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72)
2023(13458)
2022(11361)
2021(10329)
2020(8448)
2019(19200)
2018(18769)
2017(35825)
2016(18910)
2015(20795)
2014(20387)
2013(19955)
2012(18474)
2011(16624)
2010(16322)
2009(14411)
2008(13591)
2007(11506)
2006(9993)
2005(8771)
作者
(52754)
(44127)
(43719)
(41609)
(28114)
(21262)
(19794)
(17215)
(17007)
(15269)
(15120)
(15073)
(14041)
(13753)
(13541)
(13480)
(13111)
(12766)
(12675)
(12584)
(10824)
(10712)
(10571)
(10270)
(9959)
(9874)
(9584)
(9408)
(8719)
(8621)
学科
(84757)
经济(84675)
管理(49098)
(47409)
(36419)
企业(36419)
方法(33298)
数学(29744)
数学方法(29342)
中国(26860)
地方(25259)
(22839)
业经(18638)
(17298)
(15952)
农业(15901)
环境(14337)
(13529)
贸易(13516)
(13473)
地方经济(13430)
(12976)
技术(12716)
(12626)
(12245)
金融(12243)
(12190)
银行(12172)
(11811)
(11759)
机构
学院(258095)
大学(255478)
(107328)
经济(105069)
管理(100244)
研究(90885)
理学(86680)
理学院(85579)
管理学(83951)
管理学院(83466)
中国(67759)
科学(56531)
(54506)
(47089)
(44158)
中心(42563)
(41752)
研究所(40376)
(38696)
业大(37753)
财经(37662)
(36569)
师范(36197)
(34371)
(34352)
北京(33630)
经济学(32959)
农业(32406)
(31022)
经济学院(29734)
基金
项目(183949)
科学(147770)
基金(135340)
研究(132704)
(118653)
国家(117723)
科学基金(102617)
社会(86668)
社会科(82395)
社会科学(82379)
基金项目(72726)
(72373)
自然(66902)
自然科(65430)
自然科学(65417)
自然科学基金(64207)
(61593)
教育(60266)
资助(53392)
编号(52321)
(45014)
重点(42362)
(39961)
成果(39841)
(38826)
课题(36527)
国家社会(36515)
创新(36422)
科研(35559)
发展(35545)
期刊
(116887)
经济(116887)
研究(75862)
中国(50800)
科学(37827)
(37393)
学报(37347)
管理(36922)
(34320)
大学(28992)
学学(27561)
教育(26114)
农业(25963)
技术(23840)
(22899)
金融(22899)
业经(20437)
经济研究(18658)
财经(17616)
问题(16965)
(15229)
资源(14579)
(14073)
(12833)
科技(12299)
技术经济(12277)
现代(11900)
统计(11893)
商业(11712)
(11161)
共检索到380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邹琳  曾刚  曹贤忠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案例区,运用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通过Arc GIS/Geo Da软件对长三角城市群R&D投入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其空间分异及演化特征。主要结论包括:1长三角城市群研发投入要素城市间差异化的整体变化呈逐渐缩小的趋势;2总体来看,长三角研发投入要素中的创新人员投入出现相似水平城市集聚显著特征,而研发经费投入出现显著的极化现象;3具体来看,研发人员投入呈现由以上海为核心的两翼延伸的"V"字形向环杭州湾南移的发展态势,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现状,而研发经费投入呈现以上海为绝对高值极化中心,杭州、苏州、南京、无锡为次级极化中心的多极鼎立的空间指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传明   姚楠  
文章基于投入产出双维度,构建包括基础设施、创新要素、治理环境、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模型,结合泰尔指数和莫兰指数对比分析2010—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时空分异。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产出维度表现突出,但投入维度尚待提升;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有所扩大;发展空间分布总体不均衡,并可以分为四种空间集聚类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娜  
长三角城市群被誉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空间结构不断演化。基于长三角城市群85个市辖区和县级市地域单元,文章以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6年为时间序列,采用总量指标和效益指标,从时空角度探析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演化规律。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呈现由行政等级结构布局转向扁平式布局,由极化发展向泛化发展,由外延扩展向内涵扩展转变等特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包善驹  任以胜  朱道才  
文章采用泰尔指数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2001-2016年长三角城市群产业结构转型城镇空间响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产业结构转型城镇空间响应指数呈增长趋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依赖城镇土地空间;省际行政边界对长三角城市群产业结构转型城镇空间响应的影响较大,4个省市的组间差距贡献率高达80%,明显大于组内差距;长三角城市群产业结构转型城镇空间响应指数具有明显的多尺度特征;创新能力、对外开放、政府调控能力、投资强度和经济水平对长三角城市群产业结构转型城镇空间响应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弱,在空间上呈现非均衡特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崔大树  杨永亮  
文章应用分异指数、空间基尼系数、地区Hoover指数等常规统计方法与基于空间统计学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一起,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总体以集聚为主,各地区、各细分行业差距明显,大致可以把25个地区分成扩散效应区、离心效应区、低速增长区和极化效应区等四种类型的关联模式,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了动态的多中心—外围空间结构并正在向网络化迈进。产生这种分异特征的原因主要是本地知识积累与人力资本积累状况、城市规模以及在区域城市等级体系中地位和区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海涛  任保平  
