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25)
2023(16314)
2022(14281)
2021(12953)
2020(10915)
2019(25029)
2018(24548)
2017(47197)
2016(25859)
2015(28650)
2014(28300)
2013(27806)
2012(25351)
2011(22745)
2010(22221)
2009(19708)
2008(18680)
2007(15811)
2006(13490)
2005(11050)
作者
(75313)
(62796)
(62239)
(59085)
(39752)
(30370)
(28229)
(24867)
(24045)
(22076)
(21552)
(21089)
(19830)
(19526)
(19430)
(19290)
(19119)
(18791)
(18041)
(17979)
(15730)
(15224)
(15071)
(14384)
(14086)
(13792)
(13751)
(13718)
(12762)
(12568)
学科
(101103)
经济(101003)
管理(72751)
(68171)
(55773)
企业(55773)
方法(49560)
数学(44001)
数学方法(43434)
(27416)
(24538)
中国(24235)
(23869)
地方(22748)
业经(22026)
环境(19404)
农业(18790)
(18507)
贸易(18501)
(17940)
技术(16170)
(15909)
(15885)
财务(15839)
财务管理(15811)
理论(15483)
(15128)
企业财务(14968)
(14719)
(12804)
机构
大学(357727)
学院(357419)
管理(142865)
(137823)
经济(135071)
理学(126252)
理学院(124790)
管理学(122340)
管理学院(121716)
研究(117961)
中国(83508)
科学(78779)
(74917)
(66300)
业大(61449)
(59230)
(58662)
研究所(55268)
中心(54068)
(53471)
农业(52677)
财经(49022)
(46351)
师范(45715)
北京(45205)
(44834)
(43363)
经济学(41098)
(40417)
技术(38410)
基金
项目(265337)
科学(207613)
基金(192948)
研究(185025)
(171824)
国家(170493)
科学基金(145697)
社会(116285)
社会科(110251)
社会科学(110219)
(104963)
基金项目(103696)
自然(98920)
自然科(96619)
自然科学(96590)
自然科学基金(94822)
(88731)
教育(85075)
资助(78867)
编号(73780)
重点(59981)
(57307)
成果(56502)
(56341)
(55276)
科研(52078)
创新(51687)
计划(50985)
课题(50287)
大学(48444)
期刊
(137283)
经济(137283)
研究(93741)
学报(66330)
中国(59340)
(58274)
科学(57689)
大学(49025)
管理(48759)
学学(46753)
(43011)
农业(40485)
教育(34715)
技术(30005)
业经(24083)
(24058)
金融(24058)
财经(22525)
经济研究(22157)
(20701)
(19225)
科技(19064)
(18218)
问题(18216)
业大(18176)
资源(17812)
图书(17266)
技术经济(16445)
商业(15696)
理论(15681)
共检索到4859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圣  王慧敏  陈辉  孙雪丽  李亚春  
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江苏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的增长以及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碳排放呈增长趋势。为了研究影响江苏沿海地区碳排放的因素,采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建立江苏省沿海地区人均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了2000~2008年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对江苏省沿海地区人均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对江苏省沿海地区人均碳排放的贡献值和贡献率均呈指数增长趋势,能源效率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改善对人均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比较有限,经济发展是造成江苏省沿海地区人均碳排放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通过研究,为江苏沿海地区控制和减少碳排放提供一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门丹  黄雄  
文章运用LMDI的分解方法将碳排放量增量分解成碳排放效率效应、能源消耗强度效应、产业结构效应与经济效率效应,并且综合考虑产业部门的碳排放和居民消费碳排放。分析结果显示:2012—2016年产业部门的能源消费强度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是促使江西省碳排放减少的主要驱动因素,经济规模效率和碳排放效率效应也对减排有一定促进作用,而居民消费的能源消费强度效应为增加碳排放。所以江西省要发展低碳经济、打造"江西样板"需要结合江西发展现状从优化产业结构、对人均GDP计算加入环境因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支持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等方面入手。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孙叶飞  周敏  石鹏  汤振朋  
碳排放约束下利用超效率VRS-DEA模型和扩展STIRPAT模型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河北和辽宁之外,沿海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较高,技术进步、经济水平、政府干预、能源价格对全要素能源效率有促进作用,而能源结构和对外开放对能源效率具有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圣  王慧敏  蒋松凯  陈辉  蔡春霞  孙雪丽  李亚春  
与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因素相比,经济发展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最为显著。以江苏省沿海地区能源消费情况为基础,研究得出地区碳排放、人均碳排放,并且1999-2008年该地区碳排放量与人均碳排放量的增加趋势一致。选取人均GDP来代表经济增长数据,人均CO2排放代表碳排放数据,借助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模型来分析江苏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CO2排放之间的关系和演变态势。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江苏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均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拟合模型中参数α0为0.245 7,α1为3.658 14e-5,α2为1.318 32e-8,α3为-3.298 09e-13,所以根据模型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凌申  
秸秆发电,是江苏沿海地区新能源产业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分析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秸秆发电的现实意义、资源优势及其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该地区发展秸秆发电的路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常玉苗  
江苏沿海属江苏省欠发达地区,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是发展经济的关键。本文借鉴区域经济开发空间模式的思想,形成区域产业开发模式,即节点式"产业增长极"开发模式、点轴式"产业链"开发模式和网络式"产业集群"开发模式,并结合江苏沿海地区优势分析江苏沿海的产业开发,希望可以为欠发达地区,尤其是江苏沿海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军  唐慕尧  
