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04)
- 2023(3064)
- 2022(2665)
- 2021(2638)
- 2020(2311)
- 2019(5369)
- 2018(5382)
- 2017(10668)
- 2016(5539)
- 2015(6040)
- 2014(5689)
- 2013(5514)
- 2012(4785)
- 2011(4021)
- 2010(3546)
- 2009(2868)
- 2008(2373)
- 2007(1623)
- 2006(1021)
- 2005(659)
- 学科
- 济(22220)
- 经济(22202)
- 管理(15231)
- 业(15193)
- 方法(13824)
- 数学(12833)
- 数学方法(12749)
- 企(12275)
- 企业(12275)
- 财(5619)
- 农(5418)
- 中国(4618)
- 业经(4056)
- 贸(3838)
- 贸易(3837)
- 易(3764)
- 务(3735)
- 技术(3729)
- 农业(3717)
- 财务(3714)
- 财务管理(3711)
- 地方(3698)
- 企业财务(3567)
- 环境(3262)
- 和(3188)
- 划(2774)
- 制(2737)
- 学(2646)
- 银(2522)
- 融(2519)
- 机构
- 大学(67398)
- 学院(66552)
- 管理(31789)
- 济(30212)
- 经济(29845)
- 理学(28676)
- 理学院(28468)
- 管理学(28168)
- 管理学院(28040)
- 研究(17600)
- 中国(13044)
- 京(12526)
- 财(12243)
- 财经(10676)
- 经(9940)
- 业大(9919)
- 科学(9660)
- 经济学(9617)
- 中心(9462)
- 经济学院(8911)
- 经济管理(8798)
- 农(8360)
- 商学(8354)
- 商学院(8279)
- 财经大学(8257)
- 江(7867)
- 范(7242)
- 师范(7185)
- 北京(7043)
- 所(6882)
- 基金
- 项目(54078)
- 科学(44309)
- 基金(41842)
- 研究(40216)
- 家(35792)
- 国家(35508)
- 科学基金(32021)
- 社会(27223)
- 社会科(25958)
- 社会科学(25954)
- 基金项目(23369)
- 自然(20825)
- 省(20434)
- 自然科(20376)
- 自然科学(20375)
- 自然科学基金(20005)
- 教育(18307)
- 划(17240)
- 资助(15849)
- 编号(15596)
- 部(12785)
- 创(12240)
- 重点(11888)
- 国家社会(11742)
- 人文(11503)
- 教育部(11459)
- 发(11446)
- 创新(11415)
- 成果(11024)
- 科研(10973)
共检索到808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怡波 赖锡军 周春国
针对湿地资源监测的需要,以东洞庭湖湿地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ENVISAT ASAR数据的湿地植被遥感监测研究。湿地遥感影像分类是湿地遥感研究的一大难题,通过分析雷达影像的后向散射系数发现,由多时相的同极化、交叉极化波段合成的雷达影像对湿地地物的区分能力最强。研究表明:将基于原图像的灰度级共生矩阵所提取的Contrast纹理特征与滤波后图像的灰度特征组合用于分类,以此实现相干斑噪声的抑制,同时减少地物固有结构信息的损失,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提高湿地分类精度,其总体精度达到87.59%,Kappa值为0.822 8,将东洞庭湖湿地划分为水体、芦苇(荻)滩地、草滩地(苔草、虉草等)、森林滩地(杨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红娟 姜加虎 黄群
湿地遥感影像分类是遥感研究的一大难题。分析洞庭湖不同湿地类型在遥感影像上的光谱曲线规律,利用两个季节的洞庭湖ETM数据,并辅助以物候特征和地面GIS信息,通过遥感软件Erdas Image的专家分类知识库建立决策树分类方法,结合研究区的DEM进行洞庭湖湿地的影像分类.通过专家分类器分层次实现了包括水体、泥沙滩地、防护林滩地、湖草、芦苇滩地和苔草滩地以及其他水体7种湿地类型的分类。相比传统分类方法,专家分类过程以规则为基础,可以同时利用多个条件进行分类,减少了数据处理时间,同时还提高了分类精度,最终得到试验区较为可靠的遥感分类图像。
关键词:
洞庭湖湿地 专家分类 决策树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亨霖 汪小钦
以多时相、双极化ENVISAT先进合成孔径雷达(ASAR)影像为例研究福建省长乐市试验区水稻种植面积提取方法.利用2005年不同水稻生长季节的多时相ASAR数据,通过分析2种极化方式下水稻后向散射系数变化规律,采用构建新波段方法来增强水稻信息,然后采用监督分类法分别提取早、晚稻信息,最后,结合两季水稻提取结果分区域提取得到总的水稻种植面积.该方法极大地减小了水稻和背景地物信息混淆的概率,取得了较好的分类结果,总精度达到96.68%.可见,多时相、双极化ENVISAT ASAR数据能够对水稻种植面积进行有效监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玥 谢永宏 李峰 陈心胜
利用多时相Landsat TM/ETM+影像,采用决策树分类法解译水域、泥沙滩地、草洲3种湿地类型,结合数字高程模型和相关水文信息,通过矩阵转移和贝塞尔曲线插值的方法,对低水位条件下东洞庭湖湿地草洲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1989~2011年,草洲面积增加305.06km2,泥滩地面积减少274.28km2,水域面积呈波动状态;(2)草洲的主要扩张区域为长洲、新生洲、飘尾洲沿湖盆边缘部分、牛头洲大面积区域、武光洲-柴下洲、中洲-团洲部分;(3)草洲面积按高程分布呈先增后减特征,草洲覆盖的优势区域与非优势区域的高程分界点逐渐降低,水域和泥滩地分布的优势区域高程范围缓慢下移。草洲植...
