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11)
2023(18606)
2022(16015)
2021(14947)
2020(12607)
2019(29114)
2018(28457)
2017(54286)
2016(29400)
2015(33140)
2014(32683)
2013(32162)
2012(29114)
2011(26284)
2010(25933)
2009(23680)
2008(22874)
2007(19532)
2006(16825)
2005(14314)
作者
(85890)
(71670)
(71044)
(67467)
(45275)
(34346)
(32211)
(28254)
(27167)
(25133)
(24314)
(24161)
(22651)
(22386)
(22135)
(21842)
(21585)
(21385)
(20537)
(20439)
(17846)
(17346)
(17324)
(16170)
(16010)
(15759)
(15600)
(15577)
(14311)
(14189)
学科
(117142)
经济(117020)
管理(80669)
(76958)
(63144)
企业(63144)
方法(58256)
数学(51068)
数学方法(50273)
中国(31170)
(31033)
(27519)
(25770)
业经(25552)
(23069)
贸易(23059)
(22480)
农业(20940)
地方(20884)
理论(19833)
(18997)
技术(18123)
环境(18097)
(17677)
(17515)
财务(17431)
财务管理(17396)
企业财务(16440)
(16275)
银行(16204)
机构
大学(417705)
学院(416671)
(165059)
管理(163535)
经济(161831)
理学(143669)
理学院(142031)
研究(140337)
管理学(139094)
管理学院(138366)
中国(103132)
科学(90886)
(88512)
(73187)
(71020)
(70369)
业大(67249)
研究所(65355)
中心(63027)
财经(58919)
农业(58121)
(57007)
北京(55528)
(54666)
师范(53998)
(53975)
(51016)
经济学(50174)
(46421)
经济学院(45434)
基金
项目(297147)
科学(233090)
基金(216976)
研究(208859)
(192761)
国家(191258)
科学基金(163400)
社会(132108)
社会科(125350)
社会科学(125317)
基金项目(114829)
(114731)
自然(109532)
自然科(107070)
自然科学(107039)
自然科学基金(105118)
(98006)
教育(96669)
资助(90590)
编号(82932)
重点(67053)
成果(64933)
(64925)
(62793)
(61682)
科研(57747)
创新(57674)
课题(57131)
计划(55560)
教育部(55163)
期刊
(167438)
经济(167438)
研究(113546)
学报(73448)
中国(72072)
科学(65750)
(65129)
管理(57483)
大学(55080)
学学(52243)
(51909)
农业(45664)
教育(42706)
技术(35618)
(29130)
金融(29130)
经济研究(28682)
业经(27857)
财经(27694)
(24505)
(23805)
问题(21818)
科技(20860)
(20693)
统计(19871)
业大(19617)
图书(19582)
技术经济(19441)
资源(19217)
(18291)
共检索到5793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薛华菊  马耀峰  黄毅  方成江  吴成永  
运用Theil指数、ESDA-GIS、规模-质量耦合矩阵和相关分析,从时空态势及影响因素对中国入境旅游流质(ITFQ)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1中国区域ITFQ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空间分布上形成了以环渤海、长三角为核心的核心-边缘格局。与入境旅游规模差异不同,地带间差异是我国ITFQ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2从全域空间分异来看,ITFQ的空间分布呈现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溢出效应;局域空间分异,LL区主要在西部地区,HH区主要在东部的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HL和LH区数目较少;3规模-质量耦合模式上,东部地区主要为高耦合发展模式,中部、西部大部分处于低耦合发展态势,非耦合型呈现出高质低量型向高耦合型、低质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燕  徐建华  王占永  
旅游者的空间分异是表现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空间分析框架,从市域尺度出发,探索入境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从全域空间分异来看,入境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的空间分布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空间依赖性),存在"中心-外围"的空间集聚特征,旅游者的高值城市与高值城市相邻接,低值城市与低值城市邻接。(2)入境与国内旅游者的局域空间分异,在显著性水平下皆为低低(LL)类型占较大比例,表明旅游城市间存在着正的空间效应及扩散作用,但发展水平不太均衡,呈现出东部沿海城市优于内陆城市,重点旅游城市优于一般城市的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永明  王美霞  吴殿廷  李瑞  