生态环境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基础,金融手段能够合理配置且最大限度地引导有限资源向环境保护的方向倾斜。文章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测算其2015—2019年金融与环境耦合协调度,分析其时空演化态势,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其时空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5—2019年长三角地区金融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呈逐步上升态势,年均上升幅度仅为1.34%,上升速度较为缓慢;上海的耦合协调度明显领先于江苏、浙江和安徽,其耦合度均在0.95以上,属于优质协调地区,江苏、浙江属于中级协调地区,安徽为初级协调地区;27个城市的金融与环境耦合协调度也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大多数城市处于初级协调和中级协调水平;空间自相关检验表明长三角地区金融与环境耦合协调度呈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市场化水平、金融规模是影响长三角城市群金融与环境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等变量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其耦合协调度上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江  李秀伟  江俊丽  
文章以2011—2020年长三角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度和相对发展度模型,从时空二维视角分析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子系统的时序耦合动态演进规律和空间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从耦合协调度看,长三角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的耦合系统总体上处于拮抗阶段,以失调衰退类型为主,耦合系统劣化,核心城市总体处于较高的发展层次,安徽省西部、北部总体处于较为落后的发展层次;从相对发展度看,长三角约66%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远超当时经济发展需要,约12%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滞后于经济发展所需,耦合系统退化,约22%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与其经济发展同步,耦合系统优化。总之,长三角城市发展总体呈现不平衡性,需进一步对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和优化,以加强经济发展水平与公共服务供给的匹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小刚  邵天杰  赵景波  曹军骥  宋永永  
运用克里金插值、空间自相关分析、冷热点分析和地理探测等定量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2015~2017年O_3浓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2015~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O_3浓度呈上升趋势,O_3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数平均浓度由149μg/m~3上升到166μg/m~3,平均超标率由9.3%上升到12.1%,以O_3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超标总天数的比例由32.3%上升到46.4%。(2)受气温和降水量年际波动的影响,各年份O_3月均浓度变化曲线形状不同。但O_3超标都主要发生在4~9月,超标天数分别占2015、2016、2017年的88.3%、98.2%和97.0%。(3)由于安徽O_3浓度快速上升,长三角城市群O_3浓度空间分布格局由东高西低演变为北高南低,且同质化增强、异质性减弱。(4)随着O_3浓度的上升,O_3浓度热点区由环太湖地区向南京都市圈扩展,冷点区在安徽有明显收缩。(5)地理探测表明,长三角城市群O_3浓度空间分异主要受经济规模、城市化和排放源等社会经济因素驱动,且均呈正向影响。自然因素中的降水量和风速呈负向影响,分别对O_3有显著的清除和扩散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永生  李玉龙  郑绍杰  
文章以长三角中心区2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交通流、信息流和技术合作角度构建城市群空间关联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了三重网络中城市的节点位置、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三重网络主要以“上海-南京-杭州”为核心,外围形成以苏州、无锡、宁波、合肥等为次级核心的空间格局。核心城市通常具有较高的中心度,体现了其作为交通枢纽、信息高地和创新中心的功能角色。同时,长三角城市群内部也存在较为明显的类型化特征,经济发达城市或同一省份内的城市间更容易构成子群。QAP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地理上的邻近性和工资水平等因素会显著影响不同类型的网络关联强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佳  刘贤明  安珂珂  侯佳佳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分异及其关联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科学评估承载能力和制定空间管控政策是促进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以2000—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统筹考虑经济、社会、资源、生态要素并将其纳入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系统,建立基于DPSIR理论模型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揭示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关联特征,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及其偏微分分解方法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力整体保持波动上升态势,并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旅游环境承载力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与关联特征,空间关联强度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M”字型变化趋势。(3)旅游环境承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数每增长1%,将带动邻近城市增长0.637%。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水平、环境规制强度、旅游产业集聚对本地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存在直接效应,对邻近城市存在不同程度溢出效应。