关键词:
遥感 东洞庭湖湿地 草洲 淹水天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梅 言迎 罗军
近年来洞庭湖湿地季节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质型缺水问题日渐突出,直接威胁到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分析认为,目前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等级为中等并有向差等级演化的趋势,必须确保最小生态需水量.采用水量平衡法可以初步估算其最小生态需水量为2.68×108m3,而且将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和晓风 林辉 孙华 严恩萍 胡佳
以我国自主发射的第一颗高分辨率卫星(GF-1卫星)的影像为数据源,在东洞庭湖开展湿地信息提取。结合国家湿地遥感分类系统和高分影像数据的可解译性,建立了东洞庭湖湿地类型遥感分类系统,包括湖泊、河流、泥滩地、林地、芦苇、苔草、辣蓼+泥蒿7种湿地类型。利用最佳指数和联合熵2个指标确定最佳波段组合方式为4(R)3(G)2(B),并在遥感图像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的决策树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基于面向对象决策树遥感分类方法比最大似然法分类的精度高,总分类精度达85.41%,Kappa系数为0.822 5,并且各类信息的提取精度均有所提高,其中湖泊、芦苇、林地的精度较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昕 李增元 陈尔学 凌飞龙 Oliver Cartus Maurizio Santoro Christiane Schmullius
分别利用1995—2000年的ERS-1/2串行数据和2005年的Envisat ASAR数据对我国东北林区进行森林制图研究。针对ERS-1/2数据相干模型,采用一种不依靠地面实况数据而是基于MODIS植被连续覆盖产品进行训练的方法,从而实现进行大区域森林蓄积量分级制图的目的。分级制图包括0~20、>20~50、>50~80和>80m3/hm24个蓄积量等级。基于Envisat ASAR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进行自动化森林和非森林分类处理。基于2005年Landsat TM-5分类结果的交叉验证表明:这2种传感器SAR数据均可用于大区域森林制图。2期森林制图结果为进一步的森林变化分析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庄大昌
文章在实地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依据资源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针对洞庭湖湿地资源的特点,利用CVM(条件价值法)法对其非使用价值进行了货币化评估,由此得出其非使用价值为335.45亿元/年。评估结果表明,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十分巨大。只有合理开发洞庭湖湿地资源并保护好其生态环境,才能实现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于泉洲 刘煜杰 梁春玲 周蕾 张祖陆 王永生
根据多年的气象资料和PDSI(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指数数据以及干旱年份(2002年)的水文资料,分析了南四湖区域气候变化的特征和干旱背景,并利用干旱年份的5景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计算了研究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修正的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并作为湿地对干旱响应的特征指标,研究了2002年南四湖湿地干旱特征,揭示了湿地对于极端干旱事件的响应特征,着重分析了干旱对湖泊湿地植被的影响,并讨论了极端干旱对于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和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①近60多年来南四湖湿地增温趋势明显(R2=0.21,P=0.0002),干旱趋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晓东 肖建设 李凤霞 校瑞香 徐维新 王力
选取青海湖周边地区气候资料及青海湖近10 a MODIS遥感资料,通过分析水体面积和水位、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变化揭示青海湖面积的变化趋势。对青海湖近10 a遥感监测以及青海湖周边地区气候要素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2001—2010年10 a来青海湖周边地区年平均气温显著增加,平均每年升温0.12℃,年降水量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青海湖水位虽然在近50 a内持续下降,而在2001—2010年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增加趋势非常明显。从MODIS遥感资料对青海湖10 a来4月和9月的湖水面积监测结果显示,4月和9月青海湖面积在2001—2010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与4月和9月的水位呈极显著相关关系...