目的国境内区域之间入境旅游流的影响因素研究薄弱。文章基于重力模型原理,从流出省特征、流入省特征、流出省—流入省空间关系特征三类因素出发,利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ZINB)模型,分析了中国省域间入境旅游流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影响中国省域间入境旅游流的因素包括:流出省的入境旅游经济规模和入境游客消费水平;流入省的航空通达性水平;流出省和流入省的空间距离。而流入省的旅游资源、接待能力、国外经济联系等因素不对省域间入境旅游流产生显著影响。研究认为,应加强省域间入境旅游合作,注重航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省域间捆绑式营销等提升入境旅游绩效。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朋  李玉刚  管程程  肖春晖  
中国快速粗放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等"城市病"日益突出,作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宜居人居环境建设的重点地区——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状况备受重视。基于此,本文选取成渝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建立涵盖社会服务与保障、综合经济水平、生态宜居环境、人口与文化环境四个层面的城市人居环境星型拓扑测度模型,综合运用改进的灰色关联TOPSIS法和ESDA等方法,对成渝城市群人居环境时空格局分异特征进行具体分析。结果显示:(1)成渝城市群人居环境差异主要体现在综合经济水平领域,社会保障与服务、人口教育与发展环境地域差异大、时空发展不协调,成为制约人居环境提升的短板因素。(2)2005-2015年成渝城市群人居环境呈现出较好的上升势头,增速较稳但增幅较小,各城市间的人居环境差异显著,存在较为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加快培育城市经济整体规模、提升经济增长效率是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的关键所在。(3)城市群人居环境具有空间正相关性,位于第二象限低-高集聚和位于第三象限低-低集聚的散点数明显多于第一象限高-高集聚的数目,人居环境建设先进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偏弱。人居环境水平较高的城市主要包含成都、重庆两个核心城市以及城市群西部、成德绵乐城市带所辖城市,而城市群中部(包括川南城镇密集区、成渝发展主轴中部地带以及南遂广城镇密集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较为滞后、发展水平较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宣国富  
应用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理论,通过构建描述省际旅游规模分布的指标,运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中国入境旅游规模结构的省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省际入境旅游规模结构类型主要包括高级过渡型、中高级均衡型、中级过渡型、中级首位型、初级过渡型和初级首位型。各省区入境旅游规模结构以首位分布和过渡分布类型为主体,属于均衡分布类型的省区较少,规模结构的不均衡性显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城市职能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等因素对入境旅游规模结构的影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良平  胡健敏  张健  
空间计量模型在旅游研究中已得到有效应用,解决了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但还需进一步改进与完善。文章以中国省域入境旅游发展为着眼点,增设扩散转移矩阵为模型因变量滞后的空间权重矩阵,以反映入境旅游在中国省域之间的客流人数扩散转移实际情况,同时从最为全面的广义嵌套空间模型入手,引入旅游研究空间计量模型系统,并以区域入境旅游发展影响因素为模型自变量,构建了入境旅游发展的最优空间计量模型,最后对模型显著自变量的直接效应、溢出效应、总效应进行评估分析,给出区域入境旅游发展建议。结果显示:模型自变量出现显著消极效应的影响因素几乎为酒店供应,加强旅游资源建设和经济水平发展始终是入境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开放程度已对东部省域的影响较为微弱,对中部和西部省域则起到很好的积极效应,同时交通设施在中部省域呈现出非常强劲的溢出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黄爱莲  
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建成,中国与越南互为旅游客源地发展态势加强。本文基于引力模型,以2004-2008年中国接待越南入境旅游为样本,构建了中国与越南入境旅游的理论模型,并运用Eviews6.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两国名义GDP、入境接待人数、地理距离和国家边界等变量对中国接待越南入境旅游有较大的影响,进一步结构化分析验证GDP和地理距离对入境旅游均产生一定的新息冲击。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纯阳  黄福才  
