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85)
2023(10408)
2022(8782)
2021(7921)
2020(6701)
2019(14955)
2018(14444)
2017(28208)
2016(14553)
2015(16007)
2014(15745)
2013(15385)
2012(13959)
2011(12602)
2010(12258)
2009(10969)
2008(9866)
2007(8224)
2006(7073)
2005(5985)
作者
(38938)
(32990)
(32671)
(31181)
(20966)
(15649)
(14864)
(12845)
(12586)
(11326)
(11206)
(11196)
(10389)
(10248)
(10065)
(9815)
(9782)
(9342)
(9299)
(9208)
(8005)
(7755)
(7718)
(7660)
(7488)
(7406)
(6931)
(6629)
(6530)
(6303)
学科
(86538)
经济(86481)
管理(41343)
(36146)
方法(33878)
数学(30994)
数学方法(30667)
(29010)
企业(29010)
地方(21840)
中国(16826)
(16643)
业经(15067)
(14945)
地方经济(14380)
(13604)
环境(11843)
农业(11757)
(10199)
贸易(10194)
(10000)
(9959)
(9798)
(9193)
金融(9191)
(8762)
财务(8730)
财务管理(8710)
产业(8670)
经济学(8660)
机构
学院(204803)
大学(203687)
(99228)
经济(97670)
管理(82895)
理学(72925)
理学院(72179)
管理学(71052)
管理学院(70653)
研究(67624)
中国(49721)
(40264)
(39820)
科学(38543)
财经(33394)
经济学(32531)
中心(31744)
(31420)
(30556)
经济学院(29121)
研究所(28750)
(28544)
(27235)
业大(27200)
(25359)
师范(25144)
财经大学(25067)
(24887)
北京(23901)
经济管理(23332)
基金
项目(146847)
科学(118863)
基金(110456)
研究(107402)
(95287)
国家(94595)
科学基金(83564)
社会(73397)
社会科(69871)
社会科学(69856)
基金项目(58742)
(56693)
自然(52646)
自然科(51449)
自然科学(51440)
自然科学基金(50502)
教育(48901)
(47059)
资助(44069)
编号(41395)
(33189)
(33148)
重点(33125)
国家社会(31861)
(30938)
成果(30868)
教育部(29323)
创新(29100)
人文(28937)
科研(28334)
期刊
(106690)
经济(106690)
研究(58604)
中国(32090)
(30614)
管理(30569)
科学(26950)
学报(26337)
(23293)
大学(21308)
学学(20655)
技术(19989)
经济研究(18326)
财经(17144)
(16019)
金融(16019)
农业(15932)
业经(15356)
(14901)
问题(13872)
教育(13579)
技术经济(12177)
统计(11718)
(10496)
资源(10151)
决策(9529)
(9476)
商业(9428)
世界(9208)
理论(9098)
共检索到288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萍  洪伟  吴承祯  李小蓉  
基于ESDA方法,利用福建省1998年、2002年及2006年各县域人均GDP数据,对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1998年、2002年和2006年全局Moran′s I指数均达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1998年至2006年,全局Morans′I值有降低的趋势,县域经济差异扩大.福建省经济发展的局部空间集聚现象亦十分显著,"高-高"关联的县域主要分布在闽东南和闽东部分地区,"低-低"关联的县域分布在闽北地区及闽西部分地区.总体上,经济发展水平呈正关联的县域数量远高于呈负关联的县域数量.并提出了解决差异扩大化的可行性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纪小美  付业勤  陶卓民  王卫平  王婷  
采用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STDA)、多层次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了1990—2013年福建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动态与动力机制。研究发现:1福建县域经济差异先升后降。2"核心—边缘"结构较稳定,县域经济增长出现路径依赖。3沿海地区局部空间结构相对动态,经历了协同高增长,竞争增长与协同低增长三个阶段;内陆局部空间结构相对稳定,协同与竞争并存;农业大县经济地位急剧下降,导致其路径弯曲度较大。4局域型"核心—边缘"结构的出现推动县域差异趋于缩小。5全球化、政策倾斜、分权化和城市化的时空分异是影响福建县域经济格局变迁的重要动力机制。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莉  张克勇  王润飞  
选取2004~2013年山西省县域旅游经济相关数据,构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山西省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以此为基础,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山西省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山西省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布特点。研究发现,山西省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集聚性分布,形成了以大同为中心的晋北宗教旅游区;以太原为中心的中部晋商文化旅游区;以运城为中心的晋南特色旅游区,并对山西省县域旅游经济空间发展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柯文前  陆玉麒  
以ESDA作为基本分析工具,探讨1990年代以来福建县域经济空间格局的演化。结果表明:总体空间格局上,经济发展呈较强的空间相关特征,即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集聚分布,但趋势在2009年有所下降;热点区域的整体空间格局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经济增长空间格局仍具有较强空间关联特征,虽然热点区和冷点区切换快速,但切换具有明显的"轨迹",即高值簇大致成圈层结构往内陆迁移,而低值簇则往沿海迁移。整个空间尺度上经济发展的差异在不断缩小,由随机成分引起的空间分异在不断下降,空间连续性和自组织性则较为显著,东—西方向空间差异较小,东北—西南方向的差异呈扩大趋势。作用于空间格局演化的驱动力表现在历史原因和区域经济政策两个方面。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毅  陆玉麒  丁正山  余茂军  车冰清  
以人均GDP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利用尺度方差、总体差异测度指数、区域特定方向差异指数对2000~2014年期间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表现的最佳尺度、方向性及原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县级尺度方差最大,市级次之,区级最小,即尺度越小,尺度方差越大,县级尺度的区域经济差异对湖北省区域经济总体差异的贡献率最大;22000~2007年,湖北省区域经济总体空间分异程度不断增大,2007年以后逐渐缩小;3湖北省县级尺度水平经济差异的主要方向是中心与外围之间,中心与外围的差异以2007年为分界点呈先增大后缩小的趋势,沿江轴带与内陆的差异总体上趋于缩小,核心与边缘的差异趋势与中心与外围基本相同;4历史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夏永久  朱喜钢  储金龙  
采用2003—2008年安徽省61个县(县级市)的综合竞争力评价数据,运用ESDA方法,揭示安徽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空间全局和局部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县域综合竞争力具有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综合竞争力发展水平类似的县域在空间上趋于集中,整体呈现非均衡发展特征,并具有进一步加剧态势;县域综合竞争力的局部空间格局发生较大转变,发达县域由原先集中式分布于皖江以南逐步转向皖北、皖中和皖南,空间形态趋于分散,欠发达县域则由分散转向集中,在皖南山区形成大面积"块状"格局;县域综合竞争力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受到经济因素和行政因素的较大影响,边缘化特征以及"俱乐部趋同"现象在县域综合竞争力空间格局演变中同样存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蔡芳芳  濮励杰  张健  赵艳  朱明  
