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51)
2023(12121)
2022(10270)
2021(9919)
2020(8377)
2019(19724)
2018(19363)
2017(36623)
2016(19602)
2015(22457)
2014(22200)
2013(22039)
2012(20293)
2011(18311)
2010(17760)
2009(16425)
2008(16108)
2007(13868)
2006(11505)
2005(10192)
作者
(55292)
(46693)
(46300)
(44350)
(29378)
(22324)
(21219)
(18319)
(17630)
(16167)
(15823)
(15690)
(14727)
(14513)
(14483)
(14365)
(14192)
(13860)
(13321)
(13289)
(11334)
(11281)
(11236)
(10622)
(10556)
(10464)
(10133)
(9891)
(9268)
(9207)
学科
(85916)
经济(85837)
管理(53186)
(51302)
方法(43627)
(40968)
企业(40968)
数学(39723)
数学方法(39289)
中国(23428)
(21791)
(21041)
(18092)
贸易(18084)
(17637)
(16108)
业经(16002)
地方(14792)
农业(14308)
(14048)
(13191)
财务(13149)
财务管理(13116)
环境(12681)
企业财务(12441)
(12354)
(12109)
银行(12084)
(11794)
金融(11791)
机构
大学(282512)
学院(280008)
(123392)
经济(121236)
管理(109673)
理学(95806)
研究(95748)
理学院(94713)
管理学(93096)
管理学院(92574)
中国(72821)
(58988)
科学(57793)
(53023)
(47104)
(45320)
中心(44567)
财经(43698)
研究所(43367)
业大(41363)
(40026)
经济学(39475)
(38493)
北京(36874)
农业(35916)
经济学院(35840)
(35611)
师范(35259)
(34712)
财经大学(32788)
基金
项目(195120)
科学(155276)
基金(146220)
研究(139163)
(128278)
国家(127350)
科学基金(109736)
社会(90919)
社会科(86447)
社会科学(86424)
基金项目(77651)
(72933)
自然(71784)
自然科(70186)
自然科学(70165)
自然科学基金(68926)
教育(64059)
(62985)
资助(60102)
编号(54198)
(44754)
重点(44234)
成果(42622)
(41625)
(40359)
国家社会(39175)
教育部(38563)
科研(38315)
创新(37941)
大学(36984)
期刊
(123389)
经济(123389)
研究(77946)
中国(47389)
学报(43237)
(41144)
科学(40983)
(39506)
管理(37583)
大学(32969)
学学(31257)
农业(27251)
技术(24267)
教育(22573)
(22008)
金融(22008)
财经(21423)
经济研究(21319)
业经(18578)
(18426)
问题(17180)
(15818)
(15675)
统计(14910)
技术经济(14256)
世界(13710)
资源(13659)
国际(13310)
(13122)
(13074)
共检索到3937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才志  陈栓  赵良仕  
水足迹强度是一个反映水的利用效率的指标,论文在对1995—2009年中国31个省(市、区)水足迹计算的基础上(因资料所限,未考虑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对15 a来各地区水足迹强度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演变态势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①中国水足迹强度整体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但是区域发展并不平衡;②从全局空间分异来看,中国各地区水足迹强度呈现出正的空间相关性特征,存在着空间集聚特征,即水足迹强度高的地区相互邻接,强度低的地区相互邻接;③从局部空间分异来看,空间正相关模式(LL集聚和HH集聚)所占比例很大,且在研究年份内逐渐增加,反映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凡凡  张启楠  李福夺  傅汇艺  杨兴洪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审视水资源利用现状、探索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动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水足迹视角分别测算2006-2015年中国31个省域的水足迹强度,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对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解析,考虑到该方法空间描述的粗略性,通过引入时空跃迁测度法进行细化,并借助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水足迹强度空间集聚效应显著且具有跃迁性,但主要以类型Ⅵ为主,其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特征;人口数量仍然是当前中国水足迹强度的一个主要驱动因子,而城镇化率和对外开放程度则对降低水足迹强度起积极作用;中国水足迹强度存在"倒N型"的Kuznets曲线,且大部分省份水足迹强度处于第一个拐点与第二个拐点之间,北京、天津、上海等区域已越过第二个拐点,处于水足迹强度下降阶段,而部分西部欠发达地区仍未跨越第一个拐点。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盖美  吴慧歌  曲本亮  
基于辽宁省14个城市的水足迹面板数据,计算2004—2013年辽宁各城市的水足迹和水足迹强度,辽宁省水足迹强度明显下降,各城市间水足迹强度存在很大差异。采用核密度估计模型、基尼系数、锡尔指数分析人均水足迹和水足迹强度的动态演变规律,辽宁省水足迹强度差异在不断缩小且有收敛趋势。空间自相关检验发现,辽宁省水足迹强度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关系,高高集聚区域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经济欠发达的城市,如阜新、朝阳、葫芦岛;低低集聚区域主要集中在辽宁省经济水平相对发达的城市,如大连、鞍山、盘锦;辽宁省水足迹强度存在显著空间效应,其中人均水足迹对水足迹强度的影响最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盖美  吴慧歌  曲本亮  
