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09)
2023(17945)
2022(15391)
2021(14454)
2020(11962)
2019(27748)
2018(27446)
2017(51932)
2016(28121)
2015(31919)
2014(31716)
2013(30821)
2012(28512)
2011(25874)
2010(25617)
2009(23082)
2008(22385)
2007(19391)
2006(16908)
2005(14831)
作者
(79165)
(65942)
(65350)
(62157)
(41945)
(31486)
(29787)
(25926)
(25142)
(23372)
(22393)
(22345)
(20803)
(20619)
(20359)
(20087)
(19553)
(19367)
(18846)
(18786)
(16351)
(16118)
(15746)
(15049)
(14719)
(14707)
(14428)
(14413)
(13163)
(12981)
学科
(116916)
经济(116801)
管理(76591)
(72004)
(57452)
企业(57452)
方法(50629)
数学(44455)
数学方法(43912)
中国(35391)
(31671)
地方(27351)
(26229)
业经(25540)
(23442)
(22409)
贸易(22392)
(21742)
农业(21427)
(19633)
环境(18646)
(17950)
技术(17915)
(17755)
银行(17714)
理论(17687)
(17287)
金融(17285)
(17069)
(16192)
机构
大学(394018)
学院(390166)
(160249)
经济(156988)
管理(152667)
研究(135654)
理学(132255)
理学院(130733)
管理学(128282)
管理学院(127600)
中国(101942)
(84872)
科学(83157)
(70876)
(67099)
(62192)
研究所(61387)
中心(61116)
业大(57435)
财经(56815)
(55791)
(54438)
北京(54161)
师范(53948)
(51962)
(49789)
经济学(48458)
农业(48446)
(45678)
经济学院(43696)
基金
项目(269780)
科学(213037)
研究(198937)
基金(195860)
(170493)
国家(169093)
科学基金(145587)
社会(125576)
社会科(119072)
社会科学(119042)
(104003)
基金项目(103758)
自然(94090)
教育(92125)
自然科(91957)
自然科学(91935)
自然科学基金(90276)
(88052)
编号(80884)
资助(80688)
成果(65693)
重点(60548)
(60321)
(59880)
课题(56230)
(56017)
创新(52281)
国家社会(51812)
教育部(51605)
科研(51568)
期刊
(173703)
经济(173703)
研究(117714)
中国(78093)
学报(60063)
科学(56560)
管理(56511)
(56283)
(52144)
教育(49482)
大学(46606)
学学(43016)
农业(39857)
技术(34705)
(33170)
金融(33170)
经济研究(28513)
业经(28404)
财经(27214)
(23386)
图书(23058)
问题(22486)
(21199)
技术经济(18681)
科技(18564)
资源(18225)
(18201)
理论(17837)
世界(17353)
(17255)
共检索到5778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符新伟  周玲  段捷  
以中国高校研发投入为研究对象,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从研发人员投入和研发经费投入两个方面,对2007—2015年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地区)的高校研发投入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市)的高校研发投入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近邻效应显著。根据Moran散点图,31个省(区、市)可划分为HH(高高)、HL(高低)、LL(低低)、LH(低高)和跨象限5种类型,其中位于LL类型的区域数量最多,且多为西部地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邹琳  曾刚  曹贤忠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案例区,运用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通过Arc GIS/Geo Da软件对长三角城市群R&D投入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其空间分异及演化特征。主要结论包括:1长三角城市群研发投入要素城市间差异化的整体变化呈逐渐缩小的趋势;2总体来看,长三角研发投入要素中的创新人员投入出现相似水平城市集聚显著特征,而研发经费投入出现显著的极化现象;3具体来看,研发人员投入呈现由以上海为核心的两翼延伸的"V"字形向环杭州湾南移的发展态势,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现状,而研发经费投入呈现以上海为绝对高值极化中心,杭州、苏州、南京、无锡为次级极化中心的多极鼎立的空间指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宇  刘毅  
提高能源效率是节约能源、解决能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国内最高能源效率为比较标准计算能源效率并分析其区域差异对能源投入要素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论文通过DEA-ESDA模型对1990、2000和2010年我国各省市能源效率进行分析,并探索其空间集聚状态以及冷热点区域格局的演化,得出结论如下:1我国各省市能源效率的地带性差异显著,呈现出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地区递减的趋势;2科技投入低和基本要素配置的不合理是我国部分省市能源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分为能源投入松弛、人力资源投入松弛、资本投入松弛和多种要素投入松弛四类;3能源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空间集聚状态基本一致,而规模效率受制于资源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艳兴  潘竟虎  陈蜒  张建辉  
