬小麦的生产潜力,通过与实际产量的比较,探讨了提高冬小麦产量的潜力与措施。研究表明:①京津冀地区(除张家口和承德地区)冬小麦光温潜力介于6 934~9 143 kg/hm2之间,从冀中南部向京津地区和冀东北地区逐渐增大,区域平均生产潜力为8 037 kg/hm2;②冬小麦雨养潜力介于4 515~6 639 kg/hm2之间,由东部和南部随降水量降低依次向西北递减,到冀西北区降至最低,区域平均产量为5 771 kg/hm2;③影响冬小麦产量的自然因子中,水分是关键限制要素,北部地区也受低温霜冻的影响;④京津冀中部和南部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洋   吴婧  
生态产品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桥梁和纽带,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推动“两山”转化、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京津冀为研究区,从产品供给、交易环境、保障体系三方面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潜力评估体系,综合分析京津冀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现状、问题和潜力。研究表明,京津冀地区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潜力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承德、张家口、北京潜力最高,衡水、廊坊潜力最低,应提升京津冀地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丰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扩大生态产品交易规模,构建京津冀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合作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洋   吴婧  
生态产品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桥梁和纽带,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推动“两山”转化、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京津冀为研究区,从产品供给、交易环境、保障体系三方面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潜力评估体系,综合分析京津冀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现状、问题和潜力。研究表明,京津冀地区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潜力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承德、张家口、北京潜力最高,衡水、廊坊潜力最低,应提升京津冀地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丰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扩大生态产品交易规模,构建京津冀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合作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任明  徐向阳  
节能技术是实现节能的有效途径,如何选择经济可行的技术,需要一个综合评估框架,尤其是考虑到技术的协同效益、煤炭和CO_2价格不确定性等因素。文章结合节能供给曲线方法、盈亏平衡分析、协同效益分析和技术扩散的Logistic曲线,建立综合评估模型,评估2015—2030年京津冀地区钢铁行业节能潜力和成本;分析协同效益对技术成本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45项节能技术的节能潜力为33.44亿吉焦,是2015年京津冀地区钢铁行业能源消耗总量的96%,总成本为525.15亿美元,盈亏平衡时的煤炭价格为5.32美元/吉焦。(2)考虑技术的协同效益能够促进技术的推广,盈亏平衡时CO_2价格上升1美元/千克时,煤炭价格就会下降98.47美元/吉焦。(3)煤炭和CO2排放价格是两个影响技术成本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韩楠  罗新宇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核心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碳排放重点区域,其碳排放早日达峰对实现国家达峰目标尤为关键。通过分析碳排放及影响因素的关系,构建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设置六种情景方案,模拟预测其对北京、天津和河北碳达峰时间、峰值及减排潜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基准情景下,北京已经实现碳达峰,天津预计2023年碳达峰,而河北则难在2035年前达峰。(2)协调发展情景即综合调控政策,较单一措施情景,各地区碳减排效果最优;其中,北京2020—2030年碳排放较基准情景下降13.52%,天津碳达峰可提前至2021年,河北则可在2030年达到峰值。(3)单一措施情景下,环保情景对北京碳减排作用最显著,而节能减排情景则是实现天津与河北碳达峰的最佳发展模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樊鹏飞  梁流涛  李炎埔  段琳琼  王楠楠  陈常优  
城镇化协调发展是提升区域城镇化水平的关键,对于解决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系统耦合视域下解构城镇化内部协调发展机理,利用计量模型和空间分析工具,对2014年京津冀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城镇化内部各维度指数空间差异显著,经济城镇化指数差异最明显,生态城镇化指数差异最小,经济和土地城镇化指数的空间差异基本一致;(2)综合城镇化指数呈现出"核心-外围"分布格局。由于城镇化市场机制不强,产业梯度差异较大,公共服务投入悬殊,区域协调机制不健全,导致城镇化发展"涓滴效应"不强;(3)城镇化协调发展度呈现出"东北部高-南北两头较低"的分布格局。东北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戴铁军  安佰超  王婉君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实现生态质量协调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之一。基于物质流分析框架,建立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协调度模型,对1992—2015年京津冀生态质量协调发展的演化趋势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资源投入方面和废物排放方面生态质量协调发展度的演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都分为上升期、下降期和上升期三个阶段。2014年和2015年,京津冀资源投入方面生态质量协调发展度虽出现较明显的回升,但2012—2015年,废物排放方面生态质量协调发展度上升幅度仅为0.02,要实现京津冀生态质量协调发展任重而道远。津冀两地的生态质量是影响三地生态质量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各地要准确定位,加强合作,实现京津冀生态质量的协调发展。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叶堂林  毛若冲  