基于辽宁省14个城市的水足迹面板数据,计算2004—2013年辽宁各城市的水足迹和水足迹强度,辽宁省水足迹强度明显下降,各城市间水足迹强度存在很大差异。采用核密度估计模型、基尼系数、锡尔指数分析人均水足迹和水足迹强度的动态演变规律,辽宁省水足迹强度差异在不断缩小且有收敛趋势。空间自相关检验发现,辽宁省水足迹强度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关系,高高集聚区域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经济欠发达的城市,如阜新、朝阳、葫芦岛;低低集聚区域主要集中在辽宁省经济水平相对发达的城市,如大连、鞍山、盘锦;辽宁省水足迹强度存在显著空间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博  汤洁  侯克怡  
水足迹强度是表征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识别流域水足迹强度时空分布格局,并重点管理水资源低效利用区是实现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最有效手段。文章基于ESDA对辽河流域水足迹强度时空格局特征进行解析,并据此对该水流域进行分区管理。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辽河流域水足迹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从1995年的2,931.65 m3/万元低至2012年的288.15m3/万元,年降幅为5.30%,水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在空间尺度上,区间发展并不平衡,呈中部高,东西部低的地理分布特征,且空间二元结构逐渐明显;在今后的水资源分区管理过程中,不但应重点治理水资源低效利用区,还应该发挥显著区水流域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以达到整个水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良仕  孙才志  邹玮  
基于1997-2010年中国31个省市的水足迹强度的计算,本文分析水足迹强度差异与劳均GDP差异之间的关系,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各省市劳均GDP差异收敛性和水足迹强度差异收敛性进行实证估计。研究显示:①1997-2010年中国各省市水足迹强度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中国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明显提高;②中国各省市劳均GDP存在β收敛,在空间滞后效应和空间误差效应假定下,劳均GDP收敛速度变慢;③中国各省市水足迹强度是收敛的,随着各地区劳均GDP差异的缩小,水足迹强度差异也在缩小,但收敛速度慢于劳均GDP的收敛速度;④在空间滞后效应和空间误差效应假定下,水足迹强度下降速度和劳均GDP增长速度的差异在缩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才志  王雪妮  
水贫困评价是当今水科学的新领域。本文介绍了水贫困的研究概况,界定了水贫困概念,将水贫困分为自然水贫困和经济社会水贫困两个层面。依据牛津大学水贫困指标框架,适当添加反映社会适应性能力的指标,建立了由资源、设施、能力、使用和环境5个子系统综合而成的水贫困评价体系,利用综合赋权法对各子系统内部进行加权,并用动态层次分析法赋予各子系统不同时期的权值,体现了利用社会资源对水资源稀缺的适应性逐渐提高的现实。对1997年-2008年中国31个省(市)的水贫困水平进行计算和评价,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方地区自然水资源贫乏但是使用效率较高,东部地区的使用能力和设施水平普遍较高,经济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玲玲  沈家耀  
文章基于水足迹理论测度了2002—2014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水足迹强度,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水足迹强度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分析水足迹强度驱动因素的空间效应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水足迹强度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存在空间集聚特征;水足迹强度空间集聚具有跃迁性,多以Ⅵ型为主,水足迹强度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特征;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环保投资比重、科技进步指数等因素对降低中国省际水足迹强度起积极作用,城镇化率、灌溉面积、市场化指数则会增加水足迹强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玲玲  沈家耀  
文章基于水足迹理论测度了2002—2014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水足迹强度,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水足迹强度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分析水足迹强度驱动因素的空间效应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水足迹强度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存在空间集聚特征;水足迹强度空间集聚具有跃迁性,多以Ⅵ型为主,水足迹强度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特征;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环保投资比重、科技进步指数等因素对降低中国省际水足迹强度起积极作用,城镇化率、灌溉面积、市场化指数则会增加水足迹强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雷玉桃  苏莉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资源。