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08)
- 2023(14423)
- 2022(12673)
- 2021(12069)
- 2020(10129)
- 2019(23619)
- 2018(23239)
- 2017(44391)
- 2016(24398)
- 2015(27747)
- 2014(27829)
- 2013(26875)
- 2012(24350)
- 2011(21618)
- 2010(21398)
- 2009(19039)
- 2008(18464)
- 2007(16065)
- 2006(13834)
- 2005(11856)
- 学科
- 济(90449)
- 经济(90349)
- 管理(78078)
- 业(69299)
- 企(60922)
- 企业(60922)
- 方法(46050)
- 数学(39195)
- 数学方法(38651)
- 财(26410)
- 农(22958)
- 中国(22752)
- 业经(21287)
- 学(19693)
- 理论(19264)
- 务(17929)
- 财务(17849)
- 财务管理(17811)
- 企业财务(16889)
- 地方(16856)
- 制(16411)
- 技术(16126)
- 和(15749)
- 农业(15433)
- 贸(15135)
- 贸易(15130)
- 划(14756)
- 易(14669)
- 环境(13958)
- 银(13453)
- 机构
- 学院(334294)
- 大学(330162)
- 管理(137140)
- 济(126276)
- 经济(123290)
- 理学(118242)
- 理学院(116989)
- 管理学(114912)
- 管理学院(114289)
- 研究(101811)
- 中国(76134)
- 京(69915)
- 科学(64187)
- 财(59759)
- 农(49816)
- 业大(49485)
- 所(49329)
- 江(48553)
- 财经(47880)
- 中心(47643)
- 研究所(45171)
- 经(43706)
- 北京(43349)
- 范(43219)
- 师范(42807)
- 技术(40039)
- 州(39846)
- 农业(39013)
- 院(37579)
- 经济学(37397)
- 基金
- 项目(232341)
- 科学(182847)
- 研究(172369)
- 基金(167066)
- 家(144784)
- 国家(143569)
- 科学基金(124509)
- 社会(105755)
- 社会科(100132)
- 社会科学(100102)
- 省(92259)
- 基金项目(89317)
- 自然(82105)
- 教育(82035)
- 自然科(80177)
- 自然科学(80156)
- 自然科学基金(78675)
- 划(77365)
- 编号(72471)
- 资助(68744)
- 成果(57094)
- 重点(52129)
- 部(51091)
- 课题(49775)
- 创(48865)
- 发(48478)
- 创新(45393)
- 科研(44658)
- 项目编号(44503)
- 教育部(44242)
- 期刊
- 济(134157)
- 经济(134157)
- 研究(92465)
- 中国(62789)
- 管理(52002)
- 学报(50979)
- 财(47977)
- 科学(46894)
- 教育(44272)
- 农(43473)
- 大学(39421)
- 学学(36939)
- 技术(34012)
- 农业(30451)
- 融(24767)
- 金融(24767)
- 财经(23133)
- 业经(21709)
- 经济研究(20184)
- 经(19746)
- 图书(18226)
- 业(17200)
- 问题(17004)
- 理论(16075)
- 技术经济(15959)
- 科技(15713)
- 版(15327)
- 职业(15107)
- 现代(14867)
- 实践(14853)
共检索到4749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金霁
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既需要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也需要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人员队伍。通过调查问卷分析,了解到高职院校管理人员队伍存在工作强度大、工作成效和业绩得不到充分肯定、职业上升通道狭小等问题。鉴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很难通过增加工资、提高福利待遇等方式来激励管理人员,根据ERG理论,建议从对管理人员加强业务培训、评聘专业技术职务、选树管理人员典型、完善对管理人员的考核机制等方式,来满足管理人员的相互关系需要和成长发展需要,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管理人员 激励措施 ERG理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晓剑 傅楚勇
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的设计是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高级管理人员与公司股东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所固有的利益冲突,而克服代理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将高级管理人员与股东的利益协同起来,以达到激励相容。本文对中外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探讨了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实行股票期权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
股票期权 激励机制 薪酬制度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常月琴 陆萍
许多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的培训,本文针对江苏省种苗企业在人力资源配置上存在的问题,从激励措施及人才引进等方面阐述了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及市场营销人员的培训。
关键词:
人力资源 培训 激励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潘飞 石美娟 童卫华