深入探讨碳排放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控制和减少碳排放量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Kaya恒等式,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00~2011年江苏省统计数据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对碳排放量影响最大的是煤炭消耗量,其关联度接近1;原油消耗量、GDP以及人均GDP对碳排放量的影响较大;人口及天然气消耗量对碳排放量的较小。研究结果表明改善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结构是降低碳排放量的最有效途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世进  李姝奇  
本文测算了2000-2008年江苏省7个地级市的工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对工业碳生产力进行总结分析,同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对工业部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均工业碳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呈倒N型曲线关系,上拐点出现在人均GDP 66 836元;城市化水平、经济对外依存度、FDI引进规模对工业碳排放规模均具有促进作用;"上海因素"对碳排放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小祥  张华兵  于英鹏  
[目的]开展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及其时空格局研究,对农田生态系统管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农作物经济产量法分别估算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碳吸收量,并构建生态承载效率指数、经济贡献效率指数对2007—2016年江苏沿海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时空变化以及公平性进行研究。[结果](1)江苏沿海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先上升后下降,并呈中间高,南北低的分布格局。化肥、农药使用是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农膜、柴油使用对碳排放影响逐渐增加。(2)江苏沿海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总体呈上升趋势,呈中西部高,南北低的分布格局。稻谷和小麦碳吸收占比高达75%,蔬菜碳吸收年平均增长率高达6.84%,逐渐成为江苏沿海碳吸收重要来源。(3)江苏沿海地区10个县(市、区)农业发展的生态、经济效率较好,启东市、海门市、赣榆区、盐城市区、大丰区、射阳县等6个县(市、区)碳汇和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低于碳排放比例,是影响江苏沿海地区农业低碳发展的关键地区。[结论]江苏沿海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动态区域差异较大,需要针对不同区域情况制定和完善差异化减排策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强  伍世代  林羽珊  
本文以福建省为例,分析了东南沿海地区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变化主要受产出规模的增效应和工业能源强度的减效应影响,且正效应远远高于负效应;2地区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与能源结构的多元化有利于区域工业节能减排,但其作用相对较小;3碳排放主要受中度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中度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等经济规模增长拉动而增加,同时,这些产业能源强度下降幅度也相对较大,可见,能源消费总量最大的产业也是节能减排成效和潜力最大的产业;4东南沿海地区工业经济外向型特征显著,受国际市场需求和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影响较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希朝  李效顺  陈姜全  张定祥  沈春竹  赵子龙  
江苏沿海地区正在承受高质量发展和资源约束的双重压力,综合测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分析“三生”功能空间演化的生态效应,能够为空间优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江苏沿海地区生产空间减少1 921.41 km~2,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分别增加1 468.60 km~2和452.81 km~2。(2)2000—2020年,连云港、盐城两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增加1.02×10~9元和4.33×10~9元,南通市减少1.39×10~9元,同期3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变化值分别为0.008 8、0.006 1和-0.011 3。(3)2000—2020年,连云港和盐城“三生”功能空间转移的生态正效应大于负效应,南通则相反。生产空间转为生态空间是生态环境改善的驱动因素,生产空间转为生活空间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江苏沿海地区在后续规划中应根据生态效应的驱动因素,适当调整“三生”功能空间,推动该地区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正锋  
根据江苏沿海地区1999—2008年物流需求数据,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探讨并选择了最优灰色GM(1,1)模型对江苏沿海地区未来5年的物流需求进行灰色预测。结果表明,在建立的灰色GM(1,1)模型群中,6维灰色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未来5年内江苏沿海地区物流需求仍会有大幅度增长,因此要提升物流服务水平,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希朝  李效顺  陈姜全  张定祥  沈春竹  赵子龙  
江苏沿海地区正在承受高质量发展和资源约束的双重压力,综合测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分析“三生”功能空间演化的生态效应,能够为空间优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江苏沿海地区生产空间减少1 921.41 km~2,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分别增加1 468.60 km~2和452.81 km~2。(2)2000—2020年,连云港、盐城两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增加1.02×10~9元和4.33×10~9元,南通市减少1.39×10~9元,同期3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变化值分别为0.008 8、0.006 1和-0.011 3。(3)2000—2020年,连云港和盐城“三生”功能空间转移的生态正效应大于负效应,南通则相反。生产空间转为生态空间是生态环境改善的驱动因素,生产空间转为生活空间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江苏沿海地区在后续规划中应根据生态效应的驱动因素,适当调整“三生”功能空间,推动该地区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亚鑫  李馨  
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粮油饲兼用的农产品,其供给水平对我国的食物供给安全和物价稳定具有重要影响。中国和美国是世界最重要的大豆进口国和出口国,中美贸易摩擦,大豆首当其冲成为重要谈判筹码,对国内大豆市场供需水平和市场价格形成直接影响,并进而影响国内大豆生产。文章以中美贸易摩擦前后大豆进口依赖度较高的沿海代表性省份,江苏的大豆生产为研究对象,分析贸易摩擦对其大豆生产规模、市场价格、农民收入等的影响。结果发现:贸易摩擦对江苏大豆种植面积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对于大豆产量和市场价格有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严守耕地红线、藏粮于地,加大大豆良种繁育与推广;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以及增加农户大豆经营收入,增加农民种豆积极性等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