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53)
- 2023(15521)
- 2022(13147)
- 2021(12132)
- 2020(10422)
- 2019(23726)
- 2018(23251)
- 2017(44514)
- 2016(23733)
- 2015(26575)
- 2014(25951)
- 2013(25567)
- 2012(23520)
- 2011(21357)
- 2010(21079)
- 2009(19441)
- 2008(18777)
- 2007(16616)
- 2006(14265)
- 2005(12443)
- 学科
- 济(115999)
- 经济(115905)
- 管理(68101)
- 业(63145)
- 企(51810)
- 企业(51810)
- 方法(46720)
- 数学(41539)
- 数学方法(41047)
- 地方(27408)
- 农(26646)
- 中国(26054)
- 财(23969)
- 业经(22381)
- 学(21674)
- 农业(18146)
- 技术(18087)
- 贸(17437)
- 贸易(17427)
- 制(17256)
- 易(16774)
- 环境(16267)
- 地方经济(16094)
- 和(15441)
- 理论(14989)
- 务(14611)
- 财务(14566)
- 融(14546)
- 金融(14543)
- 财务管理(14529)
- 机构
- 学院(333999)
- 大学(332593)
- 济(145478)
- 经济(142607)
- 管理(129379)
- 研究(112240)
- 理学(112096)
- 理学院(110786)
- 管理学(108860)
- 管理学院(108212)
- 中国(84076)
- 京(68815)
- 科学(68227)
- 财(62663)
- 所(55262)
- 中心(52622)
- 农(51628)
- 财经(50672)
- 研究所(50381)
- 江(49686)
- 业大(47839)
- 经(45859)
- 经济学(45515)
- 范(43887)
- 师范(43490)
- 北京(42544)
- 院(41123)
- 经济学院(40882)
- 农业(40458)
- 州(39437)
- 基金
- 项目(227965)
- 科学(181063)
- 基金(166520)
- 研究(166131)
- 家(144644)
- 国家(143474)
- 科学基金(124371)
- 社会(107600)
- 社会科(102092)
- 社会科学(102067)
- 省(90028)
- 基金项目(88929)
- 自然(79931)
- 自然科(78098)
- 自然科学(78078)
- 自然科学基金(76658)
- 教育(76045)
- 划(75076)
- 资助(66762)
- 编号(66304)
- 成果(52334)
- 重点(51385)
- 发(50539)
- 部(50075)
- 创(49120)
- 创新(46157)
- 课题(45588)
- 国家社会(45063)
- 科研(43934)
- 教育部(43190)
共检索到4856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白永平 李建豹
以兰新铁路为辐射轴,以100km为辐射半径所形成的辐射范围内的县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选取10项经济指标,综合运用SPSS、GeoDA和ARCGIS 9.2,对于兰新铁路辐射带经济空间差异进行分析发现:经济实力在全区平均水平之下的占多数,相似区域在空间上呈集聚趋势;按照经济实力得分,把县级行政单元分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经济中等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从数量上看,县级行政单元经济发展等级基本呈现"金字塔型";经济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经济实力在东南—西北方向呈现明显的"U"型,在西南向东北、东向西、北向南方向上都呈现递减趋势,但变化不明显;经济实力的热点区在乌鲁木齐市和兰州市,盲点区在兰新铁路辐射带甘肃段的东南部。最后,从自然地理条件、区位因素、发展战略、区域相互作用等方面分析了区域差异的原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白永平 罗君 张学斌
以人均GDP为主要测度指标,采用GeoDA软件提供的空间分析方法,以兰渝铁路沿线120公里范围内的主要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兰渝铁路辐射带的经济空间分异状况。结果表明:辐射带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在地理上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域位于重庆境内,是整个铁路辐射带内的唯一辐射中心,另一个端点城市兰州的辐射能力弱;区内无二级节点城市引导经济发展,因此随着距离的增加,重庆的经济辐射能力呈现出明显的衰减效应。在此基础上,从资源禀赋、政策体制、投资环境、区域软实力等角度分析了影响兰渝铁路辐射带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辐射带 空间自相关 经济差异 衰减效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小龙 狄乾斌
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对促进辽宁发展、东北振兴、东北亚区域合作均具有重要意义。在梳理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论文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2006—2020年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改进引力模型探讨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联系结构及引力格局,结合威尔逊模型对城市高质量辐射范围测算。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同时呈现“以大连为高地,黄海翼、渤海翼两大低谷连绵区”的空间分布格局。(2)各维度指标发展动力主要来源于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和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动能转换和共享发展呈大连一核引领的空间分异,绿色发展和协调发展呈渤海翼领先发展的空间分异,开放发展和深化改革呈黄海翼领先发展空间分异特征。(3)空间联系网络结构复杂,但仍需进一步创新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辽西北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提升城市空间联系等级。(4)辽宁沿海经济带呈现出对外辐射型、对外依赖型、辐射依赖相当型3类城市空间联系结构;并将经济带划分为“一核引领、两翼协同、多点支撑”的引力格局;大连是唯一的对外辐射型城市,空间辐射范围也呈对外扩张趋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胡珑瑛 杨任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晓州 白永平 张胜武
选取兰新沿线为研究区域,利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为指数模型,定量分析了铁路提速对沿线节点城市可达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铁路提速极大地压缩了时空距离,可达性大幅提高,缩小了沿线地区的交通区位差异,但不同阶段可达性演化特征不同,1994—2000年间可达性提升幅度较大,2000—2010年间变化幅度较小,这与铁路提速的幅度不同有着密切关系。同时铁路提速促使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形成,推动腹地地区经济发展。
关键词:
可达性 加权平均旅行时间 兰新线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邵帅
