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56)
- 2023(14059)
- 2022(12068)
- 2021(11336)
- 2020(9892)
- 2019(22756)
- 2018(22746)
- 2017(44072)
- 2016(23787)
- 2015(27146)
- 2014(26642)
- 2013(25981)
- 2012(23820)
- 2011(21431)
- 2010(21458)
- 2009(19963)
- 2008(19728)
- 2007(17604)
- 2006(14822)
- 2005(12695)
- 学科
- 济(98330)
- 经济(98239)
- 管理(73861)
- 业(73255)
- 企(61819)
- 企业(61819)
- 方法(53271)
- 数学(47644)
- 数学方法(46926)
- 农(26991)
- 财(25539)
- 中国(23426)
- 业经(20572)
- 技术(20502)
- 贸(19504)
- 贸易(19496)
- 易(18965)
- 学(17948)
- 地方(17338)
- 务(17058)
- 财务(16997)
- 财务管理(16954)
- 理论(16839)
- 制(16767)
- 农业(16728)
- 企业财务(16086)
- 银(14356)
- 和(14345)
- 银行(14326)
- 融(13810)
- 机构
- 学院(336572)
- 大学(334836)
- 管理(137551)
- 济(137529)
- 经济(134795)
- 理学(120252)
- 理学院(119076)
- 管理学(116798)
- 管理学院(116171)
- 研究(102101)
- 中国(77398)
- 京(68312)
- 科学(62754)
- 财(61661)
- 农(53340)
- 业大(50402)
- 财经(50270)
- 所(49899)
- 中心(49604)
- 江(49452)
- 经(45717)
- 研究所(45424)
- 农业(42244)
- 经济学(42199)
- 北京(42127)
- 范(41187)
- 师范(40735)
- 州(39162)
- 经济学院(38371)
- 财经大学(37505)
- 基金
- 项目(231146)
- 科学(183795)
- 基金(169034)
- 研究(166620)
- 家(146717)
- 国家(145536)
- 科学基金(127319)
- 社会(105876)
- 社会科(100571)
- 社会科学(100542)
- 省(92115)
- 基金项目(89224)
- 自然(84398)
- 自然科(82630)
- 自然科学(82612)
- 自然科学基金(81152)
- 教育(79499)
- 划(76960)
- 资助(70651)
- 编号(67387)
- 成果(53000)
- 创(52279)
- 重点(51627)
- 部(51345)
- 发(48378)
- 创新(48195)
- 课题(46191)
- 科研(44874)
- 教育部(44603)
- 大学(43843)
- 期刊
- 济(138815)
- 经济(138815)
- 研究(88905)
- 中国(60711)
- 管理(50602)
- 学报(49754)
- 财(49094)
- 农(46934)
- 科学(46650)
- 大学(38445)
- 学学(36162)
- 教育(35652)
- 技术(33479)
- 农业(32158)
- 融(27431)
- 金融(27431)
- 财经(24571)
- 业经(24115)
- 经济研究(23047)
- 经(20982)
- 统计(19733)
- 策(18881)
- 技术经济(18495)
- 业(18472)
- 问题(18362)
- 科技(16467)
- 决策(16405)
- 商业(16209)
- 版(15447)
- 理论(15386)
共检索到4728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尹航 李柏洲 郭韬
基于生态位的理念,本研究将产品创新过程划分为概念设计生态位、研发生态位、调试生态位、工业生产生态位以及市场交易生态位,以此形成产品创新过程中的演进序列;通过分析产品创新过程中不同创新生态位的影响因素,继而测度不同创新生态位的演进状态。此后,本研究以103个处于不同创新生态位的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项目作为实证分析对象,应用Entropy-Topsis模型测评不同产品创新生态位的演进态势,对收集的样本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并验证理论模型。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尹航 石光 李柏洲
军工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必须明确地定位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目标,转型升级军工企业的科技创新模式。本文基于军工企业的自主创新特征,剖析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从研发能力、生产能力、投入能力、成果能力和管理能力等视角设置测评指标,建立Entropy-Topsis评价模型,继而测评25个典型军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验证测评指标和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阿城 温永林 曾婧婧
本文通过匹配2012—2017年中国城市在线政务服务指数和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在线政务服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在线政务服务作为一种新制度安排只对企业申请专利具有外生性激励作用,它为政企“打交道”提供了一种更低成本的方式,验证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是在线政务服务影响企业申请专利产出的重要渠道。(2)在“企业-政府-中介市场”的创新生态系统框架下,在线政务服务对中小规模和新兴科技行业的企业,以及对处于高市场竞争环境、高质量政府和中介市场发育程度高的地区企业,正外部性相对更大。(3)在线政务服务对制度性交易费用的“压缩效应”和对企业申请专利产出的“激励效应”存在门槛值。在当前政府数字化转型迈向全面扩展期的背景下,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既要有序稳妥地推进在线政务服务升级,也要注重线下政务服务的用户体验、摒弃技术至上的线性思维。研究结论为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消除企业创新制度性障碍和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尹航 石光 李柏洲