随着国际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入境旅游需求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领域。在利用1980-2008年美国客源市场的相关数据,建立旅游需求与旅游价格、收入、替代价格等变量之间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后,经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可以发现美国对中国的旅游需求受到自身的波动、旅游价格、收入水平、替代价格以及特殊事件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具有持续效应。旅游价格、收入水平、替代价格等对美国的旅游需求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章秀琴  章尚正  
在构建新的旅游地引力模型基础上,以1998~2008年面板数据为例,实证分析了影响我国入境旅游地区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影响亚洲国家进入中国境内旅游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我国物价水平和旅游接待能力,因此,我们要用价格支撑价值、增加旅游产品附加值等策略来降低其对价格上涨的反感程度,同时需进一步改善我国的旅游基础设施;影响欧洲和北美洲国家进入中国境内旅游的最重要因素是地理距离,故要尽可能从心理和文化上"缩短"与欧洲、北美洲国家的相对距离来提升我国的入境旅游的吸引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佑印  马耀峰  赵现红  
对北京、上海和广州入境旅游流的流量、时间、流向等因子进行分析,发现流量特征具有较强的区位引导效应,时间特征具有很强的资源制约效应,流向特征具有很强的交通线路引导效应,指出城市入境旅游发展受经济、资源、区位三个主要因素共同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涂建军  
运用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资料 ,分析了四川省入境旅游客流的基本特征和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四川入境旅游客源地市场中 ,国外市场和港澳台市场所占市场份额相当且交替领先 ,国外市场以短程市场 (东北亚和东南亚 )为主 ,日本、美国、新加坡、泰国是四川的传统客源大国 ;境外游客来川旅游的主要目的是观光 /度假 ,停留时间短、消费水平较低 ,说明四川的入境旅游市场为低产出市场 ;四川入境旅游客流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即初步开拓境外客源市场并迅速崛起阶段 ,大幅度波动并缓慢发展阶段和二次发展阶段 ;入境旅游客流的空间分布表现为以省会成都为中心的辐射发散型和收敛聚集型模式 ,各景区之间尚未形成环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小娟  陈磊  胡静  龚箭  付琼鸽  
以1995—2012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入境旅游收入和入境旅游接待人数为基础,对浙江省及其11个地级市入境旅游流流量与流质的演化及匹配度变化进行分析。浙江省入境旅游流量处于稳步上升的态势,流质整体下降,二者反向发展,2003年是流质和流量变化的重要拐点。在流量方面,11个地级市入境旅游流流量市场份额呈现3种态势:逐渐降低型,稳步上升型,起伏不定型;在流质方面,丽水市入境旅游流流质稳居第1位且高于3.00,其他各市流质均在0.50~2.00之间波动起伏。浙江省11个地级市入境旅游流流量和流质匹配结构不断优化,同步双高型城市、同步中间型城市数量增加,匹配偏离型城市数量减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凡  吉生保  章东明  时如义  
文章基于1990~2010年我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以下简称省)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了旅游和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对入境旅游发展的影响。得到的结论如下:第一,除了旅游从业人员对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旅游人数响应等显著为负以外,旅游企业固定资产对旅游外汇收入、旅行社和星级饭店、入境旅游人数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响应;第二,除了商品零售总额对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旅游人数响应显著为正以外,各省GDP只在较低分位点处对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旅游人数有显著的正向响应,园林绿地面积和各省人口数只在较高分位点处对旅游外汇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响应;第三,入境旅游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响应程度在力度上普遍强于对旅游发展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东喜  
本文基于1997-2006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用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实证研究了决定省际入境旅游发展状况(收入与市场)的因素。结果表明:省际入境旅游有明显的脆弱性,其强度依东、中、西顺序梯度增大;服务设施对入境旅游的发展影响不显著,旅游资源是发展入境旅游的客观基础;在全国范围内,入境旅游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省区经济、对外开放、交通设施,而在东中西部区域层次上,省际入境旅游的决定因素不相同。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玉娟  赵定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