现代国防工业对其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对其辐射机理进行科学的阐释及定量评价,可以为国防产业布局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国防工业对区域经济的辐射过程主要可以通过资本转移、技术外溢、产业关联和劳动力流动四种途径来完成。在辐射机制研究基础上,从带动能力与扩散效应两大方面构建了国防工业对区域经济辐射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AHP)建立了辐射力评价模型,由此提出国防工业对区域经济辐射力的一种科学的定量评价方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丁 冶小梅 汪胜兰 陈强
采用ESDA与GIS技术相结合的空间分析方法,以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县域为研究对象,选取10项经济指标数据,对2000—2008年密集区县域经济空间差异演变趋势、特征与驱动力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随着经济水平相当的县域之间集聚度不断提升,空间极化成为该区域经济空间差异演化的主要趋势,产业结构、集聚效应、边界效应为其演化的主要驱动因素;HH型、LL型县域分别趋于向密集区北部和南部集中,南北差异为该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的主要表征;密集区北部(核心区)对南部区域的空间极化作用持续增强,以西宁市区为中心的局部空间扩散作用显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家君 魏伟 张建清
文章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利用1999~2012年间的地级市人均GDP数据,对湖北省近年来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化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我们发现整体而言,湖北省区域经济在考察期前期,并未呈现较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现象,但随着各类区域战略的实施,逐渐表现出一定的空间自相关现象。另外从空间集聚特征来看,武汉城市圈的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但并未形成明显的高高型集聚,整体区域一体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静 邓宏兵 张红
文章基于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126个主要地区的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泰尔系数与GIS-ESDA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与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差异明显,但呈现减弱趋势,各城市间差异大于城市群际之间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州城市群,正相关集聚效应显著;中游城市群地区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经济联系度不强;西部成渝城市群地区、滇中、滇南城市群区缺乏高水平地区,低低水平集聚关系较为显著;长江经济带经济空间组织特征呈现多核心与单核心边缘结构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静 邓宏兵 张红
文章基于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126个主要地区的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泰尔系数与GIS-ESDA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与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差异明显,但呈现减弱趋势,各城市间差异大于城市群际之间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州城市群,正相关集聚效应显著;中游城市群地区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经济联系度不强;西部成渝城市群地区、滇中、滇南城市群区缺乏高水平地区,低低水平集聚关系较为显著;长江经济带经济空间组织特征呈现多核心与单核心边缘结构特征。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红
在LS模型框架下研究发现,金融资源集中可以使得核心区获得较前更高的增长率,即金融集聚会对本地区经济产生增长效应(具体包括"需求关联效应"和"资本溢出效应)"。金融集聚对周边地区经济的辐射效应则包括金融资源集中的福利补偿效应以及金融资源扩散的涓流效应。进一步对上海的实证分析验证了上海金融集聚的增长效应,但辐射效应还不明显。
关键词:
金融集聚 区域经济 增长效应 辐射效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会宗
为验证区域铁路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文章分别运用全国及三大区域1995~2006年的相关混合数据对预先设定的计量模型进行回归,研究发现:铁路建设在短期和长期都会对全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但其长期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一些;铁路建设在短期内就能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但其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只能在较长时期内才能体现出来;各区域铁路路网建设的差异是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距不断拉大的重要原因。有鉴于此,打破铁路建设投资的行政垄断体制,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重点加大对西部地区铁路建设的投资力度,是解决区域经济增长差距过大的一条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乃全 任光辉
专业市场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的重大区域制度创新之一,"南有义乌、北有临沂"彰显出这一创新的两个典型。作为周边区域共享的商品和要素交流平台,专业市场推动了地区间一体化和产业布局的变动。本文在一个简单分析框架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义乌、临沂两大专业市场辐射地区①的专业化和产业集中率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随着专业市场的扩张,义乌、临沂等各自相关市(县)间的专业化水平和产业布局已发生较大改变,但由于两大市场完善程度的不同,各自辐射区域也处在不同的分工水平上。相比较而言,义乌市场辐射圈已开始"产业扩散和地区间更深层次的分工"阶段,而临沂市场辐射圈相对处于"产业集聚和地区专业化的形成"阶段。同时,本文也可理解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燕
金融中心是金融资源和金融机构大量集聚的地方,能够有效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环渤海经济圈是次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第三个经济圈,约60%的金融资源集中于北京、天津、青岛、济南、大连和沈阳6个城市。实证分析了28个城市的金融竞争力,发现只有北京和天津可作为金融中心对周边地区产生金融辐射,进一步利用威尔逊模型计算北京和天津的金融辐射半径并绘制辐射域,发现其金融辐射域基本上覆盖了整个环渤海经济圈。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武剑 杨爱婷
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中的ESDA和CSDA技术,对1992-2007年京津冀地区经济空间结构的格局和演变进行了分析。ESDA的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空间差异的总体趋势是在不断扩大的,北京、天津、唐山一带是京津冀经济中心,其扩散效应明显大于极化效应,而河北的西北部、中南部是经济落后区,发展缓慢。CS-DA的结果表明,京津冀空间结构属于空间误差模式,说明经济中心和行政中心错位是导致目前京津冀空间结构不合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