立足于两系统的耦合作用机理,从要素投入、市场产出、环境支撑三个维度构建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从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两个维度构建产业结构升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现状及其耦合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京津冀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产业结构升级态势良好,两系统的耦合总体处于稳定阶段;北京、天津、河北两系统的耦合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制约耦合度提升的因素有所不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冯冬  李健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本文选择京津冀区域的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各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及减排潜力,以期为通过城市间协同减排完成碳排放达峰目标提供借鉴。首先,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京津冀13个城市2005-2014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然后,通过运用基于公平性和效率性原则的减排潜力指数,对各城市的减排潜力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将其划分为"较公平高效型"、"较公平低效型"、"欠公平高效型"和"欠公平低效型"四种类型。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京津冀城市整体碳排放效率出现下降的趋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冯冬  李健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本文选择京津冀区域的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各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及减排潜力,以期为通过城市间协同减排完成碳排放达峰目标提供借鉴。首先,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京津冀13个城市2005-2014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然后,通过运用基于公平性和效率性原则的减排潜力指数,对各城市的减排潜力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将其划分为"较公平高效型"、"较公平低效型"、"欠公平高效型"和"欠公平低效型"四种类型。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京津冀城市整体碳排放效率出现下降的趋势,只有北京、秦皇岛两个城市排放效率相对有效;各城市减排潜力指数虽然存在差异但也表现为相对稳定的态势,其中北京减排潜力最低而唐山减排潜力最高。各城市应根据城市类型划分结果,明确未来减排工作重点,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和经济增长协调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温科  张贵  
从生态位视角对2006—2017年京津冀三地区域创新生态发展情况及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三地创新资源控制能力发展不均衡,天津成为京津冀创新资源竞争的中心,北京的区域创新生态发展迅速,河北的区域创新生态发展缓慢;北京-天津的区域创新生态耦合状态最好,而天津-河北的耦合状态好于北京-河北。对此,提出天津作为河北创新发展的主要协同对象,需通过完善区域创新生态构成体系、提高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以及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等方式,推进京津冀三地区域创新生态持续快速发展及有效耦合。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卜洪运  陶玲玲  
本文从内生竞争力和外生竞争力两方面影响因素构建了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三级指标体系,用AHP-熵值法综合确定指标的权重。基于维度和阈值改进的指数型功效函数构建了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再由组合赋权法得到综合评价值,由此反映集群竞争力的强弱。对2004~2013年京津冀高技术产业集群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京津冀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整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04~2011年竞争力增长率较低,增长速度较慢;2011~2013年增长率提高,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玉  潘瑜春  唐林楠  
通过构建时空耦合测度模型并结合空间自相关方法,系统分析2000—2014年京津冀地区县域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时空耦合协调特征,以期为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①研究期间,中度耦合水平的县域占全区县域总数的98.2%以上,总体处于中度耦合水平,距离良性共振耦合尚有差距。②2000—2014年,受区域农业禀赋、经济发展基础、政策倾斜等要素的影响,县域耦合协调性不高,多数处于拮抗阶段和磨合协调阶段,时序演变具有阶段性。③县域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以滞后和同步发展类型为主;农业超前发展、农业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玉  潘瑜春  唐林楠  
通过构建时空耦合测度模型并结合空间自相关方法,系统分析2000—2014年京津冀地区县域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时空耦合协调特征,以期为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①研究期间,中度耦合水平的县域占全区县域总数的98.2%以上,总体处于中度耦合水平,距离良性共振耦合尚有差距。②2000—2014年,受区域农业禀赋、经济发展基础、政策倾斜等要素的影响,县域耦合协调性不高,多数处于拮抗阶段和磨合协调阶段,时序演变具有阶段性。③县域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以滞后和同步发展类型为主;农业超前发展、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基本同步的县域数目增多,农业发展滞后的县域数目减少。其中,拮抗滞后(Ⅰ)、拮抗同步(Ⅱ)、拮抗超前(Ⅲ)、磨合滞后(Ⅳ)、磨合同步(Ⅴ)、磨合超前(Ⅵ)是主要的耦合协调发展类型。42000—2014年,县域耦合协调性的空间集聚性显著,且呈现阶段性变化。建议未来因地制宜地采取调控手段和政策,促进区域农业产业和农民收入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