采用ESDA、GWR、重心转移、热点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结合构建的"四化"协调发展模型,对2001、2006和2011年全国343个地级单元四化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格局、空间相关性、总体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级单元四化协调发展空间分异显著且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10年间四化协调发展指数的重心均落在河南省境内,重心迁移方向是先向西北方向移动,然后向东北方向移动;四化协调发展类型数目最多的为轻度失调和濒临失调地级单元;四化协调发展的热点区域集中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的沿海地带;四化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影响力大小依次为城乡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比>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人均GDP>人均教育支出>城乡人均收入比>城乡人均消费比,只有人均GDP是四化协调发展的正相关因素,城乡收入比整体上表现为负相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朋  李玉刚  管程程  肖春晖  
中国快速粗放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等"城市病"日益突出,作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宜居人居环境建设的重点地区——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状况备受重视。基于此,本文选取成渝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建立涵盖社会服务与保障、综合经济水平、生态宜居环境、人口与文化环境四个层面的城市人居环境星型拓扑测度模型,综合运用改进的灰色关联TOPSIS法和ESDA等方法,对成渝城市群人居环境时空格局分异特征进行具体分析。结果显示:(1)成渝城市群人居环境差异主要体现在综合经济水平领域,社会保障与服务、人口教育与发展环境地域差异大、时空发展不协调,成为制约人居环境提升的短板因素。(2)2005-2015年成渝城市群人居环境呈现出较好的上升势头,增速较稳但增幅较小,各城市间的人居环境差异显著,存在较为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加快培育城市经济整体规模、提升经济增长效率是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的关键所在。(3)城市群人居环境具有空间正相关性,位于第二象限低-高集聚和位于第三象限低-低集聚的散点数明显多于第一象限高-高集聚的数目,人居环境建设先进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偏弱。人居环境水平较高的城市主要包含成都、重庆两个核心城市以及城市群西部、成德绵乐城市带所辖城市,而城市群中部(包括川南城镇密集区、成渝发展主轴中部地带以及南遂广城镇密集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较为滞后、发展水平较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江孝君  杨青山  刘杰  杨维旭  张苏文  王小艳  
基于区级、省级、地级3个空间尺度,综合运用差异指数、尺度方差、空间自相关及空间计量等方法模型,分析了2000—2017年中国城乡收入差异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2000—2017年,城乡收入差异表现为地级>省级>区级的尺度格局,且各尺度差异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城乡收入差异尺度方差和构成均表现为地级>省级>区级的尺度格局,即尺度越小,对区域城乡收入差异的贡献度越大。(2)不同尺度城乡收入差异空间类型均以中等城乡收入差异类型区为主,东部沿海地区整体优于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异均表现出显著空间集聚特征,且空间尺度越小,集聚特征越明显;城乡收入差异空间关联总体以正相关为主,显著关联以HH和LL类型集聚为主。(3)自然区位、战略政策及社会经济等诸多要素综合作用于不同尺度城乡收入差异,但在各尺度的作用强度有所不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任辉  吴群  
通过对住宅地价样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运用GIS空间探索性分析(ESDA)技术对南京市2000-2009年住宅用地出让地价进行了空间特征分析,生成数字地价模型,探索住宅地价空间分布规律,并通过空间分析技术从微观区位层次来研究地价时空差异。研究发现:南京市住宅地价呈现明显的单中心空间结构,并表现出点轴扩展模式;随着时间推移,南京市住宅地价空间结构不断反生变化,地价峰值中心开始向南、向东扩散;地铁快速交通、城市规划及环境等因素对地价时空变异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瑜  谢富纪  
以长三角地区的25个城市为观测对象,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研究了2005—2014年长三角地区创新的空间相关性。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的创新呈空间锁定现象,且其空间分布不均衡;创新集中在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及其相邻城市;远离这些创新中心城市的创新则不够活跃。Moran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联系愈加紧密,但是强弱分化也非常明显。时空跃迁测度结果显示,创新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层性,且空间分布格局不易变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瑜  谢富纪  
以长三角地区的25个城市为观测对象,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研究了2005—2014年长三角地区创新的空间相关性。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的创新呈空间锁定现象,且其空间分布不均衡;创新集中在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及其相邻城市;远离这些创新中心城市的创新则不够活跃。Moran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联系愈加紧密,但是强弱分化也非常明显。时空跃迁测度结果显示,创新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层性,且空间分布格局不易变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瑜  谢富纪  
