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52)
2023(9144)
2022(7857)
2021(7484)
2020(6370)
2019(14773)
2018(14724)
2017(28532)
2016(15168)
2015(17078)
2014(16714)
2013(15951)
2012(14029)
2011(12372)
2010(12205)
2009(10756)
2008(10036)
2007(8251)
2006(6864)
2005(5446)
作者
(39997)
(33508)
(33393)
(31798)
(21369)
(16012)
(15145)
(13201)
(12744)
(11739)
(11495)
(11258)
(10540)
(10430)
(10309)
(10079)
(9951)
(9676)
(9673)
(9611)
(8047)
(8044)
(8043)
(7708)
(7517)
(7515)
(7264)
(7197)
(6653)
(6580)
学科
(60959)
经济(60908)
管理(44528)
(40414)
(34080)
企业(34080)
方法(33635)
数学(30580)
数学方法(29963)
(15174)
(14035)
中国(13264)
环境(12892)
业经(12295)
(11377)
地方(11088)
理论(10589)
农业(10118)
(9926)
贸易(9921)
技术(9674)
(9660)
(9615)
(9535)
(9521)
财务(9482)
财务管理(9461)
企业财务(8949)
(8077)
(7357)
机构
学院(202466)
大学(200467)
管理(83943)
(80958)
经济(79453)
理学(74424)
理学院(73692)
管理学(71980)
管理学院(71612)
研究(61548)
中国(44553)
(40256)
科学(38593)
(34233)
业大(30842)
(30087)
中心(29645)
(28990)
财经(28816)
(27645)
研究所(26930)
(26470)
(25305)
师范(25030)
经济学(24881)
北京(24362)
农业(23575)
(23499)
经济学院(22668)
经济管理(22505)
基金
项目(151271)
科学(121024)
基金(111567)
研究(109175)
(97576)
国家(96864)
科学基金(84933)
社会(69527)
社会科(66087)
社会科学(66071)
(59637)
基金项目(59172)
自然(56833)
自然科(55520)
自然科学(55510)
自然科学基金(54460)
教育(51816)
(50446)
资助(46065)
编号(43500)
重点(34413)
(33441)
(32525)
成果(32480)
(32250)
创新(30334)
科研(29765)
课题(29444)
国家社会(29131)
教育部(29079)
期刊
(77767)
经济(77767)
研究(49795)
中国(32524)
管理(29844)
学报(29089)
科学(28351)
(26214)
(25427)
大学(23111)
学学(21967)
技术(20974)
教育(20959)
农业(18074)
业经(13590)
财经(13136)
(12946)
金融(12946)
经济研究(12425)
统计(11636)
(11258)
(10678)
资源(10496)
(10317)
技术经济(10168)
问题(10070)
科技(9700)
决策(9530)
(9141)
商业(8569)
共检索到268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黄梦仪  徐姗楠  刘永  肖雅元  王腾  李纯厚  
为评估大亚湾黑鲷(Sparusmacrocephalus)的生态容量,根据2015年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数据,利用Ecopathwith Ecosim6.5(EwE)软件构建了由26个功能组组成的大亚湾Ecopath模型,分析了大亚湾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并结合食物网结构和能量流动估算了黑鲷的增殖生态容量。结果显示,黑鲷营养级为3.44,营养转化效率为0.302;大亚湾生态系统各功能组的营养级在1~3.95之间,系统总转化效率为7.636%,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为2.142,系统连接指数为0.364,系统杂食性指数为0.210,表明系统各营养级转化效率较低,能量未被充分利用;系统总转化效率低于10%,营养级I、II流向碎屑量占总流向碎屑量的98.11%,说明能量传递发生阻塞,具有增殖空间。经估算黑鲷生态容量为0.034 t/km2,是现存生物量的1.4倍,此时其他浮游生物食性鱼类的转化效率等于1,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达到生态容量前后大亚湾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变化很小(变化值为0.001),系统杂食性指数和系统连接指数均没有变化,因此认为放流黑鲷至生态容量对大亚湾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营养结构未产生影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旭昊  徐东坡  任泷  徐跑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是实施净水渔业的重要增殖种类,依据增殖种类的生态容量进行科学放流,可保障净水渔业的实施效果。