利用1988—2009年江苏省县域人均GDP数据,基于邻接和距离规则定义空间权重矩阵,采用ESDA全局和局部空间关联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基于邻接规则的空间关联模式分析下,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相互联系强度可划分为四个阶段:①1988—1993年,苏南与苏中、苏北空间差异并不显著;②1994—1996年,全省经济布局极化现象显著增强;③1997—2003年,极化现象有所缓解;④2004—2008年,苏南与苏中、苏北区域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在基于距离规则的空间关联模式分析下,初步推断江苏省县域经济之间正的空间关联性影响范围在240 km之内。苏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沿江地带经济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在2009年前还有很大改观,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和带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雷娜  郑传芳  
福建省城镇化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一个较低水平起步,随后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到2014年底福建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1.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通过构建县域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福建省58个县域城市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根据因子得分结果,把福建省58个县域城市分为5大类,分析了每个类别的城镇化发展特征,为更好地分类推进福建省不同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提供了依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雷娜  郑传芳  
福建省城镇化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一个较低水平起步,随后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到2014年底福建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1.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通过构建县域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福建省58个县域城市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根据因子得分结果,把福建省58个县域城市分为5大类,分析了每个类别的城镇化发展特征,为更好地分类推进福建省不同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提供了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任家强  董琳瑛  汪景宽  李双异  
以辽宁省44个县域为研究单元,通过对2008年各县域经济的总体实力、平均水平及发展速度3项指标值的定量计算,应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辽宁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自相关特征。研究表明:辽宁省县域经济的总体实力、平均水平和发展速度三项指标均存在显著全局空间正相关性,县域经济差异空间聚集显著;Moran散点图显示多数县域位于第一、三象限内,LL型较多,非典型县域数量较少,空间分布不均衡;总体实力和平均水平两个分析指标的局部自相关性显著,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南部—中部—北部"逐级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发展速度呈现出两个热点区,分别为西部和中北部地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卢柳叶  张青峰  李光录  
山西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分析其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重大的意义。该文以山西省县域为研究对象,选取反映县域经济差异的15个指标,以2001~2007年份为研究时间截面,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对县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107个县域单元可以分为五类:发达型、较发达型、中等型、落后型、较落后型;2001年至2007年山西省县域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经济差异在逐步缩小。在研究截面里,全省多年人均GDP也有较大的增长趋势,贫富差异缩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车宇星  李红勋  
为寻找县域林业产业的合理发展方向,提升市级产业发展规划水平,采用基尼系数分解法和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了2006—2018年福建省三明市下辖各区县的林业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竞争力以及林业产业结构对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明市各区县林业发展较不平衡,林业二产、三产基尼系数均高于警戒值,以林业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型尚未完成;林业第三产业对区域林业贡献较低,各县尚未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不明显,三明市需根据各县林业实际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县域林业发展政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春山  王晓珊  盛修深  刘艳艳  
以县域为基本地域单元,分析1990年代以来广东省县域经济的差异。研究表明,1990年代以来,广东经济发展由初级产品生产阶段进入工业化高级阶段的初期,1995和2002年是其演变的拐点年。广东省县域经济差异在逐步增大,越是发达的地区其区域差异越大;在空间演变上表现出先分散后集中再分散的动态变化过程。通过县市经济类型区的分析发现:(1)广东由原来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发展为明显的圈层结构;(2)广东在极化作用持续加强、区域差异不断扩大的同时,扩散效应已开始显现;(3)欠发达地区总体上难以摆脱经济发展落后的局面,但局部地区由于资源及特殊的机遇而优先发展起来,低水平均衡被打破;(4)原增长极范围扩大,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晶  
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优质均衡的关键因素。文章选取2006-2015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运用泰尔指数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安徽省县域经济的区域差异与空间格局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态势,合肥及皖南沿江区域是全省经济的增长极;县域经济差异在逐年扩大,北中南三大区域内的差异远大于区域间的差异,其中,皖中地区内部差异急剧扩大,是影响全省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县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县在空间上趋于集聚,高水平集聚区位于合肥及沿江区域,低水平集聚区位于皖西北地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晶  
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优质均衡的关键因素。文章选取2006-2015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运用泰尔指数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安徽省县域经济的区域差异与空间格局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态势,合肥及皖南沿江区域是全省经济的增长极;县域经济差异在逐年扩大,北中南三大区域内的差异远大于区域间的差异,其中,皖中地区内部差异急剧扩大,是影响全省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县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县在空间上趋于集聚,高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