以长三角地区的25个城市为观测对象,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研究了2005—2014年长三角地区创新的空间相关性。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的创新呈空间锁定现象,且其空间分布不均衡;创新集中在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及其相邻城市;远离这些创新中心城市的创新则不够活跃。Moran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联系愈加紧密,但是强弱分化也非常明显。时空跃迁测度结果显示,创新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层性,且空间分布格局不易变化。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冯迎  张军民  
在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支持下,借助Geo DA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以新疆85个县(市)旅游总收入及其空间差异为研究对象,分析新疆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分异格局,并用地学统计方法研究其空间分异规律,得出:(1)新疆旅游经济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全局空间自相关特征明显,表现为集聚度高、异质性强、差异性大的空间极化分异态势;(2)局部上则表现为高高相聚和低低相随的两极分化格局,热点区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以昌吉州和吐鲁番、阿勒泰地区为延伸,沿交通网络向周边地区递减的空间分异格局,喀什、和田地区为冷点区;(3)交通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婵娟   王莹婕   吕优  
文章基于200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从内循环、外循环、内外一体化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测度我国“双循环”新格局发展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Kernel密度估计方法、Markov链转移矩阵和Moran’s I揭示“双循环”新格局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趋势以及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中国“双循环”新格局发展水平和三个子系统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双循环”新格局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明显,且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最为突出“;双循环”新格局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在波动中有所减小,且内外一体化水平极化现象较明显“;双循环”新格局发展水平具有“俱乐部趋同”的特征以及一定程度的“马太效应”,且具有鲜明的空间集聚特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鲁春阳  文枫  袁晓妮  腊梦  郭晓冰  
[目的]研究区域经济格局对揭示经济发展空间演变机制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省为例,通过定量刻画其济格局时空分异特征,明确河南省经济格局的发展态势和演化特征,为河南省经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采用GIS空间分析和AHP方法,通过建立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0—2015年河南省的统计年鉴数据评价其经济格局分异特征。[结果](1)总体上,河南省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但经济增速逐年放缓。(2)河南省经济空间格局先后经历了"八"字形、"一"字形演变特征,并逐步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十"字形经济空间格局。(3)全省中高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数量增多,各地市经济发展的差异逐步缩小。[结论]河南省经济内部差异呈下降趋势,全域经济带动效益开始显现,应强化城市辐射效应,并加强对更小尺度经济格局演变的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雁琴  王艺锦  密瑞帮姑丽·买买提  王伟  
文章基于2009—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高校R&D投入、高校R&D产出和高校R&D影响三个维度构建了中国高校R&D资源配置水平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传统Markov链与空间Markov链对我国高校R&D资源配置水平的分布、差距及动态演进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高校R&D资源配置水平整体偏低且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东部省份高校R&D资源配置水平比较高。(2)Dagum基尼系数分解结果表明,中国高校R&D资源配置水平在总体差距上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3)Markov链分析表明,我国高校R&D资源配置状态流动性较差,发展进程缓慢。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海英  周志刚  朱迎春  
基于1999—2011年中国31个省区的高校R&D投入、GDP、产业结构变动等变量面板数据,采用P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技术,考察高校创新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和动态变化规律。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高校研发投入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未形成面板协整关系,而与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短期看,前期经济增长显著促进了当期高校R&D投入,具有同向作用,但前期高校R&D投入未能有效促进当期经济增长,具有负向作用;长远看,高校R&D投入与GDP之间的方差贡献率均较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