为指导太湖净水渔业的实施,于2017—2018年开展了太湖渔业资源调查,收集相关资料,构建太湖Ecopath模型,估算太湖鲢鳙的生态容量,并研究了太湖鲢鳙的生物量变化对太湖生态系统总体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前太湖鲢鳙生物量为10.21 t/km~2,鲢鳙生物量增长至5.054倍时达到生态容量51.6t/km~2,表明当前鲢鳙增殖放流规模不足,仍有较大的增殖潜力。达到生态容量时太湖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TPP/TR)从2.548降低至2.230(变化值为0.318);系统杂食性指数(SOI)、系统连接指数(CI)、Finn循环指数(FCI)和Finn平均路径长度(FMPL)等指数变化较小;表明鲢鳙达到生态容量时对生态系统结构影响较小,同时有助于生态系统趋向成熟发展。进一步分析显示,控制刀鲚生物量保持在9.49 t/km~2时,鲢鳙生态容量可大幅增长至206.4 t/km~2,且生态系统发展进一步趋近成熟稳定。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作志  邱永松  贾晓平  黄梓荣  王跃中  
利用Ecopath with Ecosim(EwE)5.1软件构建了北部湾海洋生态系统1960s(1959~1961)和1990s(1997~1999)2个时期的Ecopath模型,比较和分析了渔业资源衰退前后北部湾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并进一步根据Odum′s生态系统发展理论,评价了当前北部湾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该模型包含渔业、海洋哺乳动物、海鸟、中上层鱼类、底层鱼类、底栖无脊椎动物以及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和碎屑等20个功能组。结果表明,20世纪60年代系统中营养级Ⅳ、Ⅴ的生物量高于90年代,尤其是营养级Ⅴ的生物量是90年代的32倍多;而90年代的Ⅰ和Ⅱ的生物量较高,表明系统中群落结构组...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董世鹏  蔺凡  蒋增杰  房景辉  姜娓娓  杜美荣  高亚平  
养殖容量评估是衡量贝类养殖活动是否环境友好、碳汇功能能否充分发挥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基于2018年5月—2019年2月的走航观测和定点连续观测数据,通过构建营养盐–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碎屑–菲律宾蛤仔(nutrients–photoplankton–zooplankton–detritus–clams,NPZD-C)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动态评估了胶州湾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养殖容量。结果显示,构建的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演菲律宾蛤仔的生长和浮游植物的动态响应,菲律宾蛤仔和浮游植物的实测值和模拟值均呈显著线性相关(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范泽宇  白雪兰  徐聚臣  王晓宁  吕亚兵  侯杰  何绪刚  
为分析洈水水库生态系统结构和能流特征,探讨鲢、鳙生态容量,根据2020—2021年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构建了洈水水库Ecopath模型。洈水水库Ecopath模型由15个功能组组成,有效营养级范围为1.000~3.336,关键种为鳜、鲌类,生态位重叠图表明?条与主要经济物种鲢、鳙生态位重叠度较高。洈水水库循环指数(FCI)、系统连接指数(CI)、系统杂食指数(SOI)分别为11.35、0.351、0.099,说明洈水水库有着较高的物质再循环比例,其功能组之间具有较为密切且复杂的联结关系。洈水水库生态系统总流量(TST)为44254.860 t/(km~2·a),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的比值(TPP/TR)为1.394,表明系统总体规模适宜且趋于成熟。洈水水库鲢、鳙的生物量分别为2.117 t/(km~2·a)和16.577 t/(km~2·a),通过模型推算其生态容纳量分别为30.169 t/(km~2·a)和236.217 t/(km~2·a)。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金錶  陈涛  陈琳  郭金富  
1997年在大亚湾标志放流平均体长为 6 0 .2mm的黑鲷 (Sparusmarcrocephalus)共 11986尾 ,标志放流效果明显 ,共回捕标志鱼 95 5尾 ,回捕率达 8.0 % ;主群分布移动于湾顶沿岸浅水区 ,只有少部份分散于湾中岛礁间 ,生长良好 ,放流后的 2 40d平均体长达 2 35mm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岩  杨长平  单斌斌  孙典荣  刘胜男  李腾  刘蔓婷  谢啟健  