脆弱性是区域系统发展历程中出现扰动的本质内因,脆弱性的优化调整有利于区域系统自身的功能完善、干扰缓冲、环境适应以及发展演进;本文界定和解析区域系统发展脆弱性的内涵,设置区域系统发展脆弱性测评指标和判别准则,建立基于Entropy-Topsis的区域系统发展脆弱性测评模型,收集黑龙江省1999~2007年度的统计资料开展实证研究,深入分析测评结果的演进规律和经济内涵,为区域规划和调整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范硕 何彬 Taehyun Kim
以韩国16个地区2001-2010年数据为样本,构建静态空间面板模型,对韩国创新集群的发展模式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韩国创新集群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在韩国创新集群发展过程中,大企业及政府的作用是比较大的,而大学、研究机构以及小企业的创新作用并不显著,韩国走出了一条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创新集群发展模式。韩国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创新集群发展模式不是唯一的,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发展环境,因此应该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发展模式。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晓伟 李传明 管彩峰 罗均梅
利用2008—2018年地方政府实施引导基金的政策事件与所属地域内企业创新的大样本数据,构建准自然实验的双重差分模型,检验政府引导基金政策对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引导基金政策整体上发挥了创新驱动效应,支持了政府“扶持之手”假说。通过改善当地企业创新的制度环境,政府引导基金政策与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政策相辅相成,形成了政策协同;通过提升企业资产周转效率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政府引导基金政策为驱动企业创新提供了资源保障。在非国有产权、制造业和低市场化等异质性情境,政府引导基金政策的创新驱动效应更具统计显著性。
关键词:
政府引导基金政策 企业创新 双重差分模型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强 邓宏兵
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城市创新只是区域创新地理边界的缩小,忽略了城市的空间特性——城市的关联和互动作用,这一缺陷随信息和交通技术的发展而凸显。以2006—2013年长江经济带126个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的收敛性和溢出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创新活动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均质性突出;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条件收敛却不强收敛,收敛速度为7.274%;同时,城市创新还存在着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教育投入、信息化、工业化水平对本城市创新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工业化水平的贡献率最大。但除了工业化水平之外,其他3个影响因素空间锁定效应极强,对其他城市并不存在空间溢出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任跃文
选取我国2015-2017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在考察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影响的基础上,构建面板门槛模型,探讨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的门槛效应,并依据企业产权、所属行业和所在地区异质性进行分组检验。研究发现:①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存在显著抑制作用;②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双重门槛效应,且当政府补贴力度介于0~0.000 5之间时,补贴效果最优;③基于企业产权、所属行业和所在地区的异质性分组检验发现,政府补贴仍对企业创新效率存在抑制作用,但门槛效应差异较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天宇 解学芳
在构建区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文化产业集聚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具体机制和实际效果。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创新活动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创新成果可以随着要素流动向邻近地区扩散;(2)文化产业的专业化集聚和多样性集聚均可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从影响效果来看,文化产业多样性集聚已成为推动区域创新能力跃升的主要动力;(3)由于规范、有序的竞争机制尚未形成,文化产业竞争性集聚阻碍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却通过价格博弈、企业外迁等条件产生了正向的空间溢出;(4)文化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其中,文化产业在东部地区的竞争性集聚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在中、西部地区则未有体现。对此,建议加强区域间的产业联动与资源共享,破除创新要素流动壁垒。鼓励文化产业特色化与差异化集聚,促进创新要素和发展资源的融合更新,并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集群的制度环境和竞争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房春燕