本文首次通过收集上市公司披露的高级管理人员激励契约,对我国现阶段高级管理人员激励契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中高级管理人员职责不清,容易出现高级管理人员自己给自己制定报酬、考核业绩的现象;我国高级管理人员业绩评价主要依赖财务指标(净利润、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非财务指标与主观评价指标在高级管理人员业绩评价中使用较少;高级管理人员的业绩标准主要是董事会制定的预算指标;高级管理人员业绩评价指标的确定比较简单,往往没有考虑高级管理人员操纵会计指标的可能性,以及不可控因素对评价指标的影响。
关键词:
高级管理人员 激励契约 业绩评价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宋雅雯
后疫情时代下,国家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更加重视,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其教育制度、行政管理备受关注,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肩负着保障教研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责任,其行政管理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育成效。文章以医学院校为例,分析在行政管理人员中构建激励机制的意义、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管理人员 激励机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马璐
本文构建了基于 EVA 的管理人员综合激励报酬模型,提出了非财务绩效系数,克服了单纯 EVA 财务评价的缺陷,引入了相对业绩评价因子,并根据企业所处生命周期和行业特点设计了三个变形公式,进一步构建了引入延期的激励模型。
关键词:
EVA 激励报酬 相对业绩 模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长伦 孙芙蓉 赵宁
对目前高校管理人员激励中的职务晋升、工资增加、教育培养及工作考核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措施。
关键词:
高校 管理人员 激励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宁 陈霂 刘琳
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表现主要为职业倦怠三维度,它体现为:情绪枯竭、去个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丧失。其成因是个人需求与工作负荷的矛盾、工作投入与个人成就感的矛盾、社会支持与个人发展的矛盾等,对此应提出有效预防职业枯竭的途径。
关键词:
高校 管理人员 职业倦怠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潘亚儿
通过对宁波市6所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激励措施的调查表明,各高职院校在兼职教师激励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在奖励制度、学术氛围、沟通机制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还需进一步健全激励制度,营造和谐工作氛围,吸引兼职教师参加科研活动等。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 兼职教师 激励措施 管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宋岩
当前 ,我国不少企业从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入手 ,对管理层报酬激励进行了一些尝试性改革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年薪制和管理人员持股。高级管理人员报酬激励体系改革的前提是建立有效的产权制度、完善市场机制和改革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在实施中应遵循国外经验与国内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原则、从实际情况出发的原则和成本效益的原则 ,并有重点、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
关键词:
报酬计划 年薪制 股票期权 高级管理人员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卢青 周丽飞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信息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成本,尤其是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往往存在股东与经理人目标不一致的现象,这将引发企业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弱化问题的出现。通过对企业股东与经理人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在对利润分成合约模型效果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企业激励机制中由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针对企业管理人员激励弱化问题,提出重复博弈下的契约解决法、股权解决法和选择性激励等解决方案。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郑洁 陈敏 申广祝 薛雪
该文基于对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的一次大型问卷调查,对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满意度问题进行了研究。实证研究发现:中层管理人员的整体满意度不仅低于高层管理人员,甚至低于生产性人员;在“组织使命”与“个人发展”两个指标中,都出现了中层管理人员的满意度低于生产性员工的情况。职责的压力、岗位技能的缺失、太多需要应付的事务、对成就和自我实现的渴望是造成中层管理人员满意度偏底的主要因素。因此,应该通过良好的制度安排来减少和削弱那些因工作岗位而产生的不满意的因素,以企业的目标和创造自我实现的环境,来产生长期的、内在的激励,从而提升中层管理人员的满意度。
关键词: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 满意度 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