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60)
- 2023(16234)
- 2022(13857)
- 2021(12771)
- 2020(10994)
- 2019(25034)
- 2018(24917)
- 2017(48074)
- 2016(25787)
- 2015(28815)
- 2014(28790)
- 2013(28427)
- 2012(25899)
- 2011(23395)
- 2010(23239)
- 2009(21653)
- 2008(21485)
- 2007(19378)
- 2006(16488)
- 2005(14744)
- 学科
- 济(104916)
- 经济(104782)
- 管理(83188)
- 业(78654)
- 企(66814)
- 企业(66814)
- 方法(48951)
- 数学(42553)
- 数学方法(42017)
- 财(30203)
- 农(28283)
- 中国(26200)
- 业经(24634)
- 制(23950)
- 技术(21759)
- 学(21490)
- 地方(20457)
- 务(19306)
- 财务(19243)
- 财务管理(19198)
- 农业(18498)
- 环境(18273)
- 企业财务(18272)
- 贸(17824)
- 贸易(17815)
- 银(17450)
- 银行(17414)
- 易(17319)
- 理论(16979)
- 行(16534)
- 机构
- 学院(368207)
- 大学(366860)
- 济(151094)
- 经济(147955)
- 管理(145002)
- 理学(125627)
- 理学院(124303)
- 管理学(122145)
- 管理学院(121448)
- 研究(118952)
- 中国(89906)
- 京(76066)
- 科学(73351)
- 财(71261)
- 农(60178)
- 所(59118)
- 财经(56601)
- 中心(56492)
- 江(55566)
- 业大(55277)
- 研究所(53698)
- 经(51242)
- 农业(47165)
- 北京(47108)
- 经济学(46578)
- 范(45685)
- 师范(45162)
- 州(43938)
- 院(43293)
- 经济学院(42160)
- 基金
- 项目(251207)
- 科学(199468)
- 基金(183503)
- 研究(182095)
- 家(159926)
- 国家(158627)
- 科学基金(137304)
- 社会(116705)
- 社会科(110857)
- 社会科学(110832)
- 省(99973)
- 基金项目(97624)
- 自然(89543)
- 自然科(87438)
- 自然科学(87412)
- 自然科学基金(85903)
- 教育(84365)
- 划(83513)
- 资助(74254)
- 编号(72330)
- 成果(57745)
- 重点(56815)
- 创(56242)
- 部(55623)
- 发(53832)
- 创新(52015)
- 课题(50185)
- 制(48792)
- 国家社会(48471)
- 科研(48393)
- 期刊
- 济(162571)
- 经济(162571)
- 研究(101709)
- 中国(71505)
- 财(57849)
- 学报(56925)
- 管理(54813)
- 农(53878)
- 科学(53211)
- 大学(43807)
- 学学(41537)
- 教育(36591)
- 农业(36380)
- 技术(34125)
- 融(32095)
- 金融(32095)
- 财经(28249)
- 业经(27353)
- 经济研究(25514)
- 经(24344)
- 问题(21423)
- 业(20072)
- 技术经济(19075)
- 科技(18673)
- 版(17934)
- 统计(17739)
- 策(17289)
- 理论(16830)
- 商业(16354)
- 财会(16113)
共检索到5331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方金城 陈婷婷 刘柱坤 朱斌
【目的/意义】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向,研究智能制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有助于厘清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创新障碍,因势利导制定有效策略提升智能制造创新水平。【设计/方法】通过福建省30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调研,运用Entropy-DEMATEL模型识别出制约系统稳定发展的瓶颈要素。继而,结合瓶颈要素作用机理,从研究群落、开发群落、应用群落、创新环境四个层面对福建省智能制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进行脆弱性分析。【结论/发现】制约福建省智能制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瓶颈要素主要有智能制造基础研发能力弱、智能制造关键核心技术发展滞后、产品结构智能化开发能力弱、缺少商业化产业基金和专业孵化器支持等。最后,从建立智能制造产业创新联合体、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以试点示范应用为抓手、不断拓展企业智能制造应用场景,加强政策支撑、加大资金扶持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智能制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优化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永娟 王效科 欧阳志云