为评价大亚湾海域黑鲷(Acanthopagrusschlegelii)增殖放流效果,使用塑料椭圆标志牌(plasticovaltags,POTs),开展了黑鲷幼鱼标志保持率与生长实验。结果显示,背鳍鳍棘基部第4~6鳍棘下方5mm左右的背部肌肉为最适标志位置, 90 d后标志保持率为81.76%。POTs标志黑鲷幼鱼45 d内生长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90 d后标志组生长显著缓于对照组(P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冯慧丽  朱江峰  陈彦  
建立2017年东太平洋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并与1997年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生态系统总体能量转化效率为18.78%,表明该生态系统能量的利用效率已达到最适程度。生态系统杂食指数和联结指数分别为0.323和0.272,表明功能组的聚合度较低,食物网内部结构复杂程度较低,较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和捕捞的干扰。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的比值为2.593,表明该生态系统不成熟。(2)对比两个阶段的系统总流量、总生物量以及总循环流量指标,与1997年相比,2017年生态系统规模扩大,食物网复杂程度升高,成熟度增大但仍然处于发展阶段。(3)假设黄鳍和大眼金枪鱼这两个主要捕捞种类的大、小个体相对资源量统计存在不确定性,并考虑3个比例水平分别构建3个生态系统模型,结果表明,这一相对资源量统计误差,明显影响了对生态系统的认识。因此,在今后类似的研究中,应充分考虑主要捕捞种类不同体长组的营养结构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徐超  王思凯  赵峰  宋超  庄平  
通过对长江口2016-2017年度4次渔业资源和理化环境的调查数据,运用Ew E(版本6.4.3)软件构建长江口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模型功能组包括隐埋性底栖生物、头足类、虾类、蟹类、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碎屑等共14个功能组,对该河口生态系统能流分布、营养级聚合分析、能流转化效率及系统发育成熟度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生态系统各功能组的营养级集中在1~3.93,其中浮游植物与碎屑的营养级为1,浮游动物营养级为2.18,鱼类的营养级分布较广,为2.41~3.93;长江口生态系统能流分布集中在营养级Ⅰ~Ⅲ中,营养级Ⅰ级所占能流比例最高,为53.67%;营养级聚合分析表明,低营养级间的能量转化效率相对较低,而高营养级间的能量转化效率较高。此历史时期长江口生态系统总体能量转化效率为9.3%,表明该河口能量的利用效率未达到最适程度;生态系统总体特征分析显示,该历史时期系统杂食指数和联结指数分别为0.321、0.345,表明长江口生态系统功能组的聚合度较低,食物网结构较为简单,较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影响。而生产量/总呼吸量的比值为1.245大于1,表明该河口生态系统趋于不成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黄孝锋  邴旭文  陈家长  
根据2006年和2009年对五里湖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数据,利用Ecopath with Ecosim软件,构建这两个时期五里湖生态系统能量通道模型,比较分析了实施净水渔业前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特征。模型包括大型、其他食鱼性鱼类、湖鲚、鲤、鲫、野杂鱼、鲢、草食性鱼类、大型虾蟹类、软体动物、其他底栖动物、浮游动物、沉水植物、其他维管植物、浮游植物、碎屑等17个功能组,基本覆盖了能量流动的途径。营养网络分析表明,增殖放养滤食性鱼类和贝类,扩大了五里湖生态系统的规模,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发育程度和生态系统营养级ⅠⅡ的能量转换效率,滤食性生物与生态系统其他功能组生态位的重叠程度也有所增加。该系统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恩生  李云凯  臧日伟  王辉  
为分析和掌握巢湖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特征参数,结合2007—2010年巢湖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应用Ecopath with Ecosim 6.1软件构建了巢湖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模型。模型由16个功能组组成,包括初级生产者、主要鱼类、无脊椎动物和有机碎屑等。结果显示,巢湖生态系统食物网主要由4个整合营养级构成,系统规模总流量、总生产量和总消耗量都较大,分别为41 003.08、17 937.42和4 486.67 t/(km2·a);能量流动主要发生在Ⅱ、Ⅲ营养级间;参照Odum的生态系统成熟程度判定指标发现,巢湖生态系统高的生产量和呼吸比值(TPP/TR)和净初级生产量(NPP),以及较低的系统连...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贾佩峤  胡忠军  武震  刘其根  邬震祥  孔优佳  朱颖  