本文以沪、深两市A股流通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构建链式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开放式创新和企业成长均具有积极作用,开放式创新在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成长机制中存在部分正向中介效应;“开放式创新-动态能力”在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成长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存在“数字化转型-开放式创新-动态能力提升-企业成长”的链式传导路径,动态能力的后端传导贡献更为突出。最后提出推动数字技术发展、提高数字技术的普惠性和包容性、采取开放式创新战略等政策建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强 邓宏兵
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城市创新只是区域创新地理边界的缩小,忽略了城市的空间特性——城市的关联和互动作用,这一缺陷随信息和交通技术的发展而凸显。以2006—2013年长江经济带126个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的收敛性和溢出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创新活动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均质性突出;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条件收敛却不强收敛,收敛速度为7.274%;同时,城市创新还存在着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教育投入、信息化、工业化水平对本城市创新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平 张丽娟
双碳”背景下,数字金融的发展成为推动绿色创新的重要渠道。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是否存在促进作用,并运用门槛效应模型分析其非线性作用的存在性。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绿色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在数字金融的三个维度上均有体现。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存在区域、所有制、所属行业等方面的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在三个维度上均存在非线性门槛效应。更为有趣的是,媒体对企业的关注度会调节数字金融促进绿色创新作用的发挥,说明媒体在推动绿色创新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晓妍 桂黄宝
异地并购是企业快速获取外部创新资源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通过PSM-DID模型以及三重差分模型,选取2011—2021年我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对企业异地并购行为是否促进技术创新能力这一重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异地并购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时间上具有滞后效应;相较于同地并购,异地并购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鉴于此,从扩大并购“眼界”,合理选择标的企业;提升吸收能力,加快成果转化效率;重视长远发展,适当减少政府干预等方面提出了管理启示,以期为企业选择异地并购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晓妍 桂黄宝
异地并购是企业快速获取外部创新资源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通过PSM-DID模型以及三重差分模型,选取2011—2021年我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对企业异地并购行为是否促进技术创新能力这一重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异地并购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时间上具有滞后效应;相较于同地并购,异地并购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鉴于此,从扩大并购“眼界”,合理选择标的企业;提升吸收能力,加快成果转化效率;重视长远发展,适当减少政府干预等方面提出了管理启示,以期为企业选择异地并购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白让让
从构建市场结构、能力与产品线水平延伸关系的理论假设出发,运用泊松计数模型对180个混同样本数据进行了验证,主要结论包括:①市场集中度与企业产品线的水平长度显著负相关;竞争性品种的增加会导致容量有限市场中延伸激励的下降,而在高成长市场中则会引发跟随效应。②市场占有率越高,企业越有能力进入高端市场。③本土企业与合资企业的细分市场偏好存在显著的差异,产业内生命周期的延伸会影响延伸行为的变化。这些发现对本土企业优化产品线策略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产品线 水平延伸 轿车企业 泊松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的国别差异分析——基于Armington模型的实证检验
基于大数据元分析的调节效应识别:基础模型与实证检验
Garman-Kohlhagen期权定价模型的实证检验及分析
育种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创新研究:RISE模型构建及实证检验
基于创客感知的众创空间服务价值模型构建及实证检验
北京市银行业科技金融业务支持科技创新的研究——基于TVP-VAR模型的实证检验
科技创新赋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基于空间计量及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检验
中国农产品进出口与农业结构优化的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和协整检验的实证分析
创新活动中的政府支持悖论: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基于SECI模型的知识管理与组织创新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