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生态系统的格局、过程和服务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威胁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是当前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和减缓环境恶化的关键。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出现的生态系统脆弱性概念进行了归纳、总结,阐述了笔者的理解,并提出应规范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命名,以加强不同领域间的交流;综述了国内外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的侧重点以及可供借鉴的评价方法,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同时应积极探讨适合研究区域的更准确更方便的评价方法;最后,探讨了该领域研究面临的挑战,而这也是今后脆弱性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生态系统 脆弱性 环境恶化 综合指数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许学国 周诗雨
双循环格局下,创新生态系统脆弱性成为制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瓶颈,对其有效预警是实现技术突破、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结合集成电路技术发展现状,构建包含群落、资源、经济、环境4个子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同时建立改进WOA-SVR的脆弱性预警模型,对系统脆弱性进行分级。结果表明,集成电路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综合脆弱指数由2005年的4.28下降到2020年的2.66,警度从较重警情降至中警;经济子系统作为创新生态系统最活跃的子系统,其脆弱性指数下降缓慢,仍处于较高脆弱度水平。对4个子系统指标间耦合关系进行剖析发现,适应能力指标对降低系统脆弱性指数具有较大影响,政府和企业可据此建立防范机制。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尹航 石光 李柏洲
脆弱性是区域系统发展历程中出现扰动的本质内因,脆弱性的优化调整有利于区域系统自身的功能完善、干扰缓冲、环境适应以及发展演进;本文界定和解析区域系统发展脆弱性的内涵,设置区域系统发展脆弱性测评指标和判别准则,建立基于Entropy-Topsis的区域系统发展脆弱性测评模型,收集黑龙江省1999~2007年度的统计资料开展实证研究,深入分析测评结果的演进规律和经济内涵,为区域规划和调整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劲松
荒漠化已成为全球性社会环境问题,它与脆弱的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山地系统在景观上为农林交错带,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表现在具有内生型脆弱性、对植被的依附性、景观过渡性以及落后的生产力等方面,荒漠化较严重。作者通过对坡面级联系统以及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分析,讨论了山地荒漠化的运行机制,并进一步就荒漠化的防治提出几点想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阳兵 邵景安 王世杰 魏朝富
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评价对于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在分析岩溶生态系统脆弱性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针对岩溶自然系统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岩溶生态系统的结构脆弱性、生态过程脆弱性、生态功能脆弱性和人为胁迫脆弱性4个方面,评价指标分别是结构稳定性、多样性生境、能量利用和积累、直接使用价值、石漠化程度和速率等。以不同类型的原生岩溶生态系统的生态基准值作为比较基础,评价系统将现有的退化岩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划分为轻微脆弱、中度脆弱、重度脆弱以及系统崩溃4级。
关键词:
岩溶 生态系统 脆弱性 评价指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余中元 李波 张新时
以滇池为例,从社会生态系统角度,构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分析框架,探寻湖泊流域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特征及驱动机制,为湖泊流域的系统治理提供依据。认为滇池流域脆弱性在加剧,脆弱性程度趋于均衡化;社会因素是脆弱性主要驱动因子,人类活动是主要的驱动因素。最后指出滇池流域治理中应注意管理跨尺度影响;重视社会因素在脆弱性中的作用,实施社会治理、根源治理。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琦 胡求光
从社会—生态的复杂系统视角探究海洋渔业在多重扰动下的脆弱性问题,对于破解当前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困境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基于"暴露性—敏感性—适应性"3个维度,构建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函数模型,同时引入障碍度模型,探究2001—2015年期间中国海洋渔业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暴露性指数介于0.3~0.7之间,整体表现出先上涨后下降再上涨的波动趋势;敏感性指数和适应性指数则均从0.1增长至0.7左右,呈现出持续波动上涨的态势;脆弱性指数在0.3~0.8之间,总体表现为从水平波动到大幅下降再到缓慢增长的阶段性趋势。研究表明,暴露性的变化主要受海洋气候变化、陆源入海污染和风暴潮灾害的影响,敏感性的提高主要与社会就业依赖度、渔业资源开发强度和海水养殖开发强度的增加有关,而适应性近年来受渔民家庭收入水平、渔民生活压力状况和政府效率因素的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海洋气候变化基础科学研究、严格控制近海渔业资源开发强度、制定动态的适应性渔业管理制度、完善渔民社会保障体系等针对性建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苏佳 黄光球 何通 白璐