关键词:
遥感监测 青海湖 湖水面积 水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龚成 周璀 肖化顺 吴鑫 张贵
湖南省森林资源丰富,但森林质量不高,抗逆能力较差,林地干旱及其次生灾害已成为湖南林业发展的重大威胁。文中通过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模型(STARFM模型与SADFAT模型)将高时间分辨率的MODIS数据和高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数据进行融合,从融合后的影像中提取地表温度(LST)与植被指数(NDVI)2个林地干旱因子,构建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模型(TVDI),利用模型对湖南省2016年6—8月森林生长季每月3天的林地干旱进行了反演,绘制了林地干旱专题图,并对湖南省夏季干旱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为准确、快速地对湖南省林地干旱进行监测和预警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凌成星 鞠洪波 张怀清 孙华
以WorldvieW-2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对东洞庭湖湿地核心区域进行了lAi估算研究。首先对典型的植被指数与叶面积指数(vi-lAi)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然后选择了7个与lAi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的植被指数(Ndvi、rvi、dvi、SAvi、MSAvi、evi、rdvi)作为vi-lAi的模型因子,采用多回归模型与lAi实测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筛选出这回归模型的最优因子;然后利用实测数据作为检验样本,最终确立了以Ndvi为模型变量的指数模型是用于lAi估测的最优模型,精度达到了74.34%。结果表明:本研究采用的多植被指数比较建立的湿地植被vi-lAi反演模型,是可以比较准确获取湿地区域叶面积...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新荣 付红卫
目前,洞庭湖区湿地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湿地保护、水文水质、生物多样性、血吸虫病感染、农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均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系统工程建设的理论与方法对加快洞庭湖区湿地生态农业发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基于系统工程的视角,我们应从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三个角度来发展该地区湿地生态农业,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湿地生态农业 系统工程 三维理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邱琳 林辉 孙华 臧卓 莫登奎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表征植被冠层结构和光合面积的重要参数。实时动态的植被LAI监测对于诊断植被生长状况及趋势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光谱数据的数学变换与特征分析,构建东洞庭湖苔草LAI的最佳估算模型。通过分析52组苔草样本640~780 nm波段范围内的反射率、一阶微分及倒数的对数的光谱特征,选择特征波段,运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法与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估算模型。研究发现特征波段为707~758 nm,以上3种光谱数据的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模型决定系数分别为0.526、0.815、0.565,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320、0.269、0.273,3者偏最小二乘回...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陶建斌 王昀 张馨月 姜启樾 吴文斌
【目的】种植模式是作物种植的前后茬顺序的概括,反映耕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效率。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种植模式的物候特征,构建江汉平原地区的耕地物候信息图谱和种植模式谱,并实现该地区主要种植模式的提取。【方法】在地学信息图谱理论支持下,根据农作物种植的先验知识和不同种植模式所表现的物候差异,将植被指数变化过程和耕地利用方式的空间差异进行图谱合一的表达,组成包含耕地不同利用方式的耕地物候信息图谱;以江汉平原地区的主要种植模式为例,将关键物候期植被指数的状态进行排列组合,建立植被指数状态到种植模式的信息重映射规则,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农作物特有的物候知识进行物候特征挖掘,进行江汉平原地区种植模式谱的构建;进而利用朴素贝叶斯网络融合关键物候期影像和物候知识实现江汉平原种植模式的提取。采用基于知识概率编码的方法,对关键物候期的植被指数状态进行定量表达。【结果】构建了江汉平原地区的种植模式谱,发现江汉平原地区的种植模式谱由8种种植模式构成:春单季、夏单季、春夏双季、夏秋双季、双季稻、经济作物、鱼塘、苗木或撂荒。提出的种植模式谱及基于朴素贝叶斯网络的种植模式提取方法能够准确地提取出所有种植模式,并具有良好的精度和适用性。江汉平原地区在研究时段内呈现显著的夏秋双季扩张,以及春夏双季和夏单季减少的趋势。【结论】种植模式谱全面反映了江汉平原地区种植模式的总体特征,提升了耕地利用方式监测的准确度,丰富了耕地资源利用方式的内涵。本文方法得到的种植模式分布图可以作为作物制图的基础底图数据,也是种植强度制图的重要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