水足迹是在虚拟水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是当前水资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水足迹强度是一个反映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它为水资源的利用评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通过构建水足迹模型和水足迹强度模型,测算出2004~2013年我国主要省份的水足迹及水足迹强度,其中水足迹包括农畜产品水足迹、工业产品水足迹、水污染足迹、生活和生态水足迹,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各区域的水足迹强度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的水足迹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水足迹强度整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但区域差异较为明显,其中中南地区的水足迹强度最大,西北地区的水足迹强度最小。我国各省份的水足迹强度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绪堪  赵毅  韦庆明  
中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势在必行。文章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05—2015年水足迹强度数据,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对水足迹强度的空间关联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样本考察期内,水足迹强度空间网络关联的紧密程度不断提高,同时,网络结构稳定性也在逐步增强。中国水足迹强度空间溢出存在着明显的梯度关系,板块一和板块二扮演"受益者"角色,板块三和板块四扮演着"贡献者"角色。地理位置、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外商投资规模等因素影响着水足迹强度空间关联关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才志  张灿灿  郜晓雯  
采用2000—2016年中国30省市(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西藏四省区)的数据,构建四化指标体系,计算四化发展指数,进行地区四化水平评价,通过OLS和GMM回归模型考察四化发展对水足迹强度的影响,同时设置四化之间的交互项来识别四化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结论如下:首先,从四化水平的地域发展差异上来看,中国四化水平总体上呈现出东部优于中部、中部优于西部的格局,水足迹强度的分布与之类似,说明四化水平发展与水足迹强度之间可能存在相关关系;其次,计量模型显示四化水平的提升对于水足迹强度的改善有积极影响,但每一化对于水足迹强度改善的影响大小不一;第三,以交互项衡量的四化相互作用对于水足迹强度的影响作用为正,表明四化发展对水足迹强度的改善效果逐渐趋于收敛。因此,优先提升落后地区的四化水平,以四化水平的提升推动水足迹强度的降低,能够有效降低我国总体水足迹强度水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凤才  刘倩男  
为提高农业生产用水效率,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以粮食生产"虚拟水"与"农业总产值"比值定义"粮食作物水足迹强度"这一指标。通过FAO推荐的标准彭曼公式测算黑龙江省(1988—2017年)粮食水足迹,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分析其空间关联格局,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对影响因素分解。结果表明:(1)近30年来黑龙江省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整体"粮食作物水足迹强度"值约下降88.55%;(2)相邻地区该指标值呈相对集聚状态,由高低聚集区(H-L)逐渐向低高聚集区(L-H)转移;(3)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教育水平对整体农业生产用水效率的提高有正向影响,而人均GDP、有效灌溉面积则有反向作用,未来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应对这几种要素重点关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凤才  刘倩男  
为提高农业生产用水效率,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以粮食生产"虚拟水"与"农业总产值"比值定义"粮食作物水足迹强度"这一指标。通过FAO推荐的标准彭曼公式测算黑龙江省(1988—2017年)粮食水足迹,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分析其空间关联格局,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对影响因素分解。结果表明:(1)近30年来黑龙江省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整体"粮食作物水足迹强度"值约下降88.55%;(2)相邻地区该指标值呈相对集聚状态,由高低聚集区(H-L)逐渐向低高聚集区(L-H)转移;(3)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教育水平对整体农业生产用水效率的提高有正向影响,而人均GDP、有效灌溉面积则有反向作用,未来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应对这几种要素重点关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才志  刘淑彬  
基于2012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投入产出表,建立水资源扩展型的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中国31个省(市)区的水足迹及水足迹贸易量,并基于省际贸易分析了省(市)区间空间转移格局。结果显示:(1)2012年,中国水足迹总量为4819.3亿m~3,国际贸易净输入水足迹为261.3亿m~3,省际贸易净输出水足迹为801.6亿m~3,省际贸易在全国水足迹贸易中占主导地位。(2)就省(市)区而言,河北、黑龙江等19个省(市)区为净输出省份,北京、天津等12个省(市)区为净输入省份;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水足迹净输出757.9亿m~3;第二产业净输入222.2亿m~3、第三产业净输出4.6亿m~3。(3)省际间水足迹空间转移具有来源与去向的不一致性,同时存在省(市)区转移的地理邻近性,资源丰富省份和经济发达地区转移现象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