根据2010年对江苏滆湖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数据,采用Ecopath with Ecosim软件构建了滆湖生态系统的物质平衡ecopath模型,以期为在滆湖进行生态修复提供支持和指导。ecopath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滆湖生态系统包含7个营养级,各功能组的有效营养级范围为1~3.691,其营养物质流动主要发生在前4个营养级,占总流量的99.8%。系统总生产量为1 974.82t/km2.a,总流量为8 562.544t/km2.a,联结指数、系统杂食系数、Finn’s循环指数以及Finn’s平均路径长度分别为0.219、0.189、7.99和2.841;生产量/呼吸量、生产量/生物量分别...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冯瑞玉  陶峰  郭禹  吴一桂  王静  孙金辉  秦传新  
珠江口渔场是我国四大著名渔业水域之一,也是受人类活动干扰最大水域之一,为分析增殖放流对河口水域生态系统及生态容纳量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历史和近年调查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数据,应用Ecopath with Ecosim(EWE)6.5软件,构建了2005年、2016年—2020年南朗水域生态通道模型,对该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总体特征和各食物网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2016—2020年南朗水域的营养结构基本一致,能量流动主要聚集在营养级Ⅰ-Ⅳ,初级生产者的能量利用率较高,总能流转换效率较低,水域生态系统处于发育阶段,牧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是系统中两条主要的食物链通道,与2005年相比,2016—2020年渔业资源生物量、营养级、系统能量转换效率均有增加,系统总初级生产量/呼吸量比值( TPP /TR) 逐渐接近1,系统连接指数( CI) 和杂食指数( SOI)略有提高,生态系统趋于成熟,生态系统整体规模扩大,与此同时,2020年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和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的生态容纳量分别是2005年的5倍和94倍。增殖放流不仅有利于改善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复杂性和成熟性,而且有助于提高水域的生态容纳量,相关结果可为下一步增殖放流生态容纳量的动态管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娜娜  陈国宝  于杰  李永振  汤勇  陈丕茂  贾晓平  
杨梅坑人工鱼礁区位于深圳市东部大亚湾海域,2007年3月20日开始投礁,12月25日正式完成全部工程施工任务,建礁体积9.51万km3,礁区面积966 m×2 851 m。从2007年4月到2009年5月,使用科学鱼探仪(EY60型,120 kHz,Simrad)先后在不同季节对大亚湾杨梅坑生态调控区的礁区内和礁区外水域进行了6次声学调查,共获取有效声学航程122.54 n mile,以了解建礁后该水域生物分布和资源量密度变化情况。调查中设站点进行生物学拖网采样以辅助声学评估。利用Echoview声学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合历史资料记载的生态、资源特点以及本研究中拖网生物学数据,以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杨林林  姜亚洲  袁兴伟  林楠  刘尊雷  李圣法  
为了解象山港生态系统在环境和捕捞等多重因素胁迫下的结构和功能现状,实现象山港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和生态承载力评价,本研究根据2011~2014年在象山港开展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定点调查数据,利用Ecopath with Ecosim 6.4软件构建了象山港生态系统的Ecopath模型,并通过模型系统分析了象山港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能量流动和系统功能的总体特征。模型包含了浮游植物、大型海藻、浮游动物、游泳动物等25个功能组,大体涵盖了象山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整个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生态系统表达能流路径的食物链主要有两条,分别为牧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其中以牧食食物链为主要能流通道。系统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