为了解决矿尘连续排放并迁移对地表生态系统造成的脆弱性问题,提出了基于函数地理Petri网的脆弱性级联传播模型。综合考虑污染物迁移方向和生态环境在地理空间上的关联关系,直观地构造了基于级联传播的污染Petri网。在此基础上,定义了基于VCPM的脆弱度和阈值的概念,利用两者的关系进行脆弱性级联传播分析,从而明确级联传播的三种状态。最后,以神府煤田矿尘迁移作为污染物连续排放的污染源,通过模型方法的模拟仿真分析,对生态环境系统在级联传播下的脆弱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已有的研究方法和结果不仅在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领域做出了新的贡献,而且为环境的修复和重建提供了参考价值。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程婷华 江瑶 陈旭
在制造业发展的攻坚阶段,如何快速推动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升级是产业整体亟需应对的一大关键难题。本文通过整合创新生态系统“主体、资源、环境”三个维度的六大机制,并结合问卷数据,采用fsQCA方法,探讨多重机制推动创新生态系统升级的复杂因果问题。结果发现:六大机制中不存在构成高/非高水平创新生态系统升级的必要条件;实现高水平创新生态系统升级存在3条等效路径,分别是互动贯穿的资源开放共享型、互动贯穿的创新主导型和互动贯穿的政策—市场双驱型;实现非高水平创新生态系统升级的组态路径仅有一条,且与高水平创新生态系统升级存在非对称关系。研究结论为多元主体制定创新战略以推动系统升级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于波涛 田刚
对森林可采伐资源约束条件下产业增值性和结构高度化、林业生产对森林资源采伐利用的"3R"效益、产业运行对产业职工经济视角的社会保障性开展深入分析,综合评价区域林业产业系统发展的脆弱性;依据林业产业系统特征和脆弱性评价的独特性,构建基于Entropy-Topsis模型的林业产业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以伊春市林业产业系统1998—2006年度统计资料作为数据分析基础开展实证研究,阐述评价体系的操作步骤并验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对评价结果作深入分析以期解析林业产业系统脆弱性的演进规律和关键性影响因素,继而为后续调整策略的科学制定提供必要的定量分析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建华 侯振宏 张治军 罗云建 张小全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方法与结果,总结已观测到的气候变化对森林物候、森林生产力、森林结构、组成和分布,以及森林碳库的影响,以及未来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对气候变化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适应性评估方法进行总结评述。对目前相关研究的不确定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强调未来需要加强的研究领域。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佳 杨新军 王子侨 张立新
脆弱性及其评估框架为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文章借鉴社会-生态系统及其脆弱性相关理论,探索在旅游发展背景下秦岭山区乡村人地关系的测度与解释。从敏感性和适应能力结合的角度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农户参与式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在农户生计分类的基础上,测度以农户为基础的局地社会生态系统脆弱度,厘清不同类型农户和景区脆弱性的影响机理。以农户适应性为切入点,提出实践对策与建议,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研究表明:(1)以旅游生计和综合生计型为主的农户较传统生计型(务工/农)农户脆弱性降低。局域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影 张宏如 苏涛永
促进组织间知识流动对创新生态系统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但已有研究较少从知识治理视角展开分析。以智能制造创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核心企业实施知识治理的实践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提炼出控制型、激励型、协调型和发展型4种知识治理机制,并发现不同治理机制在治理目标、治理过程、治理手段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进而提出核心企业应灵活组合多种知识治理机制解决创新生态系统面临的知识基础风险,同时,知识治理机制并非一成不变,核心企业需要根据环境变化灵活调整等建议。上述发现不仅有助于丰富智能制造与知识治理的相关理论研究,而且从知识视角为核心企业提升智能制造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效率提供了启示。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范德成 谷晓梅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对完善国家创新生态系统至关重要。本研究选取24个系统健康性影响因素,运用改进熵值-DEMATEL-ISM组合方法得出2011~2016年中国省际系统健康性得分,并对健康性关键影响因素及因素间的作用关系予以分析。结果表明,几年间系统健康性得分水平偏低且存在东部优于中部、中部优于西部的区域差异;系统健康性关键影响因素为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占比、国际竞争力、市场需求、对人员的吸附能力、知识产权保护、国内竞争力、引进外资和高技术企业数量;关键原因因素借助中层因素的中介传递作用影响关键结果因素最终影响系统健康的9条影响传递路径是关联广泛的主导路径,在改善系统健康性时应优先重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