为有效挖掘新时期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潜力,应重视城际之间旅游环境承载力空间关联与溢出效应,充分发挥城际之间合作联动作用,推动旅游环境复合系统要素的空间合理配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佳  刘贤明  安珂珂  侯佳佳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分异及其关联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科学评估承载能力和制定空间管控政策是促进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以2000~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统筹考虑经济、社会、资源、生态要素并将其纳入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系统,建立基于DPSIR理论模型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揭示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关联特征,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及其偏微分分解方法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力整体保持波动上升态势,并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旅游环境承载力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与关联特征,空间关联强度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M”字型变化趋势。(3)旅游环境承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数每增长1个单位,将带动邻近城市增长0.637个单位。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水平、环境规制强度、旅游产业集聚对本地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存在直接效应,对邻近城市存在不同程度溢出效应。为有效挖掘新时期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潜力,应重视城际之间旅游环境承载力空间关联与溢出效应,充分发挥城际之间合作联动作用,推动旅游环境复合系统要素的空间合理配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贤忠  曾刚  邹琳  
从投入产出效率视角,构建研发资源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中的CRS、VRS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方法,测度了长三角城市群研发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率、变化趋势以及空间分异特征,并运用因子分析定权法验证DEA计算的结果,二者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研发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率总体较低,但呈上升趋势:2000、2005、2010以及2012年长三角城市群研发资源投入产出的综合效率分别为0.591、0.622、0.669和0.784,均不足最优效率的80%;江苏研发资源投入产出效率显著高于上海和浙江;长三角城市群研发资源投入产出效率分异程度逐渐缩小,但空间格局变化较大;长三角城市群研发资源投入产出效率各类效率变动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且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较为显著。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圣云  史利江  
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福祉决定因素及其空间特征,并对长三角城市群福祉决定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经济总量和对外联系因子、人均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因子、产业结构因子和不安全因子是影响长三角城市群福祉水平的四个主要决定因素;长三角城市群福祉决定因素的因子得分呈现出空间分异特征;由"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杭州—宁波"构成的"Z字形"空间格局,其福祉决定因素的得分较高。通过缩小福祉决定因素的区域差距,可以有效缩小福祉水平的地区差距。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兆峰   邱梦真  
科学研判入境旅游流的时空分异规律和动态演化特征,对推进入境旅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大有裨益。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重心—标准差椭圆模型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识别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入境旅游流的时空分异及其动态演化规律,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析入境旅游流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入境旅游流整体呈缓慢增长态势,变异系数和相对基尼系数呈小幅度波动上升趋势,表明研究区入境旅游流相对差异总体较为平稳。空间上呈显著集聚特征,但高低集聚区渐趋缩小,入境旅游流分布日益空间均衡化;入境旅游流重心轨迹呈“东南—西北”移动趋势,西部地区入境旅游流增长速度较快;标准差椭圆主要位于长三角中部偏东地区,椭圆面积样本末期大于样本初期,东部是入境旅游发展的主要区域,入境旅游流发展的溢出效应逐渐增强。入境旅游流存在显著的“状态锁定”和“俱乐部趋同”现象,整体有序向高水平方向跃迁,与高值区为邻自身向上转移的概率将增大。入境旅游流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旅游基础设施是推动本地及邻地入境旅游流增长的重要因素,旅游资源禀赋、区位交通条件显著促进本地入境旅游流增长,对邻地的溢出影响则显著为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兆峰   邱梦真  
科学研判入境旅游流的时空分异规律和动态演化特征,对推进入境旅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大有裨益。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重心—标准差椭圆模型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识别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入境旅游流的时空分异及其动态演化规律,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析入境旅游流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入境旅游流整体呈缓慢增长态势,变异系数和相对基尼系数呈小幅度波动上升趋势,表明研究区入境旅游流相对差异总体较为平稳。空间上呈显著集聚特征,但高低集聚区渐趋缩小,入境旅游流分布日益空间均衡化;入境旅游流重心轨迹呈“东南—西北”移动趋势,西部地区入境旅游流增长速度较快;标准差椭圆主要位于长三角中部偏东地区,椭圆面积样本末期大于样本初期,东部是入境旅游发展的主要区域,入境旅游流发展的溢出效应逐渐增强。入境旅游流存在显著的“状态锁定”和“俱乐部趋同”现象,整体有序向高水平方向跃迁,与高值区为邻自身向上转移的概率将增大。入境旅游流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旅游基础设施是推动本地及邻地入境旅游流增长的重要因素,旅游资源禀赋、区位交通条件显著促进本地入境旅游流增长,对邻